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治强 刘婉婷 +1 位作者 梁波 陈友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STM)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方法:在广州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共231人,其中分为观察组(2013级,106人)和对照组(2012级,125人),观察组采用STM结合PBL教学...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STM)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方法:在广州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共231人,其中分为观察组(2013级,106人)和对照组(2012级,125人),观察组采用STM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采用STM结合PBL教学法的观察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采用传动教学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观察组学生大部分认为STM结合PBL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以及培养临床应变能力,指导教师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论:STM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内科学教学效果,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 内科学教学
下载PDF
脑梗塞抗心磷脂抗体变化及与血液流变、血脂的关系
2
作者 许治强 彭光莹 +2 位作者 史哲 周伯荣 廖志达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9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在脑梗塞中的意义及其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5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1 ~2 天内以ELISA 方法检测血清ACA、以BME1 生物医学处理仪等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在脑梗塞中的意义及其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5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1 ~2 天内以ELISA 方法检测血清ACA、以BME1 生物医学处理仪等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水平;其中27 例于恢复期复查血清ACA 水平。结果 急性期ACA19 .30 ±13 .27 U/ ml,恢复期ACA16 .23 ±9 .58 U/ ml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但均比对照组10 .48 ±4 .14 U/ ml 明显增高( P< 0 .01) ;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且患者ACA 水平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r = 0 .03 ~0 .61 ,P< 0 .05 ~0 .01) 。结论 ACA 在脑梗塞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中或与多项中风危险因素共同形成了病理效应或促进了这些危险因素在脑梗塞发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后适当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抗心磷脂抗体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LOX-1mRNA表达升高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梁燕玲 许治强 +1 位作者 匡永锋 刘子凡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0.001,0.01和0.1mmol/L)同型半胱氨酸的培养液孵育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取最能诱导LO...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0.001,0.01和0.1mmol/L)同型半胱氨酸的培养液孵育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取最能诱导LOX-1表达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加入银杏叶提取物和B族维生素。结果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LOX-1mRNA表达增加,0.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最能诱导LOX-1mRNA的表达;同型半胱氨酸+银杏叶提取物组和同型半胱氨酸+B族维生素组LOX-1mRNA表达较同型半胱氨酸组明显减少(吸光度值0.42±0.03和0.65±0.04vs0.83±0.05,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银杏叶提取物组降低幅度较同型半胱氨酸+B族维生素组更大(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mRNA表达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叶提取物可拮抗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LOX-1mRNA表达升高,有望应用于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血凝素 受体
下载PDF
三七三醇皂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周伯荣 许治强 +2 位作者 刘子凡 关海涛 王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120例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PTS组、阿司匹林组、PTS联合阿司匹林组各40例,20例不能或不愿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120例按随机单盲开放对照原则分为PTS组、阿司匹林组、PTS联合阿司匹林组各40例,20例不能或不愿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期间记录血小板聚集率、卒中再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3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3个月时PTS组患者5 min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幅度小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组、阿司匹林组、PTS联合阿司匹林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18.9%、13.2%、10.8%,较对照组(44.4%)明显下降(P<0.05).3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S组和PTS联合阿司匹林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下降(P<0.01)。PTS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其他3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长期应用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预防脑卒中再发、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的作用。PTS联合阿司匹林应用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可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三醇皂苷 阿司匹林 预防 脑梗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宇明 邓燕华 +3 位作者 许治强 梁燕玲 胡佳佳 林永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00例患者...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00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57例)和无认知障碍组(43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三个指标与MM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NSE、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BDNF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t=7.039,t=2.247,t=4.847,P<0.01)。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间血清NSE、GFAP、BDN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2.752,F=31.506,F=38.294,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评分正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负相关(r=0.582,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成人癫痫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凤英 蔡学坤 +2 位作者 张琪 谭敏玲 许治强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因成人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50例成人癫痫(实验组)和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SOD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因成人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50例成人癫痫(实验组)和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SOD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SOD水平与性别不相关。在实验组中,不同病因及不同发作类型间两两比较,SOD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癫痫存在SOD的代谢紊乱,下降的SOD可能通过损伤线粒体,增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促进神经元凋亡,进而参与成人癫痫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超氧化物歧化酶 比色法 成人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危险因素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子凡 许治强 +1 位作者 梁伟翔 匡永锋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7-54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及其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9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 (班块 ) ,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等一般情况 ,同时检测血...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及其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9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 (班块 ) ,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等一般情况 ,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数据用t检验、 χ2 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及偏相关分析进行处理。