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kit、SCF、Cx43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丽微 夏丽娜 赵志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膜受体基因(C-kit)、干细胞因子(SCF)与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根据HE染色结果,将神经节细胞正常的扩张段标本设为扩张组,...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膜受体基因(C-kit)、干细胞因子(SCF)与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根据HE染色结果,将神经节细胞正常的扩张段标本设为扩张组,无神经节细胞的狭窄段标本设为狭窄组。并收集8例无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尸检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kit、SCF及Cx43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kit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扩张组中C-kit、SCF、Cx4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中C-kit、SCF、Cx4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与C-kit、SCF及Cx43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CAJAL间质细胞 C-KIT 干细胞因子 缝隙连接蛋白
下载PDF
马铃薯外敷对长春瑞滨输液性静脉炎ICAM-1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丽微 杜乐燕 +1 位作者 苏银法 王宗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马铃薯片外敷防治兔静脉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模型组、硫酸镁组和马铃薯组。采用1.0 mg/kg(2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长春瑞滨溶液静脉输注制备实验性静脉炎模型。硫酸镁组和马铃薯组于输液结束后... 目的:探讨马铃薯片外敷防治兔静脉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模型组、硫酸镁组和马铃薯组。采用1.0 mg/kg(2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长春瑞滨溶液静脉输注制备实验性静脉炎模型。硫酸镁组和马铃薯组于输液结束后5 min之内分别给予33%硫酸镁湿敷和马铃薯片外敷。分别于输液后1、3、7 d取兔耳缘静脉组织标本,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输入长春瑞滨后1、3和7 d,ICAM-1和VEGF三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马铃薯组的ICAM-1的表达量为44.9%、37.1%和27.1%,分别低于模型组的54.8%、48.9%和41.0%(均P<0.05)。马铃薯组VEGF表达量在1 d时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采用马铃薯贴敷可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其防治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CAM-1和VEGF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静脉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丽微 刘岸 +2 位作者 赵志光 王兆洪 林胜璋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28-330,33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大黄素(大黄素组)、吉西他滨(吉西他滨组)及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组)治疗... 目的 探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大黄素(大黄素组)、吉西他滨(吉西他滨组)及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组)治疗,观察各组对裸鼠胰腺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胰腺肿瘤组织中Ki-67和Survivin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均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肿瘤生长;与单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组肿瘤生长显著被抑制;大黄素单独或联合吉西他滨可下调裸鼠胰腺肿瘤中Ki-67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结论 大黄素可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内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大黄素 SURVIVIN
下载PDF
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谢丽微 周伶俐 王宗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冷冻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术中病理
下载PDF
延迟固定对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丽微 吴红芳 +2 位作者 周伶俐 周玲玲 王宗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1期126-127,共2页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免疫组化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成为传统病理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免疫组化技术要求对离体组织及时正确的固定,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然而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 离体组织 病理学 可靠性
下载PDF
不同固定液对延迟处理标本的HE制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丽微 周玲玲 周伶俐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10%甲醛、10%甲醛冰醋酸1:1的混合液及丙酮三种固定液对延迟固定标本的固定效果,为临床病理做出更好的延迟固定标本切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术中送检标本80例,分别延迟24、48、72h后,相同延迟固定时间标本分别用三种固... 目的:观察比较10%甲醛、10%甲醛冰醋酸1:1的混合液及丙酮三种固定液对延迟固定标本的固定效果,为临床病理做出更好的延迟固定标本切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术中送检标本80例,分别延迟24、48、72h后,相同延迟固定时间标本分别用三种固定液固定,然后做HE染色,观察各自的组织结构及染色情况。结果:同一延迟固定时间,甲醛固定的组织结构自溶现象最显著,染色黯淡;混合固定液自溶现象相对较轻,染色效果优于甲醛;丙酮固定的组织结构自溶现象最轻,染色效果最好。且延迟固定时间越久,变化越显著。结论:三种固定液都可用于固定延迟固定标本,但丙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液 染色法 制片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与相关基因表达、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红智 喻林升 +1 位作者 王宗敏 谢丽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6-678,T006,共4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突变的关系 ,为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失衡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S -P法和PCR -SSCP法检测 5 4例乳腺癌标本凋亡指数 (AI)和增殖指数 (MI) ,B...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突变的关系 ,为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失衡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S -P法和PCR -SSCP法检测 5 4例乳腺癌标本凋亡指数 (AI)和增殖指数 (MI) ,Bcl- 2、p5 3、c -erbB - 2、PCNA、Ki6 7、TopoⅡ蛋白表达和p5 3基因突变。结果 :5 4例乳腺癌AI平均 9 4 0± 3 78,MI平均 5 96± 2 36 ,AI与MI呈显著正相关 (r=0 4 6 ,P <0 0 1)。