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原理与酶活性调节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旭 张蕾 +3 位作者 许鹏琳 李天然 晁瑞青 韩正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n~(2+)SOD与超氧自由基形成产物抑制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被质子化而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在快循环途径中,超氧自由基直接被Mn~(2+)SOD转化为产物过氧化氢,快速循环有利于酶的复活与周转。本文提出温度是调节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进入慢速或者快速循环催化途径的关键因素。随着在生理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慢速循环成为整个催化反应的主流,因而生理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反而抑制该酶的活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双相酶促动力学特性可以用该酶保守活性中心的温度依赖性配位模型进行合理化解释。当温度降低时,1个水分子(或者OH~-)接近Mn、甚至与Mn形成配位键,从而干扰超氧自由基与Mn形成配位键而避免形成产物抑制。因此在低温下该酶促反应主要在快循环通路中进行。最后阐述了几种化学修饰模式对该酶的调节,说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多种形式的快速调节(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这些快速调节直接改变酶的活化状态,进而调节细胞中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平衡与流量,为揭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提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 活性氧 生物氧化 温度 酶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B_(1)~ⅡA_(2)期宫颈癌的比较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芬 纪妹 +3 位作者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5期397-406,共10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在ⅠB_(1)期~ⅡA_(2)期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手...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在ⅠB_(1)期~ⅡA_(2)期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B_(1)期~ⅡA_(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和传统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对影响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172例,传统腹腔镜组20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机器人组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ⅠB_(1)期~ⅡA_(2)期宫颈癌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是影响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气腹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鹏琳 纪妹 +4 位作者 谢娅 赵曌 李悦 李顺双 王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0-313,321,共5页
目的探讨无气腹腹腔镜治疗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年龄>50岁的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50例临床资料,其中无气腹手术24例,气腹手术26例,比较2组气腹前、术中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ean... 目的探讨无气腹腹腔镜治疗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年龄>50岁的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50例临床资料,其中无气腹手术24例,气腹手术26例,比较2组气腹前、术中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呼气末CO2分压(P_(ET)CO_2),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除阴道壁长度、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无气腹组术中MAP、PIP、P_(ET)CO_2、HR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组术中MAP、PIP、P_(ET)CO_2较术前明显升高(t=-6.669、-7.636、-4.387,P均=0.000),HR无统计学差异(t=-1.443,P=0.16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切除阴道壁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气腹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气腹组[(2.0±0.6)d vs.(2.5±0.5)d,t=-2.886,P=0.006;(7.4±1.3)d vs.(8.2±1.4)d,t=-2.072,P=0.044;(2.0±0.6)万元vs.(2.5±0.5)万元,t=-3.853,P=0.000]。2组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淋巴潴留囊肿分别为17%(4/24)、19%(5/26),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避免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达到腹腔镜宫颈癌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中老年患者接受无气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气腹腹腔镜 宫颈癌 中老年 广泛子宫切除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石佳 纪妹 +3 位作者 何南南 赵曌 李悦 许鹏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ⅠB2或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ⅠB2或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机器人组),129例接受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切除淋巴结数目较腹腔镜组多(P<0.05)。两组切缘及宫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12/79)、25%(32/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术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患者术后康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孕激素保守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生育结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石佳 何南南 +3 位作者 赵曌 李悦 许鹏琳 纪妹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保守治疗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4例年龄≤40岁的EAH或Ia_(1)期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宫...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保守治疗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4例年龄≤40岁的EAH或Ia_(1)期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宫腔镜联合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或宫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保守治疗,每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并诊刮随访子宫内膜病理变化,记录患者至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随访时间为15个月,CR后给予个体化治疗。结果154例患者中,134例达到CR,病情复发12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进展4例。