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调控肥胖和肿瘤信号通路研究综述
1
作者 谢小雷 江佩欣 +3 位作者 张敬鸿 莫骏健 吴可凡 曾康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retinoblastoma-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 1,RIZ1)基因,又称PRDM2(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2)基因,是PRDM基因家族一员,其蛋白序列包含1个PR结构域、1个核激素受体结合基序、8个锌指结构域和1...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retinoblastoma-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 1,RIZ1)基因,又称PRDM2(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2)基因,是PRDM基因家族一员,其蛋白序列包含1个PR结构域、1个核激素受体结合基序、8个锌指结构域和1个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相互作用基序。RIZ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核内发挥转录抑制因子、基因调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功能。RIZ1是代谢通路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调控代谢相关基因影响基础代谢,抑制肥胖的形成;RIZ1功能突变或含量不足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其通过激活下游致癌基因或调控代谢参与肿瘤进程。RIZ1通过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Ⅲ(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3,AKT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以及作为协同激活剂等方式分别调控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IGF-1、雌激素这3条肿瘤和肥胖相关分子信号通路。3条分子通路功能有差异且其下游分子存在交叉,提示RIZ1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器官中的作用可能不同。详细研究RIZ1与RIZ2在代谢进程中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RIZ1参与肥胖和肿瘤形成的机制。未来基于RIZ1靶点进行诊断研究或功能恢复可能对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锌指蛋白1 PRDM2基因 代谢 肥胖 肿瘤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骨髓染色体联合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李付广 张晓静 +4 位作者 谢小雷 汤素环 唐江 吴爱娟 尹卫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改良后的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培养在16~24 h之间为宜,20 h最为理想,不宜超过28 h;Ph染色体和额外异常染色体与CML病程密切相关,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为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牛肉干物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3
作者 谢小雷 李侠 +2 位作者 张春晖 王金枝 贾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6-354 380,380,共10页
为了探究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对牛肉干物性特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CMIHA干燥工艺和热风(hot air,HA)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干燥过程中色泽与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牛肉干在2种干燥过程中亮度值... 为了探究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对牛肉干物性特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CMIHA干燥工艺和热风(hot air,HA)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干燥过程中色泽与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牛肉干在2种干燥过程中亮度值、红度值、黄度值的变化,结合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及血红素铁的含量变化,研究干燥工艺对牛肉干色泽的影响;通过测定干燥过程中牛肉干嫩度和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的变化,并基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以及核磁成像系统(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微观结构及氢质子密度的影响,分析干燥工艺对牛肉干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后期能够显著(P<0.05)改善牛肉干的色泽,提高牛肉干的嫩度,增加牛肉干的弹性和咀嚼性;另外,与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能够降低肌红蛋白的氧化,增加氧合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和血红素铁的含量,赋予牛肉干较好的色泽;SEM与TEM观察结果表明,牛肉在干燥过程中,肌肉的微观结构均发生一定的收缩,但与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的牛肉干肌肉微观结构收缩程度较轻,同时微观结构保持较好;MRI观察结果表明,与HA干燥相比,牛肉干在CMIHA干燥过程中,内外水分分布较均匀,且收缩程度较轻。与生产中常规使用的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能够降低肌红蛋白的氧化和肌肉微观结构的收缩,增加内外水分子分布的均一性,从而改善牛肉干的色泽和质构,提高牛肉干的物性特性。研究结果为CMIHA干燥在牛肉干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色泽 中红外 热风 物性特性 肌红蛋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工艺中水分迁移规律 被引量:51
4
