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邻近线路架设方向和屏蔽影响的密集输电通道防雷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谷山强 李健 +4 位作者 吴敏 张昊琛 邓冶强 王羽 马志青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5-3083,I0119,共10页
在调研了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研究现状后,针对考虑密集输电通道中线路间屏蔽作用的绕击跳闸率计算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主要包括了计算思路的优化和地面倾角处理方式的修正。基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针对3条输电... 在调研了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研究现状后,针对考虑密集输电通道中线路间屏蔽作用的绕击跳闸率计算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主要包括了计算思路的优化和地面倾角处理方式的修正。基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针对3条输电线路并行工况进行了计算和规律分析,发现对线路间屏蔽效果占主导作用的为相邻线路,且屏蔽作用的强弱并非随线路间距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实际中线路走向和弧垂的线路间距和对地高度计算方法,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对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输电线路 绕击跳闸率 屏蔽系数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
原文传递
雷击故障下的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定位精度测试方法
2
作者 李炼炼 谷山强 +3 位作者 孟刚 李健 郑雷 冯智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10-4119,共10页
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领域,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厂家仅通过行波电流或者工频电流的变化进行故障定位,定位精度存在较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兼顾行波电流和工频电流模态变化的测试方法。首先,开展... 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领域,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厂家仅通过行波电流或者工频电流的变化进行故障定位,定位精度存在较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兼顾行波电流和工频电流模态变化的测试方法。首先,开展了行波电流和工频电流波形的时序逻辑设计,并提出了精度测试的方法。然后,基于仿真和试验方法,对电流探头进行了选型设计。最后,研制了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测试系统,并完成了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试过程中,雷击故障过渡时长小于1个周波,基本实现雷击故障波形时序的复现;电流探头A621和TRCP3000可配合进行测试,基本满足10~1000A行波电流测量的要求;两路雷电流波前时间差范围为1~100μs,实现了故障点位置的随机设定;db1测试精度优于db4,db4小波系数的鲁棒性优于db1,当信噪比大于20dB时,即可满足测试标准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雷击故障下的定位精度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 定位精度 雷击故障 小波变换 鲁棒性
原文传递
西藏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沿线雷电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多青 谷山强 +3 位作者 王宇 李健 王佩 李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90-3101,共12页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 为了对西藏电网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工作,基于电网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了西藏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和受雷害影响严重的220 kV“虎墨线”线路走廊区域内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沿线地闪密度分布呈“东西多–中部少”的特征。线路沿线主要有3个地闪密度高值区域,依次是拉萨地区、昌都以东地区和加查地区,而林芝地区地闪密度最低。输电线路沿线每年约95%地闪发生在4—9月,峰值主要出现在6、7月份。地闪活动总体存在先自东向西发展,再向东回退的过程。东部昌都地区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5—9月,西部拉萨地区地闪则集中在6—8月。地闪活动峰值普遍出现在当地时间15—18时,西部拉萨、日喀则地区正地闪峰值滞后于地闪峰值,而东部昌都地区则超前地闪峰值。输电线路附近以单回击地闪为主导,负地闪强度明显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输电线路附近东西两端负地闪平均电流强度分别约为–40 kA和–20 kA。220 kV“虎墨线”线路建成投运后,西部区段出现较大的地闪活动增幅,地闪密度从B1级(0.8次/(km^(2)·a)≤NG<2次/(km^(2)·a))增长到B2级(2.0次/(km^(2)·a)≤NG<2.8次/(km^(2)·a));且线路走廊内的正地闪活动明显增强,正地闪密度和占比分别平均提升2.7倍和2.3倍,这可能和线路杆塔引雷特性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海拔地区 地闪 雷电监测系统 时空分布 输电线路
原文传递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88
4
作者 谷山强 陈家宏 +3 位作者 陈维江 李晓岚 童雪芳 张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有效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根据雷电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其防雷性能也呈现出相应的时空差异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的雷电监测数据... 为有效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根据雷电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其防雷性能也呈现出相应的时空差异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的雷电监测数据,采用输电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网格统计法,统计给定输电线路沿线路走廊的任意指定时间段内雷电参数,得出线路实际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再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线路及其各个区段在改指定时间段内的雷击跳闸率,并以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设计值、规定值或运行经验值为参考划分评估等级,评估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评估结果可有效帮助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部门更加细致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措施来提高线路防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防雷性能 时空差异 评估 方法 雷电参数 雷击跳闸率
