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方志红 李天苗 +2 位作者 许荣忠 吴建春 李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分析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 目的:分析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44个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46%、26%。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5岁、晚期、有吸烟史、有肝转移、无手术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疾病分期、是否吸烟和是否手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性别、疾病分期、是否吸烟和是否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辅助多西塞他联合顺铂化疗干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鹏 骆莹滨 +3 位作者 许荣忠 朱为康 陆俊骏 李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辅助多西塞他联合顺铂(DP)化疗干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2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辅助多西塞他联合顺铂(DP)化疗干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2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DP化疗干预,并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睡前口服,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祛邪方口服,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肿瘤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脂质代谢、红细胞免疫、相关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为65.22%(30/46),与对照组的43.48%(20/46)相比显著升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质代谢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 lipoprotein-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C(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水平则明显降低(P <0.05);而对照组经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较治疗前降低,RBCC3bRR、RFER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RBC-ICR、RFIR水平则明显升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炎症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扶正祛邪方辅助DP化疗干预中晚期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确切,利于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状态,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推断该方法起效与抑制血清中CRP、ICAM-1、LFA-1、Hcy等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有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方 DP化疗 肺癌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红细胞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中医药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外周血免疫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荣忠 方志红 +2 位作者 吴建春 骆莹滨 李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7-9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3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等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3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等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将1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纳入研究,完成益气养阴方组(A组)39例、清热解毒方组(B组)46例、益气养阴解毒方组(C组)4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12周)后观察对外周血免疫指标影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8水平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4/CD8、CD3-CD16/56+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A组和C组能够明显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水平(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益气养阴方与益气养阴解毒方可通过降低CD8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A、B、C 3组对CD3、CD4、CD4/CD8、CD19、NK细胞均无明显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扶正和扶正祛邪治则均可调节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不同治则 免疫
原文传递
试论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荣忠 李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讨论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理论中的免疫思想、中医扶正祛邪治则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学关系、扶正祛邪方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中医药治疗肿瘤,如能... 目的:讨论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理论中的免疫思想、中医扶正祛邪治则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学关系、扶正祛邪方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中医药治疗肿瘤,如能切中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能够起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结论:对肿瘤治疗中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在肿瘤治疗中提高免疫的理论基础,可用以指导临床,有利于中医药抗肿瘤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扶正祛邪 免疫
原文传递
试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证治思想 被引量:5
5
作者 许荣忠 李雁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介绍《金匮要略》中"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含义、病因病机、治疗以及与"治未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 目的介绍《金匮要略》中"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含义、病因病机、治疗以及与"治未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证治思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其指导作用。结论对其证治思想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学习的理论基础,可用以指导临床,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目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金匮要略》 证治思想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听神经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许荣忠 闫晓天 +4 位作者 陈旻 陈东林 李树芳 张闽光 李雁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413-1416,共4页
本文举中医药治疗听神经瘤验案一则,根据听神经瘤不同病因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在临床上能够起到缩小肿瘤从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众多研究报道中医药对肿瘤治疗是有效的。中医... 本文举中医药治疗听神经瘤验案一则,根据听神经瘤不同病因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在临床上能够起到缩小肿瘤从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众多研究报道中医药对肿瘤治疗是有效的。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自身免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治疗 中医药
下载PDF
