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莱霉素诱发大鼠肺纤维化时肺内间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祖德 张月娥 +3 位作者 陈忠年 徐元鼎 张秀荣 王新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93-96,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520图象分析仪对大鼠气道内注入博莱霉素A5后肺内间质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有一组间质细胞增生,这些细胞在来源、形态、功能、免疫标记等方面关系密切,可能起源...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520图象分析仪对大鼠气道内注入博莱霉素A5后肺内间质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有一组间质细胞增生,这些细胞在来源、形态、功能、免疫标记等方面关系密切,可能起源于同一种原始间叶细胞,有的可以相互转化,故可归入一个组织器官纤维化反应细胞群,反映该细胞群功能状态最敏感的标记为Dm。因此:在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中检测Dm的动态变化,可为评估致纤维化药物的肺部毒性和抗纤维化药物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一种十分敏感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肺纤维化 间细胞 博莱霉素 病理学
下载PDF
V型胶原的提取、纯化及其抗体制备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祖德 张月娥 +2 位作者 陈忠年 张秀荣 王新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77-79,T006,共4页
V型胶原的提取、纯化及其抗体制备许祖德,张月娥,陈忠年,张秀荣,王新禾(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V型胶原(ColV)与其他型胶原一样,由3条多肽链构成,在分子构成上有多种形式[1,2]。鉴于以前对ColV... V型胶原的提取、纯化及其抗体制备许祖德,张月娥,陈忠年,张秀荣,王新禾(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V型胶原(ColV)与其他型胶原一样,由3条多肽链构成,在分子构成上有多种形式[1,2]。鉴于以前对ColV的研究大多都是以[αl(V)]2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胶原 提取 纯化 抗体
下载PDF
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时肺内Ⅴ型胶原的病理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许祖德 张月娥 +3 位作者 陈忠年 徐元鼎 张秀荣 王新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1-104,T008,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520图象分析仪对大鼠气道内注入博莱霉素A5后肺内Ⅰ、Ⅲ、Ⅴ型胶原(ColⅠ、ColⅢ、Col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大鼠肺纤维化病灶中ColⅤ的变化与ColⅠ、ColⅢ不同,其增...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520图象分析仪对大鼠气道内注入博莱霉素A5后肺内Ⅰ、Ⅲ、Ⅴ型胶原(ColⅠ、ColⅢ、Col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大鼠肺纤维化病灶中ColⅤ的变化与ColⅠ、ColⅢ不同,其增生出现早,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呈双峰状曲线,提示在肺纤维化早期和晚期增生的ColⅤ具有不同的来源。ColⅤ的沉积可能是促使肺纤维化发生、病变长期存在、甚至进行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V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 目的 研究β 榄香烯对癌变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DNA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MNNG、10 %NaCl混合液及酒精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空白组、模型组及 β 榄香烯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Feulgen染色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β 榄香烯组癌变发生率、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结论 β 榄香烯抗癌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动物实验 D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 大鼠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MMP-2表达及其与FAK、p53、bcl-2、Ki-67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桂律 许祖德 +2 位作者 罗金芳 林梅绥 李如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分化和浸润程度膀胱尿路上皮癌MMP 2表达及其与FAK、p5 3、bcl 2和Ki 6 7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 8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 6 8例非肿瘤尿路上皮 ,进行MMP 2、FAK、p5 3、bcl 2和Ki 6 7的表达检测。结果 M... 目的 比较不同分化和浸润程度膀胱尿路上皮癌MMP 2表达及其与FAK、p5 3、bcl 2和Ki 6 7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 8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 6 8例非肿瘤尿路上皮 ,进行MMP 2、FAK、p5 3、bcl 2和Ki 6 7的表达检测。结果 MMP 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性移行上皮 ,其表达强度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浸润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强。分化差和浸润性膀胱癌中FAK和p5 3表达增强 ,并与MMP 2表达呈正相关 ;分化差膀胱癌中Ki 6 7表达增强而bcl 2表达丢失 ,Ki 6 7与MMP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和分化过程中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肿瘤细胞分泌MMP 2越多 ,其浸润和转移的能力也越强。FAK、p5 3、Ki 6 7和bcl 2不但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 ,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MMP 2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MMP-2表达 FAK p53 BCL-2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膀胱肿瘤
下载PDF
耐药逆转剂对人乳腺癌细胞P-糖蛋白、EMMPRIN和MM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海霞 唐峰 +4 位作者 王文娟 李清泉 包芸 陈琦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观察耐药逆转剂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 目的观察耐药逆转剂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MCF7/Adr细胞的毒性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荧光强度;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gp、EMMPRIN、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MP与ADM联合作用于细胞,与单用ADM相比,ADM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及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且有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DM能上调细胞P-gp、EMMPRIN和MMP2、MMP9蛋白表达;TMP能抑制ADM对细胞P-gp、EMMPRIN、MMP2和MMP9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作用。