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谭见安 李日邦 朱文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简述了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历史发展,60年代以来是我国医学地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特别在地方病、癌症等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流行特点、生态学特性、环境病因、病区环境改善和地理制图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并综合国内外的发展... 简述了我国医学地理学的历史发展,60年代以来是我国医学地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特别在地方病、癌症等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流行特点、生态学特性、环境病因、病区环境改善和地理制图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并综合国内外的发展略述了医学地理的性质和任务。本文依医学地理的主要研究领域:疾病地理、健康地理、保健地理、医学地理制图等扼要地阐述了所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学 地理 地方病 研究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研制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与结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谭见安 刘云鹏 +4 位作者 沈尔礼 朱文郁 王五一 李日邦 杨林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的设计思想、研制方法和原则以及图集所揭示的内容和规律 .首次利用图集的方式进行空间分析 ,研究我国鼠疫的流行、防治和疫源地特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图集主要由序图组、环境背景图...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的设计思想、研制方法和原则以及图集所揭示的内容和规律 .首次利用图集的方式进行空间分析 ,研究我国鼠疫的流行、防治和疫源地特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图集主要由序图组、环境背景图组、世界鼠疫流行及疫源地背景图组、自然疫源地与环境图组、流行图组、宿主分布图组、媒介蚤图组、鼠疫菌生物型图组、防治机构图组和防治效果图组组成 .在鼠疫病情数据的处理和病情图的制作、环境背景图的制作和疫源地特征图制作等方面 ,都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方式地表达鼠疫与环境的关系 .它客观、科学地反映和阐述了我国 2 0 0多年来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揭示了我国鼠疫疫源地的分类和分布以及鼠疫菌的质粒组合和生化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环境 图集 景观地球化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
下载PDF
健康、环境、发展──当代医学地理的主题 被引量:17
3
作者 谭见安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710-718,共9页
本文从医学地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国内的当前研究情况和态势论证了当代医学地理的主题“健康、环境、发展”。其中“发展”最富时代意义和特征。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医学地理研究的基本问题。在评估国内的研究态势后,展望了我国医学... 本文从医学地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国内的当前研究情况和态势论证了当代医学地理的主题“健康、环境、发展”。其中“发展”最富时代意义和特征。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医学地理研究的基本问题。在评估国内的研究态势后,展望了我国医学地理的今后研究任务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地理 保健地理 健康 疾病 环境与健康
下载PDF
西安市燃煤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4
4
作者 雒昆利 王斗虎 +3 位作者 谭见安 王丽珍 冯福建 李日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对西安市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含铅量 ,采暖期燃煤锅炉的原煤和炉渣的含铅量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降尘的含铅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算 .结果表明 :燃烧 1t含铅量为 30 g左右的煤 ,排放到...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 ,对西安市燃煤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的含铅量 ,采暖期燃煤锅炉的原煤和炉渣的含铅量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降尘的含铅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测算 .结果表明 :燃烧 1t含铅量为 30 g左右的煤 ,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 2 0g左右 .燃煤中铅的排放率为 66%左右 .西安市及邻区每年工农业和民用燃煤 1 0 0 0万t左右 ,主要为渭北石炭 二叠系煤 ,含铅量为 30g/t左右 ,其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铅为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环境效应 西安市 燃煤 大气污染 大气监测 燃烧
下载PDF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侯少范 李德珠 +2 位作者 王丽珍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9,共9页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化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化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伴生矿物的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态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 外营力 机构组成 温暖带 地理景观 土壤 淋滤作用
