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与李蕙仙婚姻关系研究
1
作者 许桂灵 许桂香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3-26,92,共5页
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婚姻是基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和制度的一种政治行为,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则在于促成这一姻缘的李端棻与梁氏有着共同的“强国富民”的政治理念和经世志向;梁李的婚姻是基于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互补与融合。由此产生的效... 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婚姻是基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和制度的一种政治行为,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则在于促成这一姻缘的李端棻与梁氏有着共同的“强国富民”的政治理念和经世志向;梁李的婚姻是基于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互补与融合。由此产生的效应,不仅密切了梁李的伴侣关系,而且使李蕙仙发展为一个助力维新变法的女性,为维新变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蕙仙 婚姻关系
下载PDF
李端棻其人其事及其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
作者 许桂灵 许桂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李端棻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为推动变法维新、发展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大力弘扬其爱国忧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 李端棻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为推动变法维新、发展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大力弘扬其爱国忧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端棻 文化遗迹遗存 保护与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地名在广西的区域分布与保护利用
3
作者 司徒尚纪 许桂灵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集中地区,大量海上丝绸之路地名由沿海扩展到内地,形成沿桂东、桂中溯江北上的区域分布格局。这些地名包括港口,江海航道,与之对接的陆上通道,丝绸、香料、陶瓷、矿产交易市场及相关会馆、宗教...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集中地区,大量海上丝绸之路地名由沿海扩展到内地,形成沿桂东、桂中溯江北上的区域分布格局。这些地名包括港口,江海航道,与之对接的陆上通道,丝绸、香料、陶瓷、矿产交易市场及相关会馆、宗教建筑等,反映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在全国的历史地位。对这种地名资源应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使之更好地为广西海洋强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地名 区域分布 保护与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 被引量:30
4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421,共11页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言相结合并广泛办侨刊形成的语言文字景观 ,以及华侨形成的人才文化景观等特色和影响。根据侨乡文化特质的相对一致性和侨居地文化背景相对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次划分珠江三角洲广府、五邑、潮汕、东江 -兴梅、琼东北 5个华侨文化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文化景观 地域分异 广东
下载PDF
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 被引量:19
5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506,共12页
区域文化综合体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由文化景观结构、文化区域结构和文化中心等有机结合而成。本文根据文化梯度概念,运用文化空间演化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粤港澳文化形成的地缘、史缘、族缘关系及其文化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珠江... 区域文化综合体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由文化景观结构、文化区域结构和文化中心等有机结合而成。本文根据文化梯度概念,运用文化空间演化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粤港澳文化形成的地缘、史缘、族缘关系及其文化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香港区域文化、澳门区域文化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各自特质和风格,通过三地长期文化互动,包括城市建筑、风俗、语言、文学艺术、思想、宗教、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不断交流、碰撞和创新,形成以中西文化交融和三地空间有机结合,穗港澳三个文化中心并立为特征的区域文化综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综合体 文化互动 粤港澳
下载PDF
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在广东五邑侨乡的交融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今天现实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融合 规划制度 骑楼 碉楼 五邑侨乡
下载PDF
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效应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7,共6页
采用实地调查、统计年鉴资料和区域差异分析等方法,对区域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三次产业结构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经济水平悬殊、产业结构不协调、环境压力加大;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空间... 采用实地调查、统计年鉴资料和区域差异分析等方法,对区域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三次产业结构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经济水平悬殊、产业结构不协调、环境压力加大;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空间双转移形式,带来工业产值增长的经济效应,扩大人口就业的社会效应,减轻环境压力的生态效应,达到经济要素结合的空间效应,但仍存在以行政力量和政区为主导与框架、市场调控乏力,转移空间狭小、劳动者素质偏低等问题。就此提出建立合理的产业地域分工体系、提升和协调四大经济区水平与区域关系,扩大双转移范围,发挥华侨、港澳作用,加强劳力培训等改进与完善双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区域效应 对策
下载PDF
海南《更路簿》的海洋文化内涵和海洋文化风格 被引量:9
8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更路簿》是近年发现的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进行捕鱼等活动时使用的航海工具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涌现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钩沉其中所蕴含的地名、航海技术、渔场分布、海神崇拜和商业贸... 《更路簿》是近年发现的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进行捕鱼等活动时使用的航海工具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涌现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钩沉其中所蕴含的地名、航海技术、渔场分布、海神崇拜和商业贸易等文化内涵,诠释其外向开放、冒险开拓、灵活变通、重商、务实和平民性等文化风格,由此构成《更路簿》这一综合性的完整的海洋文化体系,应予以充分开发利用,为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更路簿》 海洋文化体系 名从主人 耕海 海上贸易
下载PDF
广东五邑侨乡规划与建筑体现中西文化融合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在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将西方的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聚落布... 在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将西方的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聚落布局和设计相结合文化创新,具体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现实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融合 规划制度 骑楼 碉楼 五邑侨乡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中国传播 梁启超
下载PDF
广州社区的地域特征与建设规划的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8年第5期444-449,共6页
在评价广州社区类型、结构、规模、布局等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建设滞后等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应按照广州城市外部、内部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的差异,针对广州旧城、新城和城中村三种地域类型,采取相应的社区建设规划理念、目标和... 在评价广州社区类型、结构、规模、布局等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建设滞后等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应按照广州城市外部、内部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的差异,针对广州旧城、新城和城中村三种地域类型,采取相应的社区建设规划理念、目标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社区 地域特征 建设规划环境
