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建立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伟乾 陶然 +2 位作者 许育健 张聚磊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小鼠模型 细胞系移植成瘤模型 诱导成瘤模型 基因工程成瘤模型 人源性肿瘤移植成瘤模型
下载PDF
环状韧带修复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影响
2
作者 杨曦 徐永清 +4 位作者 刘武华 许育健 石岩 方翔 何晓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环形韧带修复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尺骨截骨矫形17例(A组),联合环状韧带修复13例(B组)。末次手术后随访13~96个月,平均随... 目的探讨环形韧带修复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采用单纯尺骨截骨矫形17例(A组),联合环状韧带修复13例(B组)。末次手术后随访13~9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按照Kim评分标准、肘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其预后。结果按照Kim功能评分标准,术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总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光片结果显示30例截骨端均愈合良好,28例肱桡关节复位良好,2例术后桡骨头向外侧轻度半脱位。结论尺骨延长-成角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关键,此基础上环形韧带修复不是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孟氏骨折 桡骨头脱位 尺骨截骨 环状韧带 儿童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Micro-CT扫描下月骨滋养血管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6 位作者 何晓清 罗浩天 张旭林 杨曦 袁礼波 赵万秋 吴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方法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方法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血供,测量滋养血管解剖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月骨掌侧滋养孔径(0.62±0.11)mm,血管入口处直径(0.59±0.17)mm,较背侧(0.59±0.13)mm、(0.61±0.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骨掌面滋养孔平均数(3.67±2.74),背侧面为(2.4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月骨的平均滋养孔数、孔径及血管入口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骨内滋养血管分布有3种模式,Y形50.0%(7例),I形35.7%(5例)和X形14.3%(2例)。结论月骨掌面血供丰富,损伤后容易发生月骨缺血坏死;月骨掌面尺侧近端的滋养孔分布集中,术中应尽量减少干预该区域的韧带和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滋养动脉 血管灌注 解剖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功能性腹壁封闭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泽浩 王欣 +7 位作者 丁姗姗 汪滨 许育健 李彦 陈犹白 雷永红 郭希民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459,465,共6页
背景腹部开放性创伤是一种常见战创伤,尽快封闭腹腔并保护腹腔脏器对提高伤病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腹壁闭合敷料,使其能够满足腹壁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快速止血、封闭缺损和实时反映腹腔压力的需求。方法通过静电纺... 背景腹部开放性创伤是一种常见战创伤,尽快封闭腹腔并保护腹腔脏器对提高伤病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腹壁闭合敷料,使其能够满足腹壁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快速止血、封闭缺损和实时反映腹腔压力的需求。方法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组装TPU纳米纤维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使用生物黏合剂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与壳聚糖止血敷料组装为功能性腹壁封闭敷料;对该敷料的体外压力传感性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对其在体内的压力传感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该腹壁封闭敷料弹性高于普通医用敷料;在体外测试中,其压力传感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止血性能良好;在腹部开放性创伤模型中,可以对动物腹内压进行实时监测。结论本研究通过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内嵌于壳聚糖止血敷料中,实现了对腹内压的实时监测,有望用于开放性腹部创伤的紧急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伤 柔性压力传感器 壳聚糖 功能性腹腔封闭敷料 可穿戴式传感器
下载PDF
手舟骨骨内动脉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林 徐永清 +5 位作者 何晓清 罗浩天 许育健 袁礼波 吴欢 赵万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利用Micro-CT对手舟骨骨内动脉进行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离体人体前臂标本进行动脉血管灌注,Micro-CT扫描并运用Mimics20.0软件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重建数据,整理舟骨的滋养动脉分布。结果 (1)重... 目的利用Micro-CT对手舟骨骨内动脉进行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离体人体前臂标本进行动脉血管灌注,Micro-CT扫描并运用Mimics20.0软件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重建数据,整理舟骨的滋养动脉分布。结果 (1)重建出含骨内血管的腕舟骨数字化可视模型,可自由测量舟骨和血管的解剖数据,并清晰显示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及出入点;(2)右手复合组和左手复合组中滋养血管的数目分别为(4.670±1.366)支、(3.830±0.753)支,掌侧滋养血管分别为(1.670±0.516)支、(1.330±0.516)支,背侧滋养血管分别为(3.000±1.095)支、(2.500±0.548)支。结论离体腕部标本动脉灌注后骨内血管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手舟骨骨内滋养动脉的来源及空间分布,为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 血管灌注 MICRO-CT 数字解剖
原文传递
