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评价香附质量
1
作者 李莹莹 纪亮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杨春静 贾豪 张维方 龚海燕 刘文俊 谢彩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9,I0020,共7页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利用HPLC法测定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木犀草素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香附均可单独聚为一类,而浙江金华与其他产地香附差异最大,河南尉氏香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OPLS-DA)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13号峰(α-香附酮)、10号峰(香附烯酮)和14号峰是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广东湛江和浙江金华香附中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含量较为接近,香附烯酮含量远大于河南香附,α-香附酮含量远小于河南香附;不同产地香附中阿魏酸和木犀草素含量差异不大。去皮后香附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降低,阿魏酸含量增加。结论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存在差异,以河南香附质量最佳。去皮前后香附化学成分相似,无明显种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快速鉴别
2
作者 杨颜溶 贾豪 +4 位作者 田瀚举 李莹莹 雷敬卫 谢彩侠 龚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I0015,I0016,共10页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 目的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羟甲基糠醛(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建立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MNIC 9.2软件分析其平均红外光谱间的差异,采用Spectrum for Window 3.02软件标定共有峰,计算相对峰高;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个数;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判断红外光谱图结果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是否相互验证;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25批香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的相关系数为0.9347~0.9829,共标定16个共有峰,1500~1300 cm^(-1)波段处差异明显。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928、1649、995 cm^(-1)波段处可分别将醋煮品、醋炙品、醋蒸品与饮片区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5批样品共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指认出3号峰为5-HMF,7号峰为对香豆酸,8号峰为阿魏酸,14号峰为木犀草素,19号峰为香附烯酮,21号峰为α-香附酮;红外光谱图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均可聚为五类,即能够相互验证;5-HMF的含量经炮制后均有增加。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在饮片中含量最低,经炮制后均有增加。香附烯酮经醋炙、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有减少,在香附饮片中含量最高。α-香附酮经醋炙后含量略有增加,经醋煮、醋蒸、醋煮蒸后均减少。结论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的红外光谱图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能够快速鉴别香附饮片与4种醋制香附饮片;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炮制 指纹图谱 含量 红外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原文传递
混合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以“气相色谱分析法”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娟 刘庆普 +3 位作者 雷敬卫 谢彩侠 纪永升 麻秋娟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设计混合教学模式,包含前端分析、课前线上学习、线上线下联结、线下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学习评价。以“气相色谱分析法”为例,通过全面分析学情、梳理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突出过程性学习评价,充分探究...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设计混合教学模式,包含前端分析、课前线上学习、线上线下联结、线下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学习评价。以“气相色谱分析法”为例,通过全面分析学情、梳理教学内容、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突出过程性学习评价,充分探究混合教学模式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运用。通过教学反思,探讨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混合教学 气相色谱分析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一贯煎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4
作者 贾豪 张维方 +6 位作者 雷敬卫 李莹莹 杨春静 谢彩侠 龚海燕 丁心雨 姚天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2-3210,共9页
经典名方一贯煎由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效。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可完整的将不同批次一贯煎基准样品的信息表达。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光谱,对... 经典名方一贯煎由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效。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可完整的将不同批次一贯煎基准样品的信息表达。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到相对峰高,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批一贯煎基准样品中868、822和779 cm^(-1)波段为糖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多为枸杞所贡献,815 cm^(-1)波段处少数为麦冬所贡献;生地黄单煎液在1148 cm^(-1)波段处、沙参单煎液在1158、1082和1019 cm^(-1)波段处、当归单煎液在993 cm^(-1)波段处均有对糖苷类成分的贡献;川楝子单煎液1746 cm^(-1)波段处可溶性脂类糖苷成分吸收峰明显,一贯煎复方中此处吸收峰并不明显,可能为川楝子与其他五味药配伍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HCA结果显示,当组间距离=10时,S1、S2、S15聚为一类,S9、S11、S12、S13、S14聚为一类,S3、S4、S5、S6、S7、S8、S10聚为一类,表明不同批次一贯煎汤剂内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PCA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计算不同批次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其中批次3一贯煎汤剂质量最佳,批次1质量最次,由载荷散点图分析得到1104、1142、1412、1260和868 cm^(-1)波段峰对主成分1的贡献率较大;777、2936、923、1721、818和637 cm^(-1)波段峰对主成分2的贡献较大。OPLS-DA结果与HCA和PCA结果一致,以VIP>1为标准,筛选出七个导致样品之间产生差异的波段,分别为777、637、923、2936、1260、1412和1630 cm^(-1),该结果与PCA载荷图中寻找的重要性权重变量基本一致。所建立的一贯煎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准确度高,可用于经典名方的快速鉴别分析,为经典名方一贯煎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一贯煎 基准样品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庆婷 耿晓桐 +5 位作者 李雅静 张娟 刘庆普 龚海燕 雷敬卫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69-1582,共14页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soil acid phosphatase,S-ACP)活性、植株根系发育特征(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各部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甾体皂苷类成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并利用RNA-Seq测序对关键时期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磷胁迫处理后盾叶薯蓣根际基质中易吸收态磷含量显著降低,其抗氧化酶(POD、SOD)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根系发育受阻;低磷胁迫可明显影响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合成与积累,且不同部位响应特征不同;胁迫初期为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响应低磷胁迫关键时期的盾叶薯蓣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三个处理组不同部位基因表达量与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分别从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挖掘到239、211、237个差异基因,涉及萜类骨架、有机酸、肌醇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通路。