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开窗的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1例报告
1
作者 许益敏 马钰涵 肖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含牙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牙冠与缩余釉上皮之间囊液的积聚。含牙囊肿多见于青少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尤其好发于混合牙列,最常累及下颌前磨牙、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近年来,一些治疗儿童颌骨囊肿的... 含牙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牙冠与缩余釉上皮之间囊液的积聚。含牙囊肿多见于青少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尤其好发于混合牙列,最常累及下颌前磨牙、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近年来,一些治疗儿童颌骨囊肿的传统方法如囊肿刮除术等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比如开放填塞术、负压吸引术、开窗减压术等,辅以塞治器、袋形术、术后正畸治疗等方法。但自然开窗的病例甚少报道。本文报告1例自然开窗的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为青少年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青少年 含牙囊肿 开窗减压
下载PDF
DNA 异常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益敏 崔丹 +3 位作者 卢志远 卢杨 周梦缘 肖灿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5-461,466,共8页
口腔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已经被证实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主要对DNA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及检测技术手段进行阐... 口腔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已经被证实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主要对DNA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及检测技术手段进行阐述,包括样本的类型、与口腔鳞癌相关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临床解读。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究DNA异常甲基化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口腔鳞癌 诊断 发生发展和预后
原文传递
由苯-1,2,4-三羧酸-1,2-酐和羟乙基哌嗪合成酰胺键、叔氨和酯键交替排列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康成 高超 +2 位作者 黄卫 许益敏 颜德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5-799,共5页
基于官能团非等活性原理 ,由商品化多组分单体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 .用苯 1,2 ,4 三羧酸 1,2 酐 (BTAA)与羟乙基哌嗪 (HEPZ)为原料 ,利用氨基和羟基反应活性不同 ,制备了结构非对称超支化聚酰胺 -酯 .分别用红外、核磁共振确定... 基于官能团非等活性原理 ,由商品化多组分单体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 .用苯 1,2 ,4 三羧酸 1,2 酐 (BTAA)与羟乙基哌嗪 (HEPZ)为原料 ,利用氨基和羟基反应活性不同 ,制备了结构非对称超支化聚酰胺 -酯 .分别用红外、核磁共振确定了所得聚合物的结构 .该聚合物分子骨架中含有交替排列的酰胺键、叔氨和酯键 ,易溶于水 .本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1 2 4-三羧酸-1 2-酐 羟乙基哌嗪 合成 酰胺键 叔氨 酯键 交替排列 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
下载PDF
82例颌面头颈部原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分析
4
作者 崔丹 王丽雅 +3 位作者 李泽溪 许益敏 卢志远 肖灿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 目的:探讨原发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收治的82例颌面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诊断条件的颌面头颈部淋巴瘤患者共82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分布为24~80岁,中位年龄5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颌面头颈部逐渐增大的肿块,其中无痛肿块最多共62例(75%)。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唾液腺共38例(47%)。临床分期Ⅰ~Ⅱ期60例(73%),Ⅲ~Ⅳ期22例(2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9例(96%),霍奇金淋巴瘤(HL)共3例(4%)。共68例(83%)接受手术治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P=0.014)、未接受手术治疗(P=0.009)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就颌面头颈部淋巴瘤而言,其临床表现多为逐渐增大的无痛肿块,表现极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而临床分期晚(Ⅲ~Ⅳ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本组数据研究而言,手术是有效的诊治手段。综上,我们认为对于疑似病例能早发现、早诊断,并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颌面部肿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