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门、三阴交腧穴演变探析穴位配伍治疗不寐机理
1
作者 廖凌鑫 刘薪雨 诸毅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
腧穴的演变过程能够重现腧穴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神门、三阴交的穴名、位置、主治范围的演变,发现心经原穴经历了从大陵到兑骨再到神门的变化,其位置从“掌后两骨之间”变为“掌后兑骨之端”,主治范围从“心疟病”扩大到能治疗... 腧穴的演变过程能够重现腧穴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神门、三阴交的穴名、位置、主治范围的演变,发现心经原穴经历了从大陵到兑骨再到神门的变化,其位置从“掌后两骨之间”变为“掌后兑骨之端”,主治范围从“心疟病”扩大到能治疗诸多心系疾病和神志疾病;三阴交在腧穴演变过程中与“足太阴”穴融合,位置从“内踝上八寸”变为“内踝上三寸”,成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治范围也从局部痛证扩大到肝、脾、肾三脏疾病。神门与三阴交配伍治疗不寐在穴名、位置、主治方面都有较高的契合度,形成了三阴交健脾养营、滋养肝肾,神门调血宁心、安神助眠的协同效应,是针灸临床治疗不寐的常用穴位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演变 神门 三阴交 不寐
下载PDF
基于色彩属性浅析《金匮要略》面部色诊体系
2
作者 廖凌鑫 诸毅晖 +1 位作者 刘薪雨 成词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从色系、色调、颜色的变化三个维度对《金匮要略》的色诊思路进行分析。色系方面,以五色为标准,对采集的面色进行归类,并将色系与病位、病因进行了对应总结;色调方面,以“赤色”的色调为要点,关注赤之浅深、明暗、浓淡、聚散等属性... 本文从色系、色调、颜色的变化三个维度对《金匮要略》的色诊思路进行分析。色系方面,以五色为标准,对采集的面色进行归类,并将色系与病位、病因进行了对应总结;色调方面,以“赤色”的色调为要点,关注赤之浅深、明暗、浓淡、聚散等属性,在诊断过程中分辨出“赤”“正赤”“少赤”“赤斑斑如锦文”“翕然如醉”“面如醉”等多种不同的赤色,并借此分辨寒热虚实,厘清具体病机;颜色变化方面,主要描述了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误治之后产生的病理变化以及与四时节气相关的面部颜色变化,并借此来判断病势顺逆、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张仲景 金匮要略 面部色诊 色系 色调 颜色变化
下载PDF
从“脾虚火扰”论治不寐
3
作者 廖凌鑫 刘薪雨 诸毅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火”是导致不寐的重要原因,“脾虚火扰”是现代人不寐的基本病机。“脾虚火扰”有虚、实两端。脾胃损伤、营卫失调为虚,阴火内生、心神受扰为实。确立健运脾胃、宣泄阴火的治疗原则,选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方,再据阴火所属,分脾... “火”是导致不寐的重要原因,“脾虚火扰”是现代人不寐的基本病机。“脾虚火扰”有虚、实两端。脾胃损伤、营卫失调为虚,阴火内生、心神受扰为实。确立健运脾胃、宣泄阴火的治疗原则,选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方,再据阴火所属,分脾胃、肝、肾之别,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阴火 脾虚火扰 治疗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补荥通输”理论探析针灸治疗痿病思路
4
作者 刘薪雨 廖凌鑫 诸毅晖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18-20,共3页
痿病属于疑难杂病,《素问·痿论》对痿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痿病的主要病因在于“热”,关键病机是“肺热叶焦”,该病的治疗重在祛除肺脏郁热。该文基于《素问·痿论》中“补其荥通其输”的治疗思路,针灸取穴... 痿病属于疑难杂病,《素问·痿论》对痿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痿病的主要病因在于“热”,关键病机是“肺热叶焦”,该病的治疗重在祛除肺脏郁热。该文基于《素问·痿论》中“补其荥通其输”的治疗思路,针灸取穴时配以阳明经的荥穴、输穴,分别采用补法和泻法,以宣散肺热,恢复肺输布气血津液的功能,使气血精微充养机体,筋脉骨肉各得所养,帮助恢复四肢关节的运动,从而达到促进痿病康复的目的,并附临证验案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病 肺热 《黄帝内经》 《素问·痿论》 阳明经 针灸 荥穴 输穴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唾液CS、MT昼夜节律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1 位作者 吴曦 成词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神经内分泌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机制。方法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CFS,检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和CFS患者(CFS组)治疗前后唾液皮质醇(CS)、褪黑素(MT)水平,分析其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效应。结果①...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神经内分泌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机制。方法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CFS,检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和CFS患者(CFS组)治疗前后唾液皮质醇(CS)、褪黑素(MT)水平,分析其昼夜节律特征及电针调整效应。结果①对照组和CFS组治疗前后CS、MT水平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P<0.01);②CFS组治疗前CS、MT昼夜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针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③CFS组CS峰相位有前移趋势,MT峰相位有后移趋势,电针对峰相位有调整作用;④CFS组CS、MT昼夜分泌振幅有下降趋势,电针可使其振幅上升。结论电针能提高CFS患者CS、MT昼夜分泌量,调整昼夜节律,对CFS的HPA轴基础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CFS有效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皮质醇 褪黑素 唾液 昼夜节律 电针
下载PDF
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 被引量:165
6
作者 诸毅晖 陈玉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穴位注射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 ,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该疗法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进行有机结合 ,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肌肉或静脉注射。本文重点讨论了穴位注射的总体治疗效应、药效高效性以及穴药整合效... 穴位注射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的成功范例 ,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该疗法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进行有机结合 ,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肌肉或静脉注射。本文重点讨论了穴位注射的总体治疗效应、药效高效性以及穴药整合效应 ,认为穴位注射产生药效高效性的根本原因是药物的某些药理作用被经络腧穴整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临床应用 有机结合 药物效应 针灸疗法 总体疗效 静脉注射 治疗效应 经络腧穴 药理作用 高效性 药效
