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应用OCTA评估高血压患者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燕鹏 谷愉 +3 位作者 孙佳 赵炆秋 李园平 杨冬妮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65-469,共5页
高血压视网膜改变是指由急性或慢性血压升高所引起的视网膜变化。持续的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的结构和微循环发生改变,继而出现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视功能的损害[1]。由于视网膜血管与体内其他血管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这种视网... 高血压视网膜改变是指由急性或慢性血压升高所引起的视网膜变化。持续的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的结构和微循环发生改变,继而出现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视功能的损害[1]。由于视网膜血管与体内其他血管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这种视网膜的改变也被认为是高血压损害其他靶器官的重要标志[2-3]。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可重复的实时光学成像技术,其能够无创地对视网膜微循环进行成像,并通过其内置的软件或其他方式将图像量化为数据,继而评估视网膜微循环的状态,为眼底疾病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视网膜改变 黄斑区 视盘区 微循环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下载PDF
不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区结构及微循环变化的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愉 陆楠 +2 位作者 孙佳 燕鹏 杨冬妮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63-567,共5页
黄斑区为视网膜后极部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区域,其结构及微循环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动脉阻塞与黄斑区密切相关,上述各疾病病理机制不同,导致黄斑区结构及微循环变化有所不同... 黄斑区为视网膜后极部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区域,其结构及微循环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动脉阻塞与黄斑区密切相关,上述各疾病病理机制不同,导致黄斑区结构及微循环变化有所不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可定性或定量评估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无血管区面积(FAZ)、非圆度指数(AI)及血管密度(VD)、长度和直径。应用OCTA,对比不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区结构及微循环变化,不仅可以评估各疾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而且有助于探究不同疾病在黄斑区同一性及差异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黄斑区 结构 微循环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