大、小多角骨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雅康 徐永清 +4 位作者 袁礼波 张旭林 许育健 罗浩天 魏明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三维立体建模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及血供模式,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腕标本12例,将明胶-氧化铅灌注液注入腕标本后行Micro-CT扫描,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记录滋养孔数目与位置,分析骨内血... 目的三维立体建模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及血供模式,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腕标本12例,将明胶-氧化铅灌注液注入腕标本后行Micro-CT扫描,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大、小多角骨形态,记录滋养孔数目与位置,分析骨内血管吻合及走行。结果(1)大多角骨有一定数目的滋养孔分布在3侧非关节面,桡侧(2.66±0.49)个,背侧(2.75±0.62)个,掌侧(2.33±0.65)个,3侧数目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骨内血管有数级分支且广泛吻合,约70%来自背侧,30%来自掌侧和桡侧;(2)小多角骨有一定数目的滋养孔分布在两侧非关节面,背侧(2.75±0.45)个,掌侧(2.42±0.51)个,两侧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骨内血管亦有数级分支,但分支吻合不如大多角骨丰富,约70%来自背侧,30%来自掌侧。结论(1)大多角骨内外血供丰富,可能是大多角骨相较其他腕骨不易发生缺血性骨坏死的原因;(2)小多角骨外血供较为丰富,但骨内血管吻合少于大多角骨,这可能是小多角骨相对大多角骨更易发生非创伤性缺血性骨坏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缺血性骨坏死 血管灌注 MIMICS
原文传递
三角骨微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礼波 徐永清 +4 位作者 张旭林 罗浩天 许育健 赵万秋 吴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58,262,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三角骨微血管的灌注及观察,明确三角骨滋养孔的位置分布、骨内血管的走形,同时对三角骨微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方法利用明胶粉末和Pb3O4的混合灌注液,对12例标本进行灌注,灌注成功后通过Micro-CT进行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 目的通过对三角骨微血管的灌注及观察,明确三角骨滋养孔的位置分布、骨内血管的走形,同时对三角骨微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方法利用明胶粉末和Pb3O4的混合灌注液,对12例标本进行灌注,灌注成功后通过Micro-CT进行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血管的重建,对三角骨滋养孔的分布、骨内血管的走形、血管直径及骨微结构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三角骨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以及远端背侧可见较恒定的滋养孔,其中近端掌侧为(1.42±0.51)支,体部尺背侧为(1.58±0.51)支,远端背侧为(3.25±0.87)支;近端掌侧的滋养孔直径较粗为(0.52±0.07)mm,其余依次为(0.48±0.11)mm及(0.48±0.12)mm;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及远端背侧滋养孔直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骨近端掌侧的滋养血管向骨内的延续较深,维持一定骨内直径的同时与三角骨长轴平行;三角骨远端背侧的滋养血管较多,但延续入骨内的血管短浅。结论(1)三角骨近端掌侧、体部尺背侧以及远端背侧有恒定的滋养孔及滋养血管存在;(2)近端掌侧的滋养血管为三角骨的主要血供来源,其次是体部尺背侧的滋养血管;(3)三角骨背侧骨小梁的稀疏与背侧撕脱性骨折可能有相关性,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骨 血管灌注 微结构 MICRO-CT
原文传递
手腕部不同载荷状态下舟月骨间韧带应力分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明杰 许育健 +6 位作者 吴一芃 王腾 吴欢 袁礼波 唐文宝 郭孝菊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腕关节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正常腕关节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腕关节不同运动方向受力时的...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腕关节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正常腕关节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腕关节不同运动方向受力时的SLIL应力分布。结果随背伸角度增大,SLIL应力增大,背伸角度增加到90°时,SLIL受到最大应力为1.3787 MPa。背伸角度为30°时,腕关节掌屈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1596 MPa,掌屈角度增加到90°时,SLIL的最大应力降低至0.2452 MPa。桡偏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8145 MPa,尺偏25°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1356 MPa。腕关节做桡侧受力20N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4465 MPa,尺侧受力20N时,SLIL受到的最大应力为0.4635 MPa。结论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SLIL在腕部不同运动中的受力情况。腕关节背伸角度达90°时,SLIL的应力最大。做尺偏、桡偏动作时,相同偏转角度下,SLIL桡偏时最大应力是尺偏最大应力的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舟骨 月骨 骨间韧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配合阅读教学
9
作者 许育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第6期22-23,共2页
当前,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成为各国教育主管部门重要的政策之一。长期投入推广阅读理解教育的我们,同样积极思索着如何将阅读教育有效落实于学校情境,几经构思与讨论之后,我们提出"以评量引领教学,以教学启发学习",希望在定期... 当前,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成为各国教育主管部门重要的政策之一。长期投入推广阅读理解教育的我们,同样积极思索着如何将阅读教育有效落实于学校情境,几经构思与讨论之后,我们提出"以评量引领教学,以教学启发学习",希望在定期评量中增加高质量的阅读理解评量,加上活化教材等配套策略,并配合信息技术的辅助,建构出完整可行的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技术配合 主管部门 教育 学习
下载PDF
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钩骨3D可视化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明杰 徐永清 +6 位作者 罗浩天 吴一芃 王毅 张旭林 吴欢 许育健 袁礼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结果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解剖学 MIMICS软件
原文传递
头状骨形态和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欢 徐永清 +6 位作者 罗浩天 范新宇 何晓清 张旭林 赵万秋 许育健 袁礼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形态和血供模式,探讨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经Micro-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 目的观察头状骨的形态和血供模式,探讨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经Micro-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头状骨形态和主要血供来源,测量头状骨和月骨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近端关节面的直径、弧长和弧高,记录头状骨滋养血管孔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型头状骨75%(9例),S型头状骨25%(3例);(2)头状骨血供来源于掌侧和背侧,以背侧为主;(3)比较头状骨和月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及近端关节面的直径、弧长和弧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头状骨滋养血管分布于距基底部2.2 mm处,其远端滋养孔数多于近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状骨的近端是以远端逆行供血为主,这是导致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ock病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骨 血管灌注 缺血性坏死 解剖
