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王永波 高进 +3 位作者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符书源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3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偶见梨状细胞,未见肠腺;粘膜下层含有大量被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肌层由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等两层平滑肌组成,肌层间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其间可见肌间神经丛,最外侧由一层浆膜层组成。研究通过阐明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可为开展肉食性无胃鱼类营养学及养殖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唇鱼 组织学 消化道 消化腺
下载PDF
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围 郭昱嵩 +2 位作者 王中铎 刘楚吾 刘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以黄谐鱼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笛鲷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适合于笛鲷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而且支持Allen关于笛鲷属的系统形态分类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构及其进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围 王中铎 +2 位作者 郭昱嵩 刘楚吾 刘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采用Long-PCR扩增线粒体全基因组方法得到了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511bp,共有13个编码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区.在编码蛋白质基因中,除COⅠ是以... 采用Long-PCR扩增线粒体全基因组方法得到了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511bp,共有13个编码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区.在编码蛋白质基因中,除COⅠ是以GT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它均是以ATG起始,NDⅠ、COⅡ、ND3以TAG作为终止密码子,而ND4、Cytb则以不完全的T为终止密码子,其余8个蛋白质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均为TAA.孟加拉笛鲷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典型的脊椎动物相似,其编码蛋白质基因和rRNA基因与其它硬骨鱼类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基于14种笛鲷线粒体区段COⅠ、COⅡ和Cytb基因的全序列合并成的一个组合数据集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孟加拉笛鲷与四带笛鲷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笛鲷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生
原文传递
古蚶生物学特性及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围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态发育情况,初步了解了其幼虫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试验表明,通过实施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667 m2)可产古蚶200 kg、南美白对虾300 kg、点蓝子鱼(Siganus gut-tatus)30 kg,可以改善养殖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态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生物学特性 混养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我国常见蚶类的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围 陈傅晓 +1 位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327-330,共4页
结合蚶类人工育苗与养殖生产实践,对毛蚶、泥蚶、魁蚶、橄榄蚶、古蚶及青蚶等我国常见经济蚶类的繁殖习性、人工育苗和养殖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进一步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蚶类 人工育苗 养殖
下载PDF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鸣 陈傅晓 +4 位作者 刘龙龙 李卫东 曾关琼 谭围 李向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9-554,共6页
石斑鱼是鲻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妇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石斑鱼是鲻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妇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海水养殖最名贵的种类之一。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地区开展网箱养殖,80年代起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家开始养殖,徐绍隆等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成功,随后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地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随着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石斑鱼 水产养殖
下载PDF
笛鲷属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中铎 谭围 +3 位作者 郭昱嵩 刘丽 刘楚吾 刘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664,共9页
运用通用引物长距PCR(Long-PCR)和常规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鲈形目笛鲷科的4种笛鲷属鱼类(孟加拉笛鲷、四带笛鲷、千年笛鲷和马拉巴笛鲷)和军曹鱼科的军曹鱼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FJ171339,FJ416614,FJ824741,FJ82... 运用通用引物长距PCR(Long-PCR)和常规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鲈形目笛鲷科的4种笛鲷属鱼类(孟加拉笛鲷、四带笛鲷、千年笛鲷和马拉巴笛鲷)和军曹鱼科的军曹鱼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FJ171339,FJ416614,FJ824741,FJ824742和NC_011219),得出所用全序列测定体系的方法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线粒体基因组的比对分析表明,测定的mtDNA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区段与GenBank中现有的脊椎动物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以军曹鱼外群结合GenBank中近缘笛鲷鱼类(勒氏笛鲷、蓝点笛鲷和黑带鳞鳍梅鲷)进行的聚类分析中,勒氏笛鲷与黑带鳞鳍梅鲷的聚类关系近于同属物种,与形态学分类存在矛盾。通过单个基因和基因拼接序列比较,综合考虑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和序列的信息量,对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属内种间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将基因分成不同的4等:很好的为ATPase6和cox2;好的序列为ND2和cox1;差的为ND6、ND3和ATPase8;包括Cytb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分析还揭示出序列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且属内物种间比较时序列长度的影响小于高级阶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属 线粒体基因组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古蚶亲贝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 h+藻液刺激1 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亲贝 催熟 催产
下载PDF
卵形鲳鲹深水网箱养殖风险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傅晓 唐贤明 +4 位作者 谭围 李向民 蒲利云 黄达灵 曾关琼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50,共6页
论文从卵形鲳鲹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病害防治、市场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提出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对策,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经试验表明,过高的放养密度不利于卵形鲳鲹的生长,并且会增加养殖成本,以40-60尾/m^3的养殖密度为宜,50尾/m^... 论文从卵形鲳鲹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病害防治、市场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提出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对策,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经试验表明,过高的放养密度不利于卵形鲳鲹的生长,并且会增加养殖成本,以40-60尾/m^3的养殖密度为宜,50尾/m^3的利润最好,达170.05元/m^3笔者儿年跟踪海南特定深水网箱养殖合作社统计的数据得出,卵形鲳鲹在投苗规格基本·样的情况下,养成成活率相差不大,其利润率与销售价格正相关。实现卵形鲳鲹环境友好型、高效健康的养殖及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利润最终提升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深水网箱 风险对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4 位作者 谭围 曾关琼 罗鸣 隋昕融 刘龙龙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亲蟹培育 人工育苗 中间培育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不同养殖方式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向民 谭围 +4 位作者 陈傅晓 李芳远 曾关琼 唐贤明 隋曌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鳕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E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鳕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E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养殖方式 试验 石斑鱼亚科 雌雄同体 产卵类型 凶猛鱼类 南沙群岛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2 位作者 陈傅晓 谭围 隋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片作附着基,幼虫的附着效果最好。试验共获得平均壳长1.15 cm的大珠母贝苗123.1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促熟 催产 苗种培育 附着基
