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影像组的CBF精准量化方法
1
作者 谭中建 邢方亮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548-554,共7页
目的:研究跨影像组精确量化脑血流量(CBF)的方法。方法:研究数据包含常规磁共振(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通过对DWI、ADC、FLAIR和3D-ASL跨影像组检... 目的:研究跨影像组精确量化脑血流量(CBF)的方法。方法:研究数据包含常规磁共振(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通过对DWI、ADC、FLAIR和3D-ASL跨影像组检索确定感兴趣区域(ROI)后,经转换统一坐标系后以FLAIR和ROI相融合作为背景,索引相应的CBF值并以体素为单位进行色阶渲染,达到对ROI的CBF精准量化显示,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病例进行方法验证和数据量化分析。这种方法实现了病灶ROI的跨影像组提取、结构像与CBF像的融合、病灶所在区域的体素级别CBF数据精确量化分析,因此定义为Lesions-vCBF(病灶处的体素级分辨率的脑血流量Voxel-CBF)计算分析法。结果:显示病灶区域(ROI)能够精准提取并和FLAIR融合,ROI的各个像素根据CBF值以不同色阶显示。结论: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的Lesions-vCBF(Voxel-CBF)计算分析方法具备病灶ROI精准定位并与结构像精准融合、精确显示vCBF值,有利于临床对核心脑梗死灶的量化评估确定及脑血流量的改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成像 病灶区域 结构像融合 Lesions-vCBF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小世界网络受损和度中心性分析
2
作者 林丹 周莉 +3 位作者 谭中建 周莹 韩笑 崔方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小世界网络的受损和度中心性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RMS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5名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核磁数据和...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小世界网络的受损和度中心性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RMS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5名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核磁数据和神经量表数据,通过GRETNA软件构建功能脑网络,使用RESTPLUS软件提取度中心性(DC)。结果两组功能脑网络均符合小世界网络属性。观察组最短路径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世界属性、归一化集群系数和全局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C分析中,经FWEc校正后,观察组在额中回、楔前叶等区域DC高于对照组,在颞叶、梭状回区域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RMS患者小世界属性等网络参数的降低,表明脑区间信息传输和交互效率减低,为RRMS患者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缓解期 图论 脑网络
下载PDF
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用药特点及其神经认知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雷筱菁 徐敏杰 +5 位作者 谭中建 黄佳钦 张家成 陈健 包炜玮 常静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81-888,共8页
目的研究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用药特点及神经认知学特征,为此类患者辨证用药、预后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428例,其中额颞顶脑梗死172... 目的研究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用药特点及神经认知学特征,为此类患者辨证用药、预后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428例,其中额颞顶脑梗死172例、非额颞顶脑梗死256例。利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对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挖掘其中药用药特点;对比额颞顶脑梗死与非额颞顶脑梗死认知损伤情况,观察额颞顶脑梗死神经认知学特征。结果归纳得到额颞顶脑梗死中医证候4类,分别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挖掘其常用中药组合6类,功效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滋补阴液、化痰健脾、化痰活血、疏肝理气为主;额颞顶脑梗死较非额颞顶脑梗死认知损伤发生率更高,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损伤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顶脑梗死脾肾气虚更为显著;中药用药强调脾肾肝同调,兼顾理气祛痰散瘀之法;神经认知学表现以语言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损伤为甚,可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客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额叶 颞叶 顶叶 中医证候 中药 神经认知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自动定量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性脑改变
4
作者 刘若一 陆梦馨 +5 位作者 徐玲玲 张慕昭 许天骄 武琳璐 谭中建 邹忆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 目的基于DTI技术,运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双侧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特征。方法纳入病程在1.5月以内、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和(或)放射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结构MRI扫描,应用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FQ)得出大脑主要18条纤维束的平均FA值及100个节段的FA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侧(右侧)皮质脊髓束、健侧丘脑放射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平均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健侧皮质脊髓束、患侧丘脑放射束、健侧丘脑放射束、患侧扣带束扣带回、健侧扣带束扣带回、患侧下额枕束、健侧下额枕束、健侧钩束、胼胝体大钳、胼胝体小钳的部分节段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运动通路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具有双侧性、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双侧性 运动通路 纤维束自动定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申脉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爱成 王玉来 +7 位作者 江涛 马斌 陈锦峰 赵永烈 李柏 单保慈 谭中建 蒋根娣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申脉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激活脑区的定位信息。方法: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的申脉穴在行针及留针不同针刺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对比分析不同针刺状态下脑功能变化的规律。... 目的:研究针刺申脉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激活脑区的定位信息。方法: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的申脉穴在行针及留针不同针刺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对比分析不同针刺状态下脑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申脉穴主要激活边缘系统(丘脑、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额叶、颞叶等脑区,在行针和留针过程中激活的脑区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在行针过程中首先激活对侧脑区,留针后逐渐由对侧延伸到双侧。结论:激活的脑区可能在申脉穴治疗失眠等心境障碍性疾病时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脉穴 针刺 成像研究 FMRI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变化 信号处理系统 血氧依赖性 健康志愿者 对比分析 边缘系统 脑区 激活 留针 行针 SPM 扣带回 规律性 障碍性 状态 对侧
