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月华 周权平 +47 位作者 倪化勇 陈立德 程和琴 雷明堂 葛伟亚 马腾 施斌 程知言 段学军 苏晶文 朱锦旗 修连存 向芳 朱志敏 冯乃琦 谢忠胜 谭建民 彭轲 郭盛乔 伏永朋 任海彦 孙建平 杨强 朱继良 王东辉 李明辉 刘广宁 范晨子 王新峰 史玉金 王寒梅 董贤哲 陈焕元 郝社峰 邓娅敏 李云 肖则佑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陈刚 陈孜 贾正阳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39-261,共23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②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③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④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⑤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⑥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⑦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⑧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⑨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和国家地下战略储油储气库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21支稳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专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清江流域覃家田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闫举生 谭建民 章昱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覃家田滑坡位于清江流域隔河岩库区,是灰岩顺向岸坡区沿软弱夹层滑移的代表。水库(区)蓄水后前缘塌岸变形明显,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3户共1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探等工程勘... 覃家田滑坡位于清江流域隔河岩库区,是灰岩顺向岸坡区沿软弱夹层滑移的代表。水库(区)蓄水后前缘塌岸变形明显,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3户共1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探等工程勘查手段,查明滑坡形成条件,分析滑坡形成演化历史和成因机制,并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暴雨、水库水位涨落等外动力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计算表明,该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在暴雨加库水位骤降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有所降低,局部存在滑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库水位升降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极小状态——以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建民 韩会卿 伏永朋 《工程勘察》 CSCD 2012年第4期42-46,54,共6页
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所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对人类工程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还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失调和破坏,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对三峡库区滑坡研究发现,随着库水位的动态变化滑坡的稳定性并非出现单调的变化趋势,而是在... 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所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对人类工程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还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失调和破坏,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对三峡库区滑坡研究发现,随着库水位的动态变化滑坡的稳定性并非出现单调的变化趋势,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稳定性系数极小的状态。然而,对这个极小稳定性状态的形成及特征还缺少论述。本文基于滑坡地下水运动模型和稳定性评价的极限平衡模型对库水位升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极小状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极小状态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性系数受到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库水位升降速率的影响,并且滑坡在库水位下降阶段的稳定性极小状态比蓄水期更具有失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极小状态 地下水运动模型 极限平衡模型
原文传递
清江流域滑坡发育地质环境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谭建民 常宏 +1 位作者 韩会卿 章昱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4期315-322,共8页
地质环境决定了滑坡的空间发育。本文立足于2002年大调查以来的清江流域滑坡灾害统计,研究了滑坡的发育与地貌和岩性等地质环境的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斜坡坡度及岩层倾角与滑坡关系密切,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10°~50°范围内,... 地质环境决定了滑坡的空间发育。本文立足于2002年大调查以来的清江流域滑坡灾害统计,研究了滑坡的发育与地貌和岩性等地质环境的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斜坡坡度及岩层倾角与滑坡关系密切,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10°~50°范围内,岩层倾角10°~40°范围内;地层时代的影响表现为滑坡主要发生在三叠系地层,其次为二叠系和志留系,其余面积很小;岩性中碳酸盐岩岩组所形成的滑坡占70%以上,松散岩类和碎屑岩类的岩组所形成的滑坡较少。这些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滑坡空间分布、进行群测群防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地质环境 易滑地层 发育规律 滑坡
下载PDF
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建民 韩会卿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6期218-219,共2页
在阐述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 地质环境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期涉水滑坡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建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6-70,共5页
