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海花 卢明 +1 位作者 屈辉 张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12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12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患者意识清醒时、受伤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Lovett肌力分级评估患者意识清醒时、受伤后3个月的肌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的因素。结果患者受伤后3个月的FMA评分高于意识清醒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3个月的Lovett肌力分级为5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意识清醒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昏迷时间、早期康复治疗情况是患者受伤后3个月FMA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昏迷时间、早期康复治疗情况是患者受伤后3个月Lovett肌力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昏迷时间、早期康复治疗情况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肢体肌力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尽力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早期实施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肌力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运动功能 肌力 康复治疗 昏迷
下载PDF
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谢海花 屈辉 +1 位作者 张娟 卢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躁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的躁...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躁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躁动程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躁动 保护性约束 舒适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ReHo和fALFF的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4
作者 熊丹 梁育源 +5 位作者 朱盼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和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9例;招募1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利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对3组受试者的ReHo及fALFF脑图行组间两两比较,提取差异脑区的ReHo值及f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4.97,P<0.05),左侧扣带回白质的fALFF值显著降低(t=-7.57,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额中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6.01,P<0.0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t=-6.02,P<0.05)、右侧枕上回(t=-5.25,P<0.05)的ReHo值显著降低,右侧眶部额下回(t=5.01,P<0.05)、左侧枕中回(t=4.74,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fALFF值显著降低(t=-5.58,P<0.05)。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小脑的ReHo值显著升高(t=4.51,P<0.05),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5.29,P<0.05)、左侧舌回(t=5.63,P<0.05)、左侧额中回(t=6.72,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双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及认知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发生变化;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能更快地出现代偿性激活,增强神经元活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半球间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局部神经影像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局部一致性 比率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鹿稀 孙嘉峰 谢海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SFLT-1/PLGF、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 目的探讨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SFLT-1/PLGF、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5例,对照组3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PLGF、SFLT-1、LDH、UA水平,并计算SFLT-1/PLG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LGF、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L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LDH、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中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PLGF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GF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06,P<0.05),血清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8、0.391、0.481、0.303,P<0.05)。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23、0.754、0.717、0.688。结论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对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乳酸脱氢酶 尿酸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信号通路与核心基因
6
作者 傅海寿 尤剑彬 +1 位作者 谢海花 王军军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2期82-86,I0001-I0003,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潜在作用机制与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GSE51024的基因表达谱。使用R语言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系统分析基因...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潜在作用机制与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GSE51024的基因表达谱。使用R语言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系统分析基因功能、基因组信息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随后,构建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最后,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队列中验证核心基因的总生存期。结果共获得574个DEGs,包括176个上调基因和398个下调基因。此外,它们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有显著富集。通过构建PPI网络,筛选出16个核心基因:TOP2A、EZH2、NDC80、CCNB1、KIF11、CDC20、TTK、CEP55、BUB1B、HMMR、MELK、RRM2、PBK、NCAPG、KIF15和KIF20A。预后分析表明这16个核心基因的高表达与MPM患者的总生存期差有关。