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君宁、康复欣对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3 位作者 刘铁桥 张瑞岭 苏中华 刘克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评估并比较安君宁、康复欣治疗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能。方法 :180例强制性戒毒患者于入院的第 7天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安君宁、康复欣、安慰剂治疗 30天 ,然后再停药观察 2 8天。在入组时、用药的第 7、14、2 1、2 8天、... 目的 :评估并比较安君宁、康复欣治疗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能。方法 :180例强制性戒毒患者于入院的第 7天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安君宁、康复欣、安慰剂治疗 30天 ,然后再停药观察 2 8天。在入组时、用药的第 7、14、2 1、2 8天、停药的第 5、14、2 8天 ,各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结果 :①与安慰剂相比 ,使用安君宁 2 1、2 8天后 ,量表评定总分显著降低 ;而康复欣组与安慰剂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②有关情绪症状评定的因子分 ,安君宁、康复欣、与安慰剂对照组之间 ,在各评定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 ;③有关睡眠症状评定的因子分 ,康复欣使用第 7天与安慰剂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④有关躯体症状评定的因子分 ,两种药物与安慰剂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停药第 2 8天 ,康复欣与安君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⑤有关渴求评定因子分 ,安君宁和康复欣与安慰剂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对总体稽延性戒断症状 ,戒毒中药安君宁、康复欣均有一定疗效 ,②安君宁和康复欣对渴求均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③两种药物对情绪症状无明显疗效 ;④康复欣对睡眠症状有一定疗效 ;⑤康复欣能减弱躯体症状 ,安君宁停药后躯体症状有一定的反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君宁 康复欣 阿片类 稽延性戒断症状 临床疗效 睡眠症状 躯体症状
下载PDF
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杨德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 :编制一套较为全面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方法 :根据戒毒临床经验 ,参考国内外文献 ,从 71项条目库中初步筛选出 33个条目 ,作为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的初稿 ,并对符合研究要求的 2 30名阿片依赖者进行调查 ,将所得... 目的 :编制一套较为全面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方法 :根据戒毒临床经验 ,参考国内外文献 ,从 71项条目库中初步筛选出 33个条目 ,作为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的初稿 ,并对符合研究要求的 2 30名阿片依赖者进行调查 ,将所得资料进行因素分析和信度及重测信度检验。结果 :经因素分析 ,共抽取出 :情绪症状、渴求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症状四因素 ,含括 30个条目 ,可解释 6 1 887%的变异。量表Alpha系数为 0 95 33 ,四个因素的Alpha系数分别为 0 90 46、 0 9112、 0 90 49、 0 810 9;重测信度总体的相关系数为 0 80 3,四个因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5 1、0 6 6 1、0 76 5、0 6 6 0 ,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所编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及结构效度 ,可以作为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稽延性戒断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测量学 海洛因依赖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东莨菪碱对SD大鼠吗啡位置偏爱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谌红献 张瑞岭 郝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通过观测东莨菪碱对雄性SD大鼠吗啡位置偏爱 (相当于渴求 )形成过程的影响 ,以期揭示胆碱能M型受体参与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方法 将 2 4只无自然地点偏爱的雄性SD大鼠采用同窝异体配对设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均在建立吗... 目的 通过观测东莨菪碱对雄性SD大鼠吗啡位置偏爱 (相当于渴求 )形成过程的影响 ,以期揭示胆碱能M型受体参与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方法 将 2 4只无自然地点偏爱的雄性SD大鼠采用同窝异体配对设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均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的过程中 (10天 )及戒断后 (共 14天 )进行 8次吗啡位置偏爱实验 ,比较两组大鼠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其中实验组于注射吗啡时加注东莨菪碱。结果 在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过程中 ,实验组 (吗啡 +东莨菪碱组 )和对照组 (吗啡 +生理盐水组 )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均长于生理盐水侧 ,产生了对吗啡的位置偏爱。但两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东莨菪碱明显抑制了大鼠吗啡位置偏好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依赖 胆碱能M型受体 东莨菪碱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下载PDF