下载PDF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 被引量:79
6
作者 李日邦 王五一 +2 位作者 谭见安 何洋 杨林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发展阶段 区域差异 发展趋势 中国
下载PDF
提高食物链硒通量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示范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日邦 谭见安 +7 位作者 王五一 朱文郁 杨林生 李德珠 王立志 苗成波 王久性 张建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研究在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重病区,进行小麦、蔬菜的叶面喷Se和主食加Se防治地方病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喷Se小麦含Se量达0.081μg/g,明显高于未喷Se的小麦(0.009μg/g);示范点膳... 本研究在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重病区,进行小麦、蔬菜的叶面喷Se和主食加Se防治地方病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喷Se小麦含Se量达0.081μg/g,明显高于未喷Se的小麦(0.009μg/g);示范点膳食含Se达0.076μg/g,显著高于对照点(0.014μg/g);示范点人均日摄Se量由13.40μg/g提高到60.39μg/g;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率由43.33%下降到6.45%,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链 硒通量 大骨节病 克山病
下载PDF
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含硒量及硒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7
8
作者 雒昆利 潘云唐 +1 位作者 王五一 谭见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本文对南秦岭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各种岩石的含硒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和形成时代密切相关,与岩石的含碳量和含硫量成正线性关系。碳质板岩和石煤相对于其他类岩石的含硒量高,碳质板岩一般为6×10^(-6)~... 本文对南秦岭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各种岩石的含硒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和形成时代密切相关,与岩石的含碳量和含硫量成正线性关系。碳质板岩和石煤相对于其他类岩石的含硒量高,碳质板岩一般为6×10^(-6)~35×10^(-6),石煤的含硒量为8×10^(-6)~45×10^(-6);中、下寒武统和志留系大贵坪组的碳质板岩和石煤含硒量较高,可达30×10^(-6)。同时,下寒武统的含硒量远远大于早古生代其他层位同类岩石的平均含硒量,是同类岩石平均含量的5~10倍。如碳酸盐岩的含硒量为2×10^(-6)~4×10^(-6);细粒岩石的含硒量较粗粒岩石的含硒量高,下志留统陡山沟组的厚层状到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和上寒武统的砾屑灰岩的含硒量相近,约0.05×10^(-6)~0.08×10^(-6),是本区最低的。因此,并非本区所有岩石都富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早古生界 分布规律 大巴山 微量元素 富集
下载PDF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31
9
作者 侯少范 李德珠 +2 位作者 王丽珍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24,共8页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关键词 土壤 结合态 闭蓄性 浓度
下载PDF
西藏大骨节病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林生 吕瑶 +4 位作者 李海蓉 李永华 李顺江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71,共6页
西藏90%以上的大骨节病县分布在高山温带环境中,病区最暖月平均气温在10—18℃之间,≥0℃日数在180—350天之间;病区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以及横断山北段山间地带的山区或高山谷地地区,病县山地、丘陵... 西藏90%以上的大骨节病县分布在高山温带环境中,病区最暖月平均气温在10—18℃之间,≥0℃日数在180—350天之间;病区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以及横断山北段山间地带的山区或高山谷地地区,病县山地、丘陵占78.4%,非病县山地、丘陵面积占66.7%;就海拔高度而言,病区主要分布在3600~4000m之间;病区涉及多种类型的耕作土壤,其中酸性棕壤和暗棕壤、灰褐土和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等淋溶、半淋溶土壤类型是大骨节病集中分布区;在高山土壤类型中病区趋于分布在典型亚高山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原土地带,而亚高山草原土带相对较少。西藏大骨节病区地理环境特征既与内地大骨节病区有很强的相似性,又因其独特的地域分异格局而具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西藏 气候 土壤
下载PDF
控制土壤硒化学行为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侯少范 王丽珍 +2 位作者 李德珠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8,共7页
用Jackson系统分离土壤磷的程序,研究了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Fe、Al、Mn的氧化物或矿物是控制土壤硒化学行为的主要因子,Ca、Mg、K的作用不大。在碱性环境中,Ca、Mg、K的化合物或矿物是制约土... 用Jackson系统分离土壤磷的程序,研究了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Fe、Al、Mn的氧化物或矿物是控制土壤硒化学行为的主要因子,Ca、Mg、K的作用不大。在碱性环境中,Ca、Mg、K的化合物或矿物是制约土壤非闭蓄性硒均主要因子,而控制闭蓄性硒的则是Fe、Al、Ma的氧化物或矿物。P、Si不仅以络阴离子的形式参与土壤硒的固定和影响植物对硒的利用,而且以化台物或矿物的肜式影响硒在土壤中的循环。在所研究的土壤中,未发现Cr、V、Sr、Ba、Co、Cu、Ni.Ti,Cd、Pb等与结合态硒含量在统计学上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行为 土壤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的古气候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晓雪 雒昆利 +1 位作者 谭见安 李日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5-432,共8页