Bcl- 2、PCNA、Ki6 7、TopoⅡ表达与AI、MI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5 3表达、c-erbB - 2表达、p5 3突变与MI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5 3基因突变类型与AI呈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失衡与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相关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erbB-2,PCNA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红智 王宗敏 +1 位作者 谢丽微 金龙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原癌蛋白C -erbB - 2、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 (癌组织大小 ,淋巴结转移 ,年龄 ,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 )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结果 :54例乳腺癌中 ,C -erbB - 2 ,PCNA和Ki67...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原癌蛋白C -erbB - 2、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 (癌组织大小 ,淋巴结转移 ,年龄 ,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 )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结果 :54例乳腺癌中 ,C -erbB - 2 ,PCNA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1 .9% ,68.5 %和 48.1 %。C -erbB - 2与PCNA ,Ki67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 -erbB - 2及其和PCNA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ER -和PR - ;PCNA高表达与癌组织大、ER -和PR - ;Ki67及其和C -erbB - 2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和ER -这些不良预后因素分别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 -erbB - 2 ,CNA和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PCNA KI67 乳腺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金氏痔疮膏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可可 王宗敏 +2 位作者 王卫 谢丽微 金定国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 :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小鼠 40只 ,随机均分为 2组 ,观察金氏痔疮膏小鼠灌胃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②家兔 6只 ,观察金氏痔疮膏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③小鼠 40只 ,随机均分为 2组 ,观察金氏痔疮膏... 目的 :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小鼠 40只 ,随机均分为 2组 ,观察金氏痔疮膏小鼠灌胃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②家兔 6只 ,观察金氏痔疮膏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③小鼠 40只 ,随机均分为 2组 ,观察金氏痔疮膏对小鼠肛门粘膜的刺激反应。④豚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3组 ,观察金氏痔疮膏的皮肤过敏反应。⑤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大鼠对金氏痔疮膏直肠给药的毒性反应。结果 :小鼠、大鼠对金氏痔疮膏均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 ;该药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 ;小鼠肛门粘膜无红肿 ,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 ;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结论 :金氏痔疮膏是一种安全无毒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氏痔疮膏 毒理学 动物实验 替代实验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宝辉 谢丽微 +1 位作者 祁旦巳 赵志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尖锐湿疣伴异型增生及癌变的DNA含量动态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宝辉 张海燕 +1 位作者 谢小志 谢丽微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从异型增生到癌变的DMA含量变化规律 ,了解伴有异型增生的尖锐湿疣的癌前意义。方法 应用JDICM A图象分析系统检测 34例伴有异型增生Ⅰ~Ⅲ级尖锐湿疣 ,9例伴鳞癌变尖锐湿疣和 2 5例单纯尖锐湿疣细胞DNA含量。结果...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从异型增生到癌变的DMA含量变化规律 ,了解伴有异型增生的尖锐湿疣的癌前意义。方法 应用JDICM A图象分析系统检测 34例伴有异型增生Ⅰ~Ⅲ级尖锐湿疣 ,9例伴鳞癌变尖锐湿疣和 2 5例单纯尖锐湿疣细胞DNA含量。结果 单纯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伴异型增生Ⅲ级 ,尖锐湿疣合并原位鳞癌及尖锐湿疣伴鳞癌变之间DNA含量依次递增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及P <0 .0 0 1 )。单纯尖锐湿疣基本为 2倍体 (2C) ,随着细胞异型程度的升级直至癌变 ,2C区的比值依次递减 ,3C~ 4C区的比值依次递增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及P <0 .0 0 1 ) ,其中尖锐湿疣伴异型增生Ⅲ级细胞含有大于 5C的非整倍体细胞。结论 尖锐湿疣伴有异型增生Ⅲ级的细胞是一种异常增殖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异型增生 鳞癌 癌前病变 DNA 皮肤肿瘤
下载PDF
碘伏对小血管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志杰 高伟阳 +2 位作者 谢小志 谢丽微 方周溪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17-218,221,共3页
目的 :探讨碘伏对小血管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离体的大白鼠尾动脉为研究对象 ,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碘伏溶液中 ,经不同时间化学反应后取出固定 ,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 :光镜下观察到高浓度碘伏导... 目的 :探讨碘伏对小血管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离体的大白鼠尾动脉为研究对象 ,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碘伏溶液中 ,经不同时间化学反应后取出固定 ,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 :光镜下观察到高浓度碘伏导致较多内皮细胞脱落 ,电镜下观察到脱落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 ,内弹力板断裂 ,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并随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结论 :该研究确定碘伏浸泡的最佳浓度为 2 % ,最佳消毒时间为 10min ,此有助于降低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血管内膜损伤 消毒剂 断指再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小志 谢丽微 +1 位作者 王宗敏 张海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9-39,I011,共2页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 胃癌 表达 谷胱甘肽-S-转移酶-n
下载PDF
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小志 王宗敏 谢丽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观察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该肿瘤特征性地累及婴儿和儿童的胫骨中段前面的皮质,影像学上病变境界清楚,骨皮质...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观察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该肿瘤特征性地累及婴儿和儿童的胫骨中段前面的皮质,影像学上病变境界清楚,骨皮质变薄、膨胀甚至消失,边缘有硬化带,组织学上骨纤维结构不良有不规则的编织骨碎片,其边缘常衬覆着板层骨,板层骨由轮廓分明的骨母细胞产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例中3例有梭形细胞CK散在阳性,未见CK阳性的上皮细胞巢,S-100阴性。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自然病程是在10岁以前逐渐生长,到15岁左右逐渐自行消退并康复。10岁以下术后复发率高。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应注意与纤维结构不良等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纤维结构不良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肠壁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的异常分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华 李仲荣 +3 位作者 朱利斌 陈聪德 谢小志 谢丽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3-794,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的异常分布。