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完善种粮激励性政策 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力度
1
作者 谢德体 《农民科技培训》 2014年第4期30-30,共1页
农资综合补贴应尽快实现补贴与种植面积挂钩,确保与政策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激励目标相一致;实施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将补贴与统计部门公布的种养成本挂钩,结合近年物价上涨、农业行业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等情况,有序扩大补贴规模、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应尽快实现补贴与种植面积挂钩,确保与政策对发展粮食生产的激励目标相一致;实施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将补贴与统计部门公布的种养成本挂钩,结合近年物价上涨、农业行业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等情况,有序扩大补贴规模、补贴范围,合理提高补贴标准,减缓成本快速增加对农业收益的严重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经营主体 激励 补贴标准 力度 财政收入 农业行业 种植面积
原文传递
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唐晓红 邵景安 +3 位作者 高明 魏朝富 谢德体 潘根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7-1032,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耕层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耕层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油菜免耕、厢作免耕、绿肥免耕、垄作翻耕和厢作翻耕0~10 cm土壤大团聚体分别比...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耕层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耕层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油菜免耕、厢作免耕、绿肥免耕、垄作翻耕和厢作翻耕0~10 cm土壤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12%)增加23%、69%、9%、36%和28%,而10~20 cm土壤大团聚体比对照低9%~38%.冬水免耕、油菜免耕和绿肥免耕0~10 cm土壤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3%、31%和32%,而10~20 cm土壤各处理有机碳含量低于对照28%~54%,其土壤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碳浓度差异低于0~10 cm土壤.各处理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比对照增加8%~28%,而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低于对照4%~22%.传统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13年后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固定率分别为53和25 g·m-2·a^-1,传统耕作有机碳固定率分别为26和33 g·m-2·a^-1.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紫色水稻土表层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轮作 秸秆覆盖 团聚体组成 碳储量 稻田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丘陵区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唐晓红 魏朝富 +4 位作者 吕家恪 罗友进 谢德体 潘根兴 曾希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4,共6页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 长期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而成为稻田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有效措施,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供试土样采自耕作制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冬水免耕、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耕层(0~20cm)土壤,土样经过糊化作用、湿润作用和再次糊化作用等预处理,用以阐明稻田土壤团聚体的破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糊化作用和湿润作用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明显,而保护性耕作显著影响团聚体的稳定性。糊化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垄作免耕>厢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湿润作用后团聚体水稳性强弱顺序为:厢作免耕>垄作免耕>冬水免耕>水旱轮作。糊化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32,p>0.05),湿润作用下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6,p<0.01)。因此,研究结果说明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紫色水稻土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进而增强团聚体的水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保护性耕作 水稻土
下载PDF
紫色土团聚体抗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骆东奇 侯春霞 +2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27,共5页
从水稳性、力稳性和化学稳定性3方面研究了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特征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3mm,>1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结构破坏率表现为耕地>园地&... 从水稳性、力稳性和化学稳定性3方面研究了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特征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3mm,>1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结构破坏率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荒草地;力稳性参数"原始稳定性"表现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崩解速率"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力稳性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遂宁组母质发育土壤抗蚀性最强,不同利用方式抗蚀强弱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显著地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原始稳定性"和"崩解速率",是影响土壤团聚体抗蚀性的主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团聚体 抗蚀特征 水稳性 力稳性 化学稳定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群落中川鄂连蕊茶的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0
5
作者 操国兴 钟章成 +1 位作者 谢德体 刘芸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研究了缙云山川鄂连蕊茶(Camelliarosthorniana)在3个群落类型中的生殖分配、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和座果率。结果表明:1)在地径1.0~3.5cm范围内,种群间生殖分配差异显著,即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地径1.0~5 .... 研究了缙云山川鄂连蕊茶(Camelliarosthorniana)在3个群落类型中的生殖分配、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和座果率。结果表明:1)在地径1.0~3.5cm范围内,种群间生殖分配差异显著,即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地径1.0~5 .0cm范围内,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地径1.0~6 .0cm范围内,毛竹林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种群间生殖分配比较时,应考虑种群间的大小分布。运用生殖分配的有关学说对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进行了解释,生境稳定性学说和生活史理论假说相结合可以解释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2 )川鄂连蕊茶个体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3)种群密度对川鄂连蕊茶座果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川鄂连蕊茶 生殖分配 个体 座果率 种群密度
