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林炜平 马龙 +12 位作者 汪彦熹 屈玉凡 罗圆 谢德豪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臧临阁 朱敬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11,共11页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位素比例等。自20世纪60年代首台NPA问世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发展,其诊断能力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NPA。针对中国环流3号(HL-3)装置的快离子物理研究,四川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了基于LYSO+SiPM探测器的串联式平行电磁场结构的NPA(E//B NPA)。该E//B NPA已安装到HL-3装置,并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成功测量到高能量氘(D)中性粒子能谱,为今后HL-3装置中性粒子诊断及快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子分析仪 能量和质量分辨 托卡马克 快离子物理
下载PD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 E//B neutral particle analyzer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龙 屈玉凡 +12 位作者 罗圆 谢德豪 汪彦熹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林炜平 臧临阁 朱敬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An E//B neutral particle analyzer(NPA)has been designed and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Sichuan University and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B NPA is to measure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 An E//B neutral particle analyzer(NPA)has been designed and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Sichuan University and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B NPA is to measure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fast ions in the HL-2A/3 tokamak.The E//B NPA contains three main units,i.e.the stripping unit,the analyzing unit and the detection unit.A gas stripping chamber was adopted as the stripping unit.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and beam tests for the stripping chamber are presented.Parallel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provided by a NdFeB permanent magnet and two parallel electric plates we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for the analyzing unit.The calibration of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 was performed using a 50 kV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ECRIS)platform.The detection unit consists of 32lutetium-yttrium oxyorthosilicate(LYSO)detector modules arranged in two rows.The response functions ofα,hydrogen ions(H^(+),H_(2)^(+)and H_(3)^(+))andγfor a detector module were measured with^(241)Am,^(137)Cs and^(152)Eu sources together with the 50 kV ECRIS platform.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signed E//B NPA device is capable of measuring the intensity of neutral hydrogen and deuteron atoms with energy higher than 20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 neutral particle analyzer gas stripping lutetium-yttrium oxyorthosilicat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source platform
下载PDF
华南亚热带武夷山地区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散布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龙香月 黄康有 +4 位作者 陈聪 谢德豪 水坤春 李宏卫 郑卓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5-1020,共16页
华南亚热带武夷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文章基于武夷山地区不同海拔人为干扰较少的76个表土孢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武... 华南亚热带武夷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文章基于武夷山地区不同海拔人为干扰较少的76个表土孢粉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武夷山不同海拔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主要孢粉种类的空间散布规律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武夷山脉表土孢粉组合整体上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对应的现代植被群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优势的孢粉种类包括松属、柯属-栲属、常绿栎属、杉科、木荷属、芸香科、冬青属、蔷薇科、禾本科和蒿属等,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孢粉组合特征,并且自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孢粉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低海拔地区(0~450 m)孢粉组合以栲属-柯属、常绿栎属、山茶科、木荷属、冬青属、禾本科和芒萁为主;中海拔地区(450~1850 m)常见栲属-柯属、松属、杉科、铁杉属和常绿栎属;高海拔(1850~2200 m)山顶的优势孢粉种类为松属、禾本科和芒萁等。(2)RDA和聚类分析能较好地将表土孢粉样品划分至各自群落,年均温(MAT)、年均相对湿度(MAH)、年均降雨量(MAP)、最冷月降水(Mpco)和最热月降水(Mpwa)是影响武夷山地区现代花粉分布特征的重要气候因子。(3)花粉代表性分析显示,栲属-柯属、松属、常绿栎属和蒿属均具有超代表性,代表性较低的属种主要有铁杉属和禾本科。(4)武夷山山麓地区植被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花粉种类较少,孢粉组合以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松属、禾本科和芒箕等种类为主要特征。上述结果揭示华南亚热带武夷山地区表土孢粉在垂直植被带上具有显著差异,孢粉散布规律主要受研究区植被组成、生境、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 冗余分析(RDA) 气候因子 武夷山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外阴白斑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春艳 关鹏举 +2 位作者 谢德豪 苏勤 张劲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8-79,共2页
