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四十里湾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斌 谷伟丽 +5 位作者 靳洋 马元庆 白艳艳 孙珊 王文杰 刘小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2006~2010年5、8、10月,分别对烟台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进行了30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叶绿素以及水文气象等要素。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 2006~2010年5、8、10月,分别对烟台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进行了30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叶绿素以及水文气象等要素。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一般在8月出现高值;仅2008年浮游植物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2009年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5月。2008年10月浮游植物数量平均值为所有航次中最高,达到51.61×104cells/L,且各站位间差别显著(P<0.01);2007年10月最低,仅为0.02×104cells/L。2006~2009年,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值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分别达到8.72μg/L和1481.42mg/m3·d;2010年(叶绿素a:6.13μg/L;初级生产力:733.91mg/m3·d)又降至与2008年相当。近5年,四十里湾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呈现湾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初级生产力与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强正相关关系(R=0.921,P<0.01),并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式,这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 浮游植物数量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相关性
下载PDF
2021年山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2
作者 陶慧敏 张娟 +7 位作者 张潇文 李志林 谷伟丽 王立明 于潇潇 金晓杰 张昀昌 孙珊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22-28,共7页
2021年7—8月,在山东近岸海域13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As、Hg)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 2021年7—8月,在山东近岸海域13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As、Hg)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24.2 mg/kg、14.7 mg/kg、62.5 mg/kg、0.120 mg/kg、59.0 mg/kg、10.5 mg/kg、0.0234 mg/k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为低风险状态,As、Hg和Cd的贡献率分别为35.85%、19.23%和18.46%,是主要贡献因子。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b、Zn、Cr、As和Hg的污染程度较轻,Cu和Cd出现小范围的偏中度污染状态区域,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空间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义豪 杨秀兰 +6 位作者 靳洋 汤宪春 白艳艳 孙珊 陶慧敏 谷伟丽 王国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不明显。4年整个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磷缺乏;平均N/P为164、Si/P为130、Si/N为0.77;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小清河 富营养 磷限制 氮污染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分析不同地区刺参总硒和无机硒含量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秀梅 孙国华 +5 位作者 杨建敏 任利华 马元庆 谷伟丽 张健 刘兆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为测定我国黄渤海海域刺参群体硒含量并探索其分布规律,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树为总硒和无机硒含量最高的组织,平均值分别为(14.171±3.412)mg/kg和(6.194±3.829)mg/kg,不同组织内的总硒、无... 为测定我国黄渤海海域刺参群体硒含量并探索其分布规律,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树为总硒和无机硒含量最高的组织,平均值分别为(14.171±3.412)mg/kg和(6.194±3.829)mg/kg,不同组织内的总硒、无机硒含量变化呈现一致的规律,硒含量由高到低为:呼吸树>消化道>肌肉>内壁>外壁,同时刺参体壁和肌肉(食用部分)中有机硒比例在75.6%~89.4%之间(除东营地区刺参群体肌肉组织的有机硒比例最低为53.6%);5个地区刺参群体同一组织内的总硒及无机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东营地区呼吸树、消化道和肌肉中无机硒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刺参 总硒 无机硒 有机硒
下载PDF
6种重金属对3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华伟 刘爱英 +5 位作者 谷伟丽 陶慧敏 李佳蕙 李斌 孙珊 姜会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7-296,共10页
以主要海水养殖动物菲律宾蛤仔、刺参、褐牙鲆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毒性法评价了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将受试动物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Cd、Cr、Cu、Zn、Hg及As单种试液中,概率单位法求得半致死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同一... 以主要海水养殖动物菲律宾蛤仔、刺参、褐牙鲆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毒性法评价了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将受试动物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Cd、Cr、Cu、Zn、Hg及As单种试液中,概率单位法求得半致死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对3种不同养殖生物的毒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Hg对菲律宾蛤仔、刺参及褐牙鲆3种养殖生物的96 hLC50分别为0.134 mg·L^(-1)、0.0246 mg·L^(-1)及0.238 mg·L^(-1);Cu为0.323 mg·L^(-1)、0.0499 mg·L^(-1)及0.975 mg·L^(-1);As为2.464 mg·L^(-1)、0.301 mg·L^(-1)及8.345 mg·L^(-1);Cd为2.843 mg·L^(-1)、1.111 mg·L^(-1)及6.787 mg·L^(-1);Zn为30.246 mg·L^(-1)、0.449 mg·L^(-1)及17.114 mg·L^(-1);Cr为32.591 mg·L^(-1)、2.205 mg·L^(-1)及95.137 mg·L^(-1)。