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寒证、胃热证与胃液中PGE_2、6-keto-PGF_(1α)的关系及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许自诚 傅关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76-78,426,共4页
本文报告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胃病两组患者胃液中 PGE_2和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胃热组 PGE_2的含量明显高于胃寒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keto-PGF_(1α)的含... 本文报告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胃病两组患者胃液中 PGE_2和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胃热组 PGE_2的含量明显高于胃寒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keto-PGF_(1α)的含量,各组间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胃寒证、胃热主发病的主要机理,可能与胃液中前列腺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主要是 PGE_2。胃寒证、胃热证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寒热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寒证 胃热证 前列腺素 E2 6-酮-前列腺素
下载PDF
胃粘膜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许自诚 《甘肃中医》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PCL)可由多种癌前疾病演变而来。本文报道1987~1991年中医辨证论治加化淤、抗癌中药治疗。由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引起的PCL44例。胃镜复查31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24例,女7例,年... 胃粘膜癌前病变(PCL)可由多种癌前疾病演变而来。本文报道1987~1991年中医辨证论治加化淤、抗癌中药治疗。由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引起的PCL44例。胃镜复查31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24例,女7例,年龄32~66岁,平均44.8岁。PCL的诊断标准:依照我国1990年出版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四册胃癌)中对胃癌的癌前病变的规定,和WHO关于胃的癌前期变化的意见为根据,出现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Dys)或肠腺化生(IM)者列入PCL,各型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对一个患者活检标本上同时出现Dys和IM时,只计算Dys。 31例中PCL中,Dys型19例(轻度4例,中度14例,重度1例);IM型12例(轻度2例,中度6例,重度4例)。癌前疾病二级浅表性胃炎(CSG)1例,CAG30例,其中重度15例,中一重度4例,中度9例,轻度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许自诚 王惠兰 +15 位作者 张应焕 侯冬梅 王必舜 庞存生 居海宇 畅志珍 白敬华 张子理 王青萍 吴瑛 朱丹 时吉萍 张岫兰 孙玉洁 郑风英 席慧珍 《甘肃中医》 1995年第1期8-9,共2页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的临床观察许自诚,王惠兰,张应焕,侯冬梅,王必舜,庞存生,居海宇,畅志珍,白敬华,张子理,王青萍,吴瑛,朱丹,时吉萍,张岫兰,孙玉洁,郑风英,席慧珍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30000)主题词胆...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的临床观察许自诚,王惠兰,张应焕,侯冬梅,王必舜,庞存生,居海宇,畅志珍,白敬华,张子理,王青萍,吴瑛,朱丹,时吉萍,张岫兰,孙玉洁,郑风英,席慧珍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30000)主题词胆汁反流/中医药疗法,治则,疏肝,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中医药疗法 治则 疏肝 利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点之研究——从“病证结合”到“病理过程与证结合”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振英 张性贤 +1 位作者 许自诚 吴世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2,共4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只是中西医结合初级阶段的思路与方法,要使之发展到高级阶段,就应强调患病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强调机能、结构、代谢的统一性。长期以来,一个被... 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只是中西医结合初级阶段的思路与方法,要使之发展到高级阶段,就应强调患病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强调机能、结构、代谢的统一性。长期以来,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是病理过程,这个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呈规律性组合的,具有一定时相发展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与中医的“证”之间存在着平行的相关关系。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同一个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同一个证,也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而同一种疾病,也可包含几个不同的证),相通的内涵与外延。主要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就是基本病理过程。证的本质就是与之相关的病理过程所包括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中医证 病证结合 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中医文化对谈录》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中医学读本
5
作者 许自诚 《甘肃中医》 2003年第8期48-48,F004,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文化对谈录》 中医学 书评 中医文化 中医理论
下载PDF