结论TMP在有效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同时,还能抑制ADM对P-gp、EMMPRIN、MMP2和MMP9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逆转 川芎嗪 P-糖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TGF-β1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国萍 徐璟达 +4 位作者 李海霞 陈琦 赵仲华 刁自强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能否在体外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相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Ⅱ型细胞(RLE-6TN)中加入TGF-β1后,于不同时间段收取细胞,分...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能否在体外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相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Ⅱ型细胞(RLE-6TN)中加入TGF-β1后,于不同时间段收取细胞,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上皮及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对RLE-6TN细胞p-Smad2/3表达的影响;TGF-β1诱导的RLE-6TN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加入TGF-β1到RLE-6TN细胞后,其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加入TGF-β1到RLE-6TN细胞后,其p-Smad2/3的表达明显上调;形态学上,TGF-β1诱导RLE-6TN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样细胞转变;超微结构上,TGF-β1诱导RLE-6TN细胞特有的嗜锇性板层小体发生变性、肿胀并随TGF-β1作用时间延长最终完全消失。结论TGF-β1能在体外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其机制部分与Smad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变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4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朱行 颜吉丽 《胃肠病学》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光镜检查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端粒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光镜检查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研究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分化)、MKN-45(低分化)和MKN-28(高分化)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β-榄香烯抑制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效果与作用时间、浓度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这一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系 免疫细胞毒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脱噬作用 β-缆香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丛丽 俞茂华 +2 位作者 李益明 张秀荣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8,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及心肌病理改变 ,建立一种理想的糖尿病心肌病变动物模型。方法 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10周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光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及心肌病理改变 ,建立一种理想的糖尿病心肌病变动物模型。方法 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10周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光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变化 ,同时应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胰岛素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 (NC)组仓鼠相比 ,糖尿病 (DM )组仓鼠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血TG、CHO和LDL也明显升高 ;病程 10周的糖尿病仓鼠表现为心肌内大量糖原颗粒沉积 ,心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淡嗜伊红物质沉积 ;NC组仓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为 1.92± 0 .2 7、1.11± 0 .12 ;DM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分别为NC组的 2 .71和 1.6 8倍 (P <0 .0 0 1、<0 .0 1) ,且Ⅰ /Ⅲ型胶原比值也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稳定的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 ;糖尿病仓鼠机体代谢和心肌病理变化与人类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仓鼠 心肌病变 病理
下载PDF
人参皂甙Rh_2抗乳腺癌细胞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朴丽花 金政 +3 位作者 蔡英兰 张默函 许祖德 韩春姬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h2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人参皂甙Rh2(Rh2)对MCF7/Adr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小室测定其侵袭力和迁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核转录因...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h2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人参皂甙Rh2(Rh2)对MCF7/Adr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小室测定其侵袭力和迁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用人参皂甙Rh2处理后,MCF7/Adr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同时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MMP2、MMP9和NF-k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人参皂甙Rh2能够减弱MCF7/Adr细胞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和NF-k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参皂甙RH2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h_2对耐药乳腺癌细胞P-糖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诱导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朴丽花 韩春姬 +2 位作者 金元哲 陈琦 许祖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h2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MMP2、MMP9表达...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h2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MCF7/Adr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荧光强度;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gp、EMMPRIN、MMP1、MMP2和MMP9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ADM组与对照组相比,ADM能上调细胞P-gp、EMMPRIN、MMP1、MMP2和MMP9蛋白表达;人参皂甙Rh2能抑制ADM对细胞P-gp、EMMPRIN、MMP1、MMP2和MMP9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作用。