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脑内酪胺酸羟化酶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2 位作者 蔡溢 向小军 王绪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观察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内酪胺酸羟化酶(TH)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在180~220g雄性SD大鼠30只为研究对象,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6只),即单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or... 目的 观察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内酪胺酸羟化酶(TH)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在180~220g雄性SD大鼠30只为研究对象,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6只),即单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ormal组)、其余四组大鼠则先制成吗啡成瘾模型:以5mg/kg/次开始,每天增加5mg,一直增加到第10天50mg·kg^-1·次^-1,每天腹腔注射吗啡2次.第11天开始自然戒断,四组成瘾大鼠随机分成吗啡成瘾后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组(P12E)、吗啡成瘾后戒断并淀粉治疗12d组(P12EC),吗啡成瘾后戒断并安君宁治疗30d组(P30E)、吗啡成瘾后戒断并淀粉治疗30d组(P30EC).安君宁和淀粉均为每天灌胃2次,安君宁剂量为3 g·kg^-1·次^-1,对照组喂等量淀粉.用ABC法测VTA的TH与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测定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 5组大鼠(Normal、P12EC、P12E、P30EC、P30E组)VTA中TH免疫反应的强度分别为(0.1888±0.045)、(0.4471±0.063)、(0.1834±0.039)、(0.3224±0.044)、(0.1788±0.042),VTA中GFAP免疫反应的强度分别为(0.1538±0.045)、(0.2768±0.056)、(0.1808±0.036)、(0.2512±0.051)、(0.1427±0.034).吗啡成瘾大鼠VTA中TH和GFAP免疫反应的强度持续高于淀粉组(P<0.05),安君宁治疗12d或30d能显著性降低VTA中TH、GFAP免疫反应强度(P<0.05),逐渐接近淀粉对照组.结论 吗啡成瘾能导致大鼠VTA内的一些可塑性的损伤,而安君宁能促进这些损伤的修复,提示其可用于阿片类成瘾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君宁 吗啡依赖 酪胺酸羟化酶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腹侧被盖区
下载PDF
SD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谌红献 叶敏捷 +3 位作者 王瑛 张瑞岭 郝伟 李昌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30)和对照组(n=30)。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 h,72 h和第14天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er,D2R)mRNA和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mRNA的表达。结果: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0);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 h、末次注射后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值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00)。mPFC的D2R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均高于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P=0.000)。DAT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 h,高偏爱组(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138.84±3.99)(P=0.000);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458)。结论:mPFC的D2RmRNA和DATmRNA低表达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精神依赖 条件性位置偏爱 易感性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转运体
下载PDF
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脑内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3 位作者 刘铁桥 王绪轶 向小军 蔡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研究安君宁对雄性SD大鼠吗啡依赖相关脑区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体质量180~220g的雄性SD大鼠,设对照并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淀粉正常对照组,吗啡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30d组,吗啡戒断并淀粉治疗12d、30d组... 目的研究安君宁对雄性SD大鼠吗啡依赖相关脑区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体质量180~220g的雄性SD大鼠,设对照并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淀粉正常对照组,吗啡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30d组,吗啡戒断并淀粉治疗12d、30d组。吗啡依赖模型的建立采用剂量递增10日法(5mg·kg-1·次-1~50mg·kg-1·次-1,2次/d,腹腔注射)。安君宁干预方法:灌胃1g·kg-1·次-1,2次/d;对照组灌等量的淀粉。各组大鼠按预定时间麻醉、灌注、留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s)、前额皮质(PFC)前脑啡肽原(PENK)mRNA水平。结果安君宁干预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VTA、NAs、PFC中PEN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吗啡戒断12d,安君宁干预组VTA、NAs、PFC中PENKmRNA水平分别为(14.74±4.81)×10-2、(16.09±4.94)×10-2、(20.47±7.03)×10-2,而干预对照组分别为(9.74±0.87)×10-2、(5.94±0.91)×10-2、(10.87±3.96)×10-2;戒断30d,安君宁干预组分别为(17.46±8.27)×10-2、(25.73±8.24)×10-2、(26.58±6.29)×10-2,而干预对照组分别为(12.36±6.95)×10-2、(10.31±0.78)×10-2、(19.78±7.08)×102。结论安君宁能促进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前脑啡肽原表达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君宁 吗啡依赖 前脑啡肽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伏隔核内前阿黑皮素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3 位作者 刘铁桥 王绪轶 向小军 蔡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研究安君宁对吗啡依赖雄性SD大鼠伏隔核内前阿黑皮素原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体重180-220g的雄性SD大鼠,设对照并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淀粉正常对照组,吗啡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30d组,吗啡戒断并淀粉治疗12d、30d... 目的:研究安君宁对吗啡依赖雄性SD大鼠伏隔核内前阿黑皮素原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体重180-220g的雄性SD大鼠,设对照并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淀粉正常对照组,吗啡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30d组,吗啡戒断并淀粉治疗12d、30d组。吗啡依赖模型的建立采用剂量递增10日法(5mg/kg/次 ̄50mg/kg/次,2次/日,腹腔注射)。安君宁干预方法:灌胃1g/kg/次,2次/日;对照组灌等量的淀粉。各组大鼠按预定时间麻醉、灌注、留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伏隔核(NAs)内前阿黑皮素原(POMC)mRNA水平。结果:安君宁干预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NAs内POMC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吗啡戒断12、30d时,安君宁干预组NAs内POMC mRNA水平分别为0.34±0.11、0.51±0.13,干预对照组分别为0.33±0.17、0.39±0.15。(xs±)×10-2)。结论:安君宁能促进吗啡依赖大鼠伏隔核内前阿黑皮素原表达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君宁 吗啡依赖 伏隔核 前阿黑皮素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关键词 阿片类 药物成瘾 机制 神经生化
