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刘纲毅 陈葭 谢妹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受试人员血清CA153水平,CA153<30 U/mL为低浓度,30~300 U/mL为中浓度,300~500 U/mL为高浓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要求,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绝对偏倚分析、相对偏倚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临床可接受评价)。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CA153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在95%一致性界限内占比均>95.00%,相对偏倚和绝对偏倚符合评价要求。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9(P<0.01),呈高度正相关。低浓度、中浓度CA153的相对偏倚SE%均>12.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差值随着CA153浓度增高而增大,中、高浓度检测数值不具有一致性。结论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相关性良好,两者的检验效能一致,均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当CA153在30~300 U/mL浓度范围内时,两个检测系统检测数值不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CA153 检验效能
下载PDF
低剂量MSCTC联合iDOSE4迭代技术评估淋巴结大小在结直肠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颜俏燕 丁士申 +2 位作者 陈刚 甘东慧 谢妹珍 《右江医学》 2020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的扫描下,以淋巴结大小评估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价值。方法入组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21... 目的探讨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MSCTC)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的扫描下,以淋巴结大小评估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价值。方法入组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210例,体重指数正常(18.5 kg/m^2 0.05);≥5 mm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评分达4~5分,一致性高(kappa=0.847,P<0.05)。低剂量组总有效剂量为(7.40±0.48)mSv,下降幅度达67%。结论低剂量MSCTC结合iDOSE4迭代技术可大大降低辐射剂量,以短径≥5 mm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较高且不受剂量下降的影响,但是准确性及特异性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以短径≥8 mm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较高,评估淋巴结转移效能与常规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结肠成像 辐射剂量 结直肠肿瘤 分期
下载PDF
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璐 刘铁军 +2 位作者 肖运平 谢妹珍 韦乐心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该文列举了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监控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该文列举了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监控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住院医师 分层教学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CT诊断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妹珍 颜俏燕 +1 位作者 莫亮 韦娟娟 《影像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直肠原...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32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分别应用肠镜检查和CT诊断,CT诊断准确率93.8%,肠镜检查准确率71.9%,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观察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肿瘤体积及病变情况,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黏液腺癌 CT诊断 价值
下载PDF
低剂量CTC联合iDose^4迭代重组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妹珍 刘铁军 +3 位作者 颜俏燕 陈刚 黄沙菲 邹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CTC)联合高级迭代重组算法(iDose^4)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常规剂量CTC扫描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的CT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CTC)联合高级迭代重组算法(iDose^4)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常规剂量CTC扫描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的CT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与2018年1月至12月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低剂量CTC扫描及iDose^4技术重组的CT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术前影像学分期,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CT扫描时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C扫描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T分期为78.43%(80/102)和86.27%(88/102)、N分期为69.61%(71/102)和63.72%(65/102)、M分期均为97.05%(99/102);两种扫描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比常规剂量组降低了约68.65%。结论低剂量CTC联合iDose^4技术对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既能明显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又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医师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要求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CT结肠成像 迭代重组技术 结直肠肿瘤 TNM分期
原文传递
床旁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纲毅 谢妹珍 +3 位作者 李丽敏 蒙毅军 余洪立 刘志华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评估床旁检测肌钙蛋白Ⅰ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的ACS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分为AMI组34例、非AMI组60例,并按发病时间将AMI组和非AMI组分别分为... 目的评估床旁检测肌钙蛋白Ⅰ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的ACS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分为AMI组34例、非AMI组60例,并按发病时间将AMI组和非AMI组分别分为0~4 h组和4~12 h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cTnⅠ、HFABP、高敏肌钙蛋白(hs-cTnⅠ)水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三种标志物对ACS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各发病时段hs-cTnⅠ、床旁快检cTnⅠ、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MI组各发病时段hs-cTn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12 h,床旁快检cTnⅠ和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MI组中,hs-cTnⅠ对于ACS有诊断价值(P<0.05),cTnⅠ、H-FABP和cTnⅠ/H-FABP联合检测无诊断价值(P>0.05);AMI组中,s-cTnⅠ、cTnⅠ、H-FABP、cTnⅠ/H-FABP均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床旁检测cTnⅠ和H-FABP对AMI的诊断效能与hs-cTnⅠ接近,可协助临床科室快速诊断AMI,但对于ACS中非AMI疾病诊断中,床旁检测cTnⅠ/HFABP无法达到hs-cTnⅠ对ACS非AMI疾病的诊断效能,不建议用于协助诊断ACS非AMI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