结果 :6 6例 (73%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LDL C值在无斑块组 [(3 3± 0 8)mmol/L]和有斑块组 [(3 8± 0 9)mmol/L]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LDL 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提示应积极行调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改变 危险因素 LDL-C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提示 差异 初探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NSE、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宇明 邓燕华 +3 位作者 许治强 梁燕玲 胡佳佳 林永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4期296-298,301,共4页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与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关系。方法:2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44例(轻度亚组68例,中度亚组44例及重度亚组32例...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与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关系。方法:2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44例(轻度亚组68例,中度亚组44例及重度亚组32例)及非认知障碍组74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3月时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血清NSE、BDNF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认知障碍组的NSE水平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治疗前认知障碍组的BDNF水平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治疗1月时2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认知障碍组的ADL评分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NSE和MMSE评分呈负相关(r2=0.635,P<0.05),血清BDNF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r2=0.335,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NSE、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可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伯荣 许治强 +2 位作者 匡永峰 邓燕华 钱采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20-3021,共2页
目的:观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39例AD患者分为石杉碱甲组、石杉碱甲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 目的:观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39例AD患者分为石杉碱甲组、石杉碱甲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ADL)量表于治疗的开始、第4,12,24和36周评定认知行为功能。结果:自第12周起,两种药物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或衰退延迟(t=3.65~8.34,P<0.001)。在第36周,石杉碱甲加肠溶阿司匹林较石杉碱甲组的MMSE增加分(0.35±1.26,1.45±1.62)、ADL(-1.40±1.50,-5.10±3.23)明显改善(t=2.53~2.68,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对延缓痴呆的进展可能是有效的,可以作为AD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 倍半萜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蛋白C、抗凝血酶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宇明 许治强 +2 位作者 周伯荣 刘子凡 林永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由颅内动脉系统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由于饮食结构变化及社会老龄化,ICVD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并有年轻化倾向,故对其病因的探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蛋白C 抗凝血酶Ⅲ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群特征与血压、骨密度、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伯荣 邓燕华 +2 位作者 孙筱放 许治强 胡佳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3-116,134,共5页
目的探讨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群特征和血压、骨密度、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78例[再分为轻度症状组(35例)和明显症状组(43例)两个亚组]和无焦虑抑郁的更年期患者37例(对照组),采用Greene更年期症状... 目的探讨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群特征和血压、骨密度、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围更年期焦虑抑郁患者78例[再分为轻度症状组(35例)和明显症状组(43例)两个亚组]和无焦虑抑郁的更年期患者37例(对照组),采用Greene更年期症状量表调查患者的症状群特征,分析焦虑抑郁患者的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认知功能、心理症状评分(HAMD、HAMA)、是否绝经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组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根据Greene更年期评分量表焦虑抑郁组的两个亚组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焦虑抑郁组Greene量表躯体症状群的总体评分与动态平均血压、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与抑郁、焦虑(HAMD、HAMA)密切相关(r分别为0.525、0.452,P<0.01);血管舒缩症状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第15~17项评分(肌肉或关节疼等)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第6项(注意力障碍)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78,P<0.05),与HAMD、HAMA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92、0.324,P<0.05)。结论围更年期的焦虑抑郁患者躯体症状群突出,躯体症状群与血压水平、骨密度下降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心理疾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焦虑症 躯体症状群 高血压 骨密度 认知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燕玲 许治强 +1 位作者 匡永锋 刘宇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住院及门诊的广东汉族患者200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伴有的...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住院及门诊的广东汉族患者200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伴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5组,(1)脑梗死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2)脑梗死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3)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无脑梗死组(40例),(4)有≥3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脑梗死组(40例),(5)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DNA测序法检测各组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各组均未见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多态性的存在。结论广东汉族人群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妊娠合并癫痫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映桃 曾杨滨 +2 位作者 陈敦金 许治强 刘益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61-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癫痫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癫痫孕妇服抗癫痫药情况、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癫痫发生率0.078%,原发性4例,继发性12例。全身性癫痫发作13例(2例癫痫持续状态),局部癫痫发作3例。孕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癫痫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癫痫孕妇服抗癫痫药情况、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癫痫发生率0.078%,原发性4例,继发性12例。全身性癫痫发作13例(2例癫痫持续状态),局部癫痫发作3例。孕期发作频率增加者5例,无变化者6例。孕期新发现单次发作5例。孕期未用抗癫痫药物(AEDs)3例,间断用药1例,连续用药7例,均为单一AEDs治疗。顺产4例,剖宫产10例,人工流产2例。新生儿出生无窒息,平均出生体重2852g,无新生儿出生缺陷,无新生儿死亡。母亲亦无产科并发症发生。2例人工流产孕妇癫痫持续状态、吸入性肺炎死亡,1例智力低下孕妇产后卡马西平中毒昏迷,抢救成功。结论妊娠可诱发并使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孕期用AEDs可控制癫痫发作。应采用单一AEDs治疗,且应按时监测血浆中AED及叶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妊娠 抗癫痫药物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燕玲 许治强 +1 位作者 周伯荣 廖宝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05例脑卒中患者、106例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及64例正常人的 ACE基因的缺失/插人(D/I)多态性。结果:脑卒中组...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05例脑卒中患者、106例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及64例正常人的 ACE基因的缺失/插人(D/I)多态性。结果:脑卒中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EH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卒中组中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E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脑卒中伴EHT组与无伴EHT组比较,Ⅱ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而DD基因型频率则明显降低;脑卒中伴 EHT组Ⅱ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 EHT组,而 DD基因型频率远低于 EHT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脑卒中伴EHT组的平均年龄较其它组明显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Ⅱ基因型携带者可能具有卒中易感性,DD基因型携带者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基因 ACE 多态性 病理
