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荟萃分析的城市绿地居民健康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 谭少华 +2 位作者 高银宝 董明娟 陈璐瑶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109,共21页
近年来城市绿地的健康益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健康效应量化分析成为该领域的关键内容。研究首先回顾国内外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理论基础,运用荟萃分析方法对Medline、Web of science核心集和GreenFile数据库进行文献系统... 近年来城市绿地的健康益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健康效应量化分析成为该领域的关键内容。研究首先回顾国内外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理论基础,运用荟萃分析方法对Medline、Web of science核心集和GreenFile数据库进行文献系统审查,对文献研究趋势、方法、实验对象与绿地属性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涉及的83篇文献结论进行量化荟萃分析。研究表明:城市绿地与死亡率、自主神经活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精神压力、情绪效价和认知能力7个方面存在显著的效应量关联,并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绿地暴露、绿地使用三方面归纳绿地健康影响的多重潜在空间作用路径。最后,进一步辨析绿地自身属性特征、国别地域和被试/调查对象差异对健康结果异质性的影响,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居民健康效应 荟萃分析 空间作用路径
下载PDF
小型公共绿地支持在地交往活动的情感增效途径研究
2
作者 申纪泽 谭少华 +1 位作者 吴嘉铭 孙雅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小型公共绿地能支持在地交往活动,继而强化积极情感,在绿地日常使用机会减少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提升活动者在有限活动机会中获得积极情感的能力。总结了调控活动的发起形式、强化活动的社会联系性、提升活动的空间可供性3条情感增效途... 小型公共绿地能支持在地交往活动,继而强化积极情感,在绿地日常使用机会减少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提升活动者在有限活动机会中获得积极情感的能力。总结了调控活动的发起形式、强化活动的社会联系性、提升活动的空间可供性3条情感增效途径,比较了3条途径的情感增效能力,提炼了促成高、低情感增效结果的正、负空间组态,分析了组态单元中的活动特征。研究发现:在增效途径上,提升空间可供性相较于其他2条途径能更好地促成情感增效;在空间组态上,fsQCA适合提炼面向情感增效的空间组态,由此提炼得到4类正向促进组态与3类负向抑制组态;在活动特征上,正向促进组态单元活动彼此协调,公共型、低强度活动情感增效潜力被激发;负向抑制组态单元活动彼此干扰,亲密型、高强度活动情感增效能力被削弱。研究成果能为健康效率导向下的小型公共绿地建设与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群健康 小型公共绿地 情感增效 在地交往活动 重庆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开发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基于公共、集体和个人利益比较视角
3
作者 彭航 谭少华 +1 位作者 杨春 赖文韬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土地开发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与协调困境。以四川省3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多主体分析的研究思路,分别解析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村集体主导三种村庄土地开发路径的开发过程与驱动机制,并总结其...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土地开发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与协调困境。以四川省3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多主体分析的研究思路,分别解析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村集体主导三种村庄土地开发路径的开发过程与驱动机制,并总结其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困境或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中,开发主体及行为动机差异是造成利益冲突困境的根本原因。其中,政府和市场主导的村庄土地开发存在较多的利益分配不协调问题,而村集体主导能够较好地协调公共、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协调处理好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当通过开发主体限制、平台构建、利益联结和协商机制的确立,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土地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土地开发 利益比较 公共利益 现实困境
下载PDF
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谭少华 郭剑锋 赵万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城市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文献调研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系统总结了康普兰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和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研究方法及自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成果。结果显示,... 城市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文献调研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系统总结了康普兰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和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研究方法及自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成果。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相对于城市环境而言,对人们健康具有更明显的积极作用,并且,城市规划与设计应着力加强自然环境对人们健康影响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自然环境 注意力恢复 压力缓解 效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0,共4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目前在驱动力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过多依赖数学分析方法的趋向。该文从现代土地利用变化概念出发,提出成因分析概念,认为驱动力的反演具有复杂性与多...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目前在驱动力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过多依赖数学分析方法的趋向。该文从现代土地利用变化概念出发,提出成因分析概念,认为驱动力的反演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驱动机理研究中必须借助层次分析法,鉴别引发变化的直接原因,并对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表象间的关系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成因分析 驱动力 全球变化研究 数学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 热点问题 研究方法 机理研究 直接原因 变化原因 多样性 复杂性 反演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赵万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4,共5页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综合研究,采用解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系统分解为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总量呈递减趋势,但粮食生产能力呈递增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规律;...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综合研究,采用解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系统分解为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总量呈递减趋势,但粮食生产能力呈递增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规律;虽然经济总量也呈递增趋势,但信息熵指数表明区域分异明显;最后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层推—拉驱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理 模型 解析方法 江苏省
下载PDF
城市公共绿地的压力释放与精力恢复功能 被引量:85
7
作者 谭少华 李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2,共4页