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盾叶薯蓣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对表型性状和生理代谢过程进行调节来响应低磷胁迫,本研究为研究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低磷胁迫 磷形态 土壤酸性磷酸酶 抗氧化酶 甾体皂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水杨酸对地黄毛蕊花糖苷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杨旭 苗春妍 +2 位作者 谢彩侠 李娟 王丰青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了分析叶片表面喷施水杨酸(SA)对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特征,以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栽培品种‘温85-5’为材料,用100μmol/L的SA喷施生长180 d的植株,在处理0、1、3和6 h后收集叶片和块根,测定毛蕊花糖苷... 为了分析叶片表面喷施水杨酸(SA)对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特征,以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栽培品种‘温85-5’为材料,用100μmol/L的SA喷施生长180 d的植株,在处理0、1、3和6 h后收集叶片和块根,测定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并对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SA处理后,地黄叶片中的毛蕊花糖苷提高了11.2%~19.3%,块根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提高了0.9~1.4倍。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SA处理3 h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下调表达的基因多于上调表达。苯乙醇苷生物合成通路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得到显著富集,毛蕊花糖苷合成途径的催化酶基因如ALDH、UGT和PPO等在SA处理后的地黄块根中上调表达。此外,本文还鉴定出多个在SA处理后差异表达的AP2-EREBP、WRKY和MYB等转录因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水杨酸 叶面喷施 毛蕊花糖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油酸在氢氧化胆碱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囊泡化pH窗口的影响
7
作者 梁馨 胥会芳 +3 位作者 陆松 李圆圆 王斯佳 谢彩侠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8-1028,共11页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一步表征了OA/ChOH囊泡的尺寸和形貌,呈现尺度多分散性。为进一步改善OA/ChOH囊泡形成pH范围窄且远离人体生理条件的缺陷,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结果表明SDS摩尔分数(x)为0.1时即可将囊泡化pH窗口向酸性迁移至生理pH条件附近;随x增加,复合囊泡pH窗口呈现向酸性拓宽的趋势,甚至可达到强酸性条件。复合囊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SDS与OA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较低pH范围内可代替“酸-皂”二聚体间的氢键作用。复合囊泡作为包埋体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氢氧化胆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酸囊泡 pH窗口
下载PDF
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谢彩侠 祝侠丽 +2 位作者 白雁 吴明侠 胡亚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6,共3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LBL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专业"仪器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对于"仪器分析"等基础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LBL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专业"仪器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发现,该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对于"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教学,LBL与PBL教学相结合能够达到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授课的学习 仪器分析
下载PDF
山药地方品种的化学成分和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彩侠 高山林 +1 位作者 张重义 黄晓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研究品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对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不同地方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后的化学成分及淀粉酶同工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山药品种(太谷山药D.oppositacv.Taigu,怀庆山药D.oppositacv.Huaiqing,白玉...  为研究品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对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不同地方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后的化学成分及淀粉酶同工酶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个山药品种(太谷山药D.oppositacv.Taigu,怀庆山药D.oppositacv.Huaiqing,白玉山药D.oppositacv.Baiyu,花籽山药D.oppositacv.Huazi,铁棍山药D.oppositacv.Tiegun)的淀粉、蛋白质、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水分和多糖含量均不同。淀粉含量以怀庆山药最高(27 98%),太谷山药最低(19 52%);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10 05%~11 74%);多糖含量的差异最大(0 54%~1 48%)。其中铁棍山药多糖含量最高(1.48%),水分含量最低(65.84%)。因此,以多糖作为评价山药品质的主要指标较为合理。淀粉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铁棍山药的淀粉酶同工酶酶谱与其他山药品种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地方品种 化学成分 淀粉酶 同工酶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彩侠 高山林 +1 位作者 朱丹妮 秦慧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为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 Wright)中薯蓣皂甙元得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薯蓣皂甙元含量为评价指标, 采用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16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 为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 Wright)中薯蓣皂甙元得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薯蓣皂甙元含量为评价指标, 采用 4因素 4水平的正交试验,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16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硫酸的浓度对薯蓣皂甙元含量有极显著影响,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 10g样品加 2. 0mol·L-1硫酸 200mL水解 4h,水解物用石油醚回流提取 5h,能快速准确提取盾叶薯蓣中的薯蓣皂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盾叶薯蓣 薯蓣皂甙元 提取方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盾叶薯蓣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谢彩侠 高山林 +1 位作者 秦慧贞 白雨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18,35,共5页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运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盾叶薯蓣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外植体为叶片,最适培养基为 MS + BA2.0 mg/L + 2, 4 D0.1 mg/L;丛生芽快速繁殖最适培养基为 MS+BA 0....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运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盾叶薯蓣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外植体为叶片,最适培养基为 MS + BA2.0 mg/L + 2, 4 D0.1 mg/L;丛生芽快速繁殖最适培养基为 MS+BA 0.1 mg/L+病毒唑5 mg/L;诱导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2+IBA 0.6 mg/L+IAA 0.1 mg/L+ABT 2.0 mg/L。在诱导多倍体的试验中,秋水仙碱浓度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诱导多倍体最佳的处理方法为 0.2%秋水仙碱浸泡36 h或 0.3%秋水仙碱浸泡12 h,转接在添加40×10 6秋水仙碱的MS培养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多倍体 诱导 鉴定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药氮磷钾吸收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谢彩侠 张重义 +1 位作者 谢慧玲 许小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选同一山药品种在不同产地栽培,研究不同产地对山药N,P,K的吸收特点,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山药中N,P含量均以根茎膨大盛期前后最高;山药生长期内对N的吸收量最高,K次之,P最低;不同产地山药根茎... 选同一山药品种在不同产地栽培,研究不同产地对山药N,P,K的吸收特点,分析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山药中N,P含量均以根茎膨大盛期前后最高;山药生长期内对N的吸收量最高,K次之,P最低;不同产地山药根茎对N,P,K的总吸收量最高,其次为叶、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吸收规律 产地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谢彩侠 崔永霞 胡亚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157-158,共2页