单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EAH组和Ia_(1)期EC组的累积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97,P=0.404),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可缩短达到CR的时间(HR=1.882,P=0.00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率较低(χ^(2)=4.517,P=0.034),辅助生殖技术可有效提高妊娠率(χ^(2)=9.557,P=0.002);病理类型、年龄、BMI、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等对妊娠率无明显影响(χ^(2)=0.864,P=0.353;χ^(2)=1.065,P=0.302;χ^(2)=0.603,P=0.437;χ^(2)=3.613,P=0.057)。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可暂时保留年轻EAH和早期EC患者生育功能,辅助生殖技术可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 孕激素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赵根尚 马祥云 +4 位作者 法宪恩 许鹏琳 卯甜甜 徐亮 王喜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145-2146,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687例进行随访,观察患者一次封堵成功率,术后左向右分流量和分流...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687例进行随访,观察患者一次封堵成功率,术后左向右分流量和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及心功能的变化,并记录所有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例室间隔缺损病例,因缺损较大封堵不成功改作手术治疗;1例卵圆孔未闭导丝不能通过卵圆孔;其余全部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9.6%(684/687);术后6个月显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例由(0.62±0.20)降低至(0.35±0.15)(P<0.05);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57.4±6.5)缩小为术后(42.5±3.0)(P<0.01);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由术前(85±23)降低至(25±15)mm Hg(P<0.01);217例随访5 a,心脏超声检查封堵器没有移位,缺损封堵没有残余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封堵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证选择合适,成功率高,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不同指征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曾佳 纪妹 +5 位作者 周艳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郎婷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指征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320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指征分为病史指征组(... 目的:探讨不同指征的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320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指征分为病史指征组(H组)279例、超声指征组(U组)29例和体格检查指征组(E组)12例,分析各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①H组、U组、E组3组环扎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7/279)、13.8%(4/29)、33.3%(4/12),H组显著低于E组(P<0.05)。3组环扎至分娩间隔天数分别为153.0(93.0,170.0)天、100.0(63.5,145.5)天、25.5(8.3,104.0)天,H组显著高于U组和E组(P<0.05)。3组孕周<28周分娩率分别为22.9%(64/279)、17.2%(5/29)、58.3%(7/12),H组、U组均显著低于E组(P<0.05)。3组孕周<34周分娩率分别为31.2%(87/279)、41.4%(12/29)、66.7%(8/12),H组显著低于E组(P<0.05)。3组5分钟Apgar评分分别为10.0(10.0,10.0)分,10.0(10.0,10.0)分,9.5(7.0,10.0)分,H组、U组均显著高于E组(P<0.05)。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100.0(2600.0,3450.0)g、3000.0(2000.0,3225.0)g、1300.0(880.0、3200.0)g,H组显著高于E组(P<0.05)。②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OR 1.809,95%CI 1.216~2.691,P=0.003)、环扎前子宫颈扩张程度>10 mm(OR 7.430,95%CI 2.090~26.415,P=0.002)是孕34周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符合指征的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依据病史指征行子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延长妊娠时间更长,<34周分娩率更低。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环扎前子宫颈扩张程度>10 mm是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单胎妊娠子宫颈机能不全发生孕34周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颈环扎术 早产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在卵巢癌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淑英 纪妹 +3 位作者 赵曌 李悦 何南 许鹏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卵巢癌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5月1日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卵巢癌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5月1日的文献,对所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受试患者共404例(机器人组178例,腹腔镜组2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早期卵巢癌手术中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尚未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在其他方面的明显差异。结论:在卵巢癌尤其是早期卵巢癌手术中,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近期疗效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卵巢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帅瑜 纪妹 +3 位作者 赵曌 李顺双 李悦 许鹏琳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18例、腹腔镜组27例。机器人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4例宫...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18例、腹腔镜组27例。机器人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4例宫颈肌瘤,腹腔镜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5例宫颈肌瘤。分别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131.17±25.26)min vs.(104.30±24.43)min,P<0.05]。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0±21.64)min vs.(104.30±24.43)min,P>0.05]。而机器人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50.56±21.95)m L vs.(73.33±26.38)m L,(27.00±5.50)h vs.(33.33±5.14)h,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28±1.12)d vs.(5.00±1.24)d,P>0.05)]。对于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小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腔镜手术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特别是在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腹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剔除术 特殊部位子宫肌瘤 子宫肿瘤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警方 纪妹 +3 位作者 苑中甫 赵曌 李悦 许鹏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895-2899,共5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POP(子宫及残端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机器人组(3...