黄芪及复方制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银霞 董燕 +4 位作者 王一庆 严祥 周芸 许自诚 彭淑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味黄芪及其复方黄芪制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给予普通饲料,正常饮水;模型组(n=68),采用综合造模法行CAG模型制备.23wk后将成功复制的CAG... 目的:探讨单味黄芪及其复方黄芪制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给予普通饲料,正常饮水;模型组(n=68),采用综合造模法行CAG模型制备.23wk后将成功复制的CA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单药2.5kg/L组,黄芪复方3.45kg/L组,1.10kg/L组,0.35kg/L组(n=8),叶酸治疗组(n=9).药物干预7wk后,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Elasia法检测全部存活大鼠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计数并作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PCNA(153.08±38.67),BCL-2(124.90±20.79),IFN-γ(27.99±5.57),TGF-β1(228.97±79.50)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黄芪单药2.5kg/L组PCNA及BCL-2分别为(48.83±12.45)(73.05±20.22)与黄芪复方3.45kg/L组(101.18±31.88),(97.72±25.34);1.10kg/L组(69.03±13.91),(78.35±15.95);0.35kg/L组(72.32±19.15),(84.58±19.66)相比较下降(P<0.05).黄芪单药2.5kg/L组IFN-γ(15.79±2.68)与黄芪复方1.10kg/L组(17.04±6.92),0.35kg/L组(17.02±6.35)相比较下降(P<0.05).结论:黄芪及其复方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及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大鼠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原文传递
幽门螺旋菌感染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7
作者 张子理 王惠兰 +2 位作者 侯冬梅 傅关儒 许自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我科胃镜室自1988年11月以来,通过胃镜在幽门处取粘膜活组织标本检测幽门螺旋菌(HP).并在规定部位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共267例。现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探讨 HP 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 我科胃镜室自1988年11月以来,通过胃镜在幽门处取粘膜活组织标本检测幽门螺旋菌(HP).并在规定部位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共267例。现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探讨 HP 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67例中男175例,女92例,年龄17~65岁。平均43.5岁。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分型 幽门螺旋菌 组织病理学改变 胃粘膜病变 病理检查 病理诊断 气滞型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胃寒热辨证与胃液中K^+、Na^+浓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傅关孺 许自诚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17,共2页
胃液中K^+、Na^+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粘膜屏障功能,在溃疡病的发病中有所作用。在中医的现代研究中,有人提出脾运化失常时胃液的K^+降低、Na^+升高。但胃寒、热证时胃液中K^+、Na^+的变化规律则未见报道。我们拟通过单盲法测定来... 胃液中K^+、Na^+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粘膜屏障功能,在溃疡病的发病中有所作用。在中医的现代研究中,有人提出脾运化失常时胃液的K^+降低、Na^+升高。但胃寒、热证时胃液中K^+、Na^+的变化规律则未见报道。我们拟通过单盲法测定来探索胃寒热证时胃液中K^+、Na^+浓度的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方法对做胃镜的患者,由专人按照拟定的胃寒、胃热证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组。胃镜入胃立即通过胃镜活检孔抽取胃粘液湖的胃液。置0℃冰箱保存,最后由一名不知辨证结果的经验丰富的主管检验师采用火焰光度计法,用同批仪器、试剂一次分别测定胃液K^+、Na^+的浓度。(二)辨证标准胃寒证:主证1)胃脘痛喜温,2)大便稀,3)舌质淡或青、苔白而润;次证1)神疲乏力,2)脉沉细或沉迟,3)畏寒肢冷。具备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者即属胃寒证。胃热证:主证1)舌质红,苔黄而干或少苔,2)胃脘灼痛或有热感,3)大便干或不爽,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寒 胃热 胃液 钾离子 钠离子
下载PDF
胃康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防治的免疫学观察
9
作者 潘兴斌 王荫棠 +4 位作者 刘昕 燕玉霞 黎卫平 王惠兰 许自诚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实验用160只Wistar大鼠自由饮用0.1%氨水8周造成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防治组于诱发胃炎的同时分别用2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及生理盐水2ml/只,隔日灌胃8周。治疗组于饮用0.1%氨水8周后,分别用30%胃康,... 实验用160只Wistar大鼠自由饮用0.1%氨水8周造成实验性慢性胃炎模型。防治组于诱发胃炎的同时分别用2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及生理盐水2ml/只,隔日灌胃8周。治疗组于饮用0.1%氨水8周后,分别用3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及生理盐水2ml/只,每日灌胃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剪尾取血、并进行免疫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批体重增长率均明显减少(P<0.01),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酯酶染色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01),血清凝集素和溶血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康组体重增长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酯酶染色阳性率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并优于维霉素组。说明胃康在防治实验性慢性胃炎过程中有一定的改善细胞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 实验性 慢性 细胞免疫 中药品