6种重金属对菲律宾蛤仔毒性强弱:Hg>Cu>As>Cd>Zn>Cr;对刺参毒性:Hg>Cu>As>Zn>Cd>Cr;对褐牙鲆毒性:Hg>Cu>Cd>As>Zn>Cr。综合结果表明:Hg、Cu毒性最强,Cd、As及Zn次之,Cr毒性最弱。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增养殖区重金属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菲律宾蛤仔 刺参 褐牙鲆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环境状况及贝类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孙珊 赵玉庭 +4 位作者 王立明 由丽萍 陶慧敏 谷伟丽 张秀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 依据2014年8月对山东省近岸贝类养殖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对贝类养殖区进行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As、Cu、Cr、Pb、Cd和Hg;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r、Pb、Cu、As、Cd和Hg;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为Cu、As、Cd、Cr、Pb和H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贝类体中Hg、Cd、Pb和Cr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u符合Ⅰ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为Cu、Cd、Hg、Pb、Cr和As,调查海域贝类体中的Cu、Cd富集系数较高,其他重金属富集系数相对较低。重金属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表明,贝类体中Cd、Pb、As、Cr和Hg的膳食暴露量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建议去除内脏后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养殖区 重金属 环境评价 富集系数 贝类安全风险
下载PDF
乳山海域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秦华伟 陈爱华 +6 位作者 刘慧慧 邹荣婕 张华威 黄会 陶慧敏 谷伟丽 张秀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
牡蛎是中国主要养殖经济贝类之一,乳山作为"牡蛎之乡",牡蛎的品质及食品安全问题引人瞩目。根据2015年对乳山市4个海域的养殖太平洋牡蛎的检测数据,对太平洋牡蛎中蛋白质、牛磺酸、锌、铁、硒、铜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及砷、汞... 牡蛎是中国主要养殖经济贝类之一,乳山作为"牡蛎之乡",牡蛎的品质及食品安全问题引人瞩目。根据2015年对乳山市4个海域的养殖太平洋牡蛎的检测数据,对太平洋牡蛎中蛋白质、牛磺酸、锌、铁、硒、铜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及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产品中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其安全性,引导健康安全消费。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养殖牡蛎蛋白质、脂肪质量分数为9.78%和3.0%;牛磺酸、磷含量分别为7.84和1.5 mg/g;硒、铁、锌、铜、锰的含量分别为0.46、105.7、152.7、34.2和10.7 mg/kg。该海域养殖太平洋牡蛎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重金属元素含量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表明其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故在该海域进行太平洋牡蛎养殖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不同海域对比,太平洋牡蛎个体间蛋白质、水分、脂肪、磷、砷、汞、镉等含量分布差异不明显,牛磺酸、硒、铁、锰、锌、铜、铬、铅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太平洋牡蛎对不同参数的选择性累积存在差异;同一海域不同元素分布差异不同,表明不同元素体内累积可能存在相互竞争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营养 重金属 乳山市
下载PDF
海蜇中铝测定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白艳艳 谷伟丽 +3 位作者 马元庆 孙珊 魏潇 张秀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197-1203,共7页
目的:采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结合2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海蜇产品中铝含量进行测定,探索简易、精密度高、准确度高、适用性强的检测方法。方法取鲜海蜇、盐渍海蜇、即食海蜇样品,采用水煮消解、酸煮消解、微波消解、电热板消解4种不同... 目的:采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结合2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海蜇产品中铝含量进行测定,探索简易、精密度高、准确度高、适用性强的检测方法。方法取鲜海蜇、盐渍海蜇、即食海蜇样品,采用水煮消解、酸煮消解、微波消解、电热板消解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结合滴定和 ICP-MS2种方法测定海蜇产品中铝,同时做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结果酸煮消解、微波消解及电热板消解3种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前处理方法的 RSD%<2%,回收率在101.2%~105.4%;水煮消解法测定铝含量低,与其他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酸煮消解-ICP-MS 法回收率低,只有78.7%。结论水煮消解法提取率低,不适用于海蜇产品中铝提取;酸煮滴定法检测成本低、有较高精密度及准确度,可被企业及检测机构用于海蜇中铝的测定;电热板消解-滴定法亦取得满意效果,样品量较大时可考虑代替酸煮滴定法用于企业检测;微波消解-ICP-MS测定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用于检测条件较好的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前处理 测定方法
原文传递
