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2纳米颗粒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海鸿 王小娟 +6 位作者 谷洁 宋籽霖 丁庆玲 魏淑梅 周志鹏 李悦瑄 魏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8-1089,共12页
以猪粪和秸秆为原料,SiO_(2)纳米颗粒(SiO_(2)NPs)为添加剂,研究添加4个浓度梯度下(0、0.5、1.0和2.0 g/kg)SiO_(2)NPs对好氧堆肥过程中腐熟度指标、重金属总量和形态分布规律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重金属生物利用度的因素。结... 以猪粪和秸秆为原料,SiO_(2)纳米颗粒(SiO_(2)NPs)为添加剂,研究添加4个浓度梯度下(0、0.5、1.0和2.0 g/kg)SiO_(2)NPs对好氧堆肥过程中腐熟度指标、重金属总量和形态分布规律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重金属生物利用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添加SiO_(2)NPs提高堆体温度并延长堆肥高温期。与堆肥前相比,堆肥后的pH显著升高,而电导率和C/N显著降低。种子发芽指数由堆肥前的50%升高到堆肥后的163%~182%。添加SiO_(2)NPs有利于重金属组分由生物可利用形态(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形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Cu和Zn的钝化效率可分别达到65.10%~83.89%和6.62%~27.93%,极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为52.09%和1.83%,P<0.01)。添加SiO_(2)NPs增加嗜热菌科的丰度,提高总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与Cu相关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Zn相关的被鉴定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表明Cu的生物利用度受环境因素(C/N和电导率)和细菌的交互作用,而Zn的生物利用度受细菌和温度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猪粪 好氧堆肥 重金属形态 细菌群落
下载PDF
牛粪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风险
2
作者 胡涛 宋籽霖 +6 位作者 谷洁 王小娟 孙一凡 江澜 张艺冉 陈志辉 刘玉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0-357,共8页
为研究牛粪厌氧发酵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污染风险,选用畜禽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对牛粪沼渣中可培养抗生素抗性细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高达76.5%,其中,抗5种和... 为研究牛粪厌氧发酵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污染风险,选用畜禽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对牛粪沼渣中可培养抗生素抗性细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高达76.5%,其中,抗5种和4种抗生素的细菌分别有11,21株。所有多重耐药细菌均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抗红霉素、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细菌分别占总多重耐药细菌数的92.0%,89.3%,61.3%。通过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32株具有4种以上抗性的细菌分别属于福氏志贺氏菌、摩根氏菌和假中间苍白杆菌,均为重要的临床致病菌。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对7株典型多重耐药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分析,共检测出2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应9种抗生素抗性类型。通过分析抗性基因及插入序列所在位点信息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普遍携带含有抗性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存的质粒,表明抗性基因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和较强的传播风险。综上所述,牛粪沼渣中含有大量的多重耐药细菌,可视作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储存库,应重视沼渣农业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多重耐药细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质粒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内脏脂肪含量、股骨颈骨密度、四肢骨骼肌指数情况及其与骨折风险性的关系
3
作者 张娅惠 贺永梅 +1 位作者 刘芳铭 谷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内脏脂肪含量、股骨颈骨密度(BMD)、四肢骨骼肌指数情况及与骨折风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00例老年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AX)测定其体成分、内脏脂肪含量、股骨颈BMD及四肢骨骼肌含量,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采用FRAX...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内脏脂肪含量、股骨颈骨密度(BMD)、四肢骨骼肌指数情况及与骨折风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00例老年女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AX)测定其体成分、内脏脂肪含量、股骨颈BMD及四肢骨骼肌含量,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采用FRAX软件计算受试者未来10年全身骨折风险概率及髋部骨折风险概率,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指标与骨折风险概率的关系。结果入组老年女性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为5.5%(3.1%,7.8%),未来10年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为3.2%(1.5%,4.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股骨颈BMD、四肢骨骼肌指数与全身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呈负相关(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全身骨折风险概率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腰椎BMD、股骨颈BMD、四肢骨骼肌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与老年女性主要部位骨折风险概率回归相关(P<0.05);腰椎BMD、股骨颈BMD、四肢骨骼肌指数与髋部骨折风险概率回归相关(P<0.05)。结论BMD、骨骼肌指数与老年女性患者骨折风险相关,在老年女性健康管理及保健中宜提高对BMD、骨骼肌等方面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风险 内脏脂肪 股骨颈 骨密度 骨骼肌指数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被引量:34
4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2 位作者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99-1705,共7页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h。持...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h。持续高温时间符合消灭病原微生物标准。有机物料温度处于55℃左右的高温阶段,纤维素酶活性[0.457mgglucose/(g·24h)]和蔗糖酶活性[87.836mg glucose/(g·24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到高峰值21.62μlH+/(g·24h)和0.932mgNH3/(g·24h)。堆腐后期降温阶段,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6.23mg gallicin/(g·2h)。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肥2d达到高峰值,分别为2.51×1012CFU/g和3.68×108CFU/g,之后缓慢下降;放线菌数变化较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较高,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着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和放线菌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高温堆腐 温度 酶活性 微生物 堆腐过程 持续高温 生物化学变化 多酚氧化酶活性 微生物标准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3 位作者 高华 李鸣雷 秦清军 程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5,151,共5页