作者 谢小雷 李侠 +4 位作者 张春晖 王金枝 王春青 王兆进 穆国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2-330,共9页
为研究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的规律,进而阐明这种干燥工艺的合理性,在干燥温度70℃,辐射强度0.48 W/cm2,辐射距离8 cm,风速1 m/s的条件下,通过对比牛肉干CMIHA干燥和热风(... 为研究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的规律,进而阐明这种干燥工艺的合理性,在干燥温度70℃,辐射强度0.48 W/cm2,辐射距离8 cm,风速1 m/s的条件下,通过对比牛肉干CMIHA干燥和热风(hot air,HA)干燥的干燥曲线、热收缩率及测定水分扩散率、内外温差等指标,研究了牛肉干CMIHA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变化;借助水分低场核磁共振波谱(low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氢质子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析牛肉干CMIHA干燥和HA干燥过程中水分的状态变化及分布,比较2种干燥方法对牛肉干内部3种状态水的横向弛豫时间、含量、信号幅度及H质子密度的影响,揭示CMIHA干燥牛肉干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与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能够显著提高(p<0.05)干燥过程中牛肉干的内、外部温度及其温差,显著降低牛肉干收缩率(p<0.05),从而提高CMIHA干燥的水分扩散率(p<0.05),加快水分的迁移,提高干燥效率(p<0.05);这是由于干燥初期CMIHA干燥能够显著提高牛肉干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横向弛豫时间(p<0.05),加快内部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的转变,不易流动水的含量、信号幅度显著降低(p<0.05),自由水的含量、信号幅度显著提高(p<0.05),促进自由水扩散至物料表面而散失;此外,2种干燥方法对牛肉干干燥过程中结合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CMIHA干燥在牛肉干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成像 干燥 中红外干燥 水分迁移 牛肉干
下载PDF
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牛肉干降低能耗提高品质 被引量:26
5
作者 谢小雷 李侠 +5 位作者 张春晖 贾伟 李银 孙红梅 王兆进 穆国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7-226,共10页
为研究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干燥效果的影响,根据红外辐射-对流组合换热控制方程,在风速和物料尺寸固定条件下,分析了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和辐射强度等因素对干燥性能效益及牛肉干... 为研究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工艺对牛肉干干燥效果的影响,根据红外辐射-对流组合换热控制方程,在风速和物料尺寸固定条件下,分析了干燥温度、辐射距离和辐射强度等因素对干燥性能效益及牛肉干品质的影响,优化了CMIHA干燥工艺参数,与中红外(mid-infrared,MI)干燥、热风(hot air,HA)干燥进行比较,分析了三者在干燥过程中耗时、耗能,及对牛肉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MIHA干燥牛肉干的最佳工艺为干燥温度70℃、辐射距离8 cm、辐射强度0.48 W/cm2,干燥耗时130 min,耗能0.95(kW·h)/kg。此优化工艺的干燥耗时、耗能与MI干燥相比分别降低了30%和10%,与HA相比分别降低了60%和78%,耗时、耗能均显著降低(p<0.05);与MI、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牛肉干的黏聚性、咀嚼性、剪切力、收缩率和亮度值L*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红度值a*和黄度值b*与MI干燥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0.05)HA干燥;此工艺下牛肉干肉香味浓,质地均匀,色泽呈均匀的亮褐色,总体可接受度显著高于(p<0.05)MI干燥和HA干燥。与传统热风干燥相比,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牛肉干的品质,该研究为开发肉干新型干燥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优化 品质调控 中红外 热风 性能效益
下载PDF
连续式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设备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小雷 张春晖 +3 位作者 贾伟 李侠 王兆进 穆国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2-289,共8页
为解决现有肉干干燥设备效率低、品质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适合肉干连续化生产的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with hot air,CMIHA)干燥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料段、加热段和出料冷却段3个单元,其中每个加热段均由输送系统、加热... 为解决现有肉干干燥设备效率低、品质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适合肉干连续化生产的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with hot air,CMIHA)干燥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料段、加热段和出料冷却段3个单元,其中每个加热段均由输送系统、加热系统、对流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红外加热波长的定向设计及辐射强度的有效控制,加大红外辐射能的利用率,提高脱水效率。同时通过对连续式CMIHA干燥设备的加热系统、对流系统、冷却系统等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计算,研制出用于肉干连续式脱水的CMIHA干燥设备,并进行生产试验,比较分析该干燥设备与传统热风干燥设备对牛肉干脱水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功率105 k W,加热温度70℃,热风风速1 m/s,冷却风速3 m/s,加热距离8 cm),与传统热风干燥设备相比,连续式CMIHA干燥设备能够加快牛肉干肌肉蛋白的变性,降低干燥活化能,减少脱水所需的能量,降低干燥耗时,提高生产效率,其活化能和干燥耗时分别降低了10.33%和57.14%,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同时,连续式CMIHA干燥设备能够减轻牛肉干表面结痂现象,减缓(P<0.05)肌红蛋白的氧化,提高氧合肌红蛋白的含量,降低高铁肌红蛋白的含量,使牛肉干具有较好的"咬感"及色泽,其咀嚼性、剪切力、收缩率、红度a*值、色度C*值、色调H*值均显著优于(P<0.05)热风干燥设备,赋予了牛肉干较好的感官品质,实现了肉干的高效率、高品质脱水干燥。该研究为风干肉连续式干燥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干燥 中红外 干燥效率 品质 活化能
