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谈鸣岳 范昱 +2 位作者 龚华 包尔敦 沈兵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发病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报告行肾移植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经手术探查证实,包括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输尿管下段狭窄5例,输尿管全段闭锁2例,膀胱肌层包埋过紧1例,输尿管下... 目的:探讨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发病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报告行肾移植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经手术探查证实,包括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输尿管下段狭窄5例,输尿管全段闭锁2例,膀胱肌层包埋过紧1例,输尿管下段穿孔4例,输尿管全段坏死2例,输尿管下段血块堵塞1例,输尿管外周血肿压迫2例,脓肿压迫1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2例。14例移植输尿管坏死患者中有10例梗阻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果:患者尿路重建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随访1年均无再次梗阻发生。结论:移植肾输尿管梗阻以输尿管狭窄和坏死最为多见,排斥反应是发生输尿管梗阻的重要病因之一。对于影像学提示梗阻而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受损的病例,应积极行移植肾活检。手术是解决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输尿管梗阻 排斥反应
下载PDF
MICA抗原与移植免疫 被引量:1
2
作者 谈鸣岳 范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96-3797,共2页
MICA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最近的... MICA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最近的研究发现,MICA抗原在移植免疫中作用重大。本文就MICA抗原的分子结构、多态性、表达及其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 移植免疫 A抗原 基因家族 6号染色体 gene 功能基因 分子结构
下载PDF
三孔法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东亮 谈鸣岳 +7 位作者 何屹 王华 侯岩松 荆翌峰 赵炜 蒋琪 赵福军 夏术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三孔法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31例行三孔法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为同一人主刀完成,其中3D腹腔镜组16例... 目的比较经腹膜外途径三孔法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31例行三孔法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为同一人主刀完成,其中3D腹腔镜组16例,病例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D腹腔镜组15例,病例来自嘉兴市第一医院。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保留性神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生化复发率,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3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3D腹腔镜组均成功采用三孔法;2D腹腔镜组采用三孔法完成13例,2例中转五孔法完成。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55~125 min,平均88 min;尿道吻合时间5~18min,平均10 min;术中出血20~200 ml,平均60 ml;术后轻度尿失禁2例(12.5%);术中保留性神经8例(50.0%);切缘阳性1例(阳性率6.3%)。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0~180 min,平均105 min;尿道吻合时间10~26 min,平均15 min;术中出血30~400 ml,平均105 ml;术后轻度尿失禁3例(23.1%);术中保留性神经4例(30.8%);切缘阳性3例(23.1%)。3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9分。术后随访4~25个月,其中4例生化复发,3D和2D腹腔镜组各2例。结论与2D相比3D腹腔镜三孔法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解剖层次更清晰、缝合更精准、操作更简便。三孔法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三孔法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龚华 谈鸣岳 +4 位作者 刘志宏 沈兵 祝捷 包尔敦 范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230-1231,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13例,死亡7例。查出细菌感染5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0例,巨细胞病...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13例,死亡7例。查出细菌感染5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卡氏肺囊虫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重症肺部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狭窄的初步体会
5
作者 翟新宇 谈鸣岳 +2 位作者 葛旻垚 万众 徐东亮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6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9月收治8例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结石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输尿管狭窄,2例为盆腔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输尿管...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9月收治8例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结石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输尿管狭窄,2例为盆腔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输尿管狭窄,1例为输尿管多发息肉引起的继发性输尿管狭窄,1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左侧6例,右侧2例,中段4例,下段4例。2例患者术前行肾穿刺造瘘术。输尿管狭窄平均长度为(2.31±0.65)cm。8例患者中4例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并端端吻合术,4例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均为经脐单孔入路。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98.13±18.41)min,术中出血量为(29.38±9.04)ml,平均住院天数为(5.75±1.28)d。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肾积水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患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龚华 谈鸣岳 +4 位作者 刘志宏 沈兵 祝捷 包尔敦 范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357-1358,共2页