结论TOP2A、EZH2、NDC80、CCNB1、KIF11、CDC20、TTK、CEP55、BUB1B、HMMR、MELK、RRM2、PBK、NCAPG、KIF15和KIF20A等16个核心基因与MPM预后相关,是MPM诊断、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 恶性间皮瘤 信号通路 核心基因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谢海花 张宇 +3 位作者 吴绍贵 李圣聪 周淑燕 柳丽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和乳胶凝集试验(L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FA和LA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清标本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和乳胶凝集试验(L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FA和LA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清标本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并与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真菌培养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动态观察治疗期间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的变化,和LFA的干扰因素。结果 LFA和LA对脑脊液标本隐球菌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7.73%和95.45%,血清标本的敏感度也分别为97.73%、95.45%;对脑脊液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95.83%、95.83%,对血清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89.39%和87.12%。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中荚膜抗原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9,P<0.001;t=6.814,P<0.001)。结论 LFA与LA适用于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脑脊液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隐球菌性脑膜炎 胶体金免疫层析 乳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海花 揭晓婷 陈发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061-1064,1069,共5页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以胸痛为主诉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资料。采用纯态氧介导化学...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以胸痛为主诉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资料。采用纯态氧介导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在就诊时(T0)及就诊3 h(T3)的血浆hs-cTnI水平,计算T0~T3 hs-cTnI的绝对变化值(hs-cTnI_(T3-T0))。根据临床判定结果将患者分为NSTE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非ACS)组,比较3组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分析检验判定与临床判定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对NSTEMI的诊断价值。结果NSTEMI组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高于UA组和非ACS组(P<0.05)。检验判定与临床判定(金标准)诊断NSTEMI的符合率为91.9%,检验判定的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96.7%。ROC曲线显示,T0、T3 hs-cTnI诊断NSTEMI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560 ng/mL和0.1220 ng/mL,T3 hs-cTnI诊断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大于T0 hs-cTnI的0.937(P<0.05);hs-cTnI_(T3-T0)诊断NSTEMI的最佳临界值为0.2000 ng/mL,AUC为0.929。结论该研究证实了NSTEMI的hs-cTnI 3 h诊断流程同样适用于中国人群,可行性强且准确性较高,监测hs-cTnI水平有利于NSTEMI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 h诊断流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GP73和PTEN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海花 卓传尚 +1 位作者 柳丽娟 吴秋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甲胎蛋白(AFP)、GP73和PTEN三者联合检测在HC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甲胎蛋白(AFP)、GP73和PTEN三者联合检测在HC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HCC组(n=90)、肝硬化组(n=99)、肝炎组(n=90)和健康对照组(n=81)的血清GP73和PTEN浓度,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AFP浓度。结果 HCC组GP73和AFP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TEN浓度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血清GP73和AFP的浓度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GP73=0.343,PGP73=0.002;rAFP=0.250,PAFP=0.034)。GP73和PTEN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4.44%、65.93%和73.06%,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GP73和PTEN是较敏感特异的良好HCC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 PTEN
下载PDF
3108例福州地区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海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884-3886,共3页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育龄女性围产期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药敏结果,预防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共3108例,接种于血平皿和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和鉴定,...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育龄女性围产期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药敏结果,预防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共3108例,接种于血平皿和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和鉴定,对检测出的菌株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3108例围产期孕妇检出无乳链球菌173株,阳性率为5.57%(173/3108)。173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6.01%、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1.79%、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26.01%、氯洁霉素的耐药率为61.85%、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0.58%、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7.46%。结论: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应对孕晚期妇女进行孕期GBS筛查及分娩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孕妇 GBS显色培养基 无乳链球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产前糖化白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对新生儿体质量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海花 郑琳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3期245-248,F0003,共5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和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有完整产...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和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有完整产检记录的孕妇607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7例,300名健康孕妇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产检的基本信息、OGTT和分娩前HbA_(1)c、产前GA。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分娩前HbA_(1)c、产前GA、OGTT时间-血糖AUC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以及这3项指标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OGTT时间-血糖AUC、分娩前HbA_(1)c、产前GA呈正相关(r=0.497,P<0.05;r=0.217,P<0.05;r=0.145,P<0.05)。GDM组OGTT时间-血糖AUC、分娩前HbA_(1)c、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产前G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HbA_(1)c、OGTT时间-血糖AUC、产前GA预测新生儿巨大儿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35%、17.8%、12.7%,敏感度为72.7%、77.3%、52.3%;特异度分别为60.7%、73.5%、5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AUC分别为0.672、0.792、0.594。结论GDM患者分娩前HbA_(1)c、OGTT时间-血糖AUC和产前GA值与出生体质量具有相关性,GDM是造成新生儿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可根据OGTT时间-血糖AUC的不同对孕妇进行个性化干预,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根据分娩前HbA_(1)c与GA水平选择合适的产妇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耐量试验 曲线下面积 糖基化血红蛋白A 糖尿病 妊娠 婴儿 新生 体质量
