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NLR评分评估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肖耀东 张啸虎 +4 位作者 吴俊逸 夏浩 谢满意 范月超 梁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评分(F-NLR)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54例,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将患...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评分(F-NLR)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54例,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n=50)和预后不良组(n=104)。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风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评估F-NLR在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血肿体积、是否破入脑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ANC)计数、淋巴细胞(ALC)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F-N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体积、GCS评分、高WBC、低ALC、高F-NLR评分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F-NLR评分预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799(95%CI:0.723~0.874),敏感度为66.3%,特异度为86.0%。结论 F-NLR评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基底节 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及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黎传清 周一凡 +2 位作者 王强 谢满意 李中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99-606,共8页
目的结合患者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23年6月行CEA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一般... 目的结合患者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23年6月行CEA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影像学表现(对侧颈动脉是否中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长度以及Willis环完整性)、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阻断期平均动脉压(MAP)及颈动脉阻断时间等,计算SII及CONUT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2组:有并发症组(n=18)和无并发症组(n=17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CEA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CEA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阻断期MAP<20%、CONUT评分及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为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AP、COUNT评分、CAR三者联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效果优于三者单一预测,其AUC值为0.984。结论术中阻断期MAP、CAR及CONUT评分可能是辅助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后短期预后的潜在指标,基于术中阻断期MAP、CAR及CONUT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术后并发症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3
作者 谢满意 李中林 +5 位作者 朱玉辐 陈晨 冯力 纪培志 苗发安 王子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总结脉络膜前动脉(AChA)起始处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技巧、脑缺血等并发症防治。方法以2007年8月—2013年8月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ll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术前诊断、手术技巧、术后脑缺血并发... 目的总结脉络膜前动脉(AChA)起始处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技巧、脑缺血等并发症防治。方法以2007年8月—2013年8月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ll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术前诊断、手术技巧、术后脑缺血并发症防治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脉络膜前动脉瘤术前诊断正确8例,3例误诊为后交通动脉瘤。所有动脉瘤均顺利手术夹闭。术后出现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塞2例。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术中清晰显露瘤颈与周边血管关系,正确辨认、保护脉络膜前动脉对安全夹闭动脉瘤、预防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前动脉 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缺血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瘤分型与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分析
4
作者 谢满意 李中林 +3 位作者 朱玉辐 纪培志 苗发安 王子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分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旨在减少术后缺血性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体指向将其分为前、上、后、下、复杂指向5种分型。以不同分型前交通... 目的总结不同分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旨在减少术后缺血性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体指向将其分为前、上、后、下、复杂指向5种分型。以不同分型前交通动脉瘤解剖特点为基础分析、讨论手术技巧。结果3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指向9例,术后无脑梗死病例;上指向13例,术后脑梗死2例;后指向8例,术后脑梗死2例;下指向2例,术后脑梗死1例;复杂指向3例,术后脑梗死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下指向动脉瘤组再出血、再手术1例。结论不同指向前交通动脉瘤解剖特点及手术治疗技巧不同,辨认、保护组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11支血管,尤其穿支血管的保护是减少术后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分型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5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谢满意 李中林 朱玉辐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EA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结果35例手术过程顺利。1例术后术侧新发脑...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EA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结果35例手术过程顺利。1例术后术侧新发脑梗死,偏瘫加重,治疗后好转。舌下神经瘫1例。轻度过度灌注综合征5例。无切口感染、切口血肿病例。35例患者出院前均复查颈部CT血管造影( CTA),显示术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通畅、无狭窄。随访1-18个月,无新发脑梗死病例,术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患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原文传递
丘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子德 于如同 +4 位作者 苗发安 谢满意 纪培志 王强 王秀存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46-447,共2页
丘脑出血位置较深,易破人脑室,重症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86例丘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丘脑出血 治疗 预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气流和热场的宏观尺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栾凯夫 蔡长焜 +3 位作者 谢满意 张纯 郑坤灿 安胜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85-3002,共18页
宏观数值仿真方法通过耦合多个物理场可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进行仿真,在研究SOFC内部机理、外部输出性能等方面存在优势,可为电池优化设计提供依据。SOFC内部气体流动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电池效率,热场的分... 宏观数值仿真方法通过耦合多个物理场可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进行仿真,在研究SOFC内部机理、外部输出性能等方面存在优势,可为电池优化设计提供依据。SOFC内部气体流动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电池效率,热场的分布会影响电池的发电性能和长期稳定性。本文总结了SOFC内部流道、外部歧管对流场的影响、优化传统流道以及设计新型流道中的宏观数值仿真模拟,以及宏观尺度数值仿真在热量传输和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宏观数值模拟在分析燃料效率,结合多尺度模型,以及设计SOFC组件及新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应用宏观数值仿真方法研究SOFC进行总结和展望,认为目前需要统一SOFC结构设计的评价标准,以便量化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数值模拟 流场设计 热模拟 性能优化