下载PDF
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牛肉干水分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小雷 张春晖 +3 位作者 李侠 王春青 王兆进 穆国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1-66,共6页
根据牛肉红外吸收光谱图,选择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的红外波长条件下进行干燥,并与传统热风(hot air,HA)干燥比较,研究CMIHA与HA的干燥特性;通过优化加热距离分别为8、12、16 cm的最佳... 根据牛肉红外吸收光谱图,选择牛肉干中红外-热风组合(combined mid-infrared and hot air,CMIHA)干燥的红外波长条件下进行干燥,并与传统热风(hot air,HA)干燥比较,研究CMIHA与HA的干燥特性;通过优化加热距离分别为8、12、16 cm的最佳干燥模型及基于Visual Basic(VB)软件对模型进行编程,建立CMIHA干燥牛肉干水分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HA干燥相比,CMIHA干燥能够显著提高牛肉干干燥过程中内部温度、外部温度以及内外温差(P<0.05),进而显著降低耗时、耗能(P<0.05);此外,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为CMIHA干燥牛肉干最优模型(R2>0.999),同时CMIHA干燥牛肉干水分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牛肉干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其预测值和实测值间R2均大于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热风 组合 干燥 模型
下载PDF
胎儿骨骼四肢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小雷 李付广 +2 位作者 谭卫荷 尹卫国 汤素环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骨骼四肢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胎儿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胎儿中,共检出9例(27.27%)异常核型,包括4... 目的探讨胎儿骨骼四肢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胎儿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胎儿中,共检出9例(27.27%)异常核型,包括4例18-三体综合征和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13例,异常核型1例。骨骼伴随其他系统畸形20例,异常核型8例。多系统畸形染色体异常核型率高于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 1,P<0.05)。检出的9例异常核型集中于孕早、中期(≤28周)。结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是导致胎儿骨骼四肢系统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且骨骼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单一骨骼四肢系统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畸形 染色体核型 18-三体 多发畸形 孕早中期
下载PDF
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的研制
9
作者 谢小雷 贾伟 +4 位作者 张春晖 李侠 王春青 李银 孙红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8,共3页
针对电力不能到达的广大偏远牧区动物屠宰的要求,研制一种新型的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该设备包括屠宰架、起吊机构、收集桶、分割和包装平台、加压冲洗装置等单元。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依靠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物理加压原... 针对电力不能到达的广大偏远牧区动物屠宰的要求,研制一种新型的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该设备包括屠宰架、起吊机构、收集桶、分割和包装平台、加压冲洗装置等单元。无动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设备依靠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物理加压原理等设计而成,无需动力,仅靠人力操作就能完成放血,去除皮毛、头、蹄,分割、清洗和包装等屠宰过程,集成化高、结构简单、配置完整,对环境要求低,在不同地点安装后便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动力 集成化 分割 屠宰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保水性及其水分含量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银 李侠 +4 位作者 张春晖 孙红梅 董宪兵 谢小雷 王春青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77-2781,共5页
本研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蛋白凝胶的保水性及水分含量,并通过传统干燥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横向弛豫时间T2,研究凝胶中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3种状态水的组成及分布,自由水百分含... 本研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蛋白凝胶的保水性及水分含量,并通过传统干燥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测定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横向弛豫时间T2,研究凝胶中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3种状态水的组成及分布,自由水百分含量越高,其保水性越低,总水分含量越高;借助核磁共振成像得到凝胶中水分子氢质子密度图谱可直观反映凝胶的水分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质子密度图灰度值越高,凝胶水分含量越高;传统干燥法的测定结果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测得凝胶的不易流动水、自由水及灰度值与传统干燥法测得凝胶总水分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6、0.97,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能用于研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保水性及其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低场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 保水性 水分含量