下载PDF
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常静玲 高颖 +2 位作者 张华 谭中建 蒋根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通里穴 悬钟穴 失语症 语言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对脑梗死后痉挛期患者脑功能重塑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董培 崔方圆 +3 位作者 谭中建 蒋根娣 张华 邹忆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7-513,共7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进行左侧上肢运动。试验2: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个试验均采用组块设计模式,运用BOLD-f MRI技术及Brain Voyager软件分析方法显示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执行运动任务出现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及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正常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左侧小脑、两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激活;偏瘫组执行运动任务,双侧大脑皮质均有明显激活,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1)、运动前区(PMC)和次级运动区(PPC)、双侧丘脑、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右侧岛叶、壳核,以及健侧苍白球;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中脑、左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和次级运动区的激活。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机制在于通过功能区的转移和次级功能区的功能代偿,而针刺阳陵泉穴主要作用于锥体外系,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功能重塑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推拿对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相关脑区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昊 左伟斌 +4 位作者 张慧 尚可欣 谭中建 陈红 张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57,860,共5页
目的:探讨推拿对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相关脑区关联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与10名健康人,2组在治疗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患者组给予12周的推拿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颈椎病量表评估,治疗结... 目的:探讨推拿对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相关脑区关联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与10名健康人,2组在治疗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患者组给予12周的推拿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颈椎病量表评估,治疗结束后再次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提取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感兴趣区域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丘脑与双侧岛叶、右侧丘脑与右侧岛叶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组推拿治疗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左侧丘脑、右侧中央后回与前扣带回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结论:推拿通过抑制伤害性信息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上行传导或通过激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诱发上行镇痛通路,抑制丘脑对疼痛信息的传递以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慢性疼痛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感兴趣区域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患者白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华 司卫军 +2 位作者 谭中建 袁永娥 邹忆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阳陵泉穴后脑卒中患者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6例脑卒中恢复期左侧偏瘫的患者,以假穴为对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采集数据,应用FSL软件包中的基于传导束的空间统计(... 目的研究针刺阳陵泉穴后脑卒中患者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6例脑卒中恢复期左侧偏瘫的患者,以假穴为对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采集数据,应用FSL软件包中的基于传导束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对针刺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白质各向异性(FA)的影响强于假穴的区域包括左侧中央前、后回,颞中、下回,辅助运动区,额下回,内囊,穹窿和双侧顶下回。这些区域中走行的纤维束有锥体束、弓状束、胼胝体纤维和皮层间联络纤维,涉及运动代偿、体感、语言和记忆等多个功能网络。结论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可使脑梗死患者的白质超微结构出现变化,主要的变化区域出现在健侧半球,与多个脑功能网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阳陵泉穴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偏头痛的功能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勇 付彩红 +2 位作者 任毅 谭中建 邹忆怀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96-400,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以疼痛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学者应用功能MRI技术对偏头痛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拟从偏头痛的疾病机制、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异常和中医针刺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偏头痛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偏头痛 磁共振成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的默认网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华 王昊 +3 位作者 李多多 贾宝林 谭中建 陈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默认网络的变化。