下载PDF
SD大鼠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与脑内5-羟色胺转运体和5-羟色胺1A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英文)
9
作者 谌红献 王瑛 +3 位作者 叶敏捷 张瑞岭 李昌琪 郝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6-783,共8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和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将大鼠分为高、低偏爱组,采用原位杂交对成瘾密切相关的3个脑区: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脑腹...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和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将大鼠分为高、低偏爱组,采用原位杂交对成瘾密切相关的3个脑区: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内5-HT转运体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在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大鼠依赖状态下,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却相反,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P<0.05);在戒断状态时正好相反,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却是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P<0.05)。结论:5-HT转运体和5-HT1A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吗啡易感性差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性 吗啡依赖 5-羟色胺转运体 5-羟色胺1A受体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下载PDF
网络成瘾(游戏障碍)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谌红献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目的是探讨游戏障碍及干预策略。游戏障碍在中国的患病率5%~10%,相对较高,且危害较大,治疗棘手。文章从成瘾机制、成瘾特征、网络成瘾概念、诊断标准、干预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网络成瘾 游戏障碍 干预 时机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种类及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谌红献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10期390-393,共4页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当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脑供血不足...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当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精神萎靡、疲倦、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等;焦虑和抑郁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血糖控制不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理障碍 抑郁 焦虑 精神病性症状 失眠
下载PDF
阿片类药成瘾的分子机制及解剖基础 被引量:3
12
作者 谌红献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9年第2期89-93,共5页
阿片类药物成瘾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的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虽其成瘾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几年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着重从行为生物学角度就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分子机制及神经解剖基础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片类药成瘾 分子机制 解剖基础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成瘾物质使用的纵向研究第三部分: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苏中华 郝伟 +4 位作者 肖水源 范长河 谌红献 刘铁桥 杨德森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对三次不同时间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的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者人口学指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三次调查吸毒人群中 ,女性所占比例逐次增加 ,分别为 10...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对三次不同时间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的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者人口学指标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三次调查吸毒人群中 ,女性所占比例逐次增加 ,分别为 10 1%、17 1%和 2 2 4 % ;吸毒人员中 ,2 0 - 2 9a和 30 - 39a两年龄组人员最多 ,且年龄呈增加趋势。约 5 0 %吸毒人员未婚 ,离婚比例逐次增加 (3 3%、7 2 %和 17 0 % ) ,分居比率后两次调查 (6 2 %和5 9% )高于首次调查 (2 3% )。 1993年调查小学或以下文化的吸毒人员占 86 4 % ,后两次调查初中文化者分别占6 5 0 %和 6 2 3%。无业、工人或个体户是吸毒人员最常见的职业 ,无业者逐次增加。年收入 10 0 0元以下者和 70 0 0元以上者是吸毒者主体 ,随调查逐次增加 ,吸毒与经济收入呈“U”字关系。结论 :青中年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无业或非固定性职业、未婚或非稳定婚姻形式人员是吸毒的高危人群 ;女性使用非法物质者越来越多 ,应加强对她们的关注。吸毒人群年轻化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吸毒人群 吸毒人员 人口学特征 成瘾 纵向研究 增加 分居 离婚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五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 Ⅰ普通人群的饮酒状况 被引量:111