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POP(子宫及残端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机器人组(33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系统(POP-Q)分度、盆底障碍影响问卷(PFIQ-7)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机器人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均P<0.05)。两组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术后PFIQ-7评分、PISQ-12评分分别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PFIQ-7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两组术后PISQ-12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PO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机器人组Aa、Ba、C、pb、Ap、Bp较术前改善(均P<0.05)。机器人组术后3个月gh、Tvl分别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Aa、Ba、C、Ap、Bp较术前改善(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gh、pb、Tvl分别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POP的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术
下载PDF
腹膜后异位妊娠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郎婷玉 纪妹 +1 位作者 赵曌 许鹏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37岁,因停经49天,腹腔镜探查术后5天于2020年11月25日收入我院妇科。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20年10月7日。停经32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早孕反应不明显,无头晕眼花、阴道流血、腹痛腹胀、肛门坠胀感。
关键词 妊娠试验阳性 早孕反应 末次月经 月经周期规律 腹腔镜探查术 肛门坠胀感 腹痛腹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在Ⅰ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晓萌 纪妹 +3 位作者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769-773,共5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腹腔镜在Ⅰ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Ⅰ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53例行达芬奇机...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和传统腹腔镜在Ⅰ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Ⅰ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53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设为机器人组;57例行传统腹腔镜辅助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设为传统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中和术后情况;采用Clavien-Dindo分级评估术后近期并发症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仅传统腹腔镜组有1例中转开腹。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淋巴潴留囊肿、尿潴留、腹盆腔感染、淋巴漏和下肢淋巴水肿等。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Ⅰ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且盆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传统腹腔镜 术后并发症 Clavien-Dindo分级
下载PDF
妊娠合并宫颈癌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凯歌 纪妹 +4 位作者 何南南 赵曌 李悦 许鹏琳 刘惠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合文献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共入组妊娠合...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合文献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共入组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32例中,孕早期10例(31.25%)、孕中期7例(21.88%)、孕晚期6例(18.75%)、产后9例(28.12%)。妊娠期患者确诊时,平均孕周为18+5周。患者确诊年龄为(33.9±5.5)岁。早期宫颈癌患者28例(87.50%)。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14例(43.75%)、妊娠期阴道异常出血13例(40.62%)。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27例(84.38%)。23例妊娠期患者中,20例妊娠期患者确诊后选择立即终止妊娠并开始宫颈癌治疗,2例患者因有强烈的生育要求而延迟治疗至胎儿成熟后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宫颈癌根治术,1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后强烈拒绝后续治疗;9例产后患者确诊后均立即行宫颈癌治疗。32例患者无瘤生存25例,5例疾病进展死亡,2例治疗中途放弃治疗并失访,1 a累积生存率为86.67%。结论妊娠合并宫颈癌临床表现多为接触性出血及妊娠期阴道出血,多误诊为先兆流产等,妊娠期应注意宫颈癌的筛查;妊娠合并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对较早,多于早孕期诊断,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宫颈癌 预后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喆 纪妹 +4 位作者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黄晓天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4期271-279,共9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Wilc...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法,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53例(19.0%)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5例(1.8%),包括输尿管损伤2例(0.7%)、血管损伤3例(1.1%),术后并发症48例(17.2%),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6.1%)、肺栓塞5例(1.8%)、肠梗阻3例(1.1%)、发热8例(2.9%)、淋巴潴留囊肿7例(2.5%)、盆腔脓肿6例(2.2%)、乳糜漏2例(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083,95%CI:1.545~6.154,P=0.001)、手术时间>180min(OR=2.091,95%CI:1.053~4.153,P=0.035)以及术中出血量>200ml(OR=3.617,95%CI:1.018~12.848,P=0.047)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12,95%CI:1.359~10.137,P=0.011)、肥胖(OR=2.004,95%CI:1.027~3.908,P=0.041)、术中出血量>200ml(OR=7.033,95%CI:1.704~29.026,P=0.007)是发生Clavien-DindoⅡ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多为Ⅰ级和Ⅱ级,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及术中出血量>200ml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素。年龄>60岁、肥胖、术中出血量>200ml是发生Clavien-DindoⅡ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路遥 纪妹 +5 位作者 赵曌 李悦 许鹏琳 陈淑英 黄晓天 刘亚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8-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面分期手术的2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的患者作为机器人组,将行腹腔镜手术的...