下载PDF
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中林 范月超 +9 位作者 刘勇 虞正权 陈晨 纵振坤 苗发安 朱玉幅 冯力 谢满意 王子徳 纪培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应用纵裂入路显微手... 目的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应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胼周动脉 动脉瘤 纵裂入路
下载PDF
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力 李中林 +2 位作者 范月超 纪培志 谢满意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对25例经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方法,Ⅰ级17例,Ⅱ级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嗅觉均无恢复,7例视力...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对25例经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方法,Ⅰ级17例,Ⅱ级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嗅觉均无恢复,7例视力障碍的好转,5例得到改善,2例无变化,15例头痛患者均有改善。术后1年均进行随访,均无复发,6例患者新增轻微精神症状。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嗅沟脑膜瘤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嗅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玉辐 于如同 +4 位作者 李中林 谢满意 刘勇 范月超 郭克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1例中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使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 目的:探讨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1例中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使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术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这21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均被确诊患有颅咽管瘤。这21例患者颅咽管瘤的全切除率为80.9%,次全切除率为19.1%。这些患者肿瘤残留的部位主要在脑垂体柄和第三脑室底前部。这些患者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为76.2%,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61.9%。这21例患者的意识均在术后一周内恢复清醒。对这21例患者进行5个月~3年的随访,没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除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 中型、大型颅咽管瘤 效果
下载PDF
小干扰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对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肿瘤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范月超 张慧 +6 位作者 李锦晓 李中林 纵振坤 陈晨 冯力 苗发安 谢满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31-32,37,共3页
目的:研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1,pit-1)siRNA转染大鼠GH3型垂体瘤细胞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pit-1 siRNA,经脂质体(lipofectin)转染大鼠垂体瘤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瘤细胞... 目的:研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1,pit-1)siRNA转染大鼠GH3型垂体瘤细胞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pit-1 siRNA,经脂质体(lipofectin)转染大鼠垂体瘤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瘤细胞内pit-1 mRNA表达的变化;制备Boyden小室测定pit-1 siRNA对肿瘤细胞侵袭力和趋化作用的影响。结果:pit-1 siRNA转染大鼠GH3细胞24 h后,pit-1 mRNA和pit-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透过基质凝胶多孔滤膜的大鼠GH3细胞瘤细胞的数量都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pit-1对大鼠垂体瘤细胞的侵袭性呈正相关,在生长激素腺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1 垂体肿瘤瘤 RT-PCR BOYDEN小室 细胞侵袭力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范月超 李中林 +2 位作者 刘勇 冯力 谢满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与PRL水平、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Pit-1在垂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Pit-1蛋白和pit-1mRNA的表达,分析Pit-1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t-1在PRL腺瘤中均有高表... 目的研究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与PRL水平、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Pit-1在垂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测定Pit-1蛋白和pit-1mRNA的表达,分析Pit-1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t-1在PRL腺瘤中均有高表达,Pit-1、pit-1 mRNA表达与PRL水平呈正相关并与肿瘤侵袭性相关。结论Pit-1及pit-1mRNA的表达在垂体PRL腺瘤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it-1) 垂体腺瘤 泌乳素
下载PDF
HIF-lαasODN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范月超 冯力 +3 位作者 陈晨 李中林 谢满意 苗发安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654-657,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与U251胶质瘤细胞融合后的抗胶质瘤活性。方法将HIF-1a asODN利用脂质体包裹转染DC,采用PEG化学融合方法将DC与U251胶质瘤细胞融合,通过MTT法及流式细...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与U251胶质瘤细胞融合后的抗胶质瘤活性。方法将HIF-1a asODN利用脂质体包裹转染DC,采用PEG化学融合方法将DC与U251胶质瘤细胞融合,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结果HIF-1a asODN转染DC组与各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下降,凋亡增加(P〈0.01)。结论HIF-1a asODN转染DC后,再与U251胶质瘤细胞融合能够比单纯使用HIF-1a asODN转染U251细胞或单纯使用DC细胞取得更好的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及促进其凋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胶质瘤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a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诊治分析(附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冬 聂耳 +4 位作者 刘庆茹 张慧 王子德 谢满意 王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86-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PAC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6例TLP-PACNS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术前头颅MRI显示单发局限性病灶3例,考虑... 目的探讨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PAC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6例TLP-PACNS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术前头颅MRI显示单发局限性病灶3例,考虑胶质瘤;多发病灶3例,考虑转移瘤。6例均行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ACNS。2例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1例多发病灶术后激素治疗后无变化,加用环磷酰胺后好转;3例单发病灶术后自然缓解;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TLP-PAC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开颅手术 激素治疗
下载PDF