14
作者 苏中华 郝伟 +1 位作者 谌红献 全国五地区第二次饮酒情况调查协作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6-539,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 5地区普通人群饮酒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定式检查问卷调查我国 5地区社区中 2 4992人的饮酒情况。结果 :普通人群男、女及整体年饮酒率分别是 74 9%、 3 8 8%和 5 9 0 % ,男、女及整体三月饮酒率分别是 ... 目的 :了解我国 5地区普通人群饮酒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使用定式检查问卷调查我国 5地区社区中 2 4992人的饮酒情况。结果 :普通人群男、女及整体年饮酒率分别是 74 9%、 3 8 8%和 5 9 0 % ,男、女及整体三月饮酒率分别是 63 8%、 18 3 %和 43 8% ,饮酒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至 40~ 5 0岁达高峰 ,尔后下降 ;89 0 %的女性饮酒者和 43 6%的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 1次或以下 ,2 2 2 %的男性饮酒者和 2 5 %的女性饮酒者每天皆饮 ,每次饮酒量男性高于女性 ;样本人均年饮酒量 4 5升纯酒精 ,男性是女性的 13 4倍 ;未注册酒类的使用率是 7 1% ,消耗量占酒精消耗总量的 14 9%。结论 :我国饮酒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行为 ,酒精消费量比上世纪末增加 ,未统计酒类在我国酒精消费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年龄 饮酒频度 饮酒量 酒类消费 中国
下载PDF
医科大学生自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蔡溢 刘素贞 +3 位作者 许明智 张改叶 张翠红 谌红献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414-415,418,共3页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缺陷感量表(FIS)筛选出自尊水平偏低的22名医科大学生,其中男8名,女14名;年龄19~23岁,平均20.4±1.1岁,采用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进行为期八周的咨询,以缺陷感量表(FIS)、...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缺陷感量表(FIS)筛选出自尊水平偏低的22名医科大学生,其中男8名,女14名;年龄19~23岁,平均20.4±1.1岁,采用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进行为期八周的咨询,以缺陷感量表(F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在实验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经过团体心理咨询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缺陷感量表的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分值都有增加,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能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咨询 自尊 焦虑 抑郁 医学生
下载PDF
中国五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 Ⅲ普通人群的饮酒相关问题 被引量:39
16
作者 苏中华 郝伟 +1 位作者 谌红献 全国五地区第二次饮酒情况调查协作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4-546,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普通人群饮酒相关问题的患病率和主要社会损害。方法 :应用半定式健康状况调查表和酒依赖及相关问题筛查问卷 ,调查 2 4992例受试饮酒相关的心理社会和躯体疾病 ,应用DSM-III-R诊断标准 ,对 1874例问题饮酒者进行酒...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普通人群饮酒相关问题的患病率和主要社会损害。方法 :应用半定式健康状况调查表和酒依赖及相关问题筛查问卷 ,调查 2 4992例受试饮酒相关的心理社会和躯体疾病 ,应用DSM-III-R诊断标准 ,对 1874例问题饮酒者进行酒精所致精神疾病的诊断。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男性、女性和总体时点患病率分别为 9 0 %、 0 2 %和 5 1% ;酒依赖时点患病率分别为 6 62 5 %、 0 2 0 0 %和3 797% ;三月急性醉酒率分别是 14 2 3 7%、 0 745 %和 8 2 99% ,均是男性高于女性。酒依赖者的社会损害严重于问题饮酒者。躯体损害以胃炎或胃溃疡和腰背痛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饮酒相关问题已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需要得到政府、社会团体和医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精神疾病 躯体疾病 酒依赖 中国
下载PDF
低频电针足三里对酒依赖大鼠饮酒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育红 俞建良 +10 位作者 黄劲松 郝伟 张富强 周文华 谌红献 周旭辉 王绪轶 刘义军 刘惠芬 唐甩恩 杨国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研究低频电针(2Hz)足三里对酒依赖大鼠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共24只SD大鼠(酒依赖模型组18只,对照组6只)。采用6%(v/w)的酒精水溶液作为SD大鼠唯一的饮水来源共30天建立酒精躯体依赖模型,进一步将其分为戒断组、捆绑组、电针组各6... 目的:研究低频电针(2Hz)足三里对酒依赖大鼠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共24只SD大鼠(酒依赖模型组18只,对照组6只)。采用6%(v/w)的酒精水溶液作为SD大鼠唯一的饮水来源共30天建立酒精躯体依赖模型,进一步将其分为戒断组、捆绑组、电针组各6只大鼠。分别对酒精依赖大鼠进行急性(电针一次)和慢性(电针六次)低频电针足三里处理,观察急慢性电针对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程度(酒精/水自由选择)的影响。结果:急性电针足三里处理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5)=7.034,P=0.007;F(2,15)=4.810,P=0.024),电针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较对照组(捆绑对照和非捆绑对照)均降低,其中三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4.2±0.4,9.6±0.9,8.0±0.7)及(4.3±0.2,7.5±0.7,7.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电针足三里处理后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程度与对照组(捆绑对照和非捆绑对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低频电针足三里能抑制酒精依赖大鼠的饮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瘾行为 酒依赖 大鼠 电针 足三里穴 饮酒行为 动物试验
