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纯化冷冻微粒脂肪注射移植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性萎缩凹陷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红炬 邓颖 +2 位作者 李明 罗惠中 陈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79-782,共4页
背景:以少量、反复、多次脂肪注射,是目前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理想方法。目的:总结自体纯化冷冻微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4例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萎缩凹陷患者,在其腹部或大腿用肿胀吸脂术抽吸微粒脂肪,经过低... 背景:以少量、反复、多次脂肪注射,是目前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理想方法。目的:总结自体纯化冷冻微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4例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萎缩凹陷患者,在其腹部或大腿用肿胀吸脂术抽吸微粒脂肪,经过低速低压离心纯化微粒脂肪,并在-20℃下低温冷冻,37℃下复温培养1h后,检测脂肪组织活力,注射移植填充面部老化凹陷区域。结果与结论:64例(186个部位)中21例接受1次微粒脂肪注射移植,35例接受2次微粒脂肪注射移植,8例接受3次微粒脂肪注射移植。患者脂肪移植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面部老化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满意、持久,吸收率低,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提示自体纯化冷冻脂肪微粒注射移植效果明显、吸收率低、可重复注射、易于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微粒 纯化 冷冻 移植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具有促进兔静脉皮瓣成活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红炬 李明 +1 位作者 邓颖 陈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39-10044,共6页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瓣,术前5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瓣皮内注射28.85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d检测皮瓣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瓣成活率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瓣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瓣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缓释 静脉皮瓣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NA促进静脉分叶皮瓣的成活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红炬 邓颖 +2 位作者 李明 林彪斌 陈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5217-5220,共4页
背景:静脉分叶皮瓣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但静脉皮瓣普遍存在成活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观察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cDNA)局部应用对兔静脉分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 背景:静脉分叶皮瓣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但静脉皮瓣普遍存在成活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观察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cDNA)局部应用对兔静脉分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侧腹壁双蒂轴型静脉分叶皮瓣,分别皮下注射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Ad-VEG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腺病毒(Ad-Gal)和生理盐水。术后7d对3组兔进行皮瓣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新生血管计数和常规组织切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7d,Ad-VEGF165组皮瓣成活率和平均血管数目显著高于Ad-Gal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皮瓣中血管内皮细胞及毛囊旁细胞中有大量VEGF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皮瓣中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结果证实,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人VEGFcDNA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提高静脉分叶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皮瓣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腺病毒 分叶皮瓣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共聚物缓释微球与兔跨区轴型皮瓣的成活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红炬 林彪斌 +3 位作者 李明 邓颖 罗惠忠 吴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813-8816,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可以促进皮瓣远端缺血部分的成活。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家兔侧腹制作跨区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家兔制作侧腹壁跨...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可以促进皮瓣远端缺血部分的成活。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家兔侧腹制作跨区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家兔制作侧腹壁跨区轴型皮瓣,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空微球悬浊液,空白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生理盐水。5d后掀起皮瓣原位缝合。结果与结论:①皮瓣成活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②皮瓣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新生血管增生明显,以毛细血管为主。③CD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平均血管数目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5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球可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皮瓣血运,促进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微球 跨区皮瓣 生物材料
下载PDF
CO_2激光Colles筋膜外包皮环切术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红炬 邓颖 +2 位作者 李明 陈碾 彭晓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CO_2激光Colles筋膜外包皮环切法的优越性。方法对60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采用CO_2激光包皮分层环切法,术中用CO_2激光在Colles筋膜外疏松结缔组织中剥离内、外板皮肤组织,避免损伤阴茎背静脉及淋巴管。术后观察阴茎外观、水... 目的研究CO_2激光Colles筋膜外包皮环切法的优越性。方法对60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采用CO_2激光包皮分层环切法,术中用CO_2激光在Colles筋膜外疏松结缔组织中剥离内、外板皮肤组织,避免损伤阴茎背静脉及淋巴管。术后观察阴茎外观、水肿、伤口恢复及功能情况。结果 60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阴茎水肿程度轻、恢复快、外形美观42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者对外形、功能满意。结论 CO_2激光Colles筋膜外包皮分层环切法术后恢复快、外形美观、功能良好,是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包皮环切术 包皮过长 包茎 CO2激光 Colles筋膜