下载PDF
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亭 许晓矛 +5 位作者 麦伟文 董天发 黄健威 许治强 彭睎 刘子凡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3-585,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围生期 磁共振 磁共振静脉成像 低分子量肝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妊娠相关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磁共振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子凡 许治强 +2 位作者 匡永锋 关海涛 陈敦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0-424,423-424,共5页
目的探讨MRI和MRV在妊娠相关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相关性CVST和6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RP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和DSA检查,其中7... 目的探讨MRI和MRV在妊娠相关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相关性CVST和6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RP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和DSA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MRV检查。结果 3例CVST患者中,1例孤立性大脑上静脉前组血栓形成,MRI表现为相应部位T1WI低、等信号,T2WI、FLAIR等、稍高信号,DWI为等、高信号,ADC图为低、稍高信号;2例横窦血栓形成,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片状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ADC高信号,可不对称性地累及顶叶、小脑半球,MRV与DSA检查结果相符。6例RPLS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多发性、斑片状、对称性病变,部分严重患者大脑半球呈弥漫性、大片状受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ADC高信号;1例患者MRV检查示左侧横窦未显影,DSA检查示左侧横窦通畅。结论横窦血栓形成和RPLS患者MRI均显示血管源性脑水肿,两者脑水肿主要发生于双侧枕、顶叶,但前者范围较局限,后者范围更广泛,可累及基底节、额叶、颞叶。RPLS患者MRV检查可有假阳性,DSA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子凡 许治强 +1 位作者 匡永锋 梁伟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7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和 4 8例非脑梗死患者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脑梗死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目的 探讨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7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和 4 8例非脑梗死患者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脑梗死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加速度时间、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分别应用 χ2 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左侧颈动脉是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 ,且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常见。前循环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 (P<0 .0 5 )。前循环脑硬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部位的同侧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病人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下降的成因及治疗上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斑块分布 血流动力学 脑梗塞
下载PDF
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宇明 邓燕华 许治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2606-260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起病3 d、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162例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并分析其与梗死面积、梗死部位以及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起病3 d、1个...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起病3 d、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162例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并分析其与梗死面积、梗死部位以及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起病3 d、1个月时大面积梗死组病人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面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皮质下梗死组病人起病3 d、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部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功能障碍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起病3 d和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起病3 d、1个月时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存在负相关(r=-0.731,P<0.05;r=-0.490,P<0.05)。结论起病3 d和1个月时的血清GFAP与脑梗死病人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相关而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但起病后3个月的血清GFAP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甘露醇对缺血性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永强 许治强 +3 位作者 刘子凡 梁燕玲 匡永锋 周伯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甘露醇对其影响。 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小剂量组(0.5g/kg)(n=32)、大剂量组(1.0g/kg)(n=52)和对照组(n=32),于梗死后6n...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甘露醇对其影响。 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小剂量组(0.5g/kg)(n=32)、大剂量组(1.0g/kg)(n=52)和对照组(n=32),于梗死后6n、12h、1d、3d各时间点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另设假手术组5只。取脑组织分别作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测定(以伊文思蓝为示踪剂)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rn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AQP4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及对照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在梗死后上升,3d到达高峰(P〈0.0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及对照组缺血侧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在梗死后上升,1d到达高峰(P〈0.0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缺血侧梗死灶周围皮质AQP-4 mRNA表达水平在梗死后1d到达高峰,5d开始回降,但仍处高水平(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鼠缺血性卒中后缺血侧梗死灶周围皮质AQP-4 mRNA表达水平动态变化规律提示,AQP4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甘露醇可明显降低缺血侧梗死灶周围皮质AQP-4 mRNA表达水平,提示甘露醇对AQP-4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质4 甘露醇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婉婷 许治强 +1 位作者 关海涛 沈杏肖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技术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7例,根据有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57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技术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为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7例,根据有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行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治疗后12月的Vs、Vd值,血管内介入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8例(14.04%),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21.43%),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的12个月中,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均未发生致死事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中短期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狭窄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