下载PDF
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傅晓 谭围 +3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李芳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0,共2页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具有生长快、品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技术 生物学特性 软体动物门 维生素含量 药用价值 台湾省 双壳纲 血红素
下载PDF
三沙海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探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全英 陈傅晓 +3 位作者 谭围 李向民 罗鸣 隋昕融 《中国渔业经济》 201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国务院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km2,海域面积约200万km2。在三沙海域除海洋捕捞作业之外,在礁盘具有泻湖海域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将是开发三沙渔业资源最有效的补充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海南省... 国务院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km2,海域面积约200万km2。在三沙海域除海洋捕捞作业之外,在礁盘具有泻湖海域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将是开发三沙渔业资源最有效的补充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海南省深水网箱养殖概况、三沙海域网箱养殖情况、三沙海域发展深水网箱潜力等,分析了在三沙海域开展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 网箱养殖 风险分析 发展探析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1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2期177-179,196,共4页
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孵化率、畸形率和发育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盐度为28的条件下,古蚶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的时间约为22h45min;古蚶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在此温度范围内,古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较高,... 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孵化率、畸形率和发育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盐度为28的条件下,古蚶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的时间约为22h45min;古蚶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在此温度范围内,古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古蚶幼虫发育最适盐度为22~30,在此盐度范围内,古蚶孵化率高,发育速度较快,且孵化出幼虫的活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幼虫发育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3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李芳远 唐贤明 《福建水产》 2012年第5期405-409,共5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试验,经过30 d左右的强化培育,结果表明20~50个/m3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试验结果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 利用室外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试验,经过30 d左右的强化培育,结果表明20~50个/m3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试验结果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结合的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肋日月贝 亲本 促熟 催产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杂交子代及亲本mtDNA D-loop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培 刘丽 +1 位作者 谭围 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2-15,共4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全长921~933bp;3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变异位点(14.9%),44个个体具有44种单倍型(haplotype);3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4%,Tamura-Nei遗传距离平均为5.1%;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尼罗罗非鱼与其杂交子代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表明杂交后代mtDNAD-loop表现为母系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杂交子代 线粒体DNA D-LOOP 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海南岛3种弹涂鱼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宏基 陈傅晓 +4 位作者 李向民 樊佳伟 王永波 符书源 谭围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采集中国海南岛3种弹涂鱼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使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获得3种弹涂鱼共195个长度为836 bp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弹涂鱼多样... 采集中国海南岛3种弹涂鱼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使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获得3种弹涂鱼共195个长度为836 bp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弹涂鱼多样性最为丰富,大鳍弹涂鱼次之,大弹涂鱼较为缺乏。(2)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海南岛弹涂鱼群体中三亚的与临高、东方、乐东的存在中等程度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总体不存在遗传分化;大弹涂鱼群体Fst表明文昌和东方的群体存在分化,AMOVA分析结果表明总体存在中等程度分化;弹涂鱼与大鳍弹涂鱼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线粒体控制区基因标记可将它们较好地区分。(3)中性检验和不配对分布结果表明大弹涂鱼文昌群体经历过扩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应该作为优先保护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涂鱼 大弹涂鱼 大鳍弹涂鱼 海南岛 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袁文华 刘丽 +1 位作者 刘楚吾 谭围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27-30,47,共5页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 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 083、0.9 015和0.9 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 341、0.5 761和0.6 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 133、0.4 693和0.5 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杂交子代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体中总氮测定方法比较分析
20
作者 孙婆援 谢海群 +2 位作者 邢孔敏 王荣霞 谭围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本研究就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 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本研究就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总氮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及高温氧化-化学发光法进行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讨论3种方法在水产养殖水质检测应用上的优缺点,为养殖水质检测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精准且较为环保的方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3):3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 尾水 总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