下载PDF
再论“西学中”断代与“中西医结合”断层——给国家卫生部吴仪部长的一封信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自诚 吴世华 +1 位作者 李振英 张性贤 《甘肃中医》 2008年第B01期92-92,共1页
此信2007年12月21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批转至甘肃省中医管理局阅处,征得作者同意刊登。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国家卫生部 断层 中西医结合人才 吴仪 国际市场 中医 学习
下载PDF
论“西学中”断代与“中西医结合”断层——给陈可冀院士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一封信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自诚 吴世华 +1 位作者 李振英 张性贤 《甘肃中医》 2008年第B01期88-89,共2页
此信2007年12月21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批转至甘肃省中医管理局阅处,征得作者同意刊登。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陈可冀 院士 断层
下载PDF
胃康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防治过程中抗氧化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兴斌 刘昕 +4 位作者 王荫棠 燕玉霞 郝刚 王惠兰 许自诚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为探索胃康在防治慢性胃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用160只Wistar大鼠自由饮用0.1%氨水8周造成实验性慢性胃炎,分防治和治疗两批进行观察。防治组在饮用氨水的同时每鼠分别用2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2ml隔日灌胃。治疗组于饮用氨水8周后,... 为探索胃康在防治慢性胃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用160只Wistar大鼠自由饮用0.1%氨水8周造成实验性慢性胃炎,分防治和治疗两批进行观察。防治组在饮用氨水的同时每鼠分别用2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2ml隔日灌胃。治疗组于饮用氨水8周后,每鼠每日分别用30%胃康、维霉素水溶液灌胃治疗4周。两批动物均以尾部,眼球后取血测定GSH—Px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显示:无论防治组或治疗组,胃康都能显著提高全血GSH—Px活力(P<0.01),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说明胃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 胃炎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中药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自诚 王必舜 +24 位作者 王惠兰 张应焕 李家仁 张璇 李文俊 张汉平 刘德俊 董庆芬 任登先 许治时 冯焕 申兰英 庞存生 麻小梅 王青萍 魏秀芳 畅志征 马纲 白云 席玉珍 高庆国 赵珏 田国清 段研 汪瑜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49-550,共2页
我们于1985~1986年采用中药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按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草案),102... 我们于1985~1986年采用中药胃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按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草案),102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其中男73例,女29例,年龄21~72岁,30岁以上者93例占91.2%,其中30~40岁者占26.5%,说明这一年龄组患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二、观察方法:全部住院治疗,入院时均作上消化道 X 线气钡双重造影、胃镜、病理活检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康胶囊 慢性 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现代医学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自诚 许澎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脾胃学说 现代医学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胃粘膜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自诚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06-207,210,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44例,采用辩证论治加化瘀、抗癌法,中药胃康胶囊法,结合法等3种治疗方法。经胃镜复查31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83.9%,消失率61.3%;对中度异型增生的消失率为80.0%。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寒型、脾胃气...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44例,采用辩证论治加化瘀、抗癌法,中药胃康胶囊法,结合法等3种治疗方法。经胃镜复查31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83.9%,消失率61.3%;对中度异型增生的消失率为80.0%。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寒型、脾胃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的疗效较明显。初步证明了用中医药阻断癌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癌前病变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脾胃湿热型 脾胃气滞型 辩证论治 胃康胶囊 治疗方法 胃镜复查 异型增生 中医证型 阻断癌变 消失率 抗癌法 结合法 可能性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自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病的思考
17
作者 许自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胃肠疾病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