下载PDF
稻田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袁俊吉 彭思利 +1 位作者 蒋先军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3-160,共8页
该文以1990年建立的耕作制定位试验田紫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冬水田(FPF)、水旱轮作(CR)和垄作免耕(R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减少了对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在0~10cm土层,垄作免耕大团聚... 该文以1990年建立的耕作制定位试验田紫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冬水田(FPF)、水旱轮作(CR)和垄作免耕(R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减少了对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在0~10cm土层,垄作免耕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是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的1.48和1.32倍,微团聚体含量则显著降低;在>10~20cm土层有相同的趋势。3种耕作条件下,有机碳和氮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类似,均有向大团聚体富集的趋势,但垄作免耕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冬水田和水旱轮作。对土壤颗粒有机质(POM)的分析结果表明,垄作免耕0~10cm土层轻质组分(LF)的质量分数(1.92g/kg)与水旱轮作(1.70g/kg)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冬水田(1.42g/kg)。冬水田、水旱轮作和垄作免耕的0~10cm土层,团聚体内总颗粒有机质(totaliPOM)质量分数分别为0.96,1.12,2.14g/kg;垄作免耕土壤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质(fineiPOM)分别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的3.02和2.46倍,占总POM差异的57%和66%。垄作免耕土壤团聚体内粗颗粒有机质(coarseiPOM)分别为冬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的1.56和1.40倍,占总POM差异的18%和19%。在>10~20cm土层有相似的趋势,但在>10~20cm层土壤粗iPOM的差异对总POM差异的贡献较0~10cm层大。垄作免耕减少了对大团聚体的破坏并促进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降低了团聚体的周转速率,促进了细iPOM的固定,利于紫色水稻土对碳的固定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有机化合物 土壤 耕作方式 颗粒有机质 碳固定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山银花金属元素主成分及其聚类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申丽娟 丁恩俊 +2 位作者 谢德体 陈岗 吴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全国7个主要产地的26个山银花样品中的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银花资源中金属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As、Fe、Ca、Zn、Mg、Mn、Cu、Cd、Cr的平均含量...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全国7个主要产地的26个山银花样品中的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银花资源中金属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As、Fe、Ca、Zn、Mg、Mn、Cu、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5、0.065、77.9、3 277.1、31.0、2 244.7、319.9、14.6、0.31、0.217 mg/kg;主成分分析得出3因子模型,可解释实验数据的88.58%;主成分分析将26个山银花样品划分为4类,聚类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研究得出山银花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为山银花资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金属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下载PDF
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3 位作者 林超文 丁恩俊 张坤 魏朝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实验,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了13 a期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横坡农作模式相比,植物篱能明显增加<0.2 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尤其是0.2~0.05 mm粒级,提高了土... 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实验,采用数理统计法研究了13 a期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横坡农作模式相比,植物篱能明显增加<0.2 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尤其是0.2~0.05 mm粒级,提高了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团聚度,降低了坡耕地土壤小粒级微团聚体在下坡位的相对富集程度,优化了土壤大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坡面分布。紫色丘陵区植物篱-农作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反映了坡耕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肥力与抗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微团聚体 分形特征 坡面分布
下载PDF
不同植被覆盖对养分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袁俊吉 蒋先军 +2 位作者 胡宇 李楠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7,122,共7页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在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和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竹林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的...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在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和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竹林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显著低于马尾松林和草地土壤。植被覆盖对养分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没有显著影响,在>2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53mm粒级的粉砂与粘粒组分中,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交换性K+、Na+、Ca2+、Mg2+的浓度最高;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对有机碳、全氮、全磷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在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草地和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土壤,主要表现在0.25~0.053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草地和竹林土壤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土壤;而草地土壤>2mm水稳性团聚体和<0.053mm粒级的粉砂与粘粒组分中的磷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草地土壤。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均以Ca2+、Mg2+为主,占交换性盐基总量(Total exchangeable bases TEB)的91.8%~92.9%。草地土壤各个粒级的TEB都要大于其他两种植被覆盖下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土壤 土壤结构 有机碳 全氮 交换性阳离子
下载PDF
