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1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玉萍 吕海宏 +4 位作者 徐霞 刘纯华 谈娇娇 王晨怡 李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 观察使用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与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128例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1例)... 目的 观察使用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与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128例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61例),其中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连续治疗7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氨基端中分子片段骨钙蛋白(N-MID OC)、血清钙、血清磷、尿钙/肌酐比值、腰椎骨密度等资料,分析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将观察组患者依据使用二甲双胍的剂量分为低剂量(0.5 g/d)组(20例)、中剂量(1.0 g/d)组(23例)和高剂量(1.5 g/d)组(24例),分析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2周后,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LP、N-MID OC及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25(OH)D、血清钙、血清磷、尿钙/肌酐比值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后二甲双胍高剂量组BALP、N-MID OC均高于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剂量与BALP(β=0.266,P=0.035)、N-MID OC(β=0.355,P=0.008)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尿钙/肌酐比值(β=-0.296,P=0.026)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 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1型糖尿病患者骨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密度
原文传递
炎性因子调控1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倩 刘纯华 +3 位作者 王晨怡 谈娇娇 马玉萍 吕海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1497-1501,共5页
炎性因子不仅广泛参与1型糖尿病(T1DM)生理病理进程,亦参与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控过程;多种炎性因子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或调节相关受体,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本文综述了T1DM与炎性因子... 炎性因子不仅广泛参与1型糖尿病(T1DM)生理病理进程,亦参与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控过程;多种炎性因子通过激活氧化应激或调节相关受体,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本文综述了T1DM与炎性因子如白介素家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叉头转录因子p3(Foxp3)的关系,并对炎性因子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调控1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进行了回顾,展望了细胞因子免疫治疗T1DM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炎性因子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