原文传递
电网雷电监测数据统计与挖掘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谷山强 王剑 +3 位作者 冯万兴 王佩 王海涛 郭钧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3-3391,共9页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为7.50%;各区域雷电活动差异较大,总数南方最高,地闪密度华东最高,全国平均地闪密度为1.33次/(km2·a);雷电流幅值10年分布规律比较接近,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曲线a、b值为31.33 k A和2.76,与国际上IEEE和CIGRE推荐取值非常接近。对武汉和杭州两城雷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2者高峰期大体一致,月分布除个别年份外呈现中强相关性;两城雷电正极性比率与降水量相关性一致,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弱相关性;平均电流与降水量武汉为弱相关性、杭州除个别年份外也为弱相关性。基于雷电监测数据,融入大气电场、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雷暴团运动趋势实现雷电预警。具体实例表明,预警提前时间为10~30 min,预警平均空间误差为5~15 km,预警有效率达7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监测数据 数据挖掘 地闪密度 雷电流 累积概率 降水量 雷电预警
原文传递
输电线路激光除冰技术试验分析及工程应用设计 被引量:32
6
作者 谷山强 陈家宏 +2 位作者 蔡炜 齐丽君 朱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43-2249,共7页
为防止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从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工程应用设计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输电线路激光除冰技术,分别得出了CO2、Nd:YAG激光除冰特性:1.5kW CO2激光融冰体速度约为728.5mm3/s,单位能耗为2.08J/mm3;Nd:YAG固体激光融冰效果稍高... 为防止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从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工程应用设计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输电线路激光除冰技术,分别得出了CO2、Nd:YAG激光除冰特性:1.5kW CO2激光融冰体速度约为728.5mm3/s,单位能耗为2.08J/mm3;Nd:YAG固体激光融冰效果稍高于CO2激光,突出优点在于其热应力除冰;激光除冰时瓷绝缘子安全阈值约20.5~54.4J/mm2,复合绝缘子远小于该值,导线安全阈值很高,几乎不会损伤。结果表明激光可用于输电线路除冰,具有热融冰效应和热应力效应,如结合机械除冰可大大提高除冰效率和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其工程应用设计方案:工程化车载式激光除冰系统选用固体激光器,输出功率1~1.5kW,光斑直径15~20mm,发散角3mrad,作用距离为100~1000m,激光电源采用车载发电机,总功耗≤50kW。预计未来3~5a激光除冰速度将可提高3~4倍,激光除冰系统可向小型化、便携式方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激光 除冰 覆冰 融冰 导线 绝缘子
原文传递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预警方法 被引量:36
7
作者 谷山强 陈家宏 +3 位作者 陈维江 冯万兴 郭钧天 曾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3-429,共7页
现有架空输电线路雷电预警方法一般都是针对一定区域是否发生雷电而进行预警或预报的,无法对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闪络风险进行预警。为此,提出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预警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结合雷电监测网和气象卫星云图实时监测... 现有架空输电线路雷电预警方法一般都是针对一定区域是否发生雷电而进行预警或预报的,无法对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闪络风险进行预警。为此,提出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预警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结合雷电监测网和气象卫星云图实时监测信息确定雷暴云位置及运动趋势,以大气电场仪探测到的雷暴云与被保护输电线路之间的距离为依据,通过实时查询雷电监测网雷电信息,分级启动输电线路雷电预警、输电线路雷击预警和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预警,按照时间间隔给出线路雷击闪络预警等级和预警程度直至预警解除。通过220kV线路实例详细阐述了预警流程和结果。该方法在提高预警准确性及空间准确度上考虑更为细致,增强了预警信息的可操作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闪络 预警 雷电监测网 大气电场仪 卫星云图
原文传递
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电弧磁场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95
8
作者 谷山强 何金良 +1 位作者 陈维江 徐国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0-145,共6页