采用多克隆RK1抗体和单克隆K(27)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74例女阴白斑在不同病变的表达方式。研究结果表明,K(27)可作为角化或正在角化细胞的标志物。应用K(27)单克隆抗体,外阴白斑CK异常均发... 采用多克隆RK1抗体和单克隆K(27)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74例女阴白斑在不同病变的表达方式。研究结果表明,K(27)可作为角化或正在角化细胞的标志物。应用K(27)单克隆抗体,外阴白斑CK异常均发生在疾病不同类型的细胞增殖状态,提示角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引起角朊细胞的高度增生因素有关。用K(27)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增生病变与萎缩病变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斑 细胞 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树林 梁国栋 +4 位作者 谢德豪 赵国宁 王慎传 吴金生 李德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70-71,共2页
作者采用MTT法检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的生物活性为9.7±5.4(GI),10例正常人白细胞介素2为22.8±14.3(GI),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
关键词 肝癌 白细胞介素2 血液
下载PDF
皮肤鳞癌细胞中Ag-NORs计数与DNA含量的关系
6
作者 余春艳 关鹏举 +1 位作者 苏勤 谢德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皮肤鳞癌细胞中Ag-NORs计数与DNA含量的关系余春艳,关鹏举,苏勤,谢德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38)本文对1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病人进行Feulgen细胞光度测定法和核仁组成... 皮肤鳞癌细胞中Ag-NORs计数与DNA含量的关系余春艳,关鹏举,苏勤,谢德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38)本文对1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病人进行Feulgen细胞光度测定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皮肤鳞癌细胞 AG-NORS DNA
下载PDF
外阴白斑AgNOR定量研究(摘要)
7
作者 余春艳 关鹏举 +1 位作者 谢德豪 王佩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18,共2页
嗜银蛋白(AgNOR)染色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其NOR数量和构型反映了细胞的活性。本文采用改良的一步法嗜银染色技术,对84例外阴白斑进行了AgNOR的研究,旨在探讨AgNOR变化在外阴白斑病的规律及诊断学意义。材料与方法标本收集西... 嗜银蛋白(AgNOR)染色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其NOR数量和构型反映了细胞的活性。本文采用改良的一步法嗜银染色技术,对84例外阴白斑进行了AgNOR的研究,旨在探讨AgNOR变化在外阴白斑病的规律及诊断学意义。材料与方法标本收集西安市五家医院1970~1991年蜡块69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参照Fridrich新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外阴白斑 AGNOR
下载PDF
浅谈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德豪 《丝路视野》 2017年第23期170-170,共1页
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合理融入传统元素,是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之处,也是对传统分化的传承,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相关的人员应该对此给予完善和优化,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 传统元素 现代建筑 装饰设计 应用
下载PDF
海南岛三亚湾全新世以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倩文 黄康有 +3 位作者 谢德豪 周斯 王萌 郑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共9页
根据海南岛三亚湾SY01钻孔AMS14C测年建立沉积物年代框架,结合粒度、烧失量、色度和有孔虫等分析研究了三亚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沉积相和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SY01钻孔的沉积物呈现5个变化阶段:含砾粉砂层-含粗砂粉砂层-含中砂粉... 根据海南岛三亚湾SY01钻孔AMS14C测年建立沉积物年代框架,结合粒度、烧失量、色度和有孔虫等分析研究了三亚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沉积相和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SY01钻孔的沉积物呈现5个变化阶段:含砾粉砂层-含粗砂粉砂层-含中砂粉砂层-含细砂粉砂层-粉砂层;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其主要出现在8.1~3.7calkaBP期间,且含量最丰富的层位在5.2~4.7calkaBP;烧失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碳酸盐在5.2~4.7calkaBP期间的含量相对较高,揭示该时期陆地或海洋生物较为繁盛;色度值的结果也反映该阶段处于还原状态的沉积环境。因此,综合各个环境代用指标,研究区域的沉积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洪积相内侧-洪积相远端-滨岸相-海湾相-潟湖相;三亚湾地区从~9calkaBP开始沉积,全新世海侵高海平面期为~5calkaBP,之后进入晚全新世海退阶段,河流泥沙输送形成了三亚湾砂质海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 全新世 沉积相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华南亚热带中部山地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散布规律与气候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全晓文 黄康有 +5 位作者 水坤春 李宏卫 谢德豪 左锦堂 岑彩凤 郑卓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7-1608,共12页
孢粉学分析是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现代表土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利用地层孢粉准确解释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华南亚热带中部山地垂直植被带采集的113个现代表土和苔藓孢粉样品,采用典型对应... 孢粉学分析是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现代表土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利用地层孢粉准确解释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华南亚热带中部山地垂直植被带采集的113个现代表土和苔藓孢粉样品,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探讨研究区不同海拔表土孢粉种类散布规律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亚热带中部地区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中乔木类以壳斗科栲属、常绿栎属、松属、杉木属和大戟科等种类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花粉以禾本科、蒿属、菊科和莎草科为主,蕨类孢子以三缝孢子、芒萁属、水龙骨科和单缝孢子为主。2)研究区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孢粉组合呈现以下变化规律:低海拔地区(0~702 m)孢粉组合以栲属、常绿栎属、松属、野桐属、枫香属、茜草科以及禾本科花粉为主;中海拔(703~1299 m)山坡的优势孢粉为栲属、杉木属、松属和常绿栎属;高海拔地区(1300~1600 m)以栲属、常绿栎属、水青冈属、杜鹃花科以及松属花粉最为丰富,表土孢粉组合变化过程与现代植被群落优势种类有较好的一致性。3)CCA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研究区域主要表土孢粉分布的气候因子为年均降雨量(MAP)、最热月降水(Mpwa)和最热月温度(Mtwa);松属、杉木属、栲属、常绿栎属、山茶科、水青冈属和落叶栎属等高百分比含量的花粉所对应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4)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种属栲属、常绿栎属等以及相对高海拔的松属、杉木属和水青冈属等能较好地反映气候因子对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因此,文章揭示了华南亚热带中部地区表土孢粉在垂直植被带上具有明显差异,孢粉散布规律可能与研究区植被组成、生境、花粉形态与传播媒介等因素有关,能为利用化石孢粉数据进行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亚热带 垂直植被带 表土孢粉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