下载PDF
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示指缺损 被引量:2
6
作者 谢红炬 刘育凤 +1 位作者 李慧超 张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668-5671,共4页
目的:观察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对示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02-08/2005-09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示指末节部分缺损患者13例,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术前均得到患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目的:观察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对示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02-08/2005-09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示指末节部分缺损患者13例,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术前均得到患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组织缺损大小在1.5cm×1.0cm~2.0cm×1.5cm之间,所有缺损均有指骨和(或)大部分的指腹组织缺损,采用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皮瓣设计:旋转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的近端,皮瓣轴为示指的桡背侧,皮瓣部分设计在第2掌指关节的近侧,蒂宽约0.8mm。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皮瓣质地和感觉的恢复情况,将感觉恢复的评估标准分为5级:S1:无感觉;S5:在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术后随访三四个月者10例,随访五六个月者3例。②术后9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表皮爬行创面愈合。③外形基本满意,皮瓣色泽、质地良好。④术后1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两点辨别觉大于6.0mm,感觉恢复S4;术后五六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两点辨别觉4.0~6.0mm,感觉恢复S5。结论:示指桡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的旋转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的近端,可以简化手术而不影响皮瓣存活,是示指部分缺损修复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外科学 外科皮瓣 组织移植
下载PDF
消痔灵联合Nd:YAG激光治疗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红炬 陈碾 +2 位作者 王晖 段非交 谭善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78例。先行消痔灵海绵状血管畸形深部注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变薄后再行Nd:YAG激光体表照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满意效果,随访1~3年,显效72例,占92...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78例。先行消痔灵海绵状血管畸形深部注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变薄后再行Nd:YAG激光体表照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满意效果,随访1~3年,显效72例,占92.3%;有效6例,占7.7%;总有效率100%。结论消痔灵联合Nd:YAG激光治疗儿童体表海绵状血管畸形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消痔灵 海绵状血管畸形
下载PDF
白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的回顾性研究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红炬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的手术要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自体脂肪隆乳术,对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进行探讨。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存在移植脂肪吸收现象,3例患者出现硬结及脂肪液化,余者对术后乳房形...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的手术要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自体脂肪隆乳术,对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进行探讨。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存在移植脂肪吸收现象,3例患者出现硬结及脂肪液化,余者对术后乳房形态均较满意。外院5例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无异物排斥反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取材广泛的隆乳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中操作,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自体脂肪移植 并发症
下载PDF
皮瓣血管交通支的定量研究方法
9
作者 谢红炬 张继 +1 位作者 李慧超 刘育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量化相邻血管交通吻合程度,为皮瓣血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小型猪5头,体长100~115cm,体重25~35kg。一侧腹壁于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上动脉穿支交界区域肉膜下埋植300ml扩张器1枚,每周1次扩张注水,每次30~40ml,扩...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量化相邻血管交通吻合程度,为皮瓣血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小型猪5头,体长100~115cm,体重25~35kg。一侧腹壁于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上动脉穿支交界区域肉膜下埋植300ml扩张器1枚,每周1次扩张注水,每次30~40ml,扩张2个月(扩张组);另一侧腹壁不作任何处理(非扩张组)。于双侧腹壁设计以旋髂深血管为蒂、20cm×20cm轴型皮瓣10个,并分别携带双侧腹直肌及腹壁上动、静脉。将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处死,颈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后,动物尸体冻存24h,断蒂取下皮瓣,摄皮瓣动脉X线影像。在该图像上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大致的交通部位设计等距的3条平行线垂直于2条血管的长轴方向,总宽度以能覆盖所有交通支为佳,计数平行线和这一区域内血管支的切割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扩张组平行线与交界区动脉切割次数为81.20±10.33,非扩张组为22.40±5.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计测量血管交通支的方法简便易行,能真实反映血管交通支的改变,并可用于其他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血管交通支 量化方法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改良额肌瓣下移悬吊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红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为减少额肌术中损伤 ,保证额肌瓣完整性、术后肌力 ,从而提高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重睑成形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去除一条眼轮匝肌后 ,在眼轮匝肌下钝性分离至眶上缘 ,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横行切断 ,形成额肌瓣 ,不... 