本文在前人应用古生物及锆石测年资料确定的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用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区在该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作者主要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界线附近全岩样品的部分元素含量,从中提... 本文在前人应用古生物及锆石测年资料确定的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用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区在该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作者主要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界线附近全岩样品的部分元素含量,从中提取能指示气候变化的常规气候指标CaO/MgO、Sr/Ba,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综合探讨该区在界线附近的古气候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嘉荫地区在白垩纪末到古近纪初,气候整体上呈气温下降、降水增多的趋势,这一趋势与前人在该区从古生物方面得出的结果以及当时的生态相似区(北美)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嘉荫 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 古气候 地球化学指标 因子分析 气候分析 古近系 白垩系 界线
下载PDF
1840年以来我国鼠疫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杨林生 陈如桂 +1 位作者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利用 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中国鼠疫疫源地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我国鼠疫疫源地明显呈现南、北两个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北方鼠疫疫源地类型多 ,面积大 ;南方鼠疫疫源地类型少 ,面积小 ,并计算出我国鼠疫疫源地的面积为 1 2 6万 km2 。... 利用 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中国鼠疫疫源地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我国鼠疫疫源地明显呈现南、北两个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北方鼠疫疫源地类型多 ,面积大 ;南方鼠疫疫源地类型少 ,面积小 ,并计算出我国鼠疫疫源地的面积为 1 2 6万 km2 。在此基础上 ,利用我国人间鼠疫流行资料 ,分析了鼠疫空间分布规律。两者的对比表明 ,鼠疫病区面积在鼠疫疫源地基础上扩大一倍。由于受自然条件、人类社会经济因素和鼠疫流行规律影响 ,南方鼠疫病区在鼠疫疫源地的基础上扩展范围比北方明显。最后作者利用历史病情资料从 1 840~ 1 990按十年段 ,重建了1 50年来中国鼠疫流行扩散简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鼠疫疫源地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理条件下耕作土中的氟及其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日邦 谭见安 +2 位作者 王丽珍 郑达贤 王五一 《地理研究》 1985年第1期30-41,共12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不同地理条件下耕作土中氟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
关键词 耕作土 水溶性氟 地方性氟中毒 旱作土 含氟量 土壤总氟 生物吸收系数 总氟含量 地理条件 浅层地下水
下载PDF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立荣 雒昆利 +2 位作者 王五一 冯福建 谭见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的分...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排放量
下载PDF
中国人发砷背景值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林生 侯少范 +4 位作者 谭见安 陆毅伦 王五一 朱文郁 李日邦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本文作者在全国不同自然地理类型区选择100余县近200个采样点,采样点在远离城镇的非污染地区,采集当地居民发样1313份,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含量。测定数据进行计算机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发中砷含量在0.004-... 本文作者在全国不同自然地理类型区选择100余县近200个采样点,采样点在远离城镇的非污染地区,采集当地居民发样1313份,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含量。测定数据进行计算机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发中砷含量在0.004-9.999μg/g之间,中位值为0.56μg/g,算术平均值为0.927±1.213μg/g,几何平均值为0.571μg/g。性别和年龄差别不明显。皮尔逊(Pelson)x2法和W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地理区,人发砷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中国人发砷的地理分布呈南方高,北方低,自北而南逐渐递增的规律。人发砷的几何均值在北方中温带地区为0.2-0.4μg/g之间,到暖温带升高到0.4-0.6μg/g,至北亚热带则达到0.767μg/g,而到中亚热带以南则高达1μg/g以上。在同一自然地理带内,东西间差异不明显,青藏地区亦属发砷低含量区(几何均值0.267μg/g)。并依此对我国划分慢性砷中毒区的人发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含量背景值 区域分布 中国人
下载PDF