下载PDF
适宜冻结温度保持牛肉蛋白稳定性抑制水分态变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侠 孙圳 +2 位作者 杨方威 张春晖 谢小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8-245,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影响,探究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对牛肉蛋白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 为进一步明确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影响,探究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对牛肉蛋白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低场核磁共振波谱(low fil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H质子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对比分析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过程中牛肉冻结—解冻曲线、蛋白质热稳定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水分态变、解冻汁液流失等指标,研究了3种温度条件下冻结—解冻过程中蛋白质稳定性与水分态变规律。结果表明,牛肉的冻结点温度为-1.1℃,冻结温度越低,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所用的时间就越短,而肉样解冻至中心温度为4℃时所需时间也越长;-38℃冻结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抗变性能力与热稳定性较好;冻结后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部分程度的变性,而解冻后牛肉蛋白又会发生复性;冻结导致牛肉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而解冻后牛肉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FTIR、LF-NMR及MRI等结果相互佐证,表明-38℃冻结牛肉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最好,解冻后蛋白质复性、水分回吸,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的趋势显著低于-23和-18℃冻结(P<0.05),解冻汁液流失也最少(P<0.05)。试验结果揭示了冻结温度对牛肉蛋白质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温度 蛋白质稳定性 水分态变
下载PDF
猪宰后肌肉体系中μ-calpain及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魏秀丽 谢小雷 +2 位作者 张春晖 李侠 王春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8-2438,共11页
【目的】研究猪宰后1—168 h,肌肉体系中μ-calpain及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并探究肌肉持水性变化机理,为冷鲜肉汁液流失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宰后1 h内的猪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成熟6、12、24、72、120和168 h,通... 【目的】研究猪宰后1—168 h,肌肉体系中μ-calpain及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并探究肌肉持水性变化机理,为冷鲜肉汁液流失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宰后1 h内的猪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成熟6、12、24、72、120和168 h,通过活性电泳(casein zymography)对μ-calpain活性定量分析,对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进行过程测定,利用SDS-PAGE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聚合情况,研究宰后肌肉的成熟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溶解性,考察肌原纤维蛋白水合力的变化,利用加压滤纸法测定肌肉的持水性(water-holding capacity,WHC),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定性定量考察肌肉3种不同状态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及自由水)的分布和迁移。【结果】宰后1—24 h,μ-calpain活性升高,肌原纤维蛋白未发生明显降解,MFI无显著变化(P>0.05)。宰后24 h肌肉进入成熟期,μ-calpain活性逐渐下降,MFI值显著升高(P<0.05),肌原纤维蛋白显著降解,肌肉持水性随之改变。肌肉成熟过程中,μ-calpain作用于肌肉蛋白导致蛋白质结构伸展并降解,一方面会有低分子量的蛋白生成,增加蛋白质的比表面积,使其溶解度增加;另一方面也有疏水残基的暴露及蛋白的交联聚合,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加,这两者之间的竞争结果决定了降解后蛋白质的水合特性。其中,宰后24—120 h,μ-calpain适度降解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使肌肉中不易流动水P22升高(r=0.286,P<0.01),自由水P23下降(r=-0.246,P<0.05);肌原纤维蛋白内部疏水性残基的暴露引起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致使肌肉自由水P23升高(r=0.319,P<0.01);LF-NMR-T2结果表明结合水P21与不易流动水P22的相关系数为r=-0.890(P<0.01),不易流动水P22与自由水P23的相关系数为r=-0.360(P<0.01),表明结合水和自由水会"态变"为不易流动水,蛋白结合水随着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被破坏,结合水被释放,转变为不易流动水,同时肌肉蛋白的降解导致位于肌纤维细胞外的自由水流回肌纤维细胞内部,肌肉持水性升高。宰后120—168 h,肌原纤维蛋白的高度降解,引发低分子量蛋白相互聚集,表面疏水性和溶解度下降,肌肉中不易流动水P22降低(P<0.05),自由水P23升高(P<0.05),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肌原纤维结构内的不易流动水逐渐流向肌原纤维外的空隙,变为自由水,从而造成新的汁液流失,肌肉持水性下降。【结论】宰后24—120 h,μ-calpain介导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使蛋白溶解度和表面疏水性增加,水合力上升,肌肉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态变"为不易流动水,肌肉持水性升高。宰后120—168 h,肌原纤维蛋白进一步降解,低分子量蛋白发生交联聚合,蛋白水合力降低,肌肉中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成为汁液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μ-钙激活酶 肌原纤维蛋白 水合特性 持水性 水分迁移