目的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将9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2例,分别于术后接受120 mg、60 mg和30 mg 3种不同剂量的BCG膀胱灌注,随访6~24个月,评判患者灌注后不良反应和肿瘤复发的情... 目的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将9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2例,分别于术后接受120 mg、60 mg和30 mg 3种不同剂量的BCG膀胱灌注,随访6~24个月,评判患者灌注后不良反应和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60 mg剂量组膀胱灌注毒副反应较120 mg剂量组轻(P〈0.05),较30 mg剂量组肿瘤复发率低(P〈0.05)。结论BCG灌注剂量为60 mg时不良反应更轻,肿瘤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卡介苗 膀胱灌注 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上海地区膀胱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慧明 谈鸣岳 +6 位作者 孙宾 郁超 杨礼斌 赵玉辉 张志航 赵友康 陈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膀胱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海地区膀胱癌患者525例,采用中医证候问卷的方法调查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同时调查病理结果(是/非浸润性膀胱癌),然后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再进一步调查患者的病理...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膀胱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海地区膀胱癌患者525例,采用中医证候问卷的方法调查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同时调查病理结果(是/非浸润性膀胱癌),然后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再进一步调查患者的病理细胞分级(高/低危)、膀胱镜检查的相关情况(肿瘤数目:单发/多发)、病史情况(发病年龄;发病情况:首发/复发),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①5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68.0%,女性患者占比32.0%。中医证型中,瘀毒蕴结型、湿热下注型占比较高,其后依次是肾阴不足型、无证可辨/其他型和脾肾两虚型;病理显示非浸润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占比最多的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占比最多为瘀毒蕴结型。②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低级别占比最多的中医证型是湿热下注型,高级别是瘀毒蕴结型。③非浸润性膀胱癌主要中医证型中,湿热下注型的排尿症状、肠道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瘀毒蕴结型疼痛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上海地区膀胱癌的中医证型以湿热下注、瘀毒蕴结两型为主,发病最多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亦是呈现此两种证型占比最多。非浸润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比较有差异,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瘀毒蕴结型因较其他证型病理级别、浸润性和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明显,尤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非浸润性 中医证候 流行病学 生存质量 瘀毒蕴结
原文传递
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去势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坚毅 谈鸣岳 +3 位作者 葛旻垚 翟新宇 郭冬冬 徐东亮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去势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去势后激素敏感且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对照组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去势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去势后激素敏感且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对照组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比较去势抵抗发生率、观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骨转移情况、生存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统计纳入患者64例。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去势抵抗发生率为28.12%,新发骨及内脏转移病灶为18.75%,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水平为(318.5±165.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1.87%、40.63%、(328.5±170.6)U/L(P均<0.05)。加味参芪地黄汤组中医症候评分:尿频尿不畅(1.64±0.66)分、食欲不振(1.41±0.39)分、神疲乏力(1.39±0.58)分、腰酸背痛(1.26±0.38)分、体重减轻(1.26±0.80)分、自我评价(1.54±0.6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5±0.51)分、(1.95±0.48)分、(2.59±0.68)分、(1.76±0.41)分、(1.88±0.75)分、(1.89±0.58)分,(P均<0.05)。治疗后加味参芪地黄汤组体力状况评分(卡氏评分,KPS)为(79.87±1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12.16)分(P<0.05)。加味参芪地黄汤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去势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候评分,增加现代药物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疗效,降低新发转移病灶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并减轻骨转移相关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骨转移 加味参芪地黄汤 中医药
原文传递
加味参芪地黄汤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糖酵解治疗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万众 顾坚毅 +3 位作者 谈鸣岳 葛旻垚 翟新宇 徐东亮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评估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人激素敏感型LNCaP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加味参芪地黄汤干预LNCaP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葡萄糖摄取试剂盒、乳酸比色测定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 目的:评估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人激素敏感型LNCaP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加味参芪地黄汤干预LNCaP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葡萄糖摄取试剂盒、乳酸比色测定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糖酵解相关蛋白HK2、GLUT1、PKM2和LDHA,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糖酵解诱导剂寡霉素,PI3K激活剂740 Y⁃P干预观察对加味参芪地黄汤作用的影响。结果:加味参芪地黄汤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NCaP细胞增值,并诱导其凋亡,同时上调Bax、cleaved⁃caspase 3水平,降低Bcl⁃2水平;加味参芪地黄汤能显著降低LNCaP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并抑制HK2、GLUT1、PKM2和LDHA表达水平;加味参芪地黄汤能显著抑制AKT、PI3K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寡霉素和740 Y⁃P能逆转加味参芪地黄汤对LNCaP细胞增值的抑制作用;740 Y⁃P能逆转加味参芪地黄汤对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和对糖酵解相关蛋白HK2、GLUT1、PKM2和LDH⁃A的抑制作用。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糖酵解,进而抑制LNCaP细胞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参芪地黄汤 前列腺癌 糖酵解 PI3K/AKT/MTOR 细胞增值
原文传递
基于UPLC-LTQ-Orbitrap-MS分析加味参芪地黄汤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众 刘王振祖 +3 位作者 谈鸣岳 徐东亮 胡诚 纪万里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1-237,264,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技术分析鉴定加味参芪地黄汤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r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技术分析鉴定加味参芪地黄汤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r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及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量分析器,采集质谱碎片信息为正、负离子模式,通过与对照品的相对保留时间进行比对,并根据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实现对加味参芪地黄汤中化学成分的准确鉴定。结果研究发现加味参芪地黄汤水煎剂采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共鉴定出62个化学成分,包括13个芳香酸类、9个黄酮类、8个皂苷类成分、5个芳香胺类、3个酮酸类、2个酚类、1个芳香醌类及其他成分。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鉴定分析方法高效、准确,可应用于加味参芪地黄汤中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为其后期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参芪地黄汤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调节晚期肾癌患者自身免疫应答促进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疗效的研究