150年来中国鼠疫的医学地理评估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海蓉 杨林生 +1 位作者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文根据 1 840年以来我国鼠疫病情资料 ,选择 9种反映鼠疫病情的适宜指标 ,通过对 52 2个病区县的原始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确定了百分位的分级标准。利用 GIS技术 ,分县、省两级进行病情指标分级及病情空间分布分析 ,在此基础上 ,采... 本文根据 1 840年以来我国鼠疫病情资料 ,选择 9种反映鼠疫病情的适宜指标 ,通过对 52 2个病区县的原始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确定了百分位的分级标准。利用 GIS技术 ,分县、省两级进行病情指标分级及病情空间分布分析 ,在此基础上 ,采用因子分析法确立了评价鼠疫病情的综合指标 ,并据此对全国进行了按省、区和县为单元的鼠疫病情区划。结果表明 ,我国鼠疫流行分为南、北两大区域 ,南方的广东、云南、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为中国历史上成片的鼠疫病情严重区 ,北方的吉林、内蒙古、陕西病情亦较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病情指标 评估 区划 医学地理 中国 GIS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鼠疫流行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海蓉 王五一 +1 位作者 杨林生 谭见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与人间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和福建省分别作为我国北方和南方鼠疫疫源地和历史鼠疫病区的典型省,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降水变化以旱涝指数表示,气温变化以冷暖指数表示)与人间鼠...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与人间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和福建省分别作为我国北方和南方鼠疫疫源地和历史鼠疫病区的典型省,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降水变化以旱涝指数表示,气温变化以冷暖指数表示)与人间鼠疫发病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北方地区,人间鼠疫发病强度与前一年和当年的旱涝指数及冷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方地区,人间鼠疫的发病强度仅与当年秋季的冷暖指数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气候变化与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降水丰富及气候温暖利于北方鼠疫的流行与传播;降水变化对南方鼠疫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影响,秋冬季的气温与南方鼠疫的流行强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鼠疫流行 旱涝指数 冷暖指数
下载PDF
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9
作者 李海蓉 杨林生 +5 位作者 谭见安 王五一 侯少范 李永华 虞江萍 韦炳干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第5期381-386,共6页
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的范围和程度都比较严重。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我国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我国环境硒的地域分异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关系、低硒环境成因与低硒环境改良,以及硒与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的范围和程度都比较严重。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我国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我国环境硒的地域分异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关系、低硒环境成因与低硒环境改良,以及硒与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地理环境中硒与健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环境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不同人群硒营养的健康基线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硒 地域分异 克山病 大骨节病 低硒带 阈值 砷中毒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情下降与环境因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少范 王五一 +2 位作者 李日邦 李跃庭 谭见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1987年4月-1989年9月对内蒙三个大骨节病村进行了连续随诊观察,结果表明,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人体硒营养水平相应提高,病情与硒营养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每日由外源性食物中摄取的硒与病情呈显著负相关,而由当地产... 1987年4月-1989年9月对内蒙三个大骨节病村进行了连续随诊观察,结果表明,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人体硒营养水平相应提高,病情与硒营养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每日由外源性食物中摄取的硒与病情呈显著负相关,而由当地产粮、菜中摄取的硒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由肉蛋类食物中摄取的硒与病情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环境中的硒基本无变化.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输入病区和政变病区食物构成是控制硒反应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食物组成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