在架空输电线路上安装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能够在线路遭遇雷击或绝缘子串工频闪络时有效地保护绝缘子串免受工频电弧的灼烧。在并联间隙或绝缘子表面上产生的工频电弧处在由流过架空线路、并联间隙装置和杆塔的电流以及电弧本身电流产生... 在架空输电线路上安装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能够在线路遭遇雷击或绝缘子串工频闪络时有效地保护绝缘子串免受工频电弧的灼烧。在并联间隙或绝缘子表面上产生的工频电弧处在由流过架空线路、并联间隙装置和杆塔的电流以及电弧本身电流产生的综合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该磁场力决定着电弧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决定着绝缘子是否能够避免受到电弧的灼烧而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结合新颖实用的电弧模型,开发了计算电弧所受磁场力的实用方法和程序,并以110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和试验现象比较吻合。文中工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并联间隙防雷装置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并联间隙防雷装置 电弧 磁场力
下载PDF
一次自然雷击过程的光学观测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谷山强 陈维江 +3 位作者 向念文 陈家宏 严碧武 李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3-689,共7页
雷击过程光学观测是研究雷击放电物理过程最直观的手段,长期坚持开展自然雷击放电光学观测有助于改善我国雷击光学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鉴于此,分析了一次下行先导并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雷击放电过程的光学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 雷击过程光学观测是研究雷击放电物理过程最直观的手段,长期坚持开展自然雷击放电光学观测有助于改善我国雷击光学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鉴于此,分析了一次下行先导并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雷击放电过程的光学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获取了下行先导和迎面先导的发展轨迹,计算得到了先导发展的特征参数,包括:负极性下行先导2维发展速度为(1.98~7.28)×10^5m/s,平均值为3.78×10^5m/s;正极性迎面先导2维尺度达到56.99m,2维发展速度为4.8×1043.08×10^5m/s,持续时间为(462.5±18.5)μs。由于观测对象高度接近我国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杆塔高度,观测的迎面先导发展过程可为这类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对下行先导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证实了在下行先导发展随机性的影响下,迎面先导起始并不能保证成功拦截下行先导。最后对未来开展自然雷电光学观测研究应采用的观测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过程 光学观测 迎面先导 下行先导 发展轨迹 发展速度 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牵引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谷山强 冯万兴 +3 位作者 赵淳 卢泽军 王韬 周自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6-1535,共10页
雷电灾害已成为威胁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高铁牵引网雷电风险评估系统,合理有效地指导高铁牵引网的防雷设计、运行和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基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提出了高速铁路牵引网雷... 雷电灾害已成为威胁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高铁牵引网雷电风险评估系统,合理有效地指导高铁牵引网的防雷设计、运行和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基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提出了高速铁路牵引网雷电风险评估方法,讨论了牵引网雷击损害风险源获取方法、牵引网雷击损害类型,提出了不同落点、不同雷电流雷击损害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提出采用雷击跳闸率作为表征雷害风险的指标,其数值等于风险源数量与雷击损害概率的乘积。通过设定风险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实现了雷害风险等级评估,并建立了全参数、全路段雷害风险量化评估流程。京沪高铁评估结果表明:2005—2013年沿线风险源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各段地闪密度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6倍,从北往南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50%电流值从36.5 k A逐渐减小为22.1 k A;2005—2013年京沪高铁全线126网格段中A、B、C、D风险等级的网格段数量分别为24、38、45、19,20%网格段处在低雷害风险,15%网格段处在强雷害风险。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确定牵引网雷害风险水平和风险等级分布,发现雷害风险严重区段,为高速铁路牵引网防雷优化设计和运维检修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牵引网 雷害风险评估 风险源 损害类型 损害概率 风险指标
原文传递
长间隙正极性放电流注-先导发展3维物理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谷山强 谢施君 +3 位作者 向念文 何俊佳 严碧武 李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03-2910,共8页
利用长间隙放电3维仿真模型对实际的放电现象进行机理分析、放电特性预测与绝缘设计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流注-先导系统起始和动态发展的物理机制基础上,分析了初始电晕起始与流注发展的基本物理过程,推导了基于模拟电荷法与电位畸... 利用长间隙放电3维仿真模型对实际的放电现象进行机理分析、放电特性预测与绝缘设计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在流注-先导系统起始和动态发展的物理机制基础上,分析了初始电晕起始与流注发展的基本物理过程,推导了基于模拟电荷法与电位畸变法的流注空间电荷增量对电位畸变贡献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热电离理论的流注-先导转化模型,并利用电介质击穿模型(DBM)模型将2维模型外延至3维空间,从而完成了对长间隙放电正极性流注-先导发展全过程的3维仿真模型构建。利用该模型进行仿真获得的先导平均轴向速度为1.58~1.62cm/μs,空间电荷电位畸变系数KQ的平均值介于3.8×10-11~4.4×10-11 C/(V m)之间,并得到了不同间隙长度下击穿电压与先导发展过程等的变化规律,与长间隙放电试验综合同步观测平台在平均轴向速度、末跃高度等方面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较为符合,证明了模型在3 m棒-板间隙下模拟正极性流注-先导发展方面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间隙放电 流注 先导 模拟电荷法 热电离 电位畸变
