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珊 肖游君 +6 位作者 邱茜 李昊 徐思琪 王竞男 石茂华 梁柳琴 许韩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探讨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JQ150 mg/(kg·d)或10%DMSO;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6周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补体C3、补体C4、... 目的:探讨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外周B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JQ150 mg/(kg·d)或10%DMSO;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6周后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ANA及IgG、IgG1、IgG2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细胞各亚群细胞的比例;RT-qPCR检测脾脏prd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组相比,JQ1治疗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清BUN、Cr水平明显降低,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抗ds-DNA抗体、ANA以及IgG、IgG1、IgG2a和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此外,JQ1治疗组小鼠肾小球、肾血管的病理损害程度均明显减轻,肾脏IgG和C3免疫复合物沉积显著减少。同时,JQ1治疗组小鼠脾脏、淋巴结、外周血B细胞中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下降;JQ1治疗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B细胞内调节浆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prdm1 mRNA表达。结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RL/lpr狼疮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通过抑制Blimp1表达进而调节浆细胞分化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BET蛋白可能是SLE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蛋白抑制剂 MRL/lpr狼疮小鼠 B细胞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泼尼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4 位作者 梁柳琴 李志坚 阳晓 叶玉津 李幼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 :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 目的 :研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Akt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内是否存在异常活化及泼尼松对Akt信号通路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肾组织Akt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结果 :注射单细胞悬液后第 8周和第 1 2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第 1 6周 ,狼疮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及NF -κB活性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第 8周和第 1 2周时 ,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与NF -κB活性均呈正相关 (分别为r=0 52 3和r =0 574 ,P <0 0 5)。泼尼松对狼疮小鼠外周血抗dsDNA抗体滴度和尿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肾脏病理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同时 ,泼尼松亦显著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Akt活性、磷酸化IκBα和NF -κB活性。结论 :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存在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 ,泼尼松对该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体内Akt-NF -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肾炎 泼尼松 NF-κB Akt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韩师 孙林 +3 位作者 叶任高 杨琼琼 李清刚 林穗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kB的活化表达情况及其与PB-MC分泌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NF-k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细胞培养上...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kB的活化表达情况及其与PB-MC分泌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NF-k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细胞培养上清免疫球蛋白和抗dSDNA抗体采用微量ELISA测定。结果:发现SLE病人外周血PBMC NF-K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其PBMC培养上清及血清Igh和抗dsDNA抗体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亦显著相关,而与L清IgM和血清IgM、ANA、补体C3无相关关系。NF-k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SLE病人PBMCNF-kB活化及其分泌IgG和抗dsDNA抗体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NF-kB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过度活化与SLE自身抗体产生有关。检测SLEPBMC内NF-kB活化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SLE疾病活动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NF-ΚB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 系统性
下载PDF
狼疮性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附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3 位作者 纪玉莲 丁书章 杨琼琼 余学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5,共2页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SLE诊断的5 2 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 2 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 32例 (6 .1% ) ,其中 75 %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SLE诊断的5 2 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 2 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 32例 (6 .1% ) ,其中 75 %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 ,4例出现黄疸 ;狼疮性肝损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抗Rib -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肝损者 ,而AN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率两者无差异 ;有肝损者关节炎、脑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肝损者。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并不低 ,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轻、中度的肝功能异常 ,有小部分临床症状较重。抗Rib -P与狼疮性肝损害关系密切 ,可能与狼疮性肝损害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脏损害 抗核糖体 P蛋白抗体
下载PDF