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8-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面分期手术的2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的患者作为机器人组,将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各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发生并发症率及各随访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安全可行,是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晓天 纪妹 +4 位作者 赵曌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李喆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2期86-93,共8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2019年6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2019年6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单因素比较中有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完成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40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63例(15.6%),其中下肢静脉血栓32例(7.9%)、淋巴潴留囊肿9例(2.2%)、肾积水8例(2.0%)、生殖道瘘6例(1.5%)、肠梗阻4例(1.0%)、盆腔脓肿4例(1.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腔或腹腔手术史及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0岁、BMI≥25kg/m^2、既往有盆腔或腹腔手术史及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并发症以近期并发症更为常见。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以近期并发症为主,年龄≥40岁、BMI≥25kg/m^2、有既往盆腔或腹腔手术史及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手术 宫颈癌根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李喆 纪妹 +4 位作者 何南南 赵曌 原瑞霞 李悦 许鹏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786-5790,共5页
目的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O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预后。结果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50.59±8.74)岁,肿瘤最大... 目的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OC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预后。结果患者年龄30~72岁,平均(50.59±8.74)岁,肿瘤最大径2~22 cm,平均(9.54±3.80)cm,FIGOⅠ期患者46例(56.1%),Ⅱ期5例(6.1%),Ⅲ期26例(31.7%),Ⅳ期5例(6.1%),8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5例患者接受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余17例患者接受不全面分期手术。5 a无进展生存(PFS)率及5 a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8%、7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Ⅳ期、手术残余病灶直径≥1 cm及发生铂类耐药是患者PFS率与OS率降低的危险因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提高OS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Ⅲ~Ⅳ期及发生铂类耐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OCCC发现时多为早期,早期患者预后较好,晚期患者铂类耐药发生率较高,FIGO分期Ⅲ~Ⅳ期和发生铂类耐药是OC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妇科机器人手术术中并发症防治
18
作者 刘亚芬 赵曌 +3 位作者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纪妹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开展机器人妇科手术以来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4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中心行机器人妇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开展机器人妇科手术以来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4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中心行机器人妇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机器人手术2000例,发生术中并发症49例,其中血管损伤18例,输尿管损伤18例,膀胱损伤4例,肠管损伤3例,闭孔神经损伤3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术式不同而有所差异。重视并发症,熟悉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对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并发症 妇科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非倒转体位下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纪妹 赵曌 +2 位作者 李悦 许鹏琳 石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倒转体位下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的58例Ⅰa~Ⅱa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非倒转体位下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的58例Ⅰa~Ⅱa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进行上腹部大网膜切除手术时使用旋转台倒转体位者26例(倒转体位组),未使用旋转台倒转体位者32例(非倒转体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包括膀胱、直肠、神经、血管等邻近器官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功能障碍、阴道残端出血、肠梗阻、阴道瘘、淋巴潴留囊肿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面分期手术。(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倒转体位组、非倒转体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8±33)、(158±32)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6±0.5)、(2.1±0.8)d,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倒转体位组、非倒转体位组患者术后淋巴潴留囊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1/26)、6%(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患者均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相比于倒转体位,非倒转体位下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全面分期手术中应用安全可行,但其远期效果仍需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机器人手术 肿瘤分期 网膜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鹏琳 纪妹 +5 位作者 赵曌 李悦 帅瑜 黄路遥 张警方 李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开展的15例机器人辅助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与20例传统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开展的15例机器人辅助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与20例传统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切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大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机器人组8例浆液性囊腺癌,3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交界性囊腺瘤,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传统腹腔镜组12例浆液性囊腺癌,5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交界性囊腺瘤,1例颗粒细胞瘤。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成为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传统腹腔镜 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