原文传递
复合绝缘子均压环导弧性能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谷山强 何金良 +3 位作者 陈维江 张波 曾嵘 徐国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分析复合绝缘子的导弧性能,结合长间隙交流电弧的运动特性,通过建立电弧空间模型、时间模型,提出了长间隙交流电弧运动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均压环结构和初始电弧位置的短路电弧运动的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闭口均压环短... 为分析复合绝缘子的导弧性能,结合长间隙交流电弧的运动特性,通过建立电弧空间模型、时间模型,提出了长间隙交流电弧运动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均压环结构和初始电弧位置的短路电弧运动的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闭口均压环短路电弧不能稳定在负荷侧燃烧,开口均压环短路电弧则能在开口处稳定燃烧,直至系统跳闸。因此开口均压环具有较闭口均压环理想的导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均压环 导弧性能 工频电弧 运动仿真 运动特性
下载PDF
长间隙放电综合观测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谷山强 陈家宏 +3 位作者 陈维江 丁中民 贺恒鑫 钱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40-2646,共7页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间隙放电机理和特性并以其模拟雷击放电,采用光学成像、传感、数据采集等最新技术和仪器,初步建立了一套由高速摄影仪、冲击电压分压器、Rogowski线圈电流测量仪、集成光波导暂态电场测量仪、普通摄像机等组成的长间...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间隙放电机理和特性并以其模拟雷击放电,采用光学成像、传感、数据采集等最新技术和仪器,初步建立了一套由高速摄影仪、冲击电压分压器、Rogowski线圈电流测量仪、集成光波导暂态电场测量仪、普通摄像机等组成的长间隙放电综合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结构及各观测手段的技术原理和特点,给出并讨论了3m棒板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过程典型观测结果。研究表明:与传统观测手段和系统相比,作者建立的观测系统具有光学图像清晰直观、观测和测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信息数据量更加丰富等优点,可作为长间隙放电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间隙放电 观测系统 高速摄像仪 冲击电压分压器 ROGOWSKI线圈 光波导暂态电场测量仪
原文传递
雷电放电过程高速摄像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谷山强 陈维江 +1 位作者 陈家宏 张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30-2035,共6页
雷电放电过程的研究是准确仿真模拟雷击过程的基础,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雷电放电过程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利用最快帧速达6.5×105帧/s、最大分辨率达(1024×1024)像素,拍摄时长达秒级的摄像系统,结合覆盖全国电网的... 雷电放电过程的研究是准确仿真模拟雷击过程的基础,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雷电放电过程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利用最快帧速达6.5×105帧/s、最大分辨率达(1024×1024)像素,拍摄时长达秒级的摄像系统,结合覆盖全国电网的雷电监测网,对雷电放电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和分析。连续多次地闪的观测结果表明:高速摄像系统与雷电监测网观测到的地闪时间间隔完全吻合,监测到的电流大小和图像中回击通道亮度变化一致;地闪和云闪观测结果较好反映了先导发展过程,高速摄像系统的高时间分辨率及高图像分辨率可以获得地闪的多个先导的发展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细致反映出梯级先导竞争放电的变化过程;观测到的地闪主先导发展速度约在2.7×105m/s^2.4×106m/s,平均为1.2×106m/s,与以往其它雷电研究结果一致。云地闪放电过程高速摄像观测为全面掌握雷击物理机理提供了详细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放电过程 高速摄像 观测 雷电监测网 地闪 云闪
下载PDF
基于示温涂料的输电线路金具发热故障诊断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谷山强 王海涛 +5 位作者 严碧武 龚浩 李涛 方书博 程远 陈汉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发热故障监测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红外测温和图像在线监测等方式无法及时发现线路细小部位的发热隐患,示温涂料作为一种简单的监测方法对快速发现发热故障具有明显指示作用。为此通过铜排模拟试验探索了220kV线路... 发热故障监测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红外测温和图像在线监测等方式无法及时发现线路细小部位的发热隐患,示温涂料作为一种简单的监测方法对快速发现发热故障具有明显指示作用。为此通过铜排模拟试验探索了220kV线路在正常发热工况下涂料的颜色变化情况,获得了该工况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确定了涂料的变色温度为150℃,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了220kV输电线路在正常和短路条件下典型发热部位温度,确定了该电压等级线路用示温涂料的变色温度阈值范围为90~170℃,因此150℃的示温涂料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故障 红外测温 发热隐患 示温涂料 正常发热工况 温度变化曲线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形成原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山强 孙镜堤 +2 位作者 张瑞 许衡 陈坤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内部过电压现象,以车载自动过分相过电压和升降弓过电压2种情况为例,分析过电压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为抑制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提出在中性段并联阻波高通滤波器、采用贯通式同...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内部过电压现象,以车载自动过分相过电压和升降弓过电压2种情况为例,分析过电压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为抑制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提出在中性段并联阻波高通滤波器、采用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以及选取合适的车顶电压互感器3种措施。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与动作时刻接触网电压相位、电压互感器阻抗有关;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的3种过电压抑制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过分相过电压 升降弓过电压 过电压抑制策略 仿真 接触网
