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赏、油用两用型油菜品种汉橘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1
作者 薛艳 李英 +5 位作者 谌国鹏 孙晓敏 邢丽红 瞿利英 李虎 陈乔 《中国种业》 202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的观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市场潜力可观。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自主选育出了白色系、橘色系、黄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及紫叶色系7个系列...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菜的观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市场潜力可观。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自主选育出了白色系、橘色系、黄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及紫叶色系7个系列观赏型油菜新品种。汉橘一号是橘色系的代表品种,2017-2019年参加陕南观赏型油菜品比试验,表现优良,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61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 油用 多功能油菜 汉橘一号
下载PDF
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汉油14号
2
作者 谌国鹏 李英 王风敏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7期34-34,共1页
汉油14号是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新品种,2020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全生育期206~214天,株高172~193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4~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4~259个,每角粒数2... 汉油14号是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新品种,2020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全生育期206~214天,株高172~193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4~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4~259个,每角粒数20.1~21.7粒。叶片近椭圆形、绿色、蜡粉少,有裂叶4~5对,茎秆绿色,花黄色,花瓣侧叠。角果上举、中长、中宽。籽粒黑褐色,千粒重3.52~4.34克,芥酸含量0.46%,硫苷含量28.58微摩尔/克,含油率42.16%。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强,平均亩产量19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亩产量 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角果 芥酸含量 非主要农作物 半冬性 硫苷含量 抗倒性
下载PDF
优质广适油菜新品种汉油16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谌国鹏 瞿利英 +4 位作者 孙晓敏 李英 邢丽红 薛艳 习广清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9-72,共4页
汉油16号是用不育系汉11A与恢复系DH458R进行组配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2017-2019年两年参加西南地区、长江中游、下游地区多试点冬油菜品种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767.05 kg/hm2、2 972.32 kg/hm2、... 汉油16号是用不育系汉11A与恢复系DH458R进行组配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2017-2019年两年参加西南地区、长江中游、下游地区多试点冬油菜品种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767.05 kg/hm2、2 972.32 kg/hm2、3 001.51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91%、5.39%、5.07%,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质油菜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广适 汉油16号 选育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汉中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谌国鹏 孙晓敏 +5 位作者 李英 薛艳 邢丽红 习广清 瞿利英 史建中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本文总结了汉中油菜发展历程及汉中油菜产业在自然条件、耕作水平、制种条件、观光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其在规模小、比较效益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良种良法普及率不高、根肿病蔓延较快等方面的不足,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良种繁育... 本文总结了汉中油菜发展历程及汉中油菜产业在自然条件、耕作水平、制种条件、观光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其在规模小、比较效益较低、机械化水平不高、良种良法普及率不高、根肿病蔓延较快等方面的不足,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科研投入、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团队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汉中油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汉中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油菜产业 发展现状 建议
下载PDF
油菜生态型不育系373S小孢子败育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晓敏 李玮 +5 位作者 李英 冯志峰 李艳明 习广清 谌国鹏 胡胜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油菜生态型不育系373S的败育时期和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对373S不育系及其正常可育系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373S小孢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就开始出现异常。其特点是花粉母细胞时期,细胞质发生皱缩... 为了进一步明确油菜生态型不育系373S的败育时期和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对373S不育系及其正常可育系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373S小孢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就开始出现异常。其特点是花粉母细胞时期,细胞质发生皱缩,核膜不明显;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内出现大量小液泡,亚细胞结构不能区分。内质网遍布绒毡层细胞内;花粉发育到单核期时,花粉外壁加厚正常,但细胞质明显浓缩,细胞内质网分布广泛,但是高尔基体稀疏或基本上全部消失。小孢子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细胞核核膜的降解;在单核晚期未发现大液泡的形成;绒毡层细胞中高尔基体显著减少,内质网逐渐增多,但线粒体未观察到异常,到成熟花粉期,花粉粒只剩下花粉空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败育 绒毡层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下载PDF
鉴定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被引量:8
6
作者 薛艳 李英 +6 位作者 张星 王风敏 諶国鹏 习广清 李虎 胡宝华 田晓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为了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纯度的鉴定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份油菜品种(组合),采用20对SSR甘蓝型油菜首选核心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引物筛选,并将筛选出的引物应用于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目前已为其中每个杂交种(组合)... 为了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纯度的鉴定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份油菜品种(组合),采用20对SSR甘蓝型油菜首选核心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引物筛选,并将筛选出的引物应用于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目前已为其中每个杂交种(组合)平均筛选出1~3对引物,经大田验证可用于杂交种的真假鉴定和纯度鉴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种子纯度 SSR
下载PDF
SCOT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羽 张晓娟 +2 位作者 李英 谌国鹏 孙晓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95-2400,共6页