虽然现代城市存在着诸如空气污染、恶劣的住房条件和噪声等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主体的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文献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康普兰夫妇的... 虽然现代城市存在着诸如空气污染、恶劣的住房条件和噪声等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主体的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文献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康普兰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和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及自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成果。通过绵阳市公共绿地对人们压力释放和精力恢复的实证研究,在我国也同样证实了注意力恢复理论和压力缓解理论的主要论点,并指出设施的完善是促进公共绿地健康功效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共绿地 注意力恢复 压力缓解 功能
下载PDF
苏北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周飞 《农村生态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利用为例 ,剖析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 ,包括 :湿地面积缩小 ,自然灾害濒发 ;区内环境状况日趋恶化 ,生产与生活性污染严重 ;湿地功能日益衰退 ;湿地农业生产效益下降 ,农民的生产投入明显不足。此... 以里下河地区湿地资源利用为例 ,剖析湿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 ,包括 :湿地面积缩小 ,自然灾害濒发 ;区内环境状况日趋恶化 ,生产与生活性污染严重 ;湿地功能日益衰退 ;湿地农业生产效益下降 ,农民的生产投入明显不足。此外 ,还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对策 ,具体有 :建立湿地可持续利用新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建立预警分析系统 ,以现代湿地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 ,全面提高湿地利用的社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湿地 环境退化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4
9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粮食的数量 ,而且涉及粮食的质量 ,此外 ,粮食生产不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首先论述了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即系统原则 ,市场原则 ,高效和合理利用原则 ,宏观...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粮食的数量 ,而且涉及粮食的质量 ,此外 ,粮食生产不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首先论述了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即系统原则 ,市场原则 ,高效和合理利用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 ,以及层次性原则。然后 ,在简要回顾建国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历史之后 ,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减少 ;耕作粗放和农田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为确保实现江苏省粮食安全的目标 ,要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思想为指导 ,立足国内、省内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树立产业结构多元化思路 ,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体系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的软环境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定单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为粮食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上新台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 粮食 安全 江苏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绿道环境对居民使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少华 陈璐瑶 杨春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共7页
绿道空间的健康效益转换需要依赖居民使用来完成,不同环境构成特征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强度。基于健康需求视角,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道的环境特征及居民使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 绿道空间的健康效益转换需要依赖居民使用来完成,不同环境构成特征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强度。基于健康需求视角,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道的环境特征及居民使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绿道吸引力的环境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步行通畅;(2)绿道中不同环境要素对受访者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长存在显著差异,步行通畅、景观艺术、安全防护、适宜场地、休憩设施对绿道的使用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景观艺术、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与单次使用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为构建促进健康行为活动的绿道环境,从路径可达、景观特色、活动场地与游憩设施、安全防护四个方面提出空间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道 环境特征 健康需求 使用强度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42
11
作者 谭少华 汪益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81-84,共4页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公路建设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公路建设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目前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我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结合工程实践 ,从边坡生态防护原理、护坡植物选择、生态防护施工方法及其经济效益比较等四个方面 ,研究和总结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边坡 生态防护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12
作者 谭少华 倪绍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9,共6页
介绍和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的研究进展,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借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土地利用研究主要围绕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呈现综合化研究的趋势。... 介绍和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的研究进展,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借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土地利用研究主要围绕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呈现综合化研究的趋势。研究内容、研究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研究方法与手段、驱动机理、地区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谭少华 赵万民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共5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使用的角度,对绵阳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使用的角度,对绵阳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能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强人们的精神健康、促进人们的社会交流。随机估价法、享乐付价法和旅行费用法等方法是开展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绿地 社会功能 精神松弛
下载PDF