结论人参皂甙Rh2可以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细胞系MCF7/ADM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人参皂甙RH2 多药耐药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惠琪 周仲文 +4 位作者 丁俊杰 许祖德 李中东 李琼 钟明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31,F003,共4页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 (survivin)、p5 3和PCNA蛋白的表达 ,探讨它们对肿瘤凋亡通路调节的机制 ,进一步了解与凋亡相关的两个蛋白的内在联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乳腺癌和 15例乳腺良性肿瘤survivin、p5 3和PCNA...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 (survivin)、p5 3和PCNA蛋白的表达 ,探讨它们对肿瘤凋亡通路调节的机制 ,进一步了解与凋亡相关的两个蛋白的内在联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乳腺癌和 15例乳腺良性肿瘤survivin、p5 3和PCNA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 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 %、37.5 %和 10 0 %。Survivin的表达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有显著差别 (P =0 .0 0 1)。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p5 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预后好的髓样癌和粘液腺癌阳性程度较低 ,而预后差的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阳性程度较高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PCNA密切相关 ,表明乳腺癌细胞增殖大于凋亡。结论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高表达、p5 3蛋白的失活抑制了肿瘤的凋亡 ,也预示着肿瘤的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表达 肿瘤 PCNA蛋白 乳腺癌组织 抗凋亡基因 预后 阳性 增殖 乳腺癌细胞 失活
下载PDF
人参皂甙经PI3K/AKT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3
作者 朴丽花 蔡英兰 +3 位作者 张默函 姜京植 金政 许祖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24~72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改...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24~72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13K、AKT的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加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荧光染色后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MCF7/Adr细胞P13K、AKT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人参皂甙Rg3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MCF7/Adr细胞凋亡,抑制P13K、AKT活性是人参皂甙Rg3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参皂甙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滑膜肉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永昆 朱虹光 +3 位作者 周平 许祖德 王坚 朱雄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原诊断为滑膜肉瘤的病例 66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1 0例、纤维肉瘤 6例、平滑肌肉瘤 1 3例 ,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采用 1 0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6例原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 ...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原诊断为滑膜肉瘤的病例 66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1 0例、纤维肉瘤 6例、平滑肌肉瘤 1 3例 ,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采用 1 0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6例原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 ,最终确诊为滑膜肉瘤者 2 7例 ,诊断准确率 40 .9%。最易误诊为滑膜肉瘤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占 31 .8%。 5例滑膜肉瘤最初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肉瘤。组织学双向分化是其主要特点 ,分单相纤维型 ,双相型和低分化型 ,未见单相上皮型病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和 /或EMA ,同时vimentin阳性 ,S 1 0 0和PGP9.5也有一定阳性率。bcl 2蛋白阳性率高 ,多为弥漫性。其他几种梭形细胞肉瘤不表达CK和EMA ,bcl 2蛋白阳性率低或局灶阳性。结论 滑膜肉瘤是一种容易误诊的软组织肉瘤 ,免疫组化同时表达上皮性和间叶性标记。最易误诊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下载PDF
心肌胶原代谢变化在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丛丽 俞茂华 +3 位作者 李益明 张秀荣 许祖德 杨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9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代谢变化,进一步理解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病机理,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10周后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代谢变化,进一步理解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病机理,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仓鼠动物模型,10周后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变化,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s)活性变化, 同时应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胰岛素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仓鼠相比,糖尿病组仓鼠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明显升高;病程10周的糖尿病仓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量(5.18±0.86和1.87±0.28)显著高于对照组(1. 92±0.27和1.11±0.12)(t=-8.132,-5.706.P<0.01),且以Ⅰ型胶原增高更为显著;糖尿病组仓鼠心肌MMP-2活性为对照组的256.17±31.32)%(t=-11.150,P<0.001)。 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糖尿病心肌病变仓鼠动物模型;糖尿病心肌病变表现心肌胶原沉积和MMPs活性的增高,抑制MMPs的活性可能对糖尿病心肌病变具有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胶原代谢 糖尿病 心肌病 并发症 超微结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bcl-2 mRNA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SGC-790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钰 林庚金 +3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徐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3-485,489,共4页