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许荣忠 方志红 +1 位作者 徐静 李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76,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三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三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将1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纳入研究,完成益气养阴方组(A组)39例、清热解毒方组(B组)46例、益气养阴解毒方组(C组)4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12周)后观察对Treg和MDSC的影响。结果: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MD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B组和C组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Treg、MDSC,改善机体免疫功能(P<0.05)。治疗后,A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MDSC无显著调节作用(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比较,B组对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reg、MDSC水平更有优势。结论:祛邪和扶正祛邪治则均可调控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而祛邪治则在抑制MDSC和Treg方面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不同治则 调节性T细胞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婧瑶 吴建春 +3 位作者 方志红 骆莹滨 许荣忠 李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基质中介导炎症反应。TAM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在调节TAM功能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中起关...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基质中介导炎症反应。TAM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在调节TAM功能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通常TAM可由不同细胞因子刺激分化成表型不同的M1型和M2型2种巨噬细胞。其中M1型巨噬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等加强吞噬作用,抑制肿瘤生长。M2型可分泌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发生和免疫逃逸。大量研究表明,TAM与肿瘤的生长、转移、侵袭、耐药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现有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单体、复方可通过调控TAM增强免疫效应或减弱免疫抑制效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防止复发转移。围绕近年来中医药对TAM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调控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均匀设计的蠲瘤散结方治疗肺腺癌主效应中药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彦宾 王宇立 +4 位作者 骆莹滨 吴建春 方志红 许荣忠 李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87-91,共5页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并验证蠲瘤散结方治疗肺腺癌的主效应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构建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蠲瘤散结方中6味药物(白英、夏枯草、海藻、石见穿、石上柏、牡蛎)为考察因素,选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每因素6...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并验证蠲瘤散结方治疗肺腺癌的主效应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构建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蠲瘤散结方中6味药物(白英、夏枯草、海藻、石见穿、石上柏、牡蛎)为考察因素,选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每因素6个水平,重复1次,按组方设计所得12种不同药物组合进行给药干预,以小鼠瘤体体积及瘤体质量为结局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筛选主效应药物或药物组合。对筛选所得主效应药物,再通过上述均匀设计方法及动物实验进行药效学验证,探索最佳剂量配比和核心效应药物。结果筛选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第10组小鼠瘤体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英+石见穿和石见穿+石上柏药物组合可显著降低小鼠瘤体负荷(P<0.05),3味药物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抗肺腺癌作用的主效应药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3味主效应药物不同配比与蠲瘤散结方抑瘤作用相当,最佳药物配比为白英∶石见穿∶石上柏=3∶2∶1。白英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抗肺腺癌作用的核心药物。结论以白英为主的清热解毒药组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抑瘤作用的主效应药物,其抗肺腺癌疗效与蠲瘤散结方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瘤散结方 均匀设计 肺腺癌 主效应中药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志红 李天苗 +4 位作者 詹迎江 许荣忠 徐静 吴建春 李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医药干预对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r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医药干预对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r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医药干预分为中医组(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中西医结合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中任意一项+中医药治疗),其中中药静脉针剂组按功效细分为(扶正药、祛邪药、扶正+祛邪药)。结果 24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6%、26%,中位生存时间为37.4个月。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14个月、45.7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25%;77%、52%、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7,P=0.003)。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中药静脉针剂四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35个月、44.06个月、29.63个月、14.95个月,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P=0.004)。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组、祛邪药、扶正+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采用中药静脉针剂+口服中药汤剂+化疗疗效最优;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药、祛邪药、扶正联合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药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中药对肺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静 方媛 +1 位作者 许荣忠 李雁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210-1216,共7页
目前,对中药调节肺癌免疫的研究侧重于药物成分和复方研究两方面。中药提取物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其中的多糖类物质多被认为是中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主要成分,传统补益类药物中的多糖如黄芪多糖、红景天多... 目前,对中药调节肺癌免疫的研究侧重于药物成分和复方研究两方面。中药提取物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其中的多糖类物质多被认为是中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主要成分,传统补益类药物中的多糖如黄芪多糖、红景天多糖、灵芝多糖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较为突出,可通过提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抗原提呈细胞的数量,促进其表面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强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还可刺激T细胞分化,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免疫应答,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经过配伍的中药复方具有活性物质群,可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呈现多效性。中药在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前景,但是中药成分复杂,临床应用讲究辨证论治,需努力寻求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平衡,以促进中医药科研的标准化、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肺癌 免疫调节机制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多糖类物质