【目的】为减少额肌术中损伤 ,保证额肌瓣完整性、术后肌力 ,从而提高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重睑成形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去除一条眼轮匝肌后 ,在眼轮匝肌下钝性分离至眶上缘 ,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横行切断 ,形成额肌瓣 ,不作两侧切开 ,直接下移固定于睑板上 ,行重睑成形术。【结果】共治疗4 8例 6 2只眼 ,术后 2年随访 30例 4 2只眼 ,满意 36只眼 ,占 86 % ,有效 6只眼 ,占 14 % ,无失败病例。【结论】改进后手术方法术中不必在额肌瓣内、外侧切开 ,避免了额肌血管、神经的损伤 ,减少了额肌的损伤 ,增强了额肌术后的收缩力 ,保证了手术效果 ;术中不作眉下切口 ,既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外科学 外科皮瓣
下载PDF
以额肌瓣为动力矫治上睑下垂24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红炬 肖建华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为改善上睑下垂术后动静态矫治效果 ,对 2 0例 (2 4只眼 )该类患者应用以额肌瓣为上提上睑动力的矫治术 ,效果满意 ,认为额肌瓣为动力的手术矫治效果明显。额肌瓣直接悬吊术适合于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治 ,但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瓣吻合术更... 为改善上睑下垂术后动静态矫治效果 ,对 2 0例 (2 4只眼 )该类患者应用以额肌瓣为上提上睑动力的矫治术 ,效果满意 ,认为额肌瓣为动力的手术矫治效果明显。额肌瓣直接悬吊术适合于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治 ,但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瓣吻合术更适合中轻度上睑下垂患者 ,并更具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瓣 矫治术
下载PDF
皮肤扩张器术中快速扩张取皮术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谢红炬 段非交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90-291,共2页
运用术中快速扩张取皮术,为4 例6 处烧伤后瘢痕、面部巨痣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术中即时快速扩张取皮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取得良好效果。对手术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及快扩张机理进行了讨论,提示该法为临床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 运用术中快速扩张取皮术,为4 例6 处烧伤后瘢痕、面部巨痣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术中即时快速扩张取皮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取得良好效果。对手术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及快扩张机理进行了讨论,提示该法为临床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张 扩张器 皮肤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自体组织再造睑板联合颞区皮瓣修复下眼睑全层缺损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明 刘少倩 +2 位作者 陈碾 段非交 谢红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眼睑全层缺损创伤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或耳软骨替代眼睑后层,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下眼睑创伤后患者行自体硬腭黏膜或自体耳软骨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下眼睑全层缺损...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眼睑全层缺损创伤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或耳软骨替代眼睑后层,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下眼睑创伤后患者行自体硬腭黏膜或自体耳软骨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下眼睑全层缺损。11例均为重度眼睑缺损,其中眼睑75%以上全层缺损6例,50%缺损5例。结果:11眼睑术后功能及外观基本恢复正常,闭合完全,无内外翻。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4个月,眼睑功能及形态保持稳定,再造睑板无感染、外露及挛缩。结论:自体硬腭黏膜或耳软骨联合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下眼睑重建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取材方便、临床效果满意的眼睑再造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眼睑缺损 睑再造 硬腭黏膜 耳软骨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4
作者 曾丽 胡晗菲 +1 位作者 谢红炬 陈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98例面部光老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射频治疗组98例,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组10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皮肤细纹、紧致程度、毛孔大小、皮肤质地的改善...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98例面部光老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射频治疗组98例,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组10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皮肤细纹、紧致程度、毛孔大小、皮肤质地的改善情况,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射频治疗组,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组患者面部皮肤细纹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59%,92.00%,皮肤紧致程度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0.61%,91.00%,皮肤毛孔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2.45%,87.00%,皮肤质地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7.55%,90.00%,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39%,82.00%。2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细纹、紧致度、毛孔的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和点阵激光联合应用对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射频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点阵激光 面部皮肤光老化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3D生物打印在组织工程软骨再生与重建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俊琳 王少华 +2 位作者 陈佳 谢红炬 周建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3D生物打印是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交叉应用,能够制作出高精度的更为适合人体的模型和组织器官,利用3D生物打印成功制作出多种软骨细胞生物支架材料,而且能够直接携带软骨细胞进行3D生物打印。3D生物打印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 3D生物打印是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交叉应用,能够制作出高精度的更为适合人体的模型和组织器官,利用3D生物打印成功制作出多种软骨细胞生物支架材料,而且能够直接携带软骨细胞进行3D生物打印。3D生物打印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为组织工程软骨再生与重建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软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再生医学