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实验课程的设置、考试方式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实验课程 考试方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提取及检测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彩侠 左春芳 +2 位作者 白雁 雷敬卫 李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准确、快速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薯蓣皂苷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运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薯蓣皂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18色谱... 目的:准确、快速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薯蓣皂苷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运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薯蓣皂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水(45∶55),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最优提取条件为药材称取量2g,用8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及检测条件能快速准确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薯蓣皂苷 提取条件 检测条件
原文传递
产地对山药生长期内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彩侠 史会齐 +2 位作者 张重义 白雁 白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4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山药在不同产地成分的动态变化,指导山药GAP的实施,阐明产地对山药的影响。方法:对生长期内山药根茎中淀粉、蛋白质、浸出物、N、P、K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淀粉含量以膨大初期和膨大盛期为最高,蛋白质在整个生长期内变化... 目的:研究山药在不同产地成分的动态变化,指导山药GAP的实施,阐明产地对山药的影响。方法:对生长期内山药根茎中淀粉、蛋白质、浸出物、N、P、K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淀粉含量以膨大初期和膨大盛期为最高,蛋白质在整个生长期内变化比较稳定,浸出物含量随生长进程而降低,多糖含量以膨大初期和叶枯期为最高;沁阳产区山药各成分含量均高于平遥产区;山药生长期内多糖含量与P、K含量均呈负相关,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山药生长期内各成分变化规律不随产地改变,但含量因产地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成分 积累动态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结合TQ软件建立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定量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彩侠 胡亚楠 +3 位作者 左春芳 白雁 雷敬卫 王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ear-infra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TQ软件快速测定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采集盾叶薯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利用TQ软件建立薯蓣皂苷...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ear-infra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TQ软件快速测定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采集盾叶薯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利用TQ软件建立薯蓣皂苷元的定量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建立的薯蓣皂苷元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6459,0.0999,0.30041;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634,0.128。结论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用于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 TQ软件 盾叶薯蓣 薯蓣皂苷元 定量模型
下载PDF
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彩侠 董诚明 +2 位作者 高山林 秦慧贞 白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对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进行了试管苗生化指标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结果:大部分四倍体株系APX、SOD和POD的活力高于或相近于二倍体株系,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也表明,四倍体株系与对照株系相...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对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进行了试管苗生化指标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结果:大部分四倍体株系APX、SOD和POD的活力高于或相近于二倍体株系,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也表明,四倍体株系与对照株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对照株系相比薯蓣皂苷元含量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四倍体株系薯蓣皂苷元含量都超过了二倍体株系。结论: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在生理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与二倍体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多倍体诱导可以作为盾叶薯蓣优良品种选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四倍体 生化指标 薯蓣皂苷元
原文传递
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彩侠 白雁 +1 位作者 白雨 胡亚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39-1041,共3页
为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 为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小块茎,包埋在2.5%海藻酸钠里,滴入2%CaCl2中反应8~10min,人工胚乳MS/2+IAA0.4mg/L直接播种在MS/2培养基上,一次性成苗率可达100%左右,移栽成活率高达85%。说明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人工种子 快繁技术
原文传递
“形成性评价”在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考核中的运用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彩侠 吴明侠 胡亚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83-84,共2页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多数院校均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了克服单纯笔试的某些弊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学院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初步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该课程的考核中...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多数院校均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了克服单纯笔试的某些弊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学院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初步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该课程的考核中,实施过程中发现,"形成性评价"在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考核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形成性评价 考核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彩侠 胡亚楠 史会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6期245-246,共2页
初步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应用到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和能动性,... 初步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应用到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和能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PBL教学法 初步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