11
作者 陈杏林 夏烨 +2 位作者 臧鑫玥 谈鸣岳 徐东亮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2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联合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自身免疫应答的调节。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泌尿中心收治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联合舒尼替尼对晚期肾癌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自身免疫应答的调节。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泌尿中心收治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舒尼替尼标准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连续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0.98%和31.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80%和53.66%,试验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手足综合征,试验组同时并发3种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可显著提高NK细胞[试验组(36.78±12.89)%,对照组(28.87±13.02)%]和CD4^(+)T细胞[试验组(56.82±14.48)%,对照组(45.05±13.74)%]水平,提高CD4^(+)/CD8^(+)比值[试验组(1.81±0.56)%,对照组(1.43±0.69)%]。结论晚期肾癌患者在给予舒尼替尼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并能调节肿瘤免疫应答,改善各项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舒尼替尼 晚期肾癌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肾移植后恶性肿瘤58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昱 谈鸣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812例肾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以上患者的资料。1812例中,58例发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时的年龄为31~67岁,平均为45岁.诊断时间为移植术后18-220个月,平均为9...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812例肾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以上患者的资料。1812例中,58例发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时的年龄为31~67岁,平均为45岁.诊断时间为移植术后18-220个月,平均为98个月。58例中,4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肿瘤19例,消化系统肿瘤14例,血液系统肿瘤5例,其他6例;6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但未经病理证实;8例资料不全,不参与结果统计。50例参与统计的患者接受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10例停用免疫抑制剂,其余40例的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1/2。结果50例诊断肿瘤后的1年存活率为68.0%,其中19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73.7%,14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42.9%。目前存活的26例中,移植肾仍有功能者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2例,腹膜透析者4例。结论完善的随访制度有利于肾移植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此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应合理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调整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昱 谈鸣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1-473,共3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2010年12月间肾移植受者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的资料。结果22例的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9例(其中1例第3次手...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2010年12月间肾移植受者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的资料。结果22例的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9例(其中1例第3次手术后发现转化为腺癌),膀胱鳞状细胞癌1例,膀胱腺癌1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其中2例为双侧肾癌),肾低分化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膀胱腺癌1例。肾癌及输尿管癌均发生在患者原肾及输尿管。11例膀胱癌患者中9例存活,均保有全部或部分肾功能;4例肾癌患者均在发病后半年内死亡;肾盂癌、输尿管癌除2例术后早期死亡外,其余5例存活。22例发现肿瘤后1年存活率为73.7%。结论肾移植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可见少见的病理类型。治疗中应注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移植肾功能保护的问题。肾实质性恶性肿瘤预后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肿瘤 泌尿系统 移植对肿瘤的影响
原文传递
存活10年以上并长期服用环孢素A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秦燕 范昱 +11 位作者 穆星宇 张芳 刘永 包尔敦 邱建新 祝捷 刘志宏 沈兵 郭义峰 龚华 谈鸣岳 王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1-664,共4页
目的 研究肾移植后1年时血环孢素A(CsA)浓度对存活超过10年的肾移植受者的影响.方法 以肾移植后存活10年以上、移植肾有功能、长期服用CsA并规律随访的380例肾移植受者为对象,380例肾移植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肾移植... 目的 研究肾移植后1年时血环孢素A(CsA)浓度对存活超过10年的肾移植受者的影响.方法 以肾移植后存活10年以上、移植肾有功能、长期服用CsA并规律随访的380例肾移植受者为对象,380例肾移植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肾移植术后1年时血CsA浓度将受者分为5组:组1的血CsA浓度>0.208μmol/L(1μmol/L=1201.9 μg/L);组2的血CsA浓度为0.166~0.208μmol/L;组3的血CsA浓度为0.125~0.166μmol/L;组4的血CsA浓度为0.083~0.125 μmol/L;组5的血CsA浓度<0.083 μmol/L.分析各组术后1年、5年和10年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尿酸(UA)、胆固醇(CH)、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红素总量(TBil)、白蛋白(Alb)、Hb、WBC和有无蛋白尿.结果 术后5年时,组1和组2的SBP明显高于组3、组4和组5(P<0.05);组5的UA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而Alb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组4和组5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术后10年时,除个别组的SBP、DBP、DBil、TBil和CH外,各组间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术后5年还是10年,各组间S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后1年时血CsA浓度对移植肾的远期(10年)功能影响不大,但血CsA浓度较高者(>0.166μmol/L),肾移植后5年、10年时高血压发生率、高尿酸发生率和尿蛋白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环孢菌素 血药浓度 移植物存活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纯红细胞增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帅阳 沈兵 +6 位作者 刘志宏 秦燕 龚华 谈鸣岳 邱建新 包尔敦 范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4期2698-2702,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周内在本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有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周内在本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60天内均出现发热、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相似症状;综合骨髓穿刺、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M等方法诊断为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后,4例患者病情均明显缓解。