乳山和广饶养殖贝类重金属含量分析及食用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明 苑春亭 +6 位作者 何鑫 孙珊 张昀昌 谷伟丽 苏博 乔丹 张秀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5期37-44,共8页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了2015年上市出售前乳山海域养殖的太平洋牡蛎和广饶海域养殖的毛蚶、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等5种常见贝类中铜、铅、镉、铬、总汞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点估计法,通过计算贝类体内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商(...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了2015年上市出售前乳山海域养殖的太平洋牡蛎和广饶海域养殖的毛蚶、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等5种常见贝类中铜、铅、镉、铬、总汞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点估计法,通过计算贝类体内的重金属暴露风险商(HQ)评价食用上述5种贝类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贝类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太平洋牡蛎中的铜和镉以及毛蚶中的铅含量较高,处于中污染水平,其他贝类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然而暴露风险商(HQ)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仅在过量食用乳山养殖太平洋牡蛎时会存在镉的暴露健康风险,其中儿童受到的风险高于成年人,太平洋牡蛎中镉的摄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建立适合中国的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制定合理的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物限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重金属 风险评估 乳山 广饶
下载PDF
山东省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及变化趋势
10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5 位作者 孙珊 张娟 谷伟丽 董晓晓 李佳蕙 马元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章依据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总体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 文章依据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总体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变小的趋势,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量较低,平均6.77%。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类型包含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砂,以粉砂为主,占调查站位的61.9%。2016—2020年,山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现粗化的趋势,其中,日照、青岛、潍坊和滨州近岸海域粗化趋势较为明显,东营次之,烟台和威海粗化程度最低。沉积物粒度时空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物源、区域水动力条件(如,渤海和黄海海流、山东省沿岸流等)及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情况,具体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山东省近岸海域底质类型变化分析和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沉积物 粒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烟台金沙滩绿潮爆发的基本状况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元庆 邢红艳 +5 位作者 宋秀凯 张秀珍 孙珊 代忠祥 陶慧敏 谷伟丽 《齐鲁渔业》 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
2007年5~6月烟台开发区金沙滩海域发生大面积石莼引起的绿潮事件,通过对绿潮发生前后相关因子监测分析发现,石莼的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0~15,水温为15.0~20.0℃,水体富营养程度决定石莼生物量。调查发现,急剧变化的水温是这次绿潮消... 2007年5~6月烟台开发区金沙滩海域发生大面积石莼引起的绿潮事件,通过对绿潮发生前后相关因子监测分析发现,石莼的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0~15,水温为15.0~20.0℃,水体富营养程度决定石莼生物量。调查发现,急剧变化的水温是这次绿潮消亡的主要因素。加强监测、及时捕捞和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将有效抑制绿潮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 绿潮 应对措施 烟台金沙滩
原文传递
山东近岸海域夏季pH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志林 姜会超 +7 位作者 张娟 苏博 靳洋 陶慧敏 谷伟丽 马元庆 邢红艳 秦华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本文基于山东近岸海域2020年7月-8月表层海水pH、温度、盐度、叶绿素a、溶解氧等数据,研究了夏季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范围为7.76~8.62,平均值为8.12±0.11;莱... 本文基于山东近岸海域2020年7月-8月表层海水pH、温度、盐度、叶绿素a、溶解氧等数据,研究了夏季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范围为7.76~8.62,平均值为8.12±0.11;莱州湾pH最高,渤海湾pH最低,在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下pH的受控因素存在差异;夏季,渤海湾表层pH受径流引起的水团混合以及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的影响显著;由陆源营养盐输入引起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增强,是控制夏季莱州湾表层海水pH的主要因素;烟威北部海域pH受黄海冷水团影响明显,由温度、盐度控制的碳酸盐解离平衡过程对pH也产生影响;南黄海近岸海域pH除受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外,部分区域还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近岸 PH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莱州湾浮游植物的影响
13
作者 秦华伟 陶慧敏 +5 位作者 张娟 张潇文 宋鑫 谷伟丽 王凯 盖芸芸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1,共8页
莱州湾是渤海典型海湾,沿岸工业区的存在产生大量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物质随黄河、小清河等多条河流汇入莱州湾,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本文于2020年8月对莱州湾开展海洋调查工作,研究了营养盐、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莱州... 莱州湾是渤海典型海湾,沿岸工业区的存在产生大量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物质随黄河、小清河等多条河流汇入莱州湾,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本文于2020年8月对莱州湾开展海洋调查工作,研究了营养盐、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黄河、小清河等带来的径流输入,导致黄河入海口(站位L1的E=1.25)和莱州湾西南部海域(站位L5、20的E值分别为16.96、1.14)呈现富营养化,整个调查海域约95%的站位存在磷的潜在限制;对应富营养化海域为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有更高比例的甲藻物种数和赤潮种(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海洋原甲藻);重金属(铅和砷)处于理论上可能抑制浮游植物生长的浓度,但高营养负荷可能掩盖了重金属毒性,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与重金属铅和砷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营养盐 重金属 浮游植物