下载PDF
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3 位作者 成词松 吴曦 王海卫 包克义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位组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PHERE)、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健康状...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位组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PHERE)、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疲劳程度、潜在症状、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SS、SPHERE、VAS量表积分降低,SF-36各维度积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电针穴位组明显优于非穴位组(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患者FSS积分、SPHERE积分以及VAS积分较治疗后均有所升高,但电针穴位组低于电针非穴位组(P<0.01),SF-36各维度积分较治疗后下降,除总体健康维度外其他维度积分电针穴位组高于电针非穴位组(P<0.01)。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能明显减轻CF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电针 肾俞 足三里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诸毅晖 李静 +1 位作者 郭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腧穴 定位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1 位作者 成词松 吴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动态检测。结果:余弦法分析发现,健康组和CFS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治疗前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P>0.05),其余指标具有昼夜节律(P<0.05),但CFS组治疗前昼夜节律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和褪黑素峰值相位后移而皮质醇峰值相位超前;电针治疗后,CFS组振幅明显提高,峰值相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FS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现象,电针对其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昼夜节律 电针 肾俞 足三里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镇痛效应与中缝大核共存神经递质5-HTSP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3 位作者 陈玉华 吴巧凤 李静 郭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探索"足三里"穴位注射镇痛效应的共存神经递质表达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胃痛大鼠模型,分别在"足三里"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在后肢肌肉丰厚处肌注硫酸罗通定,观察镇痛效应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中缝... 目的:探索"足三里"穴位注射镇痛效应的共存神经递质表达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胃痛大鼠模型,分别在"足三里"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在后肢肌肉丰厚处肌注硫酸罗通定,观察镇痛效应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中缝大核共存递质5-HT和SP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穴药组大鼠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在治疗后15min内和30~45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镇痛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②穴药组中缝大核共存递质5-HT和SP的共存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中缝大核内5-HT和SP共存表达与镇痛效应一致,提示药物穴位注射的镇痛效应可能与中缝大核内共存神经递质5-HT和SP的共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足三里 镇痛效应 5-HT SP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3 位作者 陈玉华 魏焦禄 钟兰 周奇志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分析穴位注射穴效与药效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0%冰醋酸灌胃造成实验性胃病模型,分别给予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肌肉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足三里”注射,观...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胃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分析穴位注射穴效与药效的协同作用。方法;用10%冰醋酸灌胃造成实验性胃病模型,分别给予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肌肉注射硫酸罗通定和注射用水“足三里”注射,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与镇痛率。结果:硫酸罗通定“足三里”注射组大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延长(P〈0.01),在治疗后15min内和30,45min内,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镇痛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罗通定对实验性胃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效应优于肌肉注射罗通定和“足三里”穴位水注。药物穴位注射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单一药物作用或穴位刺激,说明穴位注射具有穴效与药效增效效应。穴效整合了药效,对药效产生“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胃痛 穴位注射 足三里 硫酸罗通定镇痛效应
下载PDF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 ,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 ,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
关键词 《内经》 脉诊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从“穴位注射”研究看经络的“整合”功能 被引量:35
13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钟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0-61,共2页