下载PDF
中医药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荣忠 李雁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01-504,共4页
中医药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细胞免疫部分,如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①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大... 中医药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细胞免疫部分,如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①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大多数为单中心,个别研究并未设置对照组,缺乏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资料,可信度不高;②中医对肺癌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疗效判定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中医药对肺癌的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③大部分研究都是中医药结合化疗,缺乏单纯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报道;④对于中医药影响肺癌免疫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①由于不同患者间遣方用药存在差异性,故对中医药进行标准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②中医药有关肿瘤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以扶正类中医药为主,今后应加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软坚散结药等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③扩大中医药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范围;④应尽快统一中医证型,确立疗效标准,提高中医药研究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药 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扁桃体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荣忠 赵凡尘 +4 位作者 陈旻 骆莹滨 方媛 周奕阳 李雁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339-2342,共4页
扁桃体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最常见肿瘤之一,西医临床治疗以放疗为主,化疗、手术为辅,但生存率并不理想,影响预后因素多。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注重整体思想,辨证施治,充分调动人体自身免疫机能发挥多靶点综合治疗作用,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 扁桃体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最常见肿瘤之一,西医临床治疗以放疗为主,化疗、手术为辅,但生存率并不理想,影响预后因素多。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注重整体思想,辨证施治,充分调动人体自身免疫机能发挥多靶点综合治疗作用,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调节机体五脏六腑、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经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达到"阴平阳秘"之效,在改善扁桃体癌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关于中西医治疗扁桃体恶性肿瘤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①相关的临床研究以个案报道为主,样本量较小,缺乏大样本的临床实验研究,个别研究并未设置对照组,缺乏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资料;②中医对扁桃体恶性肿瘤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疗效判定缺乏统一标准;③关于中医药治疗扁桃体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④中医注重辨证论治,不同患者遣方用药存在差异性,如何实现中医药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中医药治疗扁桃体恶性肿瘤应进一步加大实验研究的样本量,统一疗效判定标准,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以切中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控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恶性肿瘤 西医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天然化合物通过铁死亡途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耀莹 吴建春 +4 位作者 骆莹滨 鞠旭东 方志红 许荣忠 李雁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67-874,共8页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的新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结果是有毒脂质过氧化物损伤细胞导致细胞死亡,该过程依赖铁的参与,任何影响细胞内铁离子浓度或脂质氧化代谢的因素都有可能参与铁死亡的调控。铁死亡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的新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结果是有毒脂质过氧化物损伤细胞导致细胞死亡,该过程依赖铁的参与,任何影响细胞内铁离子浓度或脂质氧化代谢的因素都有可能参与铁死亡的调控。铁死亡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逆转耐药、放疗增敏、协同免疫疗法等优势。研究发现某些天然化合物具有促进铁死亡的作用,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丹参酮、荜茇酰胺等天然化合物通过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全文就天然化合物通过铁死亡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天然化合物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治法方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皖晴 张博 +3 位作者 许荣忠 骆莹滨 吴建春 李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901,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及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方)不同治法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91例原位或IA期NSCLC术后患者随机纳入益气养阴方组(YQYY),清热解毒方组(QRJD),扶正祛邪方组(FZQ...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及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方)不同治法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91例原位或IA期NSCLC术后患者随机纳入益气养阴方组(YQYY),清热解毒方组(QRJD),扶正祛邪方组(FZQX),每组97例。给予相应中药汤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免疫及炎性指标,比较T细胞亚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水平及IL-1β、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患者1、2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1)试验过程中,YQYY组、QRJD组、FZQX组分别脱落、剔除16例,12例,6例,总纳入257例,三组分别纳入81例,85例,91例。(2)FZQX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QRJD组(P<0.05),YQYY组和FZQX组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FZQX组CD8^(+)T细胞亚群水平升高(P<0.05),QRJD组MDSCs、Treg水平降低(P<0.05),FZQX组MDSCs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FZQX组CD3^(+)T、CD8^(+)T细胞及NK细胞水平高于QRJD组(P<0.05);QRJD组较其余两组的Treg水平降低(P<0.05);QRJD组和FZQX组对MDSCs的降低作用较YQYY组更为显著(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组IL-1β、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QRJD组、FZQX组IL-1β、IL-10水平低于YQYY组(P<0.05),FZQX组对IL-1β降低作用优于QRJD组(P<0.05)。结论扶正法、扶正祛邪法能降低早期NSCLC术后复发风险,清热解毒法和扶正祛邪法均能调控肺癌术后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祛邪法对免疫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