原文传递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12
作者 赵万秋 徐永清 +3 位作者 乔静 杜晶晶 许育健 江珉 《云南医药》 202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常由高暴力外伤所致,该处软组织层较薄,血运有限,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若二期处理延长疗程常常引发感染,加重肌腱和软组织损伤,常导致截肢^([1])。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7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进行显...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常由高暴力外伤所致,该处软组织层较薄,血运有限,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若二期处理延长疗程常常引发感染,加重肌腱和软组织损伤,常导致截肢^([1])。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7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以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血管危象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COME"培养模式
13
作者 陈犹白 许育健 +7 位作者 邢家华 林日政 王昱婷 邵妍 迟圆 雷永红 郭伶俐 韩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目前"双轨合一"和"四证合一"的培养方案下,如何培养整形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科研能力是所有导师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以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为主,利用业余时间(off-hour)进行研究,多... 在目前"双轨合一"和"四证合一"的培养方案下,如何培养整形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科研能力是所有导师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以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为主,利用业余时间(off-hour)进行研究,多种学习方式(multiple modalities)结合,形成高效率反馈(efficient feedback)的"COME"培养模式,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构成和实施细则,并对试行该模式前后专硕发表的文章数量、质量和毕业论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专硕的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 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培养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4 位作者 何晓清 李川 杨曦 张旭林 赵万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评估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型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3~52岁,平均32.6岁。病程8 ... 目的评估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型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3~52岁,平均32.6岁。病程8 h^9 d,平均6.5 d。致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4例,运动致腕部应力性损伤3例,机器撞击致腕部暴力性损伤2例,军事训练致伤1例,其他伤1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根据Herbert分型均为B4型。术前1周及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根据Krimmer评分表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4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感染以及舟、月骨坏死发生。患者月骨周围脱位均复位良好,舟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18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前1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Krimmer腕关节评分分别为(37.5±4.4)、(61.3±7.2)、(83.3±9.3)、(87.3±8.2)分。术后各时间点Krimmer腕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Krimmer腕关节功能获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3%。结论镍钛记忆合金两脚固定器联合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镍钛记忆合金量较固定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6 位作者 赵万秋 杨曦 张旭林 段家章 吴欢 袁礼波 何晓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3-414,共2页
目的总结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6例足底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2~53岁,平均36岁。病程1~320个月,中位病程58个月。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5.8 cm... 目的总结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6例足底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2~53岁,平均36岁。病程1~320个月,中位病程58个月。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5.8 cm×4.5 cm^10.6 cm×8.7 cm,切取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瓣旋转后大桨无张力修复创面,小桨修复供区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8.5 cm×6.8 cm^12.0 cm×10.5 cm。供区经皮瓣修复后4例直接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部分表皮坏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3例皮瓣臃肿行二期修整外,其余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足底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小腿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质地与足底组织相似,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适用于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 小腿穿支血管 黑色素瘤 足底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三种内固定装置对腕舟骨血供的影响——基于计算机辅助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旭林 徐永清 +5 位作者 何晓清 罗浩天 许育健 袁礼波 吴欢 赵万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采用带骨内血管的舟骨可视化数字模型研究镰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Herben螺钉及克氏针对舟骨内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例人体前臂标本进行动脉血管灌注,微型CT(Micro CT)扫描并运用M imics20.0软件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重建数据... 目的采用带骨内血管的舟骨可视化数字模型研究镰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Herben螺钉及克氏针对舟骨内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例人体前臂标本进行动脉血管灌注,微型CT(Micro CT)扫描并运用M imics20.0软件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重建数据,并与三种内固定装置的数字模型进行重建比较。结果本研究将带血供的舟骨可视化数字模型与三种内固定装置结合,重建了复合模型,构建了舟骨滋养动脉安全区。其中偉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具有血管干扰小的特点。结论该数字模型能直观地用于内固定器的研究,三种内固定器均位于腕舟骨滋养血管安全区,其中镰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比Herbert螺钉及克氏针对骨内血管的干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内固定器 血管灌注 微型CT