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资源利用后,获得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了明确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旱地作物上的施用效果,2000~2002年在陕西渭北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改善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结... 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资源利用后,获得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了明确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旱地作物上的施用效果,2000~2002年在陕西渭北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改善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结构,提高夏玉米产量874.5~1144.5kg/hm2,冬小麦产量756.0~901.5kg/hm2,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784~3.399kg/(mm·hm2),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311~1.695kg/(mm·hm2)。在旱地可以通过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夏玉米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2 位作者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以鸡粪和麦秸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堆体温度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不同部位温度均高于CK(不加微生物菌剂)处理,且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微生物菌剂处理堆料50℃以上的持续时... 以鸡粪和麦秸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堆体温度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不同部位温度均高于CK(不加微生物菌剂)处理,且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微生物菌剂处理堆料50℃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4~20d,CK处理50℃以上的持续时间7.5~10d;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1~26d均大于CK处理;堆料中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腐中期的脱氢酶活性大于CK处理;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肥的第5~28d,多酚氧化酶活性大于CK处理的活性;说明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转化。添加菌剂处理在堆腐30d后E4/E6(为胡敏酸在465nm与665nm波长下吸光值的比值)比值为1.57~1.68,CK处理为2.16~2.41,表明添加菌剂能促进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温度 氧化还原酶活性 E4/E6值
下载PDF
水解类酶活性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2 位作者 秦清军 李明雷 高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都高于CK处理,其峰值分别达到了glucose0.457mg/(g·24h)和glucose87.836mg/(g·24h),两种酶高峰值的出现均早于CK处理,其中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2d,蔗糖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6d;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脲酶活性水平及其峰值;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后EC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腐过程 农业废弃物 水解 微生物菌剂 蔗糖酶活性 高温 纤维素酶 通气条件 小麦秸秆 变化趋势 脲酶活性 变化幅度 pH值 峰值 养鸡场 电导率 EC值 鸡粪
下载PDF
微生物及胡敏酸E_4/E_6值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腐解中的变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2 位作者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8-102,106,共6页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有机物料微生物、胡敏酸 E4/E6值、电导率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堆腐,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腐第2天达到高峰,分别为 2.51×1012和3.68×108g-1,...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有机物料微生物、胡敏酸 E4/E6值、电导率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堆腐,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腐第2天达到高峰,分别为 2.51×1012和3.68×108g-1,之后均缓慢下降,但放线菌数的变化较为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时较高(7.58×108 g1),之后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 和放线菌数量相对较高。未加菌剂的堆腐处理,细菌数于第4天达到高峰值5.01×1010g-1,放线菌数在第3天达到 高峰值1.44×108g-1,真菌数在第2天达到高峰值5.01×107g 1。与对照相比,加入微生物菌剂堆腐的pH值相对 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堆腐处理的EC值较高,堆腐30 d后E4/E6值为1.57-1.68,而CK处理的 E4/E6值为2.16-2.41,表明加入菌剂能促进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堆腐 微生物 静态高温腐解
下载PDF
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谷洁 高华 方日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1992~1995年,在陕西省合阳旱地进行了施肥和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春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肥水表现为互促协同效应,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水分... 1992~1995年,在陕西省合阳旱地进行了施肥和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春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肥水表现为互促协同效应,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4.9%~57.5%。秸秆覆盖能抑制土壤蒸发,增强作物蒸腾,从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旱地推广合理施肥和秸秆覆盖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作物 施肥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谷洁 高华 +2 位作者 李鸣雷 秦清军 程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68,共4页
 对农业废弃物采用生物发酵腐解,进行无害化、矿化和腐殖化处理,经干燥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化肥以调节养分,加入成粒剂制成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获得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冬小麦分蘖,...  对农业废弃物采用生物发酵腐解,进行无害化、矿化和腐殖化处理,经干燥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化肥以调节养分,加入成粒剂制成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获得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冬小麦分蘖,改善冬小麦产量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756.0~901.5kg/hm2;还可降低冬小麦耗水系数,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311~1.675kg/(mm·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冬小麦 产量 水分 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养殖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肥料化资源利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谷洁 高华 +1 位作者 李鸣雷 秦清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畜禽粪便会对环境造成恶臭气体污染、有害病源生物污染、药物和添加剂污染、金属元素污染、氮磷污染。同时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又是重要的肥料资源。通过对畜禽... 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畜禽粪便会对环境造成恶臭气体污染、有害病源生物污染、药物和添加剂污染、金属元素污染、氮磷污染。同时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又是重要的肥料资源。通过对畜禽粪便生物发酵腐解,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业废弃物的生物腐解进程受C/N比、温度、湿度、O2含量、pH等因素影响。利用腐解后的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可以减轻养殖业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业废弃物 污染 微生物腐解 肥料化资源利用
下载PDF
提高化肥利用率技术创新展望 被引量:72
12
作者 谷洁 高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0,共4页
