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大熊猫生境适宜性时空演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言云 胡泽南 +1 位作者 王倩娜 谭小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65-8174,共10页
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分布范围变化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严重威胁。为探讨气候变化对珍稀动物大熊猫的影响,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为例,筛选得到326个大熊猫痕迹点及气候、地形地貌、生物环境、人为干扰4类16项环境变量,应... 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分布范围变化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严重威胁。为探讨气候变化对珍稀动物大熊猫的影响,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为例,筛选得到326个大熊猫痕迹点及气候、地形地貌、生物环境、人为干扰4类16项环境变量,应用最大熵模型及CMIP6气候模式数据探讨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并模拟现在(2004—2020年),预测未来(2050s)低强迫(SSP1-2.6)和高强迫(SSP5-8.5)情景下的大熊猫生境,分析生境适宜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气候类变量对岷山片区大熊猫分布有较大影响,其中最暖月最高温(Bio5)、海拔、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及距道路距离是主要的影响变量;(2)现在气候下,岷山片区生境质量良好,适宜生境面积占片区总面积的67.88%,未来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整体呈缩减趋势,SSP1-2.6情景下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缩减率为2.03%,SSP5-8.5情景下为33.73%;(3)SSP1-2.6情景下,适宜生境丧失区主要位于岷山片区东部,SSP5-8.5情景下,片区北部和南部也有大量生境丧失。两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新增生境均主要位于片区西北部;(4)大熊猫适宜生境的质心向西、西北方向,即高纬度、高海拔区域移动;(5)大熊猫主要在高、中适宜生境活动,现在气候下大熊猫在高、中适宜生境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7.79%、24.23%,SSP1-2.6情景下为45.09%、27.61%,SSP5-8.5情景下为21.47%、26.69%。研究认为未来亟需关注气候变化下大熊猫生境的丧失和新增区,建议大熊猫国家公园从识别优先保护区、优化生态网络和调整管控分区三个方面加强对大熊猫生境的监测和保护,综合提升区域的气候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境 大熊猫 MaxEnt模型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雪咏 张鲲 +2 位作者 陈治儒 谭小昱 廖晨阳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233-236,共4页
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典型抽样法,对公园中的林地、灌丛、草地、湿地四类典型植物群落20个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生态效益与游憩满意度展开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方面,林地>灌丛>湿地>草地;游... 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典型抽样法,对公园中的林地、灌丛、草地、湿地四类典型植物群落20个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生态效益与游憩满意度展开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方面,林地>灌丛>湿地>草地;游憩满意度方面,林地>灌丛>草地>湿地。其中,林地由于丰富的植物配置与良好的景观层次,生态与景观效益最佳。而草地与湿地物种简单、层次单一加之维护不当,评分最低,其质量提升将是东湖公园植物群落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植物群落 生态效益 游憩满意度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柳燕 李春容 +1 位作者 谭小昱 罗言云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1995—2018年5期的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转移矩阵及动态度模型、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研究区各时期的景观格局状况和破碎化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GI网络...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1995—2018年5期的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转移矩阵及动态度模型、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研究区各时期的景观格局状况和破碎化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GI网络结构要素以核心区为主,其他要素分布较为零散;(2)林地与草地面积占比超过96%,是研究区两大优势景观类型,除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总体缩减外,其余景观类型面积总体增加;(3)各时间段景观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与草地、耕地之间,2007—2013年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4)由景观格局指数结果可知,斑块类型水平上,6大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剧,且林地和草地的优势度有所削弱;景观水平上,研究区内部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形状复杂程度总体升高,蔓延度与聚集度总体降低,整体连通性较差。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景观格局相关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罗言云 谭小昱 +1 位作者 何柳燕 李春容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93-101,共9页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 国家公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园区建设仍面临生境破碎化问题。以大熊猫分布最广的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境破碎化的现状,综合考虑斑块面积、生境适宜性等级、景观连通度水平3个条件,识别出生态源地,再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最后从空间结构角度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景观连通度处于较低水平;构建的生态网络连通度较高但在局部区域出现空缺;生态网络优化可形成“一轴两带,四核多点”的生态网络规划框架。研究从生态网络的角度切入,探讨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大熊猫生境连通度和完整性的新思路,为研究区大熊猫生境保护和生态空间的优化发展提供较重要的依据,也为其他片区以及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分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熊猫国家公园 生态网络 生境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