下载PDF
鸡骨素及其酶解液Maillard反应产物滋味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红梅 张春晖 +4 位作者 李侠 李银 董宪兵 王春青 谢小雷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2-1877,共6页
本文研究了以鸡骨素及其酶解液为主要反应底物制备的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成分特征。采用感官评定法对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进行了定性评价,并借助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等设备对其中的游离氨基酸、低聚肽、核苷酸总量、... 本文研究了以鸡骨素及其酶解液为主要反应底物制备的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成分特征。采用感官评定法对Maillard反应产物的滋味进行了定性评价,并借助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等设备对其中的游离氨基酸、低聚肽、核苷酸总量、呈味核苷酸等呈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味精当量(EUC)评定Maillard反应产物的鲜味特征。实验表明,鸡骨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1)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1.4 mg/g,鸡骨素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2)中为8.1 mg/g;MRPs1中AMP、GMP、IMP的含量分别含67.83、176.52、415.60μg/mL,而MRPs2中三种呈味核苷酸总含量比MRPs1增加了32.83%,它们对反应产物的呈味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此外,MRPs2的味精当量值也显著的高于MRPs1,MRPs2在感官评价上具有较好的鲜味特征,电子舌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素 酶解液 美拉德反应 5’-核苷酸 高效液相色谱 电子舌
下载PDF
不同品种鸡蒸煮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春青 李侠 +4 位作者 张春晖 李学科 杜桂红 李海 谢小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090-3100,共11页
【目的】选取不同品种鸡为研究对象,分析肉鸡原料肉以及蒸煮肉样品质,为筛选鸡肉蒸煮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定10个不同品种鸡原料肉的16项品质指标以及经过蒸煮加工后肉样的9项品质指标。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 【目的】选取不同品种鸡为研究对象,分析肉鸡原料肉以及蒸煮肉样品质,为筛选鸡肉蒸煮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定10个不同品种鸡原料肉的16项品质指标以及经过蒸煮加工后肉样的9项品质指标。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原料肉品质与蒸煮肉样品质的相关性;运用因子分析筛选出蒸煮加工的品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定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合理-满意度"的评价方法,确定综合评价得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肉鸡分为不同等级;运用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模型验证。【结果】不同品种鸡胸肉基本品质指标之间呈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煮制,样品的剪切力、硬度、弹性以及咀嚼性均增加,肌节长度缩短,但品种之间收缩率呈显著差异,其中柴母鸡肌节收缩率为30.41%,显著高于其他9种鸡(P<0.05),而矮脚鸡肌节收缩率为4.99%。品种间原料肉及其煮制肉样品质指标变异较大。其中,原料肉指标中脂肪含量和肌原纤维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51%和48.62%,但是在加工产品中肌节收缩率、咀嚼性和剪切力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8.33%,34.64%和20.51%,因此,10个品种肉鸡可以作为代表样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原料肉指标脂肪含量、亮度值(L*)、剪切力、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与煮制肉样的品质指标相关性极显著(P<0.01),其中原料肉的剪切力与产品剪切力,原料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与产品硬度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9、0.62和0.4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0.8,同时9个品质指标中(脂肪含量、L*、剪切力、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7个指标对前5个因子的贡献率较大。因此,筛选出原料肉指标脂肪含量、剪切力、硬度、咀嚼性、肌节长度、肌节收缩率及体积收缩率作为品质评价指标,代表原来所有指标的90.09%的信息;层次分析确立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603、0.1045、0.0920、0.2223、0.0416、0.1898及0.2896,同时建立品质评价方程为Y=0.0603×M脂肪含量+0.1045×M剪切力+0.0920×M硬度+0.2223×M咀嚼性+0.0416×M肌节长度+0.1898×M肌节收缩率+0.2896×M体积收缩率;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鸡分为3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相近,其回归方程为y=1.899x-0.510,相关系数为0.887,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准确的评价鸡肉蒸煮加工适宜性。【结论】在10个品种肉鸡中,通过原料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清远鸡、白羽肉鸡和童子鸡最适宜蒸煮加工,柴母鸡不适宜蒸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蒸煮 加工适宜性 品质评价 多元数据统计分析