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化肥施用后损失的养分造成的环境污染 ,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拓展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由单一的静态横向平衡到静态横向—动态纵向平衡 ,... 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化肥施用后损失的养分造成的环境污染 ,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拓展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由单一的静态横向平衡到静态横向—动态纵向平衡 ,进行化肥新品种研制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良植物营养遗传性状 ,提高作物吸收养分能力 ;运用精确农业施肥理论和技术 ,提高施肥对土壤、作物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利用率 控释肥料 植物营养遗传 精确施肥
下载PDF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谷洁 高华 +2 位作者 李鸣雷 秦清军 程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8-642,共5页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物产量1958.0~2770.5kg·hm-2,改善玉米产量结构,提高玉米籽粒产量866.0~1144.5kg·hm-2.并能降低玉米耗水系数,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80~3.399kg/ mm·hm2 .在旱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提高旱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夏玉米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向日葵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与施肥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谷洁 高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4-87,101,共5页
1994~1996年在黄土高原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向日葵的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是向日葵产量的限制因子。Fe、Zn、Mg、Cu、Mn、B为非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向日葵的产量效应K>N>P,... 1994~1996年在黄土高原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向日葵的养分限制因子与高产高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是向日葵产量的限制因子。Fe、Zn、Mg、Cu、Mn、B为非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对向日葵的产量效应K>N>P,经济效应最佳施肥指标N163.21~169.89kg/hm2,P2O5128.60~131.91kg/hm2,K2O181.37~190.0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限制因子 施肥指标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原小麦的缺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洁 方日尧 +1 位作者 吕殿青 张文孝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4期45-46,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原土壤中施入氮、磷、钾肥料,对小麦的产量皆有极显著效应,锌肥也有显著效应,钙肥和硼肥的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渭北旱原 微量元素缺乏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施肥对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洁 高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59,63,共4页
在半湿润偏旱区进行了施肥对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肥水表现为互促协同效应,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提高幅度为13.6%~45.3%。
关键词 向日葵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半湿润偏旱区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多元素、丰收素和磷酸二氢钾对粒重及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洁 刘常宏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2年第6期46-47,共2页
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多元素、丰收素和磷酸二氢钾对提高小麦粒重皆有显著效应,其增产幅度分别为14.1%、10.3%和5.6%.丰收素喷施后能提高小麦的抗锈病能力。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叶面 施肥 磷酸二氢钾
下载PDF
陕西东部灌区小麦合理施肥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洁 刘常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94-98,共5页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小麦的合理施肥进行研究,并对产量反应的数学模型作了综合分析,提出优化方案,经示范和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灌区 小麦 合理施肥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重整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进展
19
作者 谷洁 程兴远 +2 位作者 黄丙田 王芳 王广建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8期10-13,19,共5页
油品开采过程中含氯采油助剂的加入导致石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量有机氯化物进入重整原料油中,加剧设备和管线的腐蚀,引起催化剂中毒,造成管道堵塞,危害重整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重整油脱氯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氯、... 油品开采过程中含氯采油助剂的加入导致石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量有机氯化物进入重整原料油中,加剧设备和管线的腐蚀,引起催化剂中毒,造成管道堵塞,危害重整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重整油脱氯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氯、萃取脱氯、亲核取代脱氯、吸附脱氯等,探讨了各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吸附脱氯技术。脱氯剂是吸附脱氯工艺的核心技术。详细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分子筛类吸附脱氯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分子筛类吸附剂的改性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油 脱氯技术 采油助剂 有机氯化物 分子筛 吸附脱除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甄丽莎 谷洁 +2 位作者 高华 秦清军 陈强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1-1818,共8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西农889’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采取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还田(S)、秸秆还田+腐熟有机肥(SM)、秸秆还田+氮肥(SN)、秸秆还田+氮肥+磷肥(SNP)共5种处理,对不同处...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西农889’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采取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还田(S)、秸秆还田+腐熟有机肥(SM)、秸秆还田+氮肥(SN)、秸秆还田+氮肥+磷肥(SNP)共5种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土壤电导率、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秸秆还田后土壤的电导率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处理间周年电导率平均值表现为SNP>SN>SM>S>CK,且差异显著。(2)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最高,蔗糖酶活性最大值(70.62mg.g-1.d-1)为对照的1.36倍,脲酶活性最大值(3.58mg.g-1.d-1)比对照提高了9.15%。(3)土壤有机碳含量在S、S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S、SM处理与CK、SN、SNP处理之间差异显著,SM处理比对照处理提高了8.91%。(4)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并以SNP处理最高,其次是SM处理,S、SN处理再次之,且SNP、SM、S、SN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8%、11.1%、9.88%和7.41%。(5)秸秆还田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CK,并以秸秆配施氮磷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50.6%;秸秆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4.3%。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无机肥可以有效促进有机物矿质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肥 土壤电导率 土壤酶活性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