下载PDF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2
作者 谢海花 兰风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基因(ALD基因)编码的ALD蛋白(ALDP)是4种人类ABCD转运蛋白之一,为一种半ABC转运蛋白,既有ABC(ATP 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的共有特征,又有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的特点.其功能可能是将胞浆中极长链饱和脂肪...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基因(ALD基因)编码的ALD蛋白(ALDP)是4种人类ABCD转运蛋白之一,为一种半ABC转运蛋白,既有ABC(ATP 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的共有特征,又有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的特点.其功能可能是将胞浆中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FA)或其衍生物转运到过氧化物酶体内,并在其中进行β氧化.已报道的ALD基因突变有900多个,其后果多种多样,但最终都使VLCFA或其衍生物无法进入过氧化物酶体,从而使VLCFA在体内蓄积.作者认为,ALDP是研究ABCD转运蛋白,乃至所有ABC转运蛋白的一个极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 ABC转运蛋白 结构与功能
原文传递
2015年本刊可直接用缩略语的常用词汇
13
作者 谢海花 柳丽娟 卓传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9-11,71,共4页
目的验证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热点突变,探讨PTEN外显子基因突变与HCC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外周血和血清标本各100份。提取全血DNA,对PTEN突变热点所在的外显子1、4、5、6、7、8进行PCR扩增测序,Seq... 目的验证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热点突变,探讨PTEN外显子基因突变与HCC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外周血和血清标本各100份。提取全血DNA,对PTEN突变热点所在的外显子1、4、5、6、7、8进行PCR扩增测序,SeqMan软件分析测序。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突变标本血清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HCC血清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00份PTEN外显子标本中共发现14个碱基改变,其中7个位于外显子区域,7个位于内含子区域。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突变标本的PTE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血清ELISA的结果一致,说明突变是引起HCC患者外周血中PTEN蛋白表达下降的原因之一。结论PTEN基因8号外显子是HCC的突变热点,但PTEN在HCC中突变频率不高。PTEN基因突变是PTEN蛋白表达异常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PTEN基因 PTEN蛋白 基因突变
下载PDF
hs-cTnI与CK-MB、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谢海花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最佳诊断截点水平和联合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STEMI组hs-cTnI、CK...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最佳诊断截点水平和联合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STEMI组hs-cTnI、CK-MB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对STEMI的诊断效能以及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Youden指数判断三个指标的最佳诊断截点及最佳变化范围,以及实时监测CK-MB和hs-cTnI的浓度,分析它们的窗口期。结果 STEMI组CK-MB、hs-cTnI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分别为61.73±76.43 U/L、22.40±57.27 ng/L、3 223.85±6 961.23 Pg/ml,均显著高于UA组和非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EMI患者的hs-cTnI、CK-MB和NT-proBNP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101 ng/ml、15.5 U/L和85.26 Pg/ml,hs-cTnI和CK-MB、NT-proBNP的表达水平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而且hs-cTnI比CK-MB的窗口期长。STEMI组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38%,特异性为99.12%,其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后hs-cTnI、CK-MB和NT-proBNP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TEM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T-PROBNP 超敏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同工酶 最佳诊断截点水平
下载PDF
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5
作者 周淑燕 卓传尚 +3 位作者 柳丽娟 吴绍贵 李圣聪 谢海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9-71,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3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17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包括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肝硬化患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3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17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包括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肝硬化患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水平为274 mAU/ml,高于肝硬化组(23 mAU/ml)、肝炎组(26 mAU/ml)和健康组(21 mAU/ml)(P均<0.001),肝癌组的AFP水平为84.0 ng/ml,高于肝硬化组(21.78 ng/ml)和健康组(2.8 ng/ml)(P分别为0.043和0.001),但与肝炎组(66.8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PIVKA-Ⅱ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高于AFP(0.649),(Z值=2.262,P=0.023 7);单独检测PIVKA-Ⅱ(≥40mAU/ml)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2%和78.23%,AFP(≥10 mg/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34.64%,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5.19%(vs PIVKA-Ⅱ,P=0.031;vs AFP,P=0,016)和特异度为85.48%(vs PIVKA-Ⅱ,P=0.004;vs AFP,P=0.001)。结论 PIVKA-Ⅱ对PH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丹 谢海花 +3 位作者 李浩 张泓 谭洁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7,1014,共12页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rTMS的4种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追溯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方式进行。