方法健康人8名,患者10例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分离基于皮层的默认网络,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找出区别正常组和患者组的成分脑区。结果慢性疼痛患者默认网络... 目的研究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静息态默认网络的变化。方法健康人8名,患者10例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分离基于皮层的默认网络,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找出区别正常组和患者组的成分脑区。结果慢性疼痛患者默认网络多个脑区连接强度均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的默认网络连接强度与正常人不同,可能与疼痛患者的感知觉加工、情绪和记忆功能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慢性疼痛 默认网络 支持向量机 独立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医院放射科临床影像诊断及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贺诚 谭中建 +4 位作者 刘悦 刘汀 张红 刘磊 陈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27-228,共2页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如CR、DR、CT、MRI、DSA等数字化图像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医学影像学已成为成像、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综合学科。放射科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科室,为...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如CR、DR、CT、MRI、DSA等数字化图像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医学影像学已成为成像、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综合学科。放射科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科室,为临床科室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影像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关乎放射科临床教学的内容和效率。现结合放射科的工作情况,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影像的诊断和教学水平,加强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医院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质量管理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
下载PDF
阳陵泉穴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效应机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韩笑 邹忆怀 +1 位作者 付彩红 谭中建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芒针刺法与透刺法是阳陵泉穴在偏瘫治疗中较为经常应用的刺法。现代试验研究揭示了阳陵泉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代谢、调整脑功能活动发挥效应的机制,也体现出中医理论中"调其偏性""气达病所"等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 偏瘫 临床价值 机制探讨
下载PDF
词图语言任务在卒中后失语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的刺激模式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晓琳 张斌龙 +6 位作者 樊瑞文 徐敏杰 黄幸 舒鑫 李昌明 谭中建 常静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卒中后失语的认知神经学机制研究为语言学各个层面的阐释提供了研究思路。词图研究范式的不同刺激模式及语言刺激模型可根据语言损伤的特点应用于不同损伤类型的失语症康复中,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客观地呈现脑损伤及恢复机制,语言... 卒中后失语的认知神经学机制研究为语言学各个层面的阐释提供了研究思路。词图研究范式的不同刺激模式及语言刺激模型可根据语言损伤的特点应用于不同损伤类型的失语症康复中,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客观地呈现脑损伤及恢复机制,语言任务和影像学的交互应用也成为失语症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图语言任务 卒中后失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刺激模式 语言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皮层下运动通路脑功能连接变化特点的fMRI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思竹 谭中建 +4 位作者 陈颖 唐璐 王芳 邹忆怀 崔方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495-1499,1503,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f MRI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基底节核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特点,为优化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纳入脑梗死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招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 目的:利用静息态f MRI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基底节核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特点,为优化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纳入脑梗死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招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扫描,选取7对皮层下核团为种子点,比较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度差异。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患者功能连接下降主要为左侧尾状核与右侧额内侧回、颞叶、小脑后叶和尾状核,左侧额上回、顶叶和颞叶;右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额叶、扣带回、小脑后叶、丘脑,右侧额中回;左侧壳核与右侧扣带回和丘脑;右侧壳核与左侧扣带回和丘脑;左侧丘脑与右侧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右侧丘脑与左侧海马旁回、扣带回,右侧顶叶、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主要见于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顶叶;右侧伏隔核与右侧苍白球;右侧苍白球与右侧顶叶和壳核;左侧苍白球与左侧枕中回。结论:处于恢复期的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双侧大脑皮质功能减弱与增强并存,皮层与基底节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化呈现双侧大脑半球间减弱而半球内连接增强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皮层下 运动通路 功能连接
