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暕 王军成 王爱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3-267,共5页
目的:评价血栓通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体外溶血试验考察以上3种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过敏反应呈极强阳性,3种... 目的:评价血栓通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体外溶血试验考察以上3种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过敏反应呈极强阳性,3种注射液均未见过敏反应,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未见明显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阳性对照组各动物均出现蓝斑,且直径>5 mm,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P<0.01),3种注射液均未出现直径>5 mm的蓝斑,血清IgE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血管刺激性试验中,各组动物的左耳和右耳给药局部血管肉眼观察均未见任何刺激反应症状,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及恢复期,实验动物双耳血管及周围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体外溶血试验中,3种注射液均末见溶血或凝集现象。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在该实验条件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 主动全身过敏 被动皮肤过敏 血管刺激性 体外溶血
原文传递
独藤丸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暕 赵庆华 巩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目的:建立独藤丸质量标控制方法,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独藤丸中独活、桑寄生、茯苓、甘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独藤丸中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TLC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 目的:建立独藤丸质量标控制方法,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独藤丸中独活、桑寄生、茯苓、甘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独藤丸中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TLC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色谱特征明显;HPLC测定蛇床子素20~200 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 2.309%。结论: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方法准确,可用于独藤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藤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蛇床子素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玉玄颗粒抗炎、祛痰及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暕 牟欣 王爱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从抗炎、祛痰、抑菌等方面探讨玉玄颗粒治疗咽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肉芽肿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其祛痰活性;体外抑菌试验评价对常见咽炎5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同时测定急性咽炎... 目的从抗炎、祛痰、抑菌等方面探讨玉玄颗粒治疗咽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肉芽肿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其祛痰活性;体外抑菌试验评价对常见咽炎5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同时测定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常规的变化、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玉玄颗粒不同浓度组(6.14g/kg、3.07g/kg、1.53g/kg)在急慢性炎症模型中,抗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胀肿、棉球诱发肉芽肿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三个浓度组的肿胀度分别为(9.00±1.50)mg、(3.50±0.10)mg、(4.25±1.08)mg、(5.54±0.97)mg、(8.05±0.08)mg,(1-22±1.50)mg、(0.504-0.10)mg、(0.45±0.08)mg、(0.75±0.97)mg、(0.70±0.08)mg,有明显的祛痰、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5、100、68、30、35mg/ml:降低了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数(9.88±1.22)×109/L、(7.50±1.58)×109/L、(6.02±1.05)×109/L、(8.38±1.13)×109/L、(8.75±1.08)×109/L,中性白细胞(35.62±5.00)×109/L、(28.49±3.40)×109/L、(28.89±5.22)×109/L、(29.34±4.83)×109/L、(33.43±4.27)×109/L,淋巴细胞含量(70.72±5.04)%、(67.89±4.37)%、(60.14±3.88)%、(65.38±4.45)%、(65.65±4.28)%。阳性对照组及玉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血清中TNF[分别为(80.23±0.60)ng/ma、(76.83±0.33)ng/ml、(78.00±0.34)ng/ml、(80.52±1.14)ng/m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90.25±2.29)ng/mlIL-1水平[分别为149.55±50.02)pg/ml、(130.37±30.61)pg/ml、158.68±40.00)pg/ml、178.764-39.26)p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222.06±50.22)pg/mt]。结论玉玄颗粒可能通过抗袭、祛痰、抑菌作用。降低TNF、IL-1水平,达到治疗咽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玄颗粒 抗炎 祛痰 抑菌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1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炎作用及对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采用RAW264.7细胞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脂多糖诱导的NO合成的影响;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炎作用及对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采用RAW264.7细胞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脂多糖诱导的NO合成的影响;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福尔马林致大鼠疼痛反应两种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g1的镇痛作用;采用原代培养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使用荧光探针标记和膜片钳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辣椒素受体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可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降低大鼠致炎足中MDA含量,同时升高SOD活力;可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福尔马林致大鼠疼痛反应两种模型上镇痛效果良好;可抑制辣椒素受体激活产生的内向电流及Ca2+内流。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抗氧化作用、抑制NO合成及抑制辣椒素受体激活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抗炎 镇痛 辣椒素受体
原文传递
三白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谢暕 常温来 +2 位作者 任晓娜 尚宏振 张晓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白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血脂康胶囊,100 mg·kg^(-1))和三白草总黄酮高(6.3 g·kg^(-1))、中(3.15 g·kg^(-1))、低剂量... 目的:探讨三白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血脂康胶囊,100 mg·kg^(-1))和三白草总黄酮高(6.3 g·kg^(-1))、中(3.15 g·kg^(-1))、低剂量组(1.57 g·kg^(-1)),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开始药物干预治疗,治疗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三白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对大鼠TC、TG、LDL-C、TXB2、ET^(-1)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HDL-C、6-keto-PGFla、NO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三白草总黄酮的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白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高、中、低切)指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三白草总黄酮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学指标,使血液处于低浓、低黏、低聚、低凝状态,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缓解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血流量,促进机体的脂质代谢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总黄酮 高脂血症 血液流变学 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加减和中散联合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及对小儿消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常温来 索恩勇 +2 位作者 宋超 谢暕 任晓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分析加减和中散联合头孢克洛咀嚼片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消化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分析加减和中散联合头孢克洛咀嚼片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消化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克洛咀嚼片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服用头孢克洛咀嚼片的基础上采用加减和中散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治疗2周后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统计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的横径和纵径,统计患儿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胃泌素、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检测患儿治疗前后粪便中肠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证侯疗效治愈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证侯疗效无效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恶心、腹泻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葡萄球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和中散联合头孢克洛咀嚼片可以明显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效果,降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提高患儿的消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加减和中散 头孢克洛咀嚼片 疗效 消化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