方法对25例HD的病变肠段行S-100蛋白和nNOS染色,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扩张段及狭窄段结肠壁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施万...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的异常分布。方法对25例HD的病变肠段行S-100蛋白和nNOS染色,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扩张段及狭窄段结肠壁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均有阳性表达,而在神经节细胞则无阳性表达;扩张段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态分布良好,狭窄段无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细小nNOS阳性神经纤维以黏膜层为多。扩张段及狭窄段中神经纤维数密度无明显差异(t=1.251 P>0.05),但前者神经纤维直径明显较后者大(t=4.492 P<0.01)。结论神经分布异常是HD发病的机制之一,S-100与nNOS的协同检测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 S-100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MP-7、MVO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宝辉 谢丽微 +3 位作者 祁旦已 赵志光 谢小志 王宗敏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正常子宫内膜MMP-7的表达,并在CD 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正常子宫内膜MMP-7的表达,并在CD 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内膜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70.83%)和强阳性表达率(27.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O%),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7阳性组MVD均值(57.83±15.78)高于MMP-7阴性组(44.28±12.96),MMP-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此外,子宫内膜癌MMP-7的表达与内膜癌手术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MMP-7促进子宫内膜癌问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MMP-7、MVD,有可能成为判定于官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7 表达 MVD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癌 间质微血管密度 肿瘤 行为 显著性 切片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祁旦巳 王繁 +2 位作者 周伶俐 谢丽微 王宗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达。结果:①Galectin-3、CD44v6在NE、SH-CH、AH和U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Galectin-3表达强度在UEC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年龄不相关(P>0.05);③CD44v6表达在UEC临床分期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年龄均不相关(P>0.05);④Galectin-3与CD44v6表达在UEC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②CD44v6的阳性表达可以用来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恶性程度的判断;③Galectin-3及CD44v6的共同表达有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及鉴别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CD44V6 子宫内膜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Galectin-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祁旦巳 谢丽微 +1 位作者 周玲玲 王宗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29-3630,共2页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Galectin-3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Galectin-3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腺癌(EC)中的表达。结果:(1)Galectin-3在NE、SH-CH、AH及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AH组及EC组表达显著高于NE组及SH-CH组(P<0.01)。(2)Galectin-3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程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及年龄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同时与子宫内膜癌局部肌层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半乳糖凝集素3 芯片分析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单双侧电针治疗CCI大鼠对脊髓背角P物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金金 屠文展 +3 位作者 蒋松鹤 余清 谢丽微 楼新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576-2579,共4页
目的:观察单双侧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假模组(J组)、对照组(A组)、患侧电针组(B组)、健侧电针组(C组)、双侧电针组(D组)。各电针组治疗9天后,观察电针前后痛阈... 目的:观察单双侧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假模组(J组)、对照组(A组)、患侧电针组(B组)、健侧电针组(C组)、双侧电针组(D组)。各电针组治疗9天后,观察电针前后痛阈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SP的表达。结果:B、C、D组之间比较,D组大鼠脊髓背角中SP阳性反应物总IOD值较B、C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B、C组之间大鼠脊髓背角中SP阳性反应物总IOD值B组<C组(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中SP的含量,产生镇痛作用,其中以双侧电针镇痛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痛 P物质 痛阈
原文传递
伴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宝辉 谢丽微 +4 位作者 祁旦巳 赵志光 方周溪 胡型锑 项如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改变与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 pertension ,PH)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染色 ,对 4 1例先心病患儿肺组织及肺各级小动脉进行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改变与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 pertension ,PH)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染色 ,对 4 1例先心病患儿肺组织及肺各级小动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伴有PH的肺组织各级小动脉 (包括部分肌型及肌型动脉 )数量增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尤以中重度PH患者显著 ,主要表现血管中膜平滑肌 (SMC)和内皮细胞 (EC)增生 ,内弹力膜增厚 ,外膜胶原纤维增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组织内无肌型小动脉肌化、部分肌型及肌型小动脉数量增加 ,随着PH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超微结构改变包括 :①肺泡隔纤维化逐渐明显 ,胶原纤维增生 ;②小动脉中膜SMC层数明显增加 ,SMC细胞面积增大 ,核染色质增粗 ,细胞间间隙明显增宽 ,血管外膜胶原纤维高度密集 ;③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高柱状 ,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 ,吞饮小泡多见 ;④毛细血管充血、瘀血 ,基膜明显增厚。结论 先心病引起缺氧导致肺血管重建 ,使肺血管阻力增加 ,是PH形成的关键因素 ,肺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病变所致微循环障碍更加促进了PH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肺组织 病理形态学 血管阻力 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