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群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莹 和金梅 +3 位作者 郭敏 谭玉菲 赵彦云 王宗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5,共9页
利用2015—2022年颗粒物(PM_(2.5)和PM_(10))监测数据,从浓度水平和统计学分布2个角度,采用日均浓度、年均浓度、概率论角度达标情况和达标所需浓度降低量4个维度分析我国10个城市群(169个城市)的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异同。结果表明,... 利用2015—2022年颗粒物(PM_(2.5)和PM_(10))监测数据,从浓度水平和统计学分布2个角度,采用日均浓度、年均浓度、概率论角度达标情况和达标所需浓度降低量4个维度分析我国10个城市群(169个城市)的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异同。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内部颗粒物浓度污染水平趋于平稳,城市群之间颗粒物浓度差异较大。我国城市群颗粒物浓度存在分层现象,根据颗粒物浓度水平将10个城市群分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城市群3类。从统计学分布角度也分为3类,但关中平原城市群被划分到高浓度城市群,其余城市群分类则不变。我国城市群之间颗粒物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所需浓度降低量差异显著。海峡西岸城市群的PM_(2.5)和PM_(10)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PM_(10)已经达标,而中原、关中平原、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如果要达标,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需降低50%和27%以上。建议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颗粒物区域阶段目标值,推动城市群结合自身情况加快分阶段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颗粒物 浓度分布特征 统计特征
下载PDF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未来发展的建议
2
作者 王宗爽 郭敏 +2 位作者 谭玉菲 胡京南 武雪芳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15期33-40,共8页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目标,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社会物质财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40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的关键成效,对美国、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目标,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社会物质财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40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的关键成效,对美国、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指导值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环境背景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双碳”目标四个维度提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制修订 空气质量 PM_(2.5) 臭氧
下载PDF
砷大气环境保护标准限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玉菲 郭敏 +3 位作者 徐舒 安广楠 顾闫悦 王宗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砷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是控制砷污染的重要环境管理手段与执法依据。为此,对比国内外砷环境空气质量限值,分析中国砷大气排放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通过定量理论计算研究了砷大气排放浓度限值与环境空气质量限值之间的关系,提出砷大气排放理... 砷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是控制砷污染的重要环境管理手段与执法依据。为此,对比国内外砷环境空气质量限值,分析中国砷大气排放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通过定量理论计算研究了砷大气排放浓度限值与环境空气质量限值之间的关系,提出砷大气排放理论浓度限值和建议浓度限值。结果表明:国内外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质量浓度限值多为0.006μg/m^3,建议今后开展中国砷空气质量基准研究,制订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国际上,各类固定污染源大气排放标准中砷的质量浓度限值为0.025~1.000 mg/m^3,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相比,中国焚烧炉窑等部分行业现行砷大气排放控制较为宽松,现行大气污染物综合及工业炉窑排放标准中均未规定砷污染物项目,且缺少半导体、电子及针对铅、锌、金的有色金属工业等行业的砷大气排放浓度限值。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砷大气排放理论质量浓度限值为0.05 mg/m^3。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建议有色金属工业近期的砷大气排放质量浓度限值可维持为0.4~0.5 mg/m^3,今后随着技术进步可逐步加严;焚烧炉窑砷大气排放质量浓度限值可加严为0.5 mg/m^3;其他涉砷工业的砷大气排放质量浓度限值建议制订为0.1 mg/m^3,经过一定过渡期后逐步达到0.05 mg/m^3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限值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3 位作者 贺克斌 谭玉菲 封强 吴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1,共10页
我国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走出去",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本文整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别从标准设置、污染物项目和限值水平、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走出去",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本文整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别从标准设置、污染物项目和限值水平、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发现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在污染物项目设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方面却差异很大;蒙俄、中东欧大多数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较为严格,中亚、东南亚国家相对宽松,南亚和西亚、中东地区宽严程度差异较大。对于不同的环境标准要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标准合作、中国环境标准和产业输出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标准 “一带一路” 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合作
下载PDF
民用建筑室内氨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聂鹏 王宗爽 +5 位作者 王晟 谭玉菲 徐舒 车飞 李琴 武雪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12-219,共8页