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谭少华 何琪潇 +1 位作者 陈璐瑶 刘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的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以重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涵盖5类环境特征的19类环境因子对3种交往活动类型中9类活动因子的空间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的"静坐沉思"和"观赏景色"影响作用显著,安全感、景观亲近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的"结伴锻炼"影响作用显著,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交谈"影响作用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度因子影响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老年人 交往活动 重庆
下载PDF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5
作者 谭少华 杨春 +1 位作者 李立峰 章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8,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环境 健康恢复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8
16
作者 谭少华 赵万民 《中国园林》 2007年第2期85-89,共5页
总结国际上所开展的绿道规划的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发现,绿道规划思想最早于公元前1000多年出现于中国的周代,但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条绿道为美国波士顿地区祖母绿翡翠项链式的城市公园系统。现代绿道具有生态、娱乐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 总结国际上所开展的绿道规划的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发现,绿道规划思想最早于公元前1000多年出现于中国的周代,但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条绿道为美国波士顿地区祖母绿翡翠项链式的城市公园系统。现代绿道具有生态、娱乐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同时对绿道规划概念与术语、绿道的分类、绿道效应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回顾,并对绿道规划的内容与管理措施进行了讨论,最后简单讨论了绿道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综述 规划设计
下载PDF
精准高效、共建联防:山地城市灾害识别、综合防治及空间响应——恩施市中心城区的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少华 高银宝 +2 位作者 杨培峰 李立峰 刘伍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23,共15页
山地城市地形特殊、灾害类型众多、灾种关联性强,极易引发次生灾害等连锁反应,进行多灾种综合防治尤为重要。以恩施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精准高效、共建联防”的综合防灾规划思路,形成恩施市中心城区“灾前—灾时—灾后”全过程关注和... 山地城市地形特殊、灾害类型众多、灾种关联性强,极易引发次生灾害等连锁反应,进行多灾种综合防治尤为重要。以恩施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精准高效、共建联防”的综合防灾规划思路,形成恩施市中心城区“灾前—灾时—灾后”全过程关注和“规划—建设—管理”多层次应对的综合防灾指导方案:(1)综合中心城区地理条件和行政管辖功能划定防灾分区;(2)根据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对象保障规模和现有设施情况建设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急服务设施;(3)对各分区内防灾设施进行“四线”管控和使用管理。以此提高中心城区灾害适应性和应急能力,达到城市安全的综合防灾效果。恩施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实践丰富了山地城市防灾理论体系,并可为相关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灾 城市安全 山地城市 地理探测器 恩施
下载PDF
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4
18
作者 谭少华 彭慧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70,共6页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是引发人群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已有众多学者探讨了城市公园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积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4个袖珍公园样本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是引发人群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已有众多学者探讨了城市公园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积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4个袖珍公园样本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因子主要包括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4个公共因子,其中自然性因子起到了缓解精神压力的主要作用。通过对公共因子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规划设计出更符合人群精神需求的袖珍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袖珍公园 缓解精神压力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体力活动视角 被引量:46
19
作者 谭少华 高银宝 +1 位作者 李立峰 张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46,56,共13页
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缺乏运动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盛行,提升运动量是有效干预此类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基于体力活动视角,阐述社区步行环境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内在逻辑:运用步行环境干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通过增加居民日常运动... 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缺乏运动引发的慢性病日益盛行,提升运动量是有效干预此类慢性病的重要途径。基于体力活动视角,阐述社区步行环境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内在逻辑:运用步行环境干预居民日常体力活动,通过增加居民日常运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免疫力以增强居民身体素质。以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为例,采用步行环境干预度(步行环境强度和广度)测度社区步行环境对人群健康干预的空间绩效。研究表明:(1)社区步行环境干预度能有效表达步行环境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健康干预绩效;(2)路网密集、公交便利、服务设施完善和环境品质高的社区步行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干预度较高,有助于提升人群健康。探索促进人群日常体力活动的社区步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增进社区居民健康提供了空间建设依据,本文尝试将体力活动干预转译到空间上,为城乡规划学科参与人群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视角,以期为人群健康干预及多路径建设健康社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人群健康 空间干预 体力活动 步行友好型环境
下载PDF
基于人群心理满足的城市美丽街道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谭少华 胡亚飞 韩玲 《新建筑》 2016年第1期64-70,共7页
街道是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优美的街道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主动地步行出行。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街道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需求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街道环境特征对人群心理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人群... 街道是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优美的街道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主动地步行出行。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街道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需求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街道环境特征对人群心理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人群心理与物质环境之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形式美的创造以街道空间要素为主导,情景美的创造开始很大程度上受绿化和环境要素的影响,而内涵美的创造则需要空间、绿化、设施、环境四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和有效配合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街道 心理满足 物质环境特征 街道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