下载PDF
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创伤性鞍鼻畸形21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碾 邓颖 +2 位作者 李明 曾丽 谢红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63-3366,共4页
背景:外伤致鼻基本支架塌陷后,软组织也会塌陷收缩,另外外伤损伤鼻软骨会引起鼻软骨无菌性炎症从而致部分软骨吸收,所以长期的鞍鼻畸形常伴有鼻小柱过短。外伤性鞍鼻畸形合并鼻小柱过短用医用硅橡胶矫正时张力大,易出现皮肤穿孔、破溃... 背景:外伤致鼻基本支架塌陷后,软组织也会塌陷收缩,另外外伤损伤鼻软骨会引起鼻软骨无菌性炎症从而致部分软骨吸收,所以长期的鞍鼻畸形常伴有鼻小柱过短。外伤性鞍鼻畸形合并鼻小柱过短用医用硅橡胶矫正时张力大,易出现皮肤穿孔、破溃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应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创伤后鞍鼻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21例外伤性鞍鼻伴鼻小柱过短患者,男6例,女15例,年龄16~4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取自体右侧第7肋软骨塑形成柳叶形鼻梁模型假体,鼻小柱支架修复外伤后鞍鼻畸形。在鼻小柱底部人中凹陷处行"V-Y"皮瓣推进缝合以延长鼻小柱。观察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后患者鼻畸形恢复情况,移植软骨有无排出及切口瘢痕情况等。结果与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后患者鼻外形、鼻尖高度形态满意,鼻小柱延长,切口愈合良好,供软骨区无并发症发生。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无移植软骨排出,无软骨变形,外形良好,鼻小柱底部人中凹陷处瘢痕小。提示应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人中凹陷处"V-Y"皮瓣推进缝合是修复创伤后鞍鼻畸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鼻畸形 外伤 肋软骨 移植 修复 组织移植
下载PDF
海藻糖对脂肪细胞冻存后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颖 刘少倩 +3 位作者 谢红炬 唐芳芳 李明 陈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海藻糖作为冻存保护剂对脂肪组织冻存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抽吸成年女性腹部或大腿脂肪颗粒,经离心纯化后,分3组:海藻糖组、胎牛血清+10%DMSO组、生理盐水组。于–196℃下冻存3个月后,用HE染色、葡萄糖转移法、肌酸激酶法检... 目的:探讨海藻糖作为冻存保护剂对脂肪组织冻存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抽吸成年女性腹部或大腿脂肪颗粒,经离心纯化后,分3组:海藻糖组、胎牛血清+10%DMSO组、生理盐水组。于–196℃下冻存3个月后,用HE染色、葡萄糖转移法、肌酸激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存活情况。结果:海藻糖组及胎牛血清+10%DMSO组脂肪细胞活性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海藻糖组与胎牛血清+10%DMSO组脂肪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糖作为冻存保护剂能明显保持冷冻脂肪细胞活性,脂肪组织冷冻保存3个月后可用于临床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自体脂肪颗粒 冷冻 保存
下载PDF
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曾丽 胡晗菲 +3 位作者 谢红炬 陈碾 李明 邓颖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人体的皮肤每天都暴露于外在环境中,长期受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寒冷、风及有害化学物质等影响可导致皮肤光老化。尤其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紫外线更容易透过大气层而作用于人类皮肤,加重暴露皮肤的光损伤。皮肤光老化不仅可引起... 人体的皮肤每天都暴露于外在环境中,长期受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寒冷、风及有害化学物质等影响可导致皮肤光老化。尤其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紫外线更容易透过大气层而作用于人类皮肤,加重暴露皮肤的光损伤。皮肤光老化不仅可引起皮肤衰老,还与多种皮肤病甚至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对光老化皮肤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主要对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发病机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游咏 谢红炬 +2 位作者 张岳峰 刘尊敬 杨期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与脑缺血后脑血流恢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脑组织中PS表达、髓性过氧化物酶(M...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与脑缺血后脑血流恢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脑组织中PS表达、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大鼠脑血流。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PS表达及MPO活性增高,缺血侧脑血流量明显减低。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脑组织中PS表达和MPO活性增高受抑,相应的再灌后脑血流量较非治疗组的明显增高。结论 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PS表达可改善脑缺血后无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选择素 髓性过氧化物酶 藻酸双酯钠 脑缺血再灌注 活性增高 脑血流量 无复流现象 治疗组 大鼠模型 方法建立 实验动物 后脑组织 损伤组织 缺血后 表达及 MPO PS 治疗前
下载PDF
精微脂肪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泽华 谢红炬 +2 位作者 邓颖 李明 陈碾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总结精微脂肪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4例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萎缩凹陷患者,在其腹部或大腿用肿胀吸脂术抽吸脂肪颗粒,经过低速低压离心纯化微粒脂肪并复合Choukroun's... 目的总结精微脂肪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收治的24例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萎缩凹陷患者,在其腹部或大腿用肿胀吸脂术抽吸脂肪颗粒,经过低速低压离心纯化微粒脂肪并复合Choukroun's法制备的PRF,使用精微自体脂肪移植枪注射移植填充面部老化凹陷区域。结果 24例中23例(每例注射40~80 m L)接受1次微粒脂肪注射移植,1例(每例注射30~50 m L)接受2次注射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面部老化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满意、持久,吸收率低,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和术者满意度均高于91.67%。结论自体精微脂肪复合PRF注射移植效果明显、制备简易、吸收率低、移植精确、易于患者接受,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精微脂肪 PRF 纯化 移植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