为探索SCOT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本利用36对有多态性的SCOT标记和在油菜多样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30对SRAP标记,对65份陕南地区甘蓝型油菜高代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COT标记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个等位变异,每个... 为探索SCOT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本利用36对有多态性的SCOT标记和在油菜多样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30对SRAP标记,对65份陕南地区甘蓝型油菜高代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COT标记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个等位变异,每个SCO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28~0.81,平均值为0.57,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6~0.89。平均每个SRAP标记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每个SR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17~0.85,平均值为0.51。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0~0.88。本试验得出,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和SRAP标记近似,SCOT标记的多态性高于SRAP标记,SCOT标记可以用于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T标记 SRAP标记 油菜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化学杀雄剂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忠军 李英 +6 位作者 薛艳 陈乔 谌国鹏 李虎 王风敏 习广清 孙晓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56,共4页
化学杀雄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3种化学杀雄剂(苯磺隆、WP 1和WP 2)并设置不同的浓度,对4个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杨4、中11、早熟1号和早熟2号)和1个质不育系(中11 A)进行杀雄效果研究,获得了各供试油菜品种适宜... 化学杀雄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3种化学杀雄剂(苯磺隆、WP 1和WP 2)并设置不同的浓度,对4个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杨4、中11、早熟1号和早熟2号)和1个质不育系(中11 A)进行杀雄效果研究,获得了各供试油菜品种适宜的化学杀雄剂类型及施用浓度,为分别利用这4个油菜品种和质不育系中11 A作亲本进行杂交制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化杀油菜品种的种子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杀雄剂 甘蓝型油菜 杀雄效果
下载PDF
油菜新品种汉油10号的选育过程及栽培制种技术
9
作者 邢丽红 谌国鹏 +5 位作者 孙晓敏 薛艳 瞿利英 习广清 李英 吴军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0期30-33,共4页
汉油10号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11A与恢复系116R进行组配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适宜机收、抗病抗倒性强、含油量高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汉油10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汉油10号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11A与恢复系116R进行组配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适宜机收、抗病抗倒性强、含油量高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汉油10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汉油10号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陕西汉中地区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晓敏 张晓娟 +3 位作者 李英 谌国鹏 周游 习广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0-182,共3页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的真菌病,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油菜菌核病最安全、经济和环保的途径。本研究在陕西汉中地区采用人工牙签茎秆接种法,于油菜初花期对17份不同抗性...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的真菌病,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油菜菌核病最安全、经济和环保的途径。本研究在陕西汉中地区采用人工牙签茎秆接种法,于油菜初花期对17份不同抗性的自交系油菜材料开展连续3年的核盘菌接菌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接种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对油菜品系菌核病抗性进行筛选和鉴定,试验材料抗病性介于高抗-高感之间,筛选出5份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核病抗性研究及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评价 抗病材料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汉油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英 谌国鹏 +4 位作者 习广清 冯志峰 孙晓敏 邓根生 郝兴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110,114,共3页
油菜新品种汉油9号是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利用自选甘蓝型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1003-2 AB与自选恢复系08-H 16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核不育油菜杂交种。鉴定、品比、多点区试、生产试验、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油菜新品种汉油9号是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利用自选甘蓝型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1003-2 AB与自选恢复系08-H 16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核不育油菜杂交种。鉴定、品比、多点区试、生产试验、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第45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西省汉中、安康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油9号 甘蓝型油菜 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
下载PDF
高抗高油油菜品种汉油1428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孙晓敏 谌国鹏 +6 位作者 陈乔 李英 吴军舰 蒙天峻 邢丽红 薛艳 王彬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汉油1428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与恢复系S12R组配选育而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油菜(2019)610196。... 汉油1428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与恢复系S12R组配选育而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油菜(2019)610196。2015—2017年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灌区油菜区域试验,两个生产周期平均产量为192.77 kg/667 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7.65%。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为0.035%,硫苷含量15.87μmol/g,含油量45.63%。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质优良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油1428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艳 李英 +5 位作者 谌国鹏 张星 陈乔 何忠军 王风敏 李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24-127,132,共5页