三峡水库需要在每年5-6月份将库水位下降到145 m为夏季蓄洪做准备。在这个库水位消落期,库岸涉水滑坡的稳定性可能发生不利变化,而且连续暴雨会加重这种不利变化。文章以重庆市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考虑库水位最大下降速率0.6和1.2 m/... 三峡水库需要在每年5-6月份将库水位下降到145 m为夏季蓄洪做准备。在这个库水位消落期,库岸涉水滑坡的稳定性可能发生不利变化,而且连续暴雨会加重这种不利变化。文章以重庆市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考虑库水位最大下降速率0.6和1.2 m/d 2种工况,同时考虑50年一遇的暴雨情景,采用条分法计算了滑坡地下水位和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库消落期滑坡稳定性总体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并在大部分时间低于蓄水前的天然状态,库水位消落速率增加和特大暴雨的发生会使滑坡稳定性下降更快。在库水位降低到145 m的时刻,滑坡稳定性系数降低到极小值,此后又缓慢的回升。滑坡体渗透系数对稳定性极小值的影响比库水位下降速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稳定性系数 渗透系数 地下水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赣南花岗岩风化边坡破坏模式及其失稳预测
7
作者 王世梅 李小锋 +2 位作者 谭建民 王力 田东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赣南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构造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在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研究这一地区花岗岩边坡破坏模式和失稳运动过程,可以有效科学地进行边坡防治.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了赣南花岗岩边坡地质... 赣南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构造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在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研究这一地区花岗岩边坡破坏模式和失稳运动过程,可以有效科学地进行边坡防治.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了赣南花岗岩边坡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将该地区边坡地质结构分为土质边坡、浅层风化边坡、岩质边坡和岩土混合边坡4类;边坡破坏模式主要有坍滑型、崩滑型、混合型、沿结构面滑移型4类.采用非连续性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了各类边坡失稳运动破坏过程,对其破坏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其中混合型以及沿结构面滑移型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根据赣南花岗岩边坡4类破坏模式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可望为赣南花岗岩区居民建房选址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花岗岩 风化边坡 破坏模式 DDA数值模拟 运动过程模拟
下载PDF
降雨历程诱发滑坡演化过程研究
8
作者 谭建民 严绍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80-84,共5页
滑坡的发生同降雨量往往有密切关系,而且受降雨过程影响.以香溪河左岸三峡库区复建公路为例,采用有 限单元法( FEM)对降雨期间非饱和土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耦合到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实现了降雨期 间斜体破坏过程的演化过... 滑坡的发生同降雨量往往有密切关系,而且受降雨过程影响.以香溪河左岸三峡库区复建公路为例,采用有 限单元法( FEM)对降雨期间非饱和土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耦合到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实现了降雨期 间斜体破坏过程的演化过程分析.通过对一场暴雨研究表明,暴雨降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分为降雨期、过 渡期、主要影响期及影响微弱期等4个阶段;单场暴雨易引起斜坡产生浅层滑动;斜坡稳定性是一个受非饱和渗流 场及滑坡体内应力场共同控制的动态问题.对于存在前期降雨的情况下研究表明,暴雨过程能大幅度地、快速地降 低边坡的稳定性,较单独一场暴雨对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易引发深层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稳定 前期降雨 演化过程 有限差分法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被引量:14
9
作者 常宏 韩会卿 +2 位作者 章昱 李景富 谭建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7,共9页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成灾模式 清江流域 鄂西
下载PDF
水在千将坪滑坡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36
10
作者 文宝萍 申健 谭建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8,共7页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发生的第一例灾害性滑坡。本文以千将坪滑坡地质结构为基础,结合滑坡发育特征,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库蓄水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随着一系列对水作用敏感的滑坡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在...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发生的第一例灾害性滑坡。本文以千将坪滑坡地质结构为基础,结合滑坡发育特征,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库蓄水和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系数随着一系列对水作用敏感的滑坡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在千将坪滑坡中的定量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在千将坪滑坡的中的作用,以其对切层段泥岩抗剪强度的弱化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对滑坡施加浮托力、弱化顺层段主滑带抗剪强度和增大滑体容重,地下水位上升、滑带内孔隙水压力增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微弱。千将坪滑坡的发生是三峡水库蓄水和持续性降雨叠加作用的结果,但是水库蓄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大于降雨,后者对滑坡的发生可能起了触发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将坪滑坡 水库蓄水 降雨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鄂西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常宏 章昱 +2 位作者 李景富 谭建民 韩会卿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鄂西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在清江流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统计归纳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分析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岩溶水系统导致岩溶塌陷(及灾害链);溶蚀扩张... 