通过对建国以来大量有关经络研究文献的分析研究 ,根据“穴位注射“的已知研究成果 ,提出了经络具有“整合”功能的假说。并进一步展望了这一假说的研究前景。认为“穴位注射”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显示出经络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具... 通过对建国以来大量有关经络研究文献的分析研究 ,根据“穴位注射“的已知研究成果 ,提出了经络具有“整合”功能的假说。并进一步展望了这一假说的研究前景。认为“穴位注射”及其所产生的效应 ,显示出经络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整合”功能。同时指出 ,经络“整合”功能的现代生物学证据还相当匮乏 ,应当进一步采用多学科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中医 经络学说 经络整合功能
下载PDF
针灸延缓衰老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2 位作者 李静 郭晖 刘明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10期47-49,共3页
针灸具有确切的“延衰益寿”之效。针灸延缓衰老研究期待新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方法的突破。针灸延缓衰老有两个优势 :一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 ,二是针灸通过经络—腧穴的全身整合作用而取效。这两个优势可能就是针灸延衰的钥匙 ,... 针灸具有确切的“延衰益寿”之效。针灸延缓衰老研究期待新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技术方法的突破。针灸延缓衰老有两个优势 :一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 ,二是针灸通过经络—腧穴的全身整合作用而取效。这两个优势可能就是针灸延衰的钥匙 ,如果找到它们与衰老相关的更新、更全面的假说结合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衰老 细胞凋亡 端粒假说
下载PDF
神阙透皮药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钟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神阙穴透皮药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分别在神阙穴敷贴基质药贴和治疗药贴,空白组不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 目的:观察神阙穴透皮药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基贴组和药贴组分别在神阙穴敷贴基质药贴和治疗药贴,空白组不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药贴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基贴组(P<0.01),药贴组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空白组(3.4%)和基贴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透皮药贴能显著减轻CFS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穴位贴敷 神阙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温昼夜节律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2 位作者 吴曦 成词松 魏焦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2-13,17,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体温昼夜节律特征。方法:根据CFS诊断标准及临床研究大纲筛选20例CFS患者,配对筛选29例健康受试者,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24h核心体温动态检测,分析节律特征。结果:①两组体温都存在明显昼夜节律(...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体温昼夜节律特征。方法:根据CFS诊断标准及临床研究大纲筛选20例CFS患者,配对筛选29例健康受试者,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24h核心体温动态检测,分析节律特征。结果:①两组体温都存在明显昼夜节律(P<0.001)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CFS患者的体温节律紊乱特征是振幅减小和峰相位后移。结论:CFS具有内源性病理节律改变机制(体温调控系统功能减弱及内源性兴奋点后移),这一机制可能是CFS患者广泛存在持续疲劳、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异常、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核心体温 生物节律
下载PDF
腧穴定位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诸毅晖 李静 郭晖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腧穴 穴位 针灸学 定位法
下载PDF
清代名医陈复正儿科灸法理论述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3 位作者 任玉兰 谭丽君 裴钰 袁权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84-85,共2页
清代名医陈复正善用灸法治疗儿科病证,其"全身灯火"灸法强调多穴施灸,具有升散实邪、醒神止痉之功,但对于里热证、虚热证则禁用,同时采用隔物灸作为"全身灯火"的必要补充用于治疗儿科病证。
关键词 儿科 灸法 历史
下载PDF
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诸毅晖 《针灸临床杂志》 1999年第11期6-8,共3页
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辨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 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本文系笔者... 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辨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 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本文系笔者体会及病案五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六经辨证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神阙”透穴给药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的行为学研究
20
作者 诸毅晖 成词松 +3 位作者 钟兰 王海萍 陈玉华 魏焦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目的:研究"神阙穴透皮药液"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在大鼠"神阙"穴分别涂抹高剂量、低剂量抗疲劳药液以及基质药液,对照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茎叶皂苷... 目的:研究"神阙穴透皮药液"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在大鼠"神阙"穴分别涂抹高剂量、低剂量抗疲劳药液以及基质药液,对照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茎叶皂苷口服组观察鼠尾悬挂静止时间及其挣扎次数、力竭游泳时间和出离水迷宫时间。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人参组治疗后的4个行为学指标都接近于正常组(P>0.05),而与模型组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人参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阙"穴透皮药液可增强慢性疲劳大鼠体力与耐力,减轻抑郁情绪,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慢性疲劳大鼠躯体和心理疲劳。"神阙"穴使用低剂量"抗疲劳药液"即可改善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疲劳"状态,具有与口服大剂量人参茎叶皂苷相近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模型 神阙穴 抗疲劳药液 行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