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和耕作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红燕 蒋先军 +2 位作者 谢德体 李楠 曹良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88-4594,共7页
首次报道亚热带紫色水稻土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16年的国家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垄作免耕(Combining Ridge and No-tillage,NT)、冬水稻田(Flooded Paddy Field,FPF)... 首次报道亚热带紫色水稻土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16年的国家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垄作免耕(Combining Ridge and No-tillage,NT)、冬水稻田(Flooded Paddy Field,FPF)和常规平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土壤。表层土样(0~20cm)通过湿筛法分别得到〉4.76 mm、2.0~4.76 mm、1.0~2.0 mm、0.25~1.0 mm、0.053~0.25 mm、〈0.053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采用麦角固醇和胞壁酸标记法测定各级团聚体中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量。结果显示在垄作免耕、冬水稻田、常规平作土样中,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在〈0.053 mm的粘粒中含量最低;在0.053~0.25 mm的土壤微团聚体中最高;在大于0.25 mm的大团聚体中真菌和细菌生物量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多,但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样中的变化模式有一定的差异。3种耕作方式相比较,垄作免耕的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量在3种耕作方式中最高,冬水稻田次之,常规平作最低。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的比率分布模式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样中差异较大,垄作免耕的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的比率在3种耕作方式中最高,冬水稻田次之,常规平作最低,但除了在0.25~1.0 mm、2.0~4.76 mm的团聚体之间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粒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土壤真菌生物量和细菌生物量在亚热带紫色水稻土水稳定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与团聚体的粒径和耕作方式有关,3种耕作方式中垄作免耕对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响应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真菌生物量 细菌生物量 耕作方式
下载PDF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阳兵 魏朝富 +1 位作者 谢德体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用C-D试剂浸提和浸泡振荡处理两种方法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变化情况。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和质量,而且对表层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 用C-D试剂浸提和浸泡振荡处理两种方法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变化情况。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和质量,而且对表层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均有较大影响。土壤中游离氧化铁铝对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也表现显著,但浸泡振荡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大于C-D试剂浸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研究 植被破坏 岩溶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植被类型 土壤表层 稳定性影响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浓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园园 史书 +4 位作者 木志坚 吴波 贾彤辉 倪九派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于施肥活动的影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上升,但在成熟收获期则趋于下降.沟渠径流水与井水总氮在监测期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8和12.0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15和0.16mg/L.井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沟渠径流水的浓度,但总磷浓度则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对水体总氮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7%~89%.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半以上(55%)的井水样品中硝态氮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mg/L).流域内下部(末端)集中分布着较多水田的子集水区的径流氮素浓度比水田零星分布的子集水区更低,这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流域氮素的迁移和净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体
原文传递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倪九派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壤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浅层滑坡体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侯春霞 骆东奇 +2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朱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70,共4页
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粒结构、肥力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顺序为:林草地>林地>耕地>菜地>草地>柑桔园地>梨园地;>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为:林草地>林地&... 通过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粒结构、肥力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顺序为:林草地>林地>耕地>菜地>草地>柑桔园地>梨园地;>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为:林草地>林地>耕地>梨园地>菜地>草地>柑桔园地,>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及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粘粒除了与>5 mm的团聚体成负相关之外,与其余的粒级团聚体成正相关,团聚体与结构破坏率的关系较密切,结构破坏率与>5 mm和>0.25 mm团聚体均成正相关,而和水稳性团聚体成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和粘粒的含量成负相关;分析结果同时也说明了有机质对团聚体的作用大于粘粒对团聚体的影响,而且团聚体含量主要与有机物的数量有关,受粘粒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紫色土 有机质 粘粒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不同形态氮素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小兰 蒋先军 +1 位作者 曹良元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土壤氮库由多种形态氮组成,不同形态N素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土壤氮素植物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定位监测点,研究了全氮、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原土全氮(TN)季节性波动不显著,... 