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腑泻浊法治疗肝昏迷探析
1
作者 谢春娇 杨杰 +1 位作者 宁力群 曹海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3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肝昏迷 通腑泻浊法 治疗
下载PDF
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0例观察
2
作者 谢春娇 杨杰 张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7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益肝颗粒 治疗
下载PDF
鳖甲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38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杰 谢春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62-362,共1页
关键词 柿蒂汤 顽固性呃逆 治疗
下载PDF
清肝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4
作者 杨杰 谢春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清肝化瘀汤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栽植方式下杂交中稻分蘖期田间适宜蓄水深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春娇 朱建强 +2 位作者 吴启侠 乔月 刘凯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64,共7页
【目的】湖北平原湖区6-7月降雨较多,因此,需合理利用降雨资源,确定雨后田间适宜蓄水深度。【方法】结合湖北平原湖区生产实际,针对中稻机插秧和直播2种播种方式,在中稻分蘖期进行了不同蓄水深度(4、8、12和16cm)测坑试验。【结果】当... 【目的】湖北平原湖区6-7月降雨较多,因此,需合理利用降雨资源,确定雨后田间适宜蓄水深度。【方法】结合湖北平原湖区生产实际,针对中稻机插秧和直播2种播种方式,在中稻分蘖期进行了不同蓄水深度(4、8、12和16cm)测坑试验。【结果】当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4 cm、直播稻蓄水深度8 cm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10~2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最大,产量最高;对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8、12、16 cm的处理,产量较4 cm处理分别降低3.75%、9.49%和11.97%;对直播稻,蓄水深度4、12、16 cm的处理,其产量较8 cm处理分别降低5.03%、12.87%和16.45%。【结论】在本试验所研究的蓄水深度下,模拟机插稻与直播稻在分蘖期适宜的蓄水深度分别为4 cm和8 cm。当遭遇大暴雨导致农田排水不畅时,在允许水稻减产12%左右的情况下,分蘖期机插稻蓄水上限为16 cm,直播稻蓄水上限为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直播稻 光合特性 根系分布 蓄水深度
下载PDF
不同氮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稻田径流氮流失与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乔月 朱建强 +3 位作者 吴启侠 谢春娇 李明辉 黄思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减少稻田氮径流流失和氨挥发。【方法】设置当地常规施肥(FFP)、缓控肥与尿素配施(CRF)、海藻多糖氮肥替代(HTN)及不施氮对照(CK)共4个氮肥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种植方式(机插稻、直播稻)下稻田径流水中氮的流失量及氨挥发特征。... 【目的】减少稻田氮径流流失和氨挥发。【方法】设置当地常规施肥(FFP)、缓控肥与尿素配施(CRF)、海藻多糖氮肥替代(HTN)及不施氮对照(CK)共4个氮肥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种植方式(机插稻、直播稻)下稻田径流水中氮的流失量及氨挥发特征。【结果】直播稻稻田径流氮素损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播种前排水导致的氮素径流流失占总氮径流损失量的52%左右;不同氮肥方案下径流氮总流失量呈现为FFP处理>HTN处理>CRF处理,机插稻、直播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也有同样趋势;与FFP处理相比,CRF处理和HTN处理的机插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2.5%和4.3%,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43.1%和17.8%,直播稻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3.2%和12.2%,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53.3%和26.8%;与FFP相比,在CRF、HTN处理下机插稻分别增产9.31%和4.70%,直播稻分别增产9.25%和4.91%。【结论】在水稻全生育期内,直播稻的氨挥发通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均大于机插稻,在施肥总量控制和磷、钾肥施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种类的氮肥进行基肥、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减少氮素田间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氮流失 田面水 氨挥发 机插稻 直播稻
下载PDF
河湟谷地耕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7
作者 谢春娇 黄懿梅 +2 位作者 王攀 郭威 安韶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367,共14页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典型农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特征、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网格布点法,在青海省河湟谷地的典型农区,分别采集不同种植类型耕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125个和14个,通过气...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典型农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特征、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网格布点法,在青海省河湟谷地的典型农区,分别采集不同种植类型耕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125个和14个,通过气相色谱和克里金插值法探讨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人体健康风险,并结合种植类型、气象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农药残留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60%的土壤样点检出了HCHs,77.6%的土壤样点检出了DDTs.ΣHCHs与ΣDDTs的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19~20.61 ng·g^(-1)(4.78 ng·g^(-1))和2.70~38.11 ng·g^(-1)(7.76 ng·g^(-1)),二者在互助县和乐都区的土壤样点中残留量较高,在同仁县的土壤样点残留量较低;20~40 cm土层中HCHs和DDTs残留较0~20 cm土层分别低53%和16%.种植类型对土壤中ΣHCHs的残留有一定影响,油菜和土豆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高于玉米土壤.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HCHs与含水率和气温呈负相关.HCHs和DDTs残留主要来源于工业HCHs和DDTs的使用.河湟谷地土壤检出的HCHs和DDTs含量均低于我国环境标准规定的限值,其致癌与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阈值,对研究区人群基本不会造成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种植类型 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