下载PDF
泛珠三角经济区政区建置沿革的空间关系演变透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阐述泛珠三角自然地理共性和各省区的历史建置沿革,探讨了我国历史上根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在这一地区划分政区的各种表现和变迁,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按前者设置政区,以利用河流运输和水利;后者则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 阐述泛珠三角自然地理共性和各省区的历史建置沿革,探讨了我国历史上根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在这一地区划分政区的各种表现和变迁,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按前者设置政区,以利用河流运输和水利;后者则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凭险割据,并进一步指出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区域效应,说明政区建置沿革是泛珠三角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区建置沿革 空间关系演变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新背景的珠三角区域关系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5期96-101,共6页
近年珠三角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正面临传统区域关系的演变和更新,以及应对的策略等问题。而经济区与行政区分割、城镇群纵横联系不平衡、广东四大区域差距在扩大、与港澳区域合作多障阻、泛珠三角未定型,以及环境... 近年珠三角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正面临传统区域关系的演变和更新,以及应对的策略等问题。而经济区与行政区分割、城镇群纵横联系不平衡、广东四大区域差距在扩大、与港澳区域合作多障阻、泛珠三角未定型,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和问题,是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协调和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适应新阶段珠三角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珠三角这个核心,在区域功能定位、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科技、劳务合作,以及环保、区域品牌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关系 变迁和更新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广州水文化景观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桂灵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位处珠江口河海交汇点城市的广州,其母亲河命名、建筑和布局、方言中采词、龙蛇图腾、南海神和妈祖神崇拜,以及江海社会族群疍民生产生活等,充分表现了广州城市水文化景观,以及多元、开放、重商、开拓、兼容等广州文化风格。这应作为一... 位处珠江口河海交汇点城市的广州,其母亲河命名、建筑和布局、方言中采词、龙蛇图腾、南海神和妈祖神崇拜,以及江海社会族群疍民生产生活等,充分表现了广州城市水文化景观,以及多元、开放、重商、开拓、兼容等广州文化风格。这应作为一种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为构建名城广州文化品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景观 文化特质和风格 广州城市
下载PDF
广东民族、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工入粤,民族和宗教问题由此日益彰显,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广东民族、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基于这一现... 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工入粤,民族和宗教问题由此日益彰显,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广东民族、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基于这一现状,应加强相关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和管理,以适应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民族和宗教非政府组织 发展状况 管理
下载PDF
陈代光教授对岭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 陈代光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文章主要论述其在岭南广州、港澳、雷州等城市、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区域历史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编纂、地名、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建设、历史地理人才培养,以及历史地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作为对陈代光教授的一种纪念,同时唤起社会各界对这门又古又今、既要看书、又要走路的学科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贡献 岭南 陈代光
下载PDF
广州海上丝路与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城市观察》 2011年第3期70-78,共9页
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不衰港市,其兴起、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历史有不解之缘。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深刻影响到广州商都形态、用地扩张方向和文化景观,更造就了广州文化的特质和风格。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对广州世界文化名城... 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不衰港市,其兴起、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历史有不解之缘。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深刻影响到广州商都形态、用地扩张方向和文化景观,更造就了广州文化的特质和风格。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对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海上丝绸之路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岭南历史名镇源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92-97,共6页
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指出岭南历史名镇渊源久远,早期随军事和政区建置而兴起,主要是宋代随商品经济发展而较多地出现,成为城乡物质交流中心,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近代则大量出现,同为聚落和工商产业所在。岭南历史名镇按其功能大致可... 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指出岭南历史名镇渊源久远,早期随军事和政区建置而兴起,主要是宋代随商品经济发展而较多地出现,成为城乡物质交流中心,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近代则大量出现,同为聚落和工商产业所在。岭南历史名镇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交通、产业、市场、名人、艺术文化等类型,具有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生态良好和美学价值高等特点,应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开发利用,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镇 源流 类型 特点 开发利用 岭南
下载PDF
城市型政区建置历史地理基础及其效应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 2006年第4期384-388,394,共6页
在以近代产业和公民思想的区域集聚为特征的城市型政区理论诠释基础上,阐述1925年广东省江门设市的历史地理基础,包括明清以来潭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活跃,海关设置、铁路兴修、侨资投入,近代产业兴起等,由此改变近代广东政治地... 在以近代产业和公民思想的区域集聚为特征的城市型政区理论诠释基础上,阐述1925年广东省江门设市的历史地理基础,包括明清以来潭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活跃,海关设置、铁路兴修、侨资投入,近代产业兴起等,由此改变近代广东政治地图,并产生强化江门城市近代治理形式,采用西式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形成经济生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等多种效应,是近现代广东政区建置史上一件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政区 历史地理基础 区域效应 江门市
下载PDF
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广东以破坏森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和当前环境污染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教育,调...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广东以破坏森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和当前环境污染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建设和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整治环境、掀起生态文明运动等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诠释 历史与现实 广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