下载PDF
中国五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 Ⅱ饮酒者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7
18
作者 苏中华 郝伟 +1 位作者 谌红献 全国五地区第二次饮酒情况调查协作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0-543,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普通人群饮酒者的健康状况和饮酒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探讨饮酒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式检查问卷 ,调查我国五地区 2 4992例受试者过去一年中饮酒、总体健康状况 (自评 )和饮酒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结果 :97%的饮...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普通人群饮酒者的健康状况和饮酒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探讨饮酒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式检查问卷 ,调查我国五地区 2 4992例受试者过去一年中饮酒、总体健康状况 (自评 )和饮酒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结果 :97%的饮酒者和 92 2 %的非饮酒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 ,3 0 %的饮酒者和 7 8%的非饮酒者认为较差。总体健康状况的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饮酒和饮酒年限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饮酒相关疾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者胃炎或胃溃疡、偏头痛、腰背痛和失眠的患病率高于非饮酒者 ,心脏病、脑梗塞或脑出血、听力或视力障碍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非饮酒者。分层控制年饮酒量后 ,胃炎、胃溃疡和失眠的患病率随年饮酒量增加而增加 ,二者呈非线性相关 ,非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于轻中度饮酒者 ,患病率与饮酒量呈“V”字型关系 ,但趋势检验结果未表明二者直接相关。结论 :我国社区普通人群中 ,是否饮酒及饮酒者的饮酒时间长短是饮酒健康的重要因素 ,饮酒能够增加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的发病率 ,轻中度饮酒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调查者的健康状况可能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 健康状况 饮酒相关疾病 患病率 中国
下载PDF
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溢 匡卫平 +3 位作者 郭田生 鄢林 朱娟娟 谌红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50例单相抑郁、48例双相抑郁患者以及50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的评分,并采用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的A、B连线...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50例单相抑郁、48例双相抑郁患者以及50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的评分,并采用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的A、B连线、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再认、数字广度测验及数字符号等方法评估认知功能,比较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具有首发年龄小、家族史较明显等特点,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均差于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患者在理解记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差于单相抑郁(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损害存在差异,双相抑郁患者理解记忆及执行功能损害较重,可能为特征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单相抑郁 临床特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的评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时杰 王君 +13 位作者 鲍彦平 刘婷婷 张肖丽 赵励彦 徐国柱 邓艳萍 陆林 郝伟 谌红献 李静 李素霞 黄明生 姜佐宁 盛利霞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对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等四家单位联合编制的《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进行信度及效度评价。方法:对3所强制戒毒单位61例急性脱毒后的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稽延性戒断症状量表的评定。结果:最终修订的19个条目... 目的:对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等四家单位联合编制的《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进行信度及效度评价。方法:对3所强制戒毒单位61例急性脱毒后的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稽延性戒断症状量表的评定。结果:最终修订的19个条目的评定量表分为4个因子: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渴求症状、睡眠障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行正交旋转对其结构效度进行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性。信度检验显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各因子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127、0.7950、0.9041、0.8501,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简单相关系数在0.5240-0.8550(P<0.001)之间。总量表及各因子的重测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7、0.6440、0.7339、0.8263、0.8943。反应性分析显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该版《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一致性,评测稳定性及反应灵敏性,达到心理量表评定要求,适用于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评定,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稽延性戒断症状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