原文传递
莱州湾海域水质石油类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华伟 刘霞 +5 位作者 张娟 谷伟丽 苏博 何鑫 张昀昌 张秀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9-742,755,共5页
根据2011年5月~2013年11月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石油类污染状况进行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莱州湾表层海水中石油类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3年,莱州湾表层海水中石油类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101 mg/L、0.008... 根据2011年5月~2013年11月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石油类污染状况进行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莱州湾表层海水中石油类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3年,莱州湾表层海水中石油类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101 mg/L、0.00875~0.0879 mg/L和0.0118~0.0687 mg/L,石油类含量总体年际变化不大,但2011年与2012年、2013年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2011年夏季(8月)高于春季(5月),而2012年~2013年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5月〉8月〉10月〉11月)。从石油类的平面分布来看,基本呈现近岸高、湾中部及湾口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小清河口和黄河口等河口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石油类 分布特征 莱州湾
原文传递
口虾蛄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及安全限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珊 刘霞 +6 位作者 谷伟丽 李斌 马元庆 靳洋 邢红艳 刘义豪 王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6-359,365,共5页
以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口虾蛄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同时,对口虾蛄中石油烃的安全限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140 h实验,石油烃在水体和口虾蛄之间达到稳态平衡;... 以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口虾蛄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同时,对口虾蛄中石油烃的安全限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140 h实验,石油烃在水体和口虾蛄之间达到稳态平衡;口虾蛄对石油烃的吸收率常数k1范围为1.06~2.07,排出率常数k2范围为0.036~0.046,生物富集系数(BCF)范围为29.4~45.0,平均值为37.3。参考国内外相关石油烃限量的标准,依据对口虾蛄体中石油烃的感官评定,建议将甲壳类生物口虾蛄的异味阈值(12×10^-6左右)作为其安全限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石油烃 生物富集系数 安全限量
原文传递
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玉庭 苏博 +5 位作者 马元庆 谷伟丽 邢红艳 李佳蕙 董晓晓 孙珊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4-722,730,共10页
本研究依据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评价方法,对DIN、PO_(4)-P、SiO_(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DIN、PO_(4)-P和SiO_(3)-Si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253±0.0... 本研究依据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评价方法,对DIN、PO_(4)-P、SiO_(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DIN、PO_(4)-P和SiO_(3)-Si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253±0.048)mg/L、(0.00743±0.00238)mg/L和(0.269±0.089)mg/L,渤海养殖区片的DIN、SiO_(3)-Si浓度总体高于黄海养殖区片,高值站位多分布于莱州湾等半封闭海湾;PO_(4)-P浓度均普遍较低。N/P、Si/N和Si/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47、0.92±0.47和90±60。N/P高值区多分布于渤海养殖区及海阳-莱阳区片;Si/N、Si/P高值区多分布于牟平区片及渤海的潍坊、龙口及莱州-招远区片。对营养盐限制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4个季节磷限制状况都较为明显,枯水季节的冬季、春季和秋季硅限制较为明显。建议滩涂贝类养殖区片合理规划放养密度,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净化水质;筏式养殖贝类、藻类养殖区片积极推广贝藻兼养、轮养,开展时空立体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善因营养结构改变导致的贫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近岸养殖区 DIN PO_(4)-P SiO_(3)-Si 营养盐结构 限制特征
原文传递
大竹山岛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17
作者 杨建森 李佳慧 +2 位作者 谷伟丽 陶慧敏 何建龙 《齐鲁渔业》 2014年第10期3-9,共7页
根据大竹山岛丰水期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分析了大竹山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6种,其中桡足类7种,占总种数43.75%;桡足类幼体6种,占总种数37.50%;毛颚类、端足类... 根据大竹山岛丰水期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分析了大竹山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16种,其中桡足类7种,占总种数43.75%;桡足类幼体6种,占总种数37.50%;毛颚类、端足类和糠虾类各1种,各占总种数6.2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个采样站位明显地分为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两大类别,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CCA分析可知,不同浮游动物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不同。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营养盐。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对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大竹山岛 环境因子 典型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