原文传递
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技术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134
17
作者 赵淳 阮江军 +3 位作者 李晓岚 谢耀恒 黄道春 谷山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0-297,共8页
有效的防雷措施改造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评估是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改造投入产出比的基础。为此,根据初选-精选-优化的评估流程,提出了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指标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评估方法。基于线路的杆塔地... 有效的防雷措施改造可以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评估是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改造投入产出比的基础。为此,根据初选-精选-优化的评估流程,提出了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指标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评估方法。基于线路的杆塔地形地貌特征、结构特征和绝缘配置,已安装防雷措施,跳闸率超标百分比,以及绕击电流入射点位置分布等因素进行筛选得到备选措施;综合考虑跳闸率降低效果、工程费用、改造目标、改造难易度、维护难易度、运行寿命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程度,确定最优防雷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防雷改造预期治理效果评估,针对未达标杆塔进行措施优化,确定最终防雷改造措施。采用该评估方法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典型220 kV输电线路进行综合防雷措施改造,预期治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线路防雷性能满足改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层次分析法 防雷措施 输电线路 技术经济性 差异化防雷 雷害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 被引量:124
18
作者 陈家宏 吕军 +2 位作者 钱之银 刘亚新 谷山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891-2902,共12页
为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根据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防雷计算方法、防雷措施等差异性,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和治理策略。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数... 为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根据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防雷计算方法、防雷措施等差异性,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性能评估方法和治理策略。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输电线路全线走廊雷电分布规律,结合线路特征参数等,选择合适的防雷计算分析方法,逐基杆塔进行防雷性能评估,确定各级杆塔防雷安全等级及其决定因素;依据现有防雷措施技术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配置,制定多套具有不同特点防雷改造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依据改造目标和管理要求,确定出最佳改造方案,明确给出投入与预期效果的定量关系,最终形成输电线路防雷治理策略。该方法对设计部门实施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运行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实施防雷治理以及提高输电线路防雷安全运行水平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差异化 防雷评估 治理策略 防雷设计 防雷措施
原文传递
我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3
19
作者 陈家宏 赵淳 +3 位作者 谷山强 向念文 王宇 雷梦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61-3375,共15页
雷电是造成电网故障的首要原因。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雷电监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措施3个方面研究成果,应... 雷电是造成电网故障的首要原因。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雷电监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措施3个方面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近5年来330 kV及以上交、直流线路里程增长超过30%,但雷击跳闸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率均处于世界最优水平。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增加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重要输电通道、直流线路和配电线路防雷中存在的技术需求,总结迫切需要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雷电监测方面,亟需研究中小尺度高精度雷电监测技术,输电线路分布式雷击监测的定位精度和经济性需进一步提升;2)防雷评估技术方面,需开展精细化雷电参数挖掘分析,重点关注精细化雷电参数、3维复杂地形下防雷分析模型和评估技术的研究;3)雷电防护措施方面,亟需开展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并联间隙结构优化设计和新型闪络限制器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输电线路 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 地闪密度 雷电流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