下载PDF
ATR-FTIR分析冻结—解冻后的牛肉蛋白二级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圳 杨方威 +2 位作者 李侠 张春晖 谢小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42-3546,共5页
研究了牛肉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性在-18,-23及-38℃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明确了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作用机制。利用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er infrared spectrosc... 研究了牛肉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性在-18,-23及-38℃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明确了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作用机制。利用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er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技术、自动去卷积以及曲线拟合等计算方法,分析了-18,-23及-38℃三个温度下,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在冻结—解冻过程中的红外光谱图变化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变性程度。ATR-FTIR结果显示,冻结—解冻过程中牛肉MP红外光谱图峰高、峰面积发生变化,且峰波数发生红移或者蓝移;冻结—解冻后牛肉MP红外光谱图中3 500~3 300cm-1波段的吸收峰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说明解冻后牛肉MP中的结合水中O—H基团与氨基酸CO基团形成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断裂;冻结会影响牛肉MP二级结构的稳定性,导致牛肉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其中除了无规则卷曲比例上升以外,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含量均下降,造成有序结构向无序结构转变;解冻后,冻结温度为-38℃的处理组牛肉β-折叠增加量大于-23和-18℃处理组,-38℃冻结牛肉MP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最好,解冻后蛋白质复性也最好。即蛋白质冷冻变性程度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减轻,蛋白质二级结构特征保持也越好。该试验研究基于肉品工业生产实际,研究结果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冻结温度对牛肉蛋白质变性的影响规律及可能的机制,为冷冻肉冻藏保鲜工艺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牛肉 冻结—解冻 蛋白质二级结构
下载PDF
·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银 张春晖 +4 位作者 李侠 孙红梅 董宪兵 谢小雷 王春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借助Fe3+-H2O2-Vc氧化模型体系,通过测定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中的氨基酸及氧化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羟自由基(·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结果表明:·OH对构成肌原纤维蛋白氨基酸的氧化... 借助Fe3+-H2O2-Vc氧化模型体系,通过测定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中的氨基酸及氧化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羟自由基(·OH)对肌原纤维蛋白中敏感氨基酸的氧化效应。结果表明:·OH对构成肌原纤维蛋白氨基酸的氧化具有选择性,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及亮氨酸(Leu)等对氧化作用不敏感,其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及酪氨酸(Tyr)对氧化敏感,随着H2O2浓度增加,模型体系中·OH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加,导致3种敏感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对蛋白的羰基、总巯基及二酪氨酸等氧化衍生物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氧化会导致蛋白的羰基及二酪氨酸含量增加,总巯基含量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氨基酸氧化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随着H2O2浓度升高,模型体系中·OH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氨基酸氧化程度加重,与未氧化的肌原纤维蛋白相比,当H2O2浓度达到20.0 mmol/L时,Cys、Met及Tyr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3.3%、11.6%、20.5%。综上所述,氧化引起的含有活性基团敏感型氨基酸的结构改变是导致蛋白氧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OH) 肌原纤维蛋白 敏感氨基酸 氧化
下载PDF
