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年轻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报告
1
作者 国际近视研究院 戚紫怡() +2 位作者 刘思辰() 何鲜桂()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评议文献的回顾表征儿童发生近视的时间线和稳定年龄;估计成年近视的发生率;评估成年近视的进展速度,不论发生的年龄,不论近视是发生在大学期间还是之后;描述近视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变化;确定成年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因素;报告已接受屈光手术的成年人的近视进展和眼轴长度变化;以及探讨近视管理和研究设计。成年近视在西方人群中较为普遍,占所有近视的1/3甚至更多,但在东亚地区较为罕见,因为该地区儿童时期的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有意义的近视进展在早期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20至30岁之间的平均近视度数可能增加1.00 D。较高的近视度数与近视相关眼部疾病和视力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对于这个年龄组的近视患者,需要持续进行管理。儿童近视控制的方法也可用于成年人,但其疗效难以预测。成人近视控制研究的可行性受到所需时间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轴长度 接触镜 近视控制 成年人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婴幼儿高度近视管理与调查的报告
2
作者 国际近视研究院 赵文辰() +2 位作者 杜琳琳() 何鲜桂()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8-1220,共13页
目的评价婴幼儿高度近视(≤-6 D)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评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视觉结果。发现高度近视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少见,患病率低于1%。学龄前儿童近视的病因与年龄较大儿童不同,较高比例为与早产或遗传原因有关的继发性近视... 目的评价婴幼儿高度近视(≤-6 D)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评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视觉结果。发现高度近视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少见,患病率低于1%。学龄前儿童近视的病因与年龄较大儿童不同,较高比例为与早产或遗传原因有关的继发性近视。儿童高度近视诊断后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对近视综合征相关最常见特征的临床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对儿童整体健康更为重要的相关医学诊断。生物特征评估(包括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对于区分轴性近视和与眼前节异常发育相关的屈光性近视很重要。其他检查包括眼部照相、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并且通常需要儿科医生和临床遗传学家的参与。在检查之后,光学矫正必不可少,但这可能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由于婴幼儿高度近视的疗效证据缺乏和具有临床异质性,这类儿童应用近视控制干预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结论婴幼儿高度近视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病因模式与大龄儿童不同。就检查、光学矫正和应用近视控制措施治疗而言,此类儿童的临床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通常需要多学科一起合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继发性近视 综合征性近视 近视控制 近视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