针对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氨污染问题,从室内空气氨污染现状、污染来源、释放规律、对人体健康影响以及相关控制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室内空气氨污染情况较为复杂,美容美发场所氨污染较重,其他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氨... 针对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氨污染问题,从室内空气氨污染现状、污染来源、释放规律、对人体健康影响以及相关控制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室内空气氨污染情况较为复杂,美容美发场所氨污染较重,其他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氨污染北方比南方严重,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国外污染情况较轻;国内外对于室内空气中低浓度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都不多;我国关于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氨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较多,而国外则主要集中在农牧业养殖场室内空气氨的控制;我国针对室内空气氨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及规范,而除芬兰外其他发达国家鲜见相关报道。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室内空气污染
下载PDF
超声破解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轩 张利红 +1 位作者 籍国东 谭玉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366,共4页
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辐照下,研究了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破解作用,并采用GC/MS分析了超声辐照时间对淋洗液中特征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粘土颗粒吸持... 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辐照下,研究了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破解作用,并采用GC/MS分析了超声辐照时间对淋洗液中特征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粘土颗粒吸持的稠油显著下降,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100 W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9.25%;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7.36%。超声波能够显著增加解吸稠油在水中的溶解率,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80 W时,水相含油率升高92%;当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水相含油率升高近1倍。随着超声辐照时间的增加,极性相对较强的环烷酮类有机物的相对丰度随之增加,极性相对较弱的环烷二酮类有机物相对丰度则显著减小。超声波有利于异位化学淋洗在高含粘土颗粒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破解 稠油污染土壤 粘土颗粒
下载PDF
基于中国人群暴露特征的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转换系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敏 王宗爽 +4 位作者 姜楠 顾闫悦 徐舒 谭玉菲 段小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18-2526,共9页
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之间的转换系数是制定保护公众健康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空气浓度限值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运用等效健康风险评估法,构建了基于中国人群暴露特征的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之间的转换系数推导模... 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之间的转换系数是制定保护公众健康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空气浓度限值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运用等效健康风险评估法,构建了基于中国人群暴露特征的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之间的转换系数推导模型,分别计算了我国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区域、工龄等条件下的转换系数,并检验了影响转换系数的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人群(包括儿童)的转换系数在0.0009~0.0026之间,平均值为0.0021,与蒙特卡洛模拟值(平均值为0.0023,中位数为0.0022)相近,但低于美国和欧盟的转换系数(美国、欧盟分别为0.0024、0.0027).②我国男性居民的转换系数普遍高于女性,且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敏感人群(6岁以下儿童)转换系数接近成年人的50%,其中1岁以内儿童转换系数低至0.0009.我国不同省份成人的转换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上海市(0.0019)最低,西藏自治区(0.0023)最高.③敏感性检验发现,体质量、呼吸量等暴露参数对转换系数影响较大.研究显示,基于中国人群暴露特征的转换系数可以指导我国科学、准确、合理、高效地制定出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浓度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 转换系数 职业接触 环境空气质量 浓度限值 中国人群
下载PDF
国外环境烟雾箱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宗爽 徐舒 +6 位作者 王晟 苏红梅 武雪芳 李红 谭玉菲 郭敏 顾闫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63-370,共8页
概述了国外环境烟雾箱的定义、分类、壁效应、特性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环境烟雾箱的材料主要为Teflon FEP;室内环境烟雾箱体积较小,但模拟条件可控性较强,室外环境烟雾箱体积大,但模拟条件可控性较弱;多数环境烟雾箱功能单... 概述了国外环境烟雾箱的定义、分类、壁效应、特性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环境烟雾箱的材料主要为Teflon FEP;室内环境烟雾箱体积较小,但模拟条件可控性较强,室外环境烟雾箱体积大,但模拟条件可控性较弱;多数环境烟雾箱功能单一,不可移动,不能到达现场进行具有区域针对性的模拟研究,更不能开展人体暴露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释放规律研究;几乎每个环境烟雾箱都配备了先进的分析仪器,如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等;主要用于光化学烟雾机制机理、新增痕量气体的大气化学行为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建议未来我国建设的环境烟雾箱应根据不同科研目的,拓展其应用功能;制定环境烟雾箱应用研究战略,系统研究我国大气灰霾污染形成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机理,为我国全面防控区域大气污染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烟雾箱 光化学烟雾 二次气溶胶 暴露 人体健康
下载PDF
HJ1179-2021《涂料油墨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标准解读
9
作者 张巍 杨纯尔 +2 位作者 谭玉菲 王宗爽 修光利 《中国涂料》 CAS 2021年第9期15-19,共5页