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 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1.10e计算材料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SSR核心引物中共筛选出7对最佳引物,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个条带。供试材料的PIC值分布在0.33~0.86范围内,平均值0.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4处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利于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加强种质创新,引进外来优良种质资源并加以改造利用是提高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育种水平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高含油量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多功能(观赏、油用两用型)油菜新品种汉白玉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英 薛艳 +5 位作者 谌国鹏 孙晓敏 习广清 邢丽红 陈乔 张静 《中国种业》 2022年第7期112-114,共3页
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是将油菜菜籽生产、蔬菜、饲料、绿肥、旅游、蜜蜂采蜜等功能有机整合,形成适用不同区域的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油菜多功能利用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汉白玉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新培育... 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是将油菜菜籽生产、蔬菜、饲料、绿肥、旅游、蜜蜂采蜜等功能有机整合,形成适用不同区域的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油菜多功能利用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汉白玉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新培育出的首个适宜观赏、油用两用的油菜新品种,2017-2019年参加陕西省陕南观赏型油菜品种试验表现优良,2021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6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油菜 观赏 油用 汉白玉
下载PDF
采薹次数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品种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晓敏 陈乔 +4 位作者 谌国鹏 薛艳 邢丽红 侯静岚 方君 《长江蔬菜》 2021年第6期30-32,共3页
为明确采薹次数对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采薹次数,比较分析了各处理菜薹经济性状、生育期、菜薹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薹后,汉油6号分枝数增多,籽粒成熟期推迟,采摘1次菜薹产量最高,且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经济效... 为明确采薹次数对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采薹次数,比较分析了各处理菜薹经济性状、生育期、菜薹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薹后,汉油6号分枝数增多,籽粒成熟期推迟,采摘1次菜薹产量最高,且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为1 864.41元/667 m^(2),该结论为汉油6号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薹次数 汉油6号 菜薹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谌国鹏 冯志峰 +4 位作者 李英 王风敏 习广清 王虎军 范小平 《中国种业》 2009年第8期14-15,共2页
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油菜机械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适宜机械化的油菜不育系汉3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谌国鹏 李英 +7 位作者 葛红心 王胜宝 李厚华 郝兴顺 孙晓敏 薛艳 王风敏 习广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6期263-266,共4页
选用优点突出、特点互补的312B与中双9号杂交,后代针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选择,选育出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保持系汉3B,并与312A连续定向回交转育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汉3A集双亲的优点于一身,不仅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丰产性... 选用优点突出、特点互补的312B与中双9号杂交,后代针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选择,选育出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保持系汉3B,并与312A连续定向回交转育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汉3A集双亲的优点于一身,不仅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丰产性好、品质优,而且具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矮杆、抗倒伏、抗裂荚、抗菌核病、株型紧凑等特点,2014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利用汉3A配制筛选出了一批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油菜新品种(组合),其中2个品种即将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登记),2个品种在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正在续试。经笔者的育种实践表明,选育适宜机械化的杂交油菜品种,不育系的选育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油菜 不育系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我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谌国鹏 王风敏 +5 位作者 李英 范小平 贾哲 冯志峰 郝兴顺 习广清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阐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2种类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分别介绍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种类型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4种类型,并介绍了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其它3种途径。展望了三系法是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 阐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2种类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分别介绍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种类型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4种类型,并介绍了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其它3种途径。展望了三系法是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利用 途径
下载PDF
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风敏 谌国鹏 张鲁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4-166,共3页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黑斑病 甘蓝链格孢 酶活性 抗病性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产量与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艳 李英 +4 位作者 张成兵 王风敏 諶国鹏 张勇 梁效蓉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36-38,共3页
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 以汉油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和抗病性(菌核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在30万~36万株/hm^2范围时,汉油8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210.04~215.91 kg/667m^2);继续增加密度,油菜菌核病发病严重,倒伏明显,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也加大了机械化收获的难度。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议机直播油菜汉油8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0万~36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油8号 机播 栽培密度 产量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