结论:(1)贫血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典型临床症状;(2)PCR检测和/或ELISA方法,结合骨髓穿刺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诊断人微小病毒感染;(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PRCA的首选治疗方法,病情反复时,再次应用仍然有效。同时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综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微小病毒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右归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翟新宇 谈鸣岳 +2 位作者 葛旻垚 万众 徐东亮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右归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TCMID数据库中获取右归丸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查询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使用基于基因本体论(...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右归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TCMID数据库中获取右归丸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查询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使用基于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丰富和注释工具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预测这些基因的作用机制。结果以OB≥30%和DL≥0.18为活性成分筛选标准,共筛选出86个活性成分和227个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筛选出与DED相关基因1061个,取两者交集,得到交集基因78个。通过Cytoscape3.7.2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共有152个节点和365条边,根据度值计算,筛选出右归丸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通过构建交集基因PPI图,根据度值计算,筛选出核心靶点为VEGFA、IL-6、CASP3、NOS3、IL-1β。通过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交集基因主要涉及抗菌反应、脂多糖反应、细菌分子反应、活性氧水平反应、第二信使介导信号转导、乙醇反应、G蛋白-偶联第二信使环核苷酸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通过构建"基因-KEGG信号通路"图发现,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右归丸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通过核心靶点VEGFA、IL-6、CASP3、NOS3、IL-1β发挥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而改善DED。我们的研究表明右归丸治疗DED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右归丸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右归丸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单孔机器人辅助单纯前列腺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旻垚 徐东亮 +2 位作者 翟新宇 万众 谈鸣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机器人辅助单纯前列腺切除术(spRAS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泌尿中心7例采用spRASP治疗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 目的:探讨单孔机器人辅助单纯前列腺切除术(spRAS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泌尿中心7例采用spRASP治疗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9)岁。经估算的平均前列腺体积(78.3±12.9)mL;平均残余尿(PVR)(58.0±24.8)mL;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0.9±5.9)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QOL)(4.7±1.5)分,平均最大尿流率(Q_(max))(7.9±3.6)mL/s。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QOL评分、PVR、Q_(max)、IIEF等差异,分析评价手术疗效。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5.5±25.5)min,平均估计出血量(75.5±25.5)mL,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3.4±0.8)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7.5±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1)d。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IPSS评分(10.8±3.1)分、平均QOL评分(1.6±0.9)分、平均PVR(15.3±4.6)mL,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平均Q_(max)(24.4±11.6)mL/s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II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ASP是治疗BPH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 梅迪根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右归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海绵体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新宇 谈鸣岳 +2 位作者 葛旻垚 万众 徐东亮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S01期227-23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右归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右归丸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方法:成熟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阿扑吗啡(APO)试验观察大鼠勃起功能情况并筛选DE... 目的:通过观察右归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右归丸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方法:成熟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阿扑吗啡(APO)试验观察大鼠勃起功能情况并筛选DED模型。将DED大鼠分成模型组(10只)、右归丸组(10只),并设雄性SD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阿扑吗啡试验观察大鼠的勃起状况;取大鼠尾静脉血测定葡萄糖值水平;取大鼠的阴茎海绵体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性,TUNEL染色测定海绵体组织内皮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测定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水平升高,勃起功能下降,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凋亡增加;②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总勃起次数增加,勃起潜伏时间减少,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Px活力以及Nrf2和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降低DE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减少海绵体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Nrf2-A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