从HJ 1179-2021《涂料油墨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简称《指南》,后同)标准编制的背景、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出发解读该《指南》,并从污染预防、治理和环境管理3方面分析提出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和措... 从HJ 1179-2021《涂料油墨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简称《指南》,后同)标准编制的背景、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出发解读该《指南》,并从污染预防、治理和环境管理3方面分析提出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和措施,有助于对《指南》的正确理解和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技术指南 解读 涂料工业 油墨工业 排放标准
下载PDF
基于CEMS(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的火电厂SO_(2)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彦琦 周舟 +6 位作者 王宗爽 周羽化 雷晶 郭敏 谭玉菲 张虞 武雪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3-1070,共8页
我国重点大气排放源多已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而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主要依据手工监测数据.为研究制定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以火电厂为例,从全国范围内的363... 我国重点大气排放源多已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而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主要依据手工监测数据.为研究制定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以火电厂为例,从全国范围内的363台机组中筛选出满足数据有效性条件且具有代表性的68台机组,分析其2015年SO_(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的统计分布,建立了由严到宽的5种情景,每种情景都包含对应的3种排放限值,并与欧盟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68台火电机组对数正态分布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0.②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中,不同时段排放限值存在关联.该研究采用95%预测上限对应的限值倍数关系作为研究结果,即在全年SO_(2)小时浓度的95%分位数、日均浓度、月均浓度均满足对应限值的前提下,当要求90%的机组达标时,SO_(2)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1.5和1.7倍;当要求95%的机组达标时,SO_(2)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1.6和2.0倍;当要求99%的机组达标时,SO_(2)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1.6和2.2倍.③不同时段排放限值之间的比例关系适用于各种装机规模的火电机组.研究显示:68台火电机组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重点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增加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同时对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进行规定,并明确其定量比例关系;各种装机规模的火电机组可采用统一的达标判定方法进行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 CEMS监测数据 对数正态分布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达标判定方法
下载PDF
基于连续排放监测数据的水泥工业NO_(x)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舟 张孟琪 +5 位作者 王宗爽 周羽化 郭敏 雷晶 谭玉菲 武雪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1377,共7页
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多以手工监测数据为基础,为研究制定基于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以我国水泥工业2017年957条生产线排放NO_(x)的CEMS监测数据为基础... 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多以手工监测数据为基础,为研究制定基于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以我国水泥工业2017年957条生产线排放NO_(x)的CEMS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有效性原则筛选出553条生产线的CEMS监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我国水泥工业排放NO_(x)的小时浓度(CEMS监测数据)、日均浓度的统计特点,通过变化因子比值法和曲线拟合法建立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限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筛选出的553条水泥生产线的NO_(x)小时浓度对数值与累积频率正态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6.②NO_(x)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限值之间存在关联,曲线拟合法和变化因子比值法得出二者之间的倍数关系无显著差异.③当要求90%的生产线达标时,NO_(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5倍;当要求95%的生产线达标时,NO_(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6倍;当要求99%的生产线达标时,NO_(x)小时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限值的1.7倍.研究显示,基于水泥生产线排放的NO_(x)小时浓度(CEMS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变化因子比值法和曲线拟合法可以确定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定量比例关系,建立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 CEMS监测数据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达标判定方法
下载PDF
城市景观水体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12
作者 谭玉菲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8期83-83,共1页
分析了城市景观水体现状及目前城市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它们的机理进行了介绍。虽然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大多处于研究阶段,但必将成为将来应用的热点。
关键词 城市景观水体 微污染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建筑陶瓷行业发生炉煤气站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知宜 李洪枚 +2 位作者 王新春 谭玉菲 苑卫军 《佛山陶瓷》 2020年第9期46-52,36,共8页