APRV呼吸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清SP-D及K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亚飞 翟芳会 谢满意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3期3258-3261,共4页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呼吸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呼吸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功能及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联合组(n=52)。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联合俯卧位通气,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PRV呼吸模式,观察两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动力学变化(呼气末正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及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水平[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24、48 h后两组病人PaO_(2)、SaO_(2)、PaO_(2)/FiO_(2)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 h后两组病人呼气末正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两组病人SP-D、KL-6、VEGF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PRV呼吸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功能,调节血流动力学,缓解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术后转移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中凯 王兆生 +7 位作者 王子德 范月超 李中林 朱玉辅 苗发安 谢满意 纪培志 张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分析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手术后转移及治疗预后情况临床观察。方法对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后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及复发后的综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为青少年,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术后复发,手术远隔部位转移。... 分析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手术后转移及治疗预后情况临床观察。方法对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后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及复发后的综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为青少年,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术后复发,手术远隔部位转移。结论髓母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转移,多在手术远隔部位复发,复发后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手术后转移 治疗分析
下载PDF
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
17
作者 杨洪超 孟超 +1 位作者 聂耳 谢满意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06-810,共5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近闭塞颈动脉(狭窄程度≥95%)患者,共6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近闭塞颈动脉(狭窄程度≥95%)患者,共6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颈动脉切开前是否使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将患者分为吲哚菁绿组(ICG组)和非吲哚菁绿组(非ICG组)。患者术前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有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G组术中在颈动脉切开前使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观察颈动脉内斑块的近端和远端,剥脱斑块缝合颈动脉后再次造影判断颈动脉斑块清除及通畅情况,术后7 d内再行头颈CTA复查。比较2组识别颈动脉斑块近端和远端的效果和预后。结果 66例患者中,ICG组35例,非ICG组3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中识别斑块近端32例、识别斑块远端29例;非ICG组中识别斑块近端12例、识别斑块远端9例。ICG组识别斑块近端和远端的效果好于非IC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头颈CTA显示7例患者属于高位颈动脉狭窄,62例患者术中切除斑块缝合血管后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斑块清除、血流通畅。术后3例患者出现脑梗塞,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63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症状。结论 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良好,在术中能够判断血管狭窄部位、斑块切除和血管通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手术操作,是一种改善手术效果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近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 预后
下载PDF
显微外科夹闭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满意 王强 +1 位作者 聂耳 李中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技巧。方法纳入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48例(共51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视频资料,分析瘤体直径、瘤颈直径、手术入路、术中脑脊液引流方法、是...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技巧。方法纳入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48例(共51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视频资料,分析瘤体直径、瘤颈直径、手术入路、术中脑脊液引流方法、是否行临时阻断及阻断方法、瘤夹选择、夹闭技巧等,总结后交通动脉瘤影像学特点对手术操作的指导作用以及术中处理的技巧。结果2组动脉瘤瘤体直径、瘤颈直径以及瘤体-瘤颈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个后交通动脉瘤中,32个(63%)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41个(80%)采用小翼点入路夹闭;36个(71%)破裂动脉瘤采用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42个(82%)动脉瘤采用单纯近端阻断。34个指向后下外侧的后交通动脉瘤中,27个(79%)采用直动脉瘤夹夹闭;15个指向后下内侧的动脉瘤中,13个(87%)选用弯动脉瘤夹夹闭。46个(90%)动脉瘤行瘤颈完全夹闭。术后3个月,42例(87%)患者预后良好(GOS为4~5分)。结论破裂动脉瘤术中控制脑压至关重要,可采取腰大池置管、视交叉池开放、脑室穿刺、终板开放等方法引流,分离动脉瘤前行临时阻断安全有效;术前影像显示动脉瘤顶指向对动脉瘤夹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识别并保留所有血管神经结构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手术夹闭 影像学 后交通动脉瘤 手术技巧 脑室穿刺 腰大池置管
下载PDF
呼吸科重症患者下肢压疮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满意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2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科重症患者下肢压疮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该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8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00例)和观察组(400例)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科重症患者下肢压疮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该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8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00例)和观察组(400例)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下肢压疮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压疮发生率(29.00%)明显低于对照组(49.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压疮的发生概率,并有效改善下肢压疮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重症 下肢压疮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满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4期99-99,102,共2页
目的探索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肺结核咯血120 例患者(在2017 年 2 月 11 日至 2018 年 2 月 11 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两组患者均进行垂体后叶素治疗,随后观察组进行全... 目的探索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肺结核咯血120 例患者(在2017 年 2 月 11 日至 2018 年 2 月 11 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两组患者均进行垂体后叶素治疗,随后观察组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有 6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 60 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依从性(100.00%)、对服务质量满意度(96.67%)、止血时间(2.45±1.68)d 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用于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肺结核咯血 效果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