下载PDF
醒脑散的BOLD-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爱成 王玉来 +7 位作者 江涛 马斌 陈锦锋 赵永烈 单保慈 谭中建 蒋根娣 李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研究醒脑散对脑功能的影响,探索醒脑散的中枢机制。结果醒脑散可明显激活小脑、桥脑、右侧楔叶、左侧舌回、双侧颞下回等脑区。结论桥脑中的网状结构,对意识觉醒起关键作用,距状沟上下的楔叶和舌回是经典的视觉中枢...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研究醒脑散对脑功能的影响,探索醒脑散的中枢机制。结果醒脑散可明显激活小脑、桥脑、右侧楔叶、左侧舌回、双侧颞下回等脑区。结论桥脑中的网状结构,对意识觉醒起关键作用,距状沟上下的楔叶和舌回是经典的视觉中枢,实验结果为醒脑散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客观的可视性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散 醒脑开窍 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功能成像 脑功能成像 桥脑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勇 任毅 +2 位作者 李匡时 谭中建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570-571,共2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SPM5等软件进行处理...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SPM5等软件进行处理后,选择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计算各脑区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楔前叶、内侧颞叶和顶下小叶等脑区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度减低。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存在多个特定脑区功能连接度减低的特征性变化,支持无先兆偏头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为从脑功能层面探讨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静息态 默认模式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病理机制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1H-MRS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立苹 蒋根娣 +1 位作者 苗迎春 谭中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Alzheimer病(AD)和正常对照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Novus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行相应的常规MRI扫描,脑内感...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Alzheimer病(AD)和正常对照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Novus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行相应的常规MRI扫描,脑内感兴趣区的1H-MRS采集,采用SVS-SE-30序列,对12例aMCI患者、12例AD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健康对照的双侧内侧颞叶和左后扣带回1H-MRS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肌醇(mI)/Cr,NAA/mI及不对称指数的差别。结果:左内侧颞叶aMCI和AD组的NAA/Cr均明显低于NC组(P<0.05),AD组与aMCI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aMCI组和AD组的NAA/mI低于NC组(P<0.05),AD组与aMCI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右内侧颞叶AD组和aMCI的NAA/mI显著低于NC组(P<0.05)。aMCI、AD和NC组左扣带回后部NAA/Cr、Cho/Cr、mI/Cr及NAA/mI差异均无显著变化。双内侧颞叶aMCI组与NC组代谢物不对称指数比较发现,aMCI组与N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余代谢物比值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内侧颞叶NAA/Cr的变化在aMCI、AD与NC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双内侧颞叶NAA/mI比值的变化早于NAA/Cr的改变,可能神经胶质的增生早于神经元的丢失。1H-MRS是aMCI、AD与N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静息态fMRI低频振荡振幅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付彩红 李匡时 +5 位作者 刘宏伟 张勇 任毅 谭中建 宁艳哲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6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采集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3例),以及与偏头痛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6名)静息态的全脑功能图像和数据,通过功能磁共振数...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采集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3例),以及与偏头痛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6名)静息态的全脑功能图像和数据,通过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对比分析偏头痛患者和正常受试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的低频振荡振幅值差异。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偏头痛患者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颞极、右侧颞上回颞极、右侧颞中回、罗兰迪克岛盖、右侧岛叶(P<0.05),其中右侧岛叶、右侧前额叶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相对集中。结论静息态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增强的特征性变化,为从脑功能层面探讨偏头痛的神经机制特点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区域 低频振荡振幅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基于皮层的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匡时 张勇 +3 位作者 任毅 张华 谭中建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Freesurfer、AFNI、SPM...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的特征性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将得到的功能影像数据应用Freesurfer、AFNI、SPM8、REST等软件进行处理后,进行肯德尔系数相关性分析,得到大脑皮层的局部一致性数据。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左侧前扣带回及后扣带回、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及额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右侧舌回局部一致性减弱。结论功能磁共振技术有助于从脑功能层面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疼痛发作及伴随症状发生的脑功能机制,对临床上无先兆偏头痛的预防、诊疗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静息态 局部一致性 皮层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