煤气发生炉技术适应了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能源资源实际,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电解铝、冶金和建筑陶瓷行业作为我国煤气发生炉使用较为集中的行业,煤制气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生态环境管理... 煤气发生炉技术适应了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能源资源实际,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电解铝、冶金和建筑陶瓷行业作为我国煤气发生炉使用较为集中的行业,煤制气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和煤气站设施周边群众的关注。本研究结合资料调研和现场调研,收集了建筑陶瓷行业煤气发生炉信息,分析其产排污环节和造成的主要污染问题,梳理并凝练提出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方面的政策建议,为深入推进陶瓷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决策支持,对进一步削减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陶瓷 污染防治 煤气发生炉 煤焦油 VOCs 含酚废水
下载PDF
基于全年在线监测数据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雪丽 李辉 +3 位作者 谭玉菲 郭敏 王宗爽 王圣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通过收集位于中部地区某省已实现超低排放的139台燃煤机组2017年全年在线监测数据,对烟尘、SO2、NOx小时浓度符合超低限值的时间比率(符合率)、月均浓度值、单位电量排放绩效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研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在... 通过收集位于中部地区某省已实现超低排放的139台燃煤机组2017年全年在线监测数据,对烟尘、SO2、NOx小时浓度符合超低限值的时间比率(符合率)、月均浓度值、单位电量排放绩效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研究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在线数据排放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实际的在线监测数据达标评判方法。统计结果显示,下半年三种污染物同时符合超低限值的时间比率达到或超过99%的机组占比情况(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上半年,可见,超低排放机组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的水平在逐渐提高;随着统计时间段加长(从按月度、季度),小时平均浓度100%符合超低限值的概率有所降低,但符合率达到95%及以上的机组占比情况相对稳定(均在90%以上),可见,在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引入小时均值浓度符合率的评判条件具有科学性和实际意义;139台机组12个月的烟尘、SO2、NOx月均排放浓度均符合超低排放限值,其中90%的月平均浓度分别不超过3.7、24、40mg/m^(3),仅分别占欧盟最严标准限值的37%、16%、27%;90%的月平均绩效分别不超过0.014、0.09、0.16g/(kW·h),仅分别占美国最严标准的35%、20%、50%,可见,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连续在线监测 排放特征 小时浓度符合率 月均浓度值 排放绩效
下载PDF
铅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标准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宗爽 徐舒 +4 位作者 安广楠 谭玉菲 郭敏 王晟 武雪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63-3170,共8页
铅因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其大气污染物标准限值的合理性倍受关注.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铅大气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通过计算提出基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的排放标准理论限值及建议限值.分析发现,目前国际上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铅因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其大气污染物标准限值的合理性倍受关注.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铅大气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通过计算提出基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的排放标准理论限值及建议限值.分析发现,目前国际上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为0.00015~0.0015 mg·m^-3,但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均浓度限值0.0005 mg·m^-3;建议我国今后修订标准时对铅年均浓度和季均浓度限值进一步加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铅环境空气质量季均浓度限值水平已显落后;国际上目前各类排放源铅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在0.04~2 mg·m^-3之间,金属冶炼源等主要源的排放浓度限值在1~2 mg·m^-3,其他排放源均在0.5 mg·m^-3以下;我国铅、锌熔炼源正在执行的排放浓度限值(8 mg·m^-3)较为宽松,而其他源的铅大气排放浓度限值与国际上的限值基本一致.通过计算认为,保护公众健康的铅大气污染物的理论排放限值为1.2~2.4 mg·m^-3.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铅、锌熔炼源的铅大气污染物新建企业排放浓度限值为2 mg·m^-3;其他源的新建企业排放浓度建议限值为0.5 mg·m^-3.经过过渡期,现有企业应达到新建企业的排放控制要求.铅的企业边界浓度排放限值是保护企业边界附近公众健康的有效屏障,但鉴于铅的污染特性,对于具体建设项目应加强环评力度,提出更具体明确的排放控制要求,并加强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监测等,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大气污染物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排放标准 限值 金属熔炼
原文传递
非超低与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启动过程NOx排放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辉 朱法华 +7 位作者 孙雪丽 王宗爽 王圣 裴杰 谭玉菲 薛峰 郭敏 郑桂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21-3129,共9页
通过采集671台次燃煤火电机组NOx排放实时监控数据,对非超低排放与超低排放机组总体及相应各等级机组启动过程中NOx排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超低排放机组启动阶段NOx超标率为81.53%,平均超标小时数为2.64 h,平均最大排放小... 通过采集671台次燃煤火电机组NOx排放实时监控数据,对非超低排放与超低排放机组总体及相应各等级机组启动过程中NOx排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超低排放机组启动阶段NOx超标率为81.53%,平均超标小时数为2.64 h,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为284.06 mg·m-3;超低排放机组启动阶段NOx超标率为79.86%,平均超标小时数为2.52 h,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为231.61 mg·m-3;非超低与超低排放机组总体及相应各等级机组间NOx超标率和平均超标时长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非超低排放机组中,除300 MW等级机组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显著低于200 MW等级机组外,其余对比组在超标率、超标小时数及平均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等级超低排放机组之间在超标率、超标小时数和最大排放小时均值浓度上都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的情况, 600 MW等级机组超标时长控制最优, 1 000 MW等级机组排放浓度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煤电机组 启动 NOx 排放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