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初期云南的团结会师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世圆 陈思洁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国民政府撤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解放江浙沪,全国形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为了实现云南各族人民的彻底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挥师南下,挺进云南,汇同在南京组建的...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国民政府撤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解放江浙沪,全国形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为了实现云南各族人民的彻底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挥师南下,挺进云南,汇同在南京组建的西南服务团,与中共云南各组织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支队并肩作战,胜利会师。1950年初在"团结第一,工作第二"的方针指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边纵"、云南地下党及卢汉起义部队等各边力量干部、群众、部队,依靠云南各族人民在昆明进行了团结大会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团结 会师
下载PDF
连通心灵之旅: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考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谭世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地参观访问。新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第一次获得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地参观访问。新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权利的内地人民焕发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组织者沿途周到细致、亲如家人的安排、陪同,给少数民族参观团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次观礼活动和参观访问,使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印象由抽象转为具体,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为此后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并巩固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参观团 人民当家作主 民族平等 团结进步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试析明代宗族制度对妇女贞节观的影响
3
作者 谭世圆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明代专制集权统治达到顶峰时代,中国妇女对"贞节"的崇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妇女有严厉的要求、规定及教育等,而明代宗族制度对妇女贞节观的大力提倡,则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 明代专制集权统治达到顶峰时代,中国妇女对"贞节"的崇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妇女有严厉的要求、规定及教育等,而明代宗族制度对妇女贞节观的大力提倡,则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代宗族制度对当时妇女贞节观进行大力提倡,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族制度族规、家族家训都对妇女贞节观做出了具体规定;二是明代随处可见宗族贞节牌坊,对妇女贞节观有很强的暗示作用;三是宗族制度对节烈妇女和不节妇女进行区别对待,促使了妇女贞节观念的加强。所以,明代宗族制度对妇女贞节观起到非常到重要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制度 妇女 贞节观
下载PDF
试从昌宁大甸山墓地考古成果看哀牢族属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思洁 谭世圆 《保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2-38,共7页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哀牢地区考古及对哀牢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是研究哀牢文明起源发展的基本实物凭据,拟从现有资料出发,尝试进一步揭开哀牢神秘的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甸山 青铜器 哀牢 族属
下载PDF
何以“一步跨千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直接过渡”理论的诞生
5
作者 谭世圆 《创造》 2022年第6期75-78,共4页
德宏芒市一片茂密的甘蔗林中,远远地便可看见一座巨大的目瑙纵歌标志性建筑,建筑上方中间“西山·中国景颇第一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山乡,中国境内景颇族最集中的聚落,“直接过渡”方针诞生的地... 德宏芒市一片茂密的甘蔗林中,远远地便可看见一座巨大的目瑙纵歌标志性建筑,建筑上方中间“西山·中国景颇第一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山乡,中国境内景颇族最集中的聚落,“直接过渡”方针诞生的地方。如今的西山乡富含民族元素的砖瓦建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热情好客的景颇族群众时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20年底,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步伐,西山乡景颇族实现了整体脱贫,步入幸福美满的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 景颇族 小康社会 西山乡 直接过渡 脱贫攻坚战 标志性建筑
下载PDF
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云南之行的历史考察
6
作者 谭世圆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组建中央民族访问团,代表国家访问边疆少数民族。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按照上级“派下去”与“请上来”指示,在10个月时间内访问了云南9个专区的42个县。访问工作主要是召开各民族群众大会;召开各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组建中央民族访问团,代表国家访问边疆少数民族。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按照上级“派下去”与“请上来”指示,在10个月时间内访问了云南9个专区的42个县。访问工作主要是召开各民族群众大会;召开各民族、各阶层、各行业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召开民族代表会议;对于与群众有联系的领袖人物或各族各界代表人物以及典型村寨、典型户进行个别访问,广泛联系云南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访问团通过介绍情况、听取意见、消除隔阂以架起沟通关系的桥梁,并鼓励他们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政权。同时,访问团还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收集边疆少数民族的意愿并反馈给中央。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的云南之行是特定历史时期开创的一项特殊民族工作形式,把慰问少数民族、宣传民族政策、调查研究少数民族情况等多项任务结合,取得良好成绩,有效增强了云南少数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同,构建起新型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 云南 民族政策 社会调查
下载PDF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之一 被引量:16
7
作者 潘先林 谭世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理论认识的具体表现是:边疆与内地是一个整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整体、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是一个整体,强调整体所包含的空间演变、族群构成和时间的连续性。现代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没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认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 中华民族 方国瑜 边疆视角
下载PDF
关于《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8
作者 谭世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98-102,共5页