鄂西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文章在清江流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统计归纳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分析清江岩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岩溶水系统导致岩溶塌陷(及灾害链);溶蚀扩张和岩溶化诱发加剧滑坡和崩塌,溶蚀风化形成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钙质胶结的存在加强了滑坡崩塌的稳定性;岩溶与地质灾害易混淆,以新塘石林为例强调二者之间需甄别。指出碳酸盐岩区地质灾害调查应加强岩溶孕灾地质背景研究;研究钙质胶结的分布规律与加固效果可应用于滑坡和崩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质灾害 鄂西 清江
下载PDF
库水位变化与降雨作用下库岸斜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连志鹏 谭建民 +1 位作者 闫举生 王宁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14-17,22,共5页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在175-145 m之间周期性波动,库岸斜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能导致斜坡失稳。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巴东县西壤坡为例,分析了在库水位升降与降雨联合作用下斜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过程,...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在175-145 m之间周期性波动,库岸斜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可能导致斜坡失稳。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巴东县西壤坡为例,分析了在库水位升降与降雨联合作用下斜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过程,通过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模拟分析,探讨了库岸斜坡在水位变化及降雨作用下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斜坡 饱和-非饱和渗流 稳定性分析 库水位 降雨
下载PDF
矿区地下水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马坑铁矿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宁涛 谭建民 +1 位作者 闫举生 连志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矿山安全管理部门普遍开展对矿山变形和有害气体的监测,但对地下水监测系统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福建省龙岩市马坑铁矿率先建立了完善的矿区地下水监测与预警系统,但由于监测数据量大、共享性差,导致管理者无法方便、快捷地选取和使用... 矿山安全管理部门普遍开展对矿山变形和有害气体的监测,但对地下水监测系统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福建省龙岩市马坑铁矿率先建立了完善的矿区地下水监测与预警系统,但由于监测数据量大、共享性差,导致管理者无法方便、快捷地选取和使用数据。本文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马坑铁矿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共享,完善了监测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功能,并实现了地下水水位突变预警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对矿区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地下水 监测 预警系统 马坑铁矿
下载PDF
库水位变动条件下柱状危岩体变形破坏机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小婷 王健 +1 位作者 黄波林 谭建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9-18,共10页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变动造成了部分消落带岩体劣化,其具体表现为强度下降和宏观裂隙增多,这使得一些柱状危岩体被发现或需要重新认识,包括箭穿洞、曲子滩和棺木岭等危岩体。这些柱状危岩体三维边界清晰,由"硬-相对软"的岩性组...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变动造成了部分消落带岩体劣化,其具体表现为强度下降和宏观裂隙增多,这使得一些柱状危岩体被发现或需要重新认识,包括箭穿洞、曲子滩和棺木岭等危岩体。这些柱状危岩体三维边界清晰,由"硬-相对软"的岩性组成,主要受控于相对软的硬岩基座岩体。采用伪时间增量的方式模拟岩石强度的时间相关劣化效应,数值分析了多水位变动周期下棺木岭危岩体裂缝和破坏区的扩展情况。危岩体初始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基座趾部岩体。随着水位变动周期增多,裂缝和破坏区由危岩体踵部和趾部相对扩展,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危岩体踵部。10次水位周期计算所得破坏区比相同时步、没有劣化效应时增加了近4倍,且以拉张破坏为主。周期性水位变动造成的岩体劣化强烈加快了柱状危岩体演化进程,同时影响了其破坏机理。从数值分析来看,棺木岭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从原来的倾倒为主将转为以压溃崩塌为主。水位变动条件下岩石强度的时间相关劣化效应及其对柱状危岩体的影响研究将为三峡水库危岩体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动 柱状危岩体 岩体劣化 破坏区扩展 压溃失稳模式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铁永波 孙强 +5 位作者 徐勇 张勇 魏云杰 杨秀元 张泰丽 谭建民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跨度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复杂、成灾模式多样,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针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的问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实施进展基础上,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 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跨度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复杂、成灾模式多样,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针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的问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实施进展基础上,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控灾的气候动力特征及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和多尺度风险调查评价示范性成果进行了总结,揭示了东南沿海地区典型台风地质灾害、南方岩溶塌陷、西南高寒山区冰碛土泥石流及川西高原区火后泥石流形成机理与物源侵蚀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基于县域、重点城镇及典型灾害点的多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应用示范,相关成果在西南重大工程规划选线及县城搬迁选址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丘陵区 地质灾害成灾模式 精细化调查 风险评价 应用示范