NF-κB活化在IL-1β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L-6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4 位作者 杨琼琼 孙林 杨念生 李幼姬 曾丽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 :研究NF -κB在rhIL - 1β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L - 6中的作用。 方法 :NF -κΒ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 ,IL - 6mRNA表达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R)检测 ,培养上清IL - 6蛋白含量采用EL... 目的 :研究NF -κB在rhIL - 1β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L - 6中的作用。 方法 :NF -κΒ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 ,IL - 6mRNA表达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R)检测 ,培养上清IL - 6蛋白含量采用ELISA检测。结果 :rhIL - 1β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时 ,在上调IL - 6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同时亦激活NF -κB ,而且这种上调作用可被NF -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所阻抑。结论 :IL - 1β诱导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L - 6是通过NF -κB调控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NF-KB 肾小球肾炎 小鼠 肾小球系膜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NF-AT和AP-1活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杨岫岩 孙林 黄凌虹 林穗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08-510,共3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5) ;活动期SLE显著高于缓解期 ( P <0 0 5)。②活动期SLE组PBMCAP 1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缓解期SLE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③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 ( 2 1例 )NF AT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 ( 1 1例 ) ( P <0 0 5) ,而两组患者AP 1活性无显著差异 ( P >0 0 5)。④SLE患者PB MCNF AT活性与CRP和SLEDAI呈正相关关系 ,与ESR、ANA、C3无相关关系 ;AP 1与上述各临床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外周血单个细胞中存在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转录因子NF AT和AP 1表达异常 ,这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NF AT可能与SLE的疾病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幼儿 活化T细胞因子 活化蛋白-1 NF-AT AP-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在SLE患者外周血的过度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3 位作者 叶任高 梁柳琴 李志坚 李幼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50-951,共2页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IL 10含量测定采用ELISA ,IL 10mRNA测定采用RT PCR。结果 :( 1)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IL 10含量测定采用ELISA ,IL 10mRNA测定采用RT PCR。结果 :( 1)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 10水平和PBMC内IL 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 (均P <0 0 5 ) ;( 2 )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PBMCIL 1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活动期显著高于缓解期 (均P<0 0 5 ) ;( 3)IL 10mRNA表达与血清IL 10水平、PBMCIL 10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 0 5 2 4和 0 6 37,P值分别为 0 0 31和 0 0 18) ;( 4 )SLE患者血清IL 10水平、PBMCIL 10含量及IL 10mRNA表达与累积分数SLEDAI均呈正相关关系 (r值分别为 0 6 5 2 ,0 736 ,0 5 14 ;P值分别为 0 0 2 2 ,0 0 0 1,0 0 47) ,亦均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 0 5 13 ,0 6 2 1,0 5 0 8;P值分别为 0 0 34,0 0 2 5 ,0 0 39)。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IL 10呈高表达状态 ,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表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2-504,共3页
关键词 狼疮肾炎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1世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韩师 杨岫岩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细胞毒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 生物制剂 基因治疗
下载PDF
NF-κB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9年第5期195-197,共3页
N F- k 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与许多基因特别是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调节密切相关,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 N F- k B与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NF-KB 基因转录调节 肾脏疾病 病理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8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细胞凋亡理论的引入为LN发病机制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胞凋亡 FAS BCL-2 病理学
下载PDF
组胺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韩师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7-300,共4页
组胺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10年对组胺在肾脏的合成、代谢及某些肾脏疾病中血、尿组胺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组胺 肾疾病 病理 合成 代谢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核因子κB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4 位作者 杨岫岩 杨琼琼 曾丽霞 黄凌虹 李幼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0期572-574,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10 (rhIL - 10 )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esangialcell,MC)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3H -TdR掺入法观察MC的增殖反应 ,采用电泳适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 ,NF -κB)...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10 (rhIL - 10 )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esangialcell,MC)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3H -TdR掺入法观察MC的增殖反应 ,采用电泳适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 ,NF -κB)活性。结果 :rhIL - 10 (2 0ng/ml)抑制LPS刺激的小鼠MC增殖 (P <0 .0 5 ) ,同时rhIL - 10亦显著抑制LPS诱导的MC中NF -κB活化。结论 :IL - 10对LPS诱导的小鼠MC增殖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对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肾小球系膜细胞 核因子ΚB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
下载PDF
中药狼疮方对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梁鸣 李幼姬 +3 位作者 阳晓 魏毅 许韩师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 :探讨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及其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 ,经中药狼疮方、强的松及联合治疗后分别检测抗ds DNA抗体、刀豆蛋白A(ConA)诱... 目的 :探讨狼疮样小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及其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 ,经中药狼疮方、强的松及联合治疗后分别检测抗ds DNA抗体、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和IL 6、IL 10水平。