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目的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32例(高龄老年组)和47~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54例(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type collagen pyridine cross-linked final peptide,β-CTx)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BMD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L1-4BMD升高3.29%,股骨颈BMD升高1.24%,全髋关节BMD升高1.00%;对照组L1-4BMD升高3.51%,股骨颈BMD升高1.18%,全髋关节BMD升高1.58%。两组BMD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BGP下降23.63%,β-CTx下降40.62%,对照组BGP下降36.65%,β-CTx下降60.26%,两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5OHD升高17.85%,对照组升高8.97%;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对于不同骨转换水平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相似,双膦酸盐可以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膦酸盐药物治疗≥12个月,用药前后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等,≥80岁的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32例(高龄老年组)和47~65岁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54例(对照组)。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type collagen pyridine cross-linked final peptide,β-CTx)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BMI、血钙、血磷和L1-4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水平、股骨颈BMD、全髋BMD和25OH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BMD和25OHD水平均增加,骨转换指标均下降。高龄老年组L1-4BMD升高3.29%,股骨颈BMD升高1.24%,全髋关节BMD升高1.00%;对照组L1-4BMD升高3.51%,股骨颈BMD升高1.18%,全髋关节BMD升高1.58%。两组BMD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BGP下降23.63%,β-CTx下降40.62%,对照组BGP下降36.65%,β-CTx下降60.26%,两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5OHD升高17.85%,对照组升高8.97%;双膦酸盐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水平处于低骨转换状态,对于不同骨转换水平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相似,双膦酸盐可以应用于80岁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