下载PDF
基于不同因子分级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湖北远安县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闫举生 谭建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本文以湖北省远安县为研究区,利用采集的资料,提取出了与滑坡发生相关的8类指标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公路。针对连续型致灾因子,选取定性等间距划分和频率比法划分得到两类指标因子体系,分别带入人... 本文以湖北省远安县为研究区,利用采集的资料,提取出了与滑坡发生相关的8类指标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公路。针对连续型致灾因子,选取定性等间距划分和频率比法划分得到两类指标因子体系,分别带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绘制得研究区易发性评价区划图。最后,利用ROC曲线图对4个模型的精确性进行分析,得到ANN模型的成功率和预测率分别为0.899和0.901,FR-ANN模型的成功率和预测率0.934和0.935; RF模型的成功率和预测率分别为0.886和0.886,FR-RF模型的成功率和预测率分别为0.928和0.929。以上说明,无论对于人工神经网络还是随机森林模型,基于频率比法的因子分级均表现出了更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频率比 人工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下载PDF
鄂西远安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举生 谭建民 +1 位作者 连志鹏 章昱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 在对远安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梳理出研究区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等发育特征,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地灾灾害分布发育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县域中部的冲积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雨季。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安县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形成条件
下载PDF
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作用下雏鸡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学智 欧德渊 +2 位作者 许乐仁 李进国 谭建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为了研究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攻毒后雏鸡体温的影响,探讨内源性组胺在内毒素攻毒时导致雏鸡发热的作用机理。采用100羽雏鸡随机分5组,即模型组、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扑和西联合组和空白组。空白组中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 为了研究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攻毒后雏鸡体温的影响,探讨内源性组胺在内毒素攻毒时导致雏鸡发热的作用机理。采用100羽雏鸡随机分5组,即模型组、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扑和西联合组和空白组。空白组中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注射等剂量的LPS,早、晚肌注相应药物。实验持续15 d,分别于攻毒后0 d、5 d、10 d、15 d,各组随机抽10个样本。在注射LPS后0 h、2 h、4 h6、h,测定雏鸡直肠温度,结果:(1)急性实验中,扑尔敏组2 h、4 h体温显著降低(P<0.05);而西咪替丁组和扑和西联合组在2h时体温极显著降低(P<0.01)。(2)慢性实验中,0 d5、d体温无显著差异;10 d、15 d扑尔敏组体温显著降低(P<0.05);15 d扑尔敏组、扑和西联合组体温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内源性组胺主要是通过H1受体介导体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内毒素 组胺受体拮抗剂 雏鸡 体温
下载PDF
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开采区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连志鹏 谭建民 李景富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磷矿开采区诱发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远安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开采区为例,对区内磷矿的开采范围、开采方法以及采空区分布特征进行介绍,分析了采空区内的变形机制;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以磷矿开采深... 磷矿开采区诱发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远安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开采区为例,对区内磷矿的开采范围、开采方法以及采空区分布特征进行介绍,分析了采空区内的变形机制;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以磷矿开采深厚比(H/M)作为稳定性评价依据,利用GIS软件拟合分析得出区内磷矿开采深厚比等值线图,对等值线图分析得出稳定性分区图;研究区共分三大区:稳定性差区、稳定性较差区、稳定性较好区,分别对各区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深厚比 稳定性评价 盐池河磷矿
下载PDF
基于水波动力学模型的棺木岭危岩体涌浪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世昌 黄波林 +3 位作者 谭建民 闫举生 李明 赵永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4期323-330,共8页
以棺木岭危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运用水波动力学模型进行危岩体在145 m、175 m水位条件下的滑坡涌浪模拟。结果显示:145 m条件下最大涌浪高度为24.2 m,最大爬高为19.9 m,1m以上涌浪高度的河道长约5.4 km;175 m条... 以棺木岭危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运用水波动力学模型进行危岩体在145 m、175 m水位条件下的滑坡涌浪模拟。结果显示:145 m条件下最大涌浪高度为24.2 m,最大爬高为19.9 m,1m以上涌浪高度的河道长约5.4 km;175 m条件下最大涌浪高度为23.3 m,最大爬高为14.5 m,1 m以上涌浪高度的河道长约6.6 km。在九畹溪河道上,涌浪的波高严重不均衡,下游涌浪强度明显高于上游。在长江河道上,涌浪波以九畹溪口为扰动点,向上下游衰减,衰减近似平缓。随着库水位的下降,危岩体形成的最大涌浪高度增大,而涌浪危害的范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浪 数值模拟 入水速度 水波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