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790例患者,共涉及6种干预措施:高频rTMS(HF-rTMS)、低频rTMS(LF-rTMS)、间断性theta节律刺激(iTBS)、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假刺激、常规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cTB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高于常规疗法(P<0.05),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改良Barther指数(MBI)和Barther指数(BI)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HF-rTMS、LF-rTMS缩短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高于假刺激(P<0.05)。不同措施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79.9%)>cTBS(75.3%)>HF-rTMS(71.1%)>iTBS(45.8%)>假刺激(20.2%)>常规疗法(7.7%),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iTBS(77.0%)>LF-rTMS(64.1%)>cTBS(61.0%)>HF-rTMS(38.0%)>假刺激(30.6%)>常规疗法(29.2%),提高MBI和BI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96.4)>iTBS(74.9%)>HF-rTMS(38.6%)>假刺激(30.7%)>常规疗法(9.4%),缩短MEP潜伏期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HF-rTMS(80.0%)>LF-rTMS(78.9%)>常规疗法(58.8%)>iTBS(24.9%)>假刺激(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假刺激及常规疗法对照的基础上,LF-rTM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HF-rTMS和i TBS、cTBS;iTBS对上肢肌张力的降低具有明显优势;HF-rTMS对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祖建 杨滨 +3 位作者 刘奇才 江凌 谢海花 欧启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应用PCR-RFLP和测序对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线粒体DNA G7444A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发现,27例家系成员中,11例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而配偶及父系亲属中未发现该突变。11例突变者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 应用PCR-RFLP和测序对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线粒体DNA G7444A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发现,27例家系成员中,11例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而配偶及父系亲属中未发现该突变。11例突变者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5例,糖耐量受损1例,均表现为乳酸和血糖增高。因此,线粒体DNAG7444A突变是该家系中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2型糖尿病 G7444A突变
下载PDF
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柳丽娟 李圣聪 +2 位作者 谢海花 周淑燕 吴绍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31-832,共2页
目的评价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Mp1p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335例住院患者血清中的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血培养结果为... 目的评价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Mp1p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335例住院患者血清中的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血培养结果为金标准,ELISA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75.0%和78.1%,特异性均为100%,准确度分别为97.6%和97.9%,Kappa值分别为0.844和0.866。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快速、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急性期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马尔尼菲青霉 Mp1p抗原 ELISA 荧光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排除假基因干扰的一个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龙凤 黄梁浒 +4 位作者 王志红 谢海花 杨渤生 朱忠勇 兰风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排除假基因干扰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3个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ABCD1基因编码区全长,再分4个片段进行二次PCR,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应用巢式PCR对ABCD1基因... 目的:探讨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排除假基因干扰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3个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ABCD1基因编码区全长,再分4个片段进行二次PCR,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应用巢式PCR对ABCD1基因相应区域进行扩增,其中第一轮PCR产物覆盖ABCD1基因从外显子6至3′非编码区的一个大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患者的基因组DNA,进一步确证其ABCD1基因突变。结果:在3个X-ALD患者的ABCD1基因上,存在3个不同的碱基改变(2235C>T,2065C>T和2190A>T),分别造成2个错义突变(R617C和P560L)和1个无义突变(K602X)。结论:应用巢式PCR能快速、有效地排除X-ALD分子诊断中ABCD1假基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BCD1基因 基因突变 假基因 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心肺运动试验分析六字诀对大学生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雅钰 张泓 +5 位作者 何可 邹莹洁 唐鑫 陈婕 谢海花 谭洁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六字诀对大学生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大学生受试者5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与干预组(n=26)。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未接受任何运动训练,干预组采用六字诀(30 min/次,3次/周,共8周)训练。在...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六字诀对大学生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大学生受试者5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与干预组(n=26)。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未接受任何运动训练,干预组采用六字诀(30 min/次,3次/周,共8周)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记录步行距离、心肺运动试验记录峰值呼吸交换率(RERpeak)、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公斤摄氧量(VO_(2)peak/kg)、峰值功率(W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摄氧效率斜率(OUES)等参数。结果:共48位受试者完成训练和评估,其中对照组23人,干预组25人。干预前两组受试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干预组受试者VO_(2)peak、VO_(2)peak/kg、Wpeak、METpeak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受试者VO_(2)peak、VO_(2)peak/kg、Wpeak、METpeak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UES与VO_(2)peak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规律性练习六字诀能改善大学生心、肺、骨骼肌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有氧运动能力 心肺运动试验 6 min步行试验 大学生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