山豆根、肉豆蔻提取液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树杰 谢小雷 +2 位作者 李文香 王丽娇 张圣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分别配制料液比为1∶10(m∶V)的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浸泡处理15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自然风晾干,在温度为3±1℃条件下贮藏,研究3种不同提取液处理对西兰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保鲜处... 分别配制料液比为1∶10(m∶V)的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浸泡处理15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自然风晾干,在温度为3±1℃条件下贮藏,研究3种不同提取液处理对西兰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保鲜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延缓西兰花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西兰花呼吸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Vc及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改善细胞膜渗透率,减少丙二醛的积累。其中料液比为1∶10的山豆根提取液保鲜效果最佳,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肉豆蔻 提取液 西兰花 保鲜
下载PDF
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树杰 谢小雷 +2 位作者 李文香 王丽娇 张圣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分别配制料液比为1:10(m/V)的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浸泡处理15 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自然风晾干,然后在温度为(3±1)℃条件下贮藏,研究3种不同提取液处理对西兰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保鲜... 分别配制料液比为1:10(m/V)的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浸泡处理15 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自然风晾干,然后在温度为(3±1)℃条件下贮藏,研究3种不同提取液处理对西兰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保鲜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延缓西兰花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西兰花呼吸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Vc及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改善细胞膜渗透率,减少丙二醛的积累。其中料液比为1:10的山豆根提取液保鲜效果最佳,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肉豆蔻 提取液 西兰花 保鲜
下载PDF
不同冻结温度下牛肉水分的状态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圳 谢小雷 +2 位作者 李侠 岳鉴颖 张春晖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研究3个冻结温度(-8、-23、-38℃)条件下牛肉冻结过程中的水分状态的变化。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波谱(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析牛肉在冻结过程中内部水分... 研究3个冻结温度(-8、-23、-38℃)条件下牛肉冻结过程中的水分状态的变化。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波谱(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析牛肉在冻结过程中内部水分状态、弛豫时间T_2、水分信号幅度及~1H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心温度降至-38、-23、-18℃分别耗时176、350、315 min,说明-38℃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牛肉冻结速率;3个冻结温度LF-NMR分析表明,随着冻结时间的延长,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的峰面积、弛豫时间T_2及信号幅度均逐渐降低。3个冻结温度均能使样品中的自由水全部冻结,而结合水均不被冻结;-38℃能使不易流动水完全冻结,-18、-23℃分别使73.04%、99.60%的不易流动水冻结。~1H MRI成像技术也进一步证实了LF-NMR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冷冻 低场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成像 水分迁移
下载PDF
高龄孕妇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丽 谭卫荷 +2 位作者 望丹丹 李付广 谢小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88-90,共3页
目的收集高龄孕妇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核型探讨其核型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治的598例高龄患者,参照其年龄分为A组(预产期年龄35~<40岁,388例)与B组(预产期年龄≥40岁,210例)。孕17~24周行... 目的收集高龄孕妇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核型探讨其核型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治的598例高龄患者,参照其年龄分为A组(预产期年龄35~<40岁,388例)与B组(预产期年龄≥40岁,210例)。孕17~24周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诊断染色体核型异常107例,A组388例中染色体异常47例,染色体异常比率12.11%(47/388);B组210例中染色体异常60例,异常比率28.57%(60/210)。B组染色体异常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7例异常染色体中,非整倍体为23例,占比48.94%,21-三体综合征17例,占比36.17%,18-三体综合征4例,占比为8.51%,13-三体综合征2例,占比为4.26%,性染色体异常6例,占比为6.38%,多态性13例,占比27.66%。B组60例异常染色体中,非整倍体为31例,占比51.66%,21-三体综合征24例,占比40.00%,18-三体综合征5例,占比为8.33%,13-三体综合征2例,占比为3.33%,性染色体异常7例,占比5%,多态性16例,占比26.67%。结论胎儿染色体异常比率随着孕妇年龄升高而上升,高龄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检测出胎儿染色体异常,避免异常染色体患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羊水染色体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