方国瑜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从《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可总结其历史地理考释的方法。方先生重视文献的参稽考索,将史源学方法运用于所搜集的史料,重视史源和史料流传,但又不局限于史料。他... 方国瑜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从《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可总结其历史地理考释的方法。方先生重视文献的参稽考索,将史源学方法运用于所搜集的史料,重视史源和史料流传,但又不局限于史料。他紧密结合历史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具体历史活动,根据地理环境、政治区划的演变来考释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新中国民族关系史之力作--读《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云南民族情况汇集》
9
作者 谭世圆 《今日民族》 2021年第6期51-53,共3页
云南民族情况的集大成之作1950年6月,中共中央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前往西南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慰问。西南访问团第二分团系统调查了云南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情况,对20个村进行了10余个专题的典型调查,整理近百万字的... 云南民族情况的集大成之作1950年6月,中共中央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前往西南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慰问。西南访问团第二分团系统调查了云南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情况,对20个村进行了10余个专题的典型调查,整理近百万字的调查资料编印《云南民族情况汇集草稿》。20世纪80年代《草稿》部分内容被编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云南民族情况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 集大成之作 云南少数民族 西南民族地区 中国民族关系史 典型调查 汇集 草稿
下载PDF
1950-1965年云南民族贸易工作述论
10
作者 谭世圆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30,M0006,M0007,共16页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买卖困难的问题,党和政府开展了民族贸易工作,即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民族地区急需的生活物资,同时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副土特产品。1950-1965年,云南的民族贸易工作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买卖困难的问题,党和政府开展了民族贸易工作,即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民族地区急需的生活物资,同时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副土特产品。1950-1965年,云南的民族贸易工作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50—1952年为探索阶段,民族贸易工作进行了从无到有的探索;1953-1957年为形成阶段,民族贸易工作蓬勃发展,国营民族贸易体系形成;1958一1965年为动荡与恢复阶段,民族贸易工作在历经短暂挫折后很快得到恢复与提高。民族贸易工作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区生活条件,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看得见”的利益有效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贸易 易云南民族工作
原文传递
国土有界,贸易无疆:20世纪50年代滇越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世圆 《越南研究》 2019年第2期69-89,共21页
1953年8月,为满足两国边民生产生活需求,中越双方签订《关于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的议定书》,规定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的商贩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小额贸易。开放中越边境小额贸易,不仅是中国政府对越南民主共和国革命事业的支持与援助,... 1953年8月,为满足两国边民生产生活需求,中越双方签订《关于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的议定书》,规定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的商贩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小额贸易。开放中越边境小额贸易,不仅是中国政府对越南民主共和国革命事业的支持与援助,也是政权初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整合边疆资源,稳定边疆各族人民的重要途径。中越双边的友好关系与边境小额贸易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为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越边境 小额贸易 文山 红河
原文传递
《昆华民众教育》概说
12
作者 谭世圆 《西南古籍研究》 2016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民国时期,为了配合抗战、唤起民众,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提倡并宣传民众教育。1932年,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成立,《昆华民众教育》是由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的推广民众教育的一种地方性刊物。《昆华民众教育》注重本馆工作之记载与讨论、... 民国时期,为了配合抗战、唤起民众,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提倡并宣传民众教育。1932年,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成立,《昆华民众教育》是由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的推广民众教育的一种地方性刊物。《昆华民众教育》注重本馆工作之记载与讨论、民教消息之介绍传达、阐发民众教育理论及研究民众教育的实际问题,适应了当时云南民众教育的需要,对民国时期云南民众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 《昆华民众教育》 民众教育
原文传递
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概说——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为例
13
作者 谭世圆 《民族论坛》 2016年第4期56-60,共5页
新编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内容之庞大及资料之详实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民族资料入志是必然的,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对研究地方... 新编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内容之庞大及资料之详实在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民族资料入志是必然的,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对研究地方民族等具有重要价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新编地方志中对民族的记述系统全面,本文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为例,对新编地方志中的民族资料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地方志 民族资料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
原文传递
建国初期文山苗族社会探析
14
作者 谭世圆 《民族论坛》 2016年第7期37-40,共4页
解放前,文山地区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长期落后,遭受严重剥削和压迫,苗民们流离失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进步。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文... 解放前,文山地区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长期落后,遭受严重剥削和压迫,苗民们流离失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进步。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文山访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好事,交朋友,解决民族纠纷;1952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山苗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文山 苗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