原文传递
Micro-CT扫描下舟月骨间韧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5 位作者 罗浩天 何晓清 张旭林 赵万秋 吴欢 袁礼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骨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骨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骨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月骨间韧带 血管灌注 显微成像 应用解剖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豌豆骨血供及带蒂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行性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5 位作者 罗浩天 何晓清 张旭林 赵万秋 吴欢 袁礼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豌豆骨及其血供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缺血性坏死(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2具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后,行Micro-CT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三... 目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豌豆骨及其血供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缺血性坏死(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2具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后,行Micro-CT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豌豆骨及月骨形态,测量二者纵径、横径及厚度;观察豌豆骨周围血供,其近端、远端、桡侧及尺侧滋养孔分布情况,记录滋养孔数量、直径;测量豌豆骨移位时可选择的血管蒂(尺动脉干分支、腕上皮支、腕上皮支降支和掌深支返支)相关解剖参数,包括血管蒂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至豌豆骨、月骨距离。结果三维测量显示豌豆骨厚度与月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9,P=0.109),纵径与横径均明显小于月骨(t=6.653,P=0.000;t=6.265,P=0.000)。豌豆骨尺、桡侧和远、近端表面均有滋养血管。其中,豌豆骨近端滋养孔数量明显多于远端(P<0.05),但近端、远端、桡侧和尺侧滋养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深支返支血管蒂起始处外径明显小于腕上皮支、腕上皮支降支(P<0.05);其余血管蒂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蒂至豌豆骨、月骨距离除尺动脉干分支与掌深支返支比较、腕上皮支与腕上皮支降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豌豆骨近端及尺侧滋养血管丰富,因此带蒂豌豆骨移位术中游离豌豆骨时应尽量避免过多剥离近端和尺侧软组织;宜选择带尺动脉腕上皮支及其降支蒂的豌豆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缺血性坏死 Kienböck病 豌豆骨 带蒂骨移位术 解剖研究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育健 徐永清 +6 位作者 赵万秋 杨曦 张旭林 段家章 吴欢 袁礼波 何晓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9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52岁,平均(33.42±7.24)... [目的]介绍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9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52岁,平均(33.42±7.24)岁。创面位置位于足跟后区,创面大小:2.5 cm×3 cm^5.7 cm×6.5 cm。通过术前下肢血管造影(CTA)及手持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穿支点位置,术前测量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大桨和小桨,术中根据设计切取皮瓣,旋转120°~180°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2例供区部分植皮修复,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与足跟后区组织相近,内踝穿支位置恒定,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跟后区中等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螺旋桨皮瓣 胫后动脉内踝穿支
原文传递
基于下肢CT血管成像的腘动脉分支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育健 何晓清 +5 位作者 徐永清 叶洪 罗浩天 杨曦 张旭林 赵万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 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肢、右侧192肢。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小腿动脉图像,观察腘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形态,根据Kim-Lippert分型统计腘动脉分支解剖变异KimⅢ型及其各亚型变异率;测量变异分支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变异动脉分支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分支动脉长度、分支动脉缺失处至踝关节水平长度等,并与腘动脉正常分支比较。结果205例患者中有33例(43肢)发生腘动脉分支变异:KimⅢA型变异发生率4.1%(16/387肢);ⅢB型变异发生率3.4%(13/387肢);ⅢC型变异发生率0.26%(1/387肢);ⅢD型变异发生率1.8%(7/387肢);特殊类型变异5例6肢(6/387,1.6%),主要表现为胫前或胫后动脉未缺失,腓动脉增粗替代形成足背或足底动脉。28例(37肢)腘动脉分支KimⅢ型解剖变异于小腿中下1/3处发生缺失,变异的主干动脉分支均为不完全缺失,胫后动脉(ⅢA型)、胫前动脉(ⅢB型)、腓动脉(ⅢA型)变异分支长度分别为(176.8±51.2)、(187.9±73.7)、(153.4±58.5)mm;其管径(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均较正常腘动脉分支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腘动脉分支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模式,其总变异率为11.1%,术前通过下肢CTA可准确判断腘动脉分支解剖形态,为降低临床下肢手术的风险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 遗传变异 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计算机辅助 临床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