土壤氮库由多种形态氮组成,不同形态N素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土壤氮素植物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紫色土肥力定位监测点,研究了全氮、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原土全氮(TN)季节性波动不显著,变异系数为2.31%;而碱解氮(MN)、微生物量氮(MBN)在原土与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原土中碱解氮在秋季最高为131.8 mg/kg,而原土微生物量氮在冬季最低为21.9mg/kg.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10月)和夏季(7月)团聚体土壤中微生物量氮较低,而冬季(1月)和春季(4月)微生物量氮较高.2007年秋季土壤大团聚体(2.0~0.25mm)中MBN最高为24.2mg/kg,其余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为12.2~17.0mg/kg.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团聚体土壤中全氮(TN)和碱解氮(MN)相对较高,冬季(1月)和夏季(7月)相对较低.2008年冬季土壤小团聚体(0.25~0.053mm)中TN最低为1.10g/kg,其余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为1.40~1.45g/kg,而粉砂和粘粒(<0.053 mm)中MN最高为136.7 mg/kg,其余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为105.5~112.5mg/kg.微生物量氮的季节变异系数是全氮和碱解氮的2倍左右.研究认为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季节性变化大于全氮和碱解氮,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全氮和有效氮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全氮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而土壤碱解氮的变化则和作物生长,秸秆分解有关,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周期则是土壤微生物量氮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微生物生物量氮 团聚体 常规轮作
原文传递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西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丽华 杨伟 +2 位作者 王科 刘秀华 谢德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1050-21052,共3页
从课程实践、专业集中实践、毕业实习和科研实践4个方面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实践教学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7
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李保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1-227,共7页
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结构模型、有机无机复合体与团聚体的关系、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肥力特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发展形成了腐殖质胶体... 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结构模型、有机无机复合体与团聚体的关系、有机无机复合体的肥力特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发展形成了腐殖质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及有机质—异源生物物质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在纳米化学水平和三维分子结构模型上重新认识和阐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改良剂、营养源和重金属或有机有毒污染物过滤器;应在土壤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重视有机物质与矿物质相互作用和结构模型研究,加强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环境化学行为和颗粒迁移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藻类在水体脱氮除磷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晓晨 李振轮 谢德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4,共7页
目前,由于江河湖泊水体内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我国水体污染,江河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是一种新型可被用来高效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生生物。从20世纪起,国内外在微藻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章从微藻去除水体... 目前,由于江河湖泊水体内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我国水体污染,江河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是一种新型可被用来高效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生生物。从20世纪起,国内外在微藻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章从微藻去除水体氮磷营养物质的能力、影响因素及藻类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氮磷去除能力 影响因素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钾细菌对钾长石胶体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小娟 李振轮 +1 位作者 谢德体 蒋先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土壤硅酸盐细菌能够分解含钾硅酸盐矿物,可有效缓解我国农田土壤有效钾不足的问题.对硅酸盐细菌与含钾矿物表面的交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土壤硅酸盐细菌解钾的作用机制与效率.选取硅酸盐矿物钾长石和硅酸盐细菌,通过DLVO理论和扩展DLV... 土壤硅酸盐细菌能够分解含钾硅酸盐矿物,可有效缓解我国农田土壤有效钾不足的问题.对硅酸盐细菌与含钾矿物表面的交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土壤硅酸盐细菌解钾的作用机制与效率.选取硅酸盐矿物钾长石和硅酸盐细菌,通过DLVO理论和扩展DLVO理论分别计算出钾长石胶体体系、钾长石-钾细菌混合体系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探讨钾细菌对钾长石胶体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长石-钾细菌混合体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明显大于钾长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细菌比表面积大,加入钾长石胶体中,形成的钾长石-钾细菌复合物的比表面积增大,导致钾长石-钾细菌混合体系吸附反离子的能力增大,屏蔽电场的强度增强,静电斥力减弱,吸引力增加,从而提高了吸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等温吸附 DLVO理论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龙凤 赵伟 +1 位作者 张智红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在我国现有土地制度的框架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不被允许,但流转的现实需求却真实存在.为探究驱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本文运用博弈论,构建博弈模型,从内部因素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研究发现:(1)集体建设用地转出方、土地... 在我国现有土地制度的框架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虽不被允许,但流转的现实需求却真实存在.为探究驱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本文运用博弈论,构建博弈模型,从内部因素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研究发现:(1)集体建设用地转出方、土地使用方及土地管理方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经过反复的博弈,其最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转出集体建设用地,转向集体建设用地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2)在流转收益分配方面,村集体需根据农村集体正常生活和生产需要来确定两者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以及对农户的补偿额.政府在保障农民社会保障和集体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开征相关税种获得增值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博弈 流转驱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