目的 探讨bcl 2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phosphorothioat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胃癌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介导bcl 2反义寡核苷酸 ,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后 ,分别采用Northernblot... 目的 探讨bcl 2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phosphorothioate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胃癌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介导bcl 2反义寡核苷酸 ,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后 ,分别采用Northernblot、Westernblot检测bcl 2mRNA、蛋白表达 ,用端粒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bcl 2ASODN处理的胃癌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并与ASODN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结论 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类 癌基因 细胞 端粒酶 bcl-2 胃癌
下载PDF
垂体腺瘤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小静 武景波 +1 位作者 许祖德 滕昊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患者1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放射学、随访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8...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患者1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放射学、随访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8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63例,发病年龄17~89岁,平均48.0岁。根据影像学显示大小,分为微腺瘤18例,大腺瘤87例,巨大腺瘤3例。依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型腺瘤50例,泌乳激素(prolactin,PRL)型腺瘤2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producing adenoma,ACTH)型腺瘤11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producing adenoma,FSH/LH)型腺瘤10例,裸细胞腺瘤(null cell adenoma)4例,其它混合型腺瘤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0~60个月,平均43.9个月,其中36例(33.3%)复发。结论肿瘤复发与肿瘤大小及切除完整与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免疫表型、是否侵袭无关(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可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病理学 预后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端粒酶活性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庚金 范钰 +2 位作者 钱立平 许祖德 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1-453,4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10 %NaCl混合液及 40 %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 目的 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端粒酶活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10 %NaCl混合液及 40 %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及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大鼠胃黏膜PCNA、DN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本造模方法可诱发出浅表性胃炎 (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萎缩性胃炎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肠化生 (intestinalmetaplasia,IM)、异型增生 (dysplasia,Dys)、胃腺癌(gastricadenocarcinoma,GC)等病变。在大鼠癌变过程中 ,随着胃黏膜癌变的发展 ,DNA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 ,并且两者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P <0 .0 1,P <0 .0 1)。结论 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黏膜组织细胞的恶性增殖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黏膜癌变 胃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
下载PDF
粘附分子E-cadher 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鲁 蔡端 +2 位作者 张秀荣 赵仲华 许祖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 Ecadherin 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胆囊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 例原发性胆囊腺癌、37 例慢性胆囊炎石蜡包埋标本进行 Ecadherin 半定量检测...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 Ecadherin 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胆囊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 例原发性胆囊腺癌、37 例慢性胆囊炎石蜡包埋标本进行 Ecadherin 半定量检测。结果 分别有 45 例(78.9% )胆囊腺癌组织及 11 例(29.7% )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Ecadherin 呈阴性或不同程度表达减弱。 T1、 T2 期癌 Ecadherin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T3、 T4 期癌( P< 0.05)。 Ecadherin 表达阳性者其2 年生存率(27.3% )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Ecadherin 表达与胆囊腺癌 P T N M 分期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病理学 粘附分子 E-CADHERIN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仲文 孙佩蓉 +3 位作者 王虹 赵为之 李微 许祖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 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Vim、CK8、CK18、Chromogranin、Sy、AAT、NSE、S 10 0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 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Vim、CK8、CK18、Chromogranin、Sy、AAT、NSE、S 10 0的表达。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30岁。肿瘤由乳头状和实性区混合构成 ,肿瘤细胞形态单一 ,免疫组化标记显示Vim。 4例均呈弥漫性强阳性 ;AAT灶性强阳性 ;NSE三例阳性 ,一例阴性 ;Sy、Chromo granin和S 10 0 4例均阴性 ;CK8和CK18一例散在弱阳性 ,另三例阴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