结果 :(1)脾细胞自身增殖反应性 ,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各治疗组治疗后脾细胞自身增殖反应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2 )模型组血清抗ds DNA抗体为 1 75± 0 2 5 ,与正常组 (1 2 0± 0 2 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各治疗组血清抗ds DNA抗体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模型组狼疮样小鼠脾细胞经ConA诱导下分泌Th2细胞因子IL 6和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各治疗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狼疮方具有免疫抑制剂作用 ,可抑制T和B细胞活化 ,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形成和自身抗体产生 ,有效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方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发病机理 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柳琴 许韩师 +3 位作者 杨岫岩 叶玉津 詹钟平 陈伟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 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结果]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09±19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8±19)ng/mL(...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 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结果]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09±19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8±19)ng/mL(P<0.001)。RA患者中,血清MMP-3水平与受累关节数目、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517、0.498、0.521,P值均<0.05),与类风湿因子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504,P<0.05);没有关节骨质损害(指放射 学检查正常)的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低于出现关节损害(放射学评分达到2级或2级以上)者[(268±183)ng/mL vs (347±231)ng/mL,P<0.05];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关节的放射学评估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0.512,P<0.05), 而与关节功能评分无相关关系(r=0.305,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 一。MMP-3参与RA的发病机制,与RA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血清 患者 RA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临床意义 正常 水平 参与 目的
下载PDF
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阳晓 叶任高 +4 位作者 杨琼琼 孔庆瑜 杨念生 许韩师 余学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 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分别用 4 2 5 %腹透液、4 2 5 %腹透液加γ 干扰素 (IFN γ ,10 0u/ml)、4 2 5 %腹透液加川芎嗪 4 0mg/L、4 2 5 %腹透液加IFN γ 10 0u/ml加...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 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分别用 4 2 5 %腹透液、4 2 5 %腹透液加γ 干扰素 (IFN γ ,10 0u/ml)、4 2 5 %腹透液加川芎嗪 4 0mg/L、4 2 5 %腹透液加IFN γ 10 0u/ml加川芎嗪 4 0mg/L刺激细胞 30min ,以DMEM /F12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及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间皮细胞CD4 0表达。结果 :4 2 5 %腹透液刺激后腹膜间皮细胞CD4 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4 2 5 %腹透液加IFN γ联合刺激后 ,间皮细胞CD4 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纯 4 2 5 %腹透液组 (P <0 0 1)。加入川芎嗪后 ,可显著减低单纯 4 2 5 %腹透液及 4 2 5 %腹透液加IFN γ引起的CD4 0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 (P <0 0 1)。结论 :单纯腹透液及腹透液加IFN γ可显著增加腹膜间皮细胞CD4 0的表达 ,而川芎嗪对腹膜间皮细胞CD4 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长程腹膜透析 (CAPD)过程中 ,加入川芎嗪可能有助于减轻透析液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 ,从而防止或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腹膜间皮细胞 CD40信号 腹膜透析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叶玉津 付迪 许韩师 杨岫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药物治疗 依那西普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詹钟平 梁柳琴 +2 位作者 陈冬莹 叶玉津 许韩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0-199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儿童 成人 肾脏/病理学
下载PDF
狼疮方对狼疮样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鸣 李幼姬 +4 位作者 阳晓 魏毅 叶任高 许韩师 周建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31-635,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A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中药狼疮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强的松为阳性对照 ,观察狼疮方对模型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影...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A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中药狼疮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强的松为阳性对照 ,观察狼疮方对模型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狼疮方具有与强的松相似的防止和减轻狼疮样肾炎小鼠肾功能恶化、肾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P <0 0 0 1)。这作用与减轻狼疮小鼠肾组织中RANTES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狼疮方明显下调狼疮肾炎肾脏RANTES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性肾炎 中医药疗法 RANTES 狼疮方
下载PDF
尼美舒利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随机临床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岫岩 梁柳琴 +2 位作者 许韩师 詹钟平 叶玉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与甲氨蝶呤 (MTX)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 (AOSD)是否优于传统依靠激素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6— 2 0 0 0年诊治的AOSD 6 8例连续性病人 ,随机分为 :试验组 35例 ,用尼美舒利与MTX联合治疗 :对照组 33例 ,...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与甲氨蝶呤 (MTX)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 (AOSD)是否优于传统依靠激素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6— 2 0 0 0年诊治的AOSD 6 8例连续性病人 ,随机分为 :试验组 35例 ,用尼美舒利与MTX联合治疗 :对照组 33例 ,采用传统的大剂量激素治疗。结果 用药 2 4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 ,试验组有 2 4例(74 3% ) ,而对照组仅 9例 (2 7 3%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3 887,P =0 0 0 0 1) ;用药 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 ,试验组有 2 8例 (80 0 % ) ,而对照组仅 19例 (5 7 6 %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0 0 0 ,P =0 0 4 5 5 )。两组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经Log rank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10 ,P =0 0 135 )。试验组近 2 0 %的病人在随访中再次发热 ,而对照组超过 5 0 % ,经Log rank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36 ,P =0 0 36 8)。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比较 ,试验组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和血清铁蛋白下降比对照组明显 ,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副反应 ,试验组 35例全部出现多汗 ,对照组仅 18例 ;试验组 2例肝功能损害 ,对照组 1例 ;对照组 2例带状疱疹 ,而试验组无。结论 尼美舒利与MTX组成的联合方案 ,治疗AOSD优于传统依靠激素的疗法 ,值得临床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斯蒂尔病 尼美舒利 甲氨蝶呤 糖皮质激素类 AOSD 治疗方法 联合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