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71家蚕胆固醇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谷留杰 高贵田 +3 位作者 段爱莉 孙翔宇 赵金梅 张义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3,357,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71家蚕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虫态胆固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蚕胆固醇含量在五龄幼虫期的第6d最低(37.188mg/100g),第8d最高(117.170mg/100g),雄蚕胆固醇含量在五龄幼虫期的第8d最低(30.077mg/100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71家蚕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虫态胆固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蚕胆固醇含量在五龄幼虫期的第6d最低(37.188mg/100g),第8d最高(117.170mg/100g),雄蚕胆固醇含量在五龄幼虫期的第8d最低(30.077mg/100g),成蛾后第1d最高(91.698mg/100g);雌蚕胆固醇的含量在幼虫期、成虫期均高于雄蚕;蚕卵、幼虫、蛹、成虫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32.583、55.105、80.428、100.376mg/100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虫态胆固醇含量差异显著。871家蚕不同虫态中胆固醇含量均较低,胆固醇含量排序:蚕卵>成虫>蛹期>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不同发育阶段 不同虫态 胆固醇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被引量:44
2
作者 赵金梅 高贵田 +4 位作者 谷留杰 孙翔宇 薛敏 耿鹏飞 雷玉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916-4925,共10页
【目的】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常用的18种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 【目的】确定引起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常用的18种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效的抑菌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不同病斑上分离出了3个纯化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比对分析,3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应用BLASTn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致病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在10μg·mL-1含药PDA平板上,7种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菌株的抑菌率均大于80%,分别为400 g·L-1氟硅唑、500 g·L-1异菌脲、80%戊唑醇、10%多抗霉素B、12.5%烯唑醇、33.5%喹啉酮和10%苯醚甲环唑。【结论】确定中华猕猴桃褐斑病由链格孢引起,400 g·L-1氟硅唑、500 g·L-1异菌脲、10%多抗霉素B和10%苯醚甲环唑对链格孢抑菌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褐斑病 链格孢 抑菌药剂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3 位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8
4
作者 赵金梅 高贵田 +4 位作者 薛敏 耿鹏飞 孙翔宇 谷留杰 雷玉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122,共5页
测定10种猕猴桃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探究抗氧化活性与VC、总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成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7%~20.37%、可滴... 测定10种猕猴桃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探究抗氧化活性与VC、总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成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7%~20.37%、可滴定酸含量0.85%~1.77%、VC含量54.86~159.08 mg/100 g、蛋白质含量0.86%~1.85%、总氨基酸含量10.74~17.94 mg/g、总酚含量63.71~152.46 mg/100 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3.75%~68.34%。6种营养成分在不同猕猴桃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翠香、红阳、金桃和华优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总酚含量均较高,而黄金果和海沃德的VC、总酚含量较低,其他品种的营养成分指标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华优的VC含量(159.08 mg/100 g)、总酚含量(152.46 mg/100 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68.34%)最高,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VC和总酚含量之间呈现较高相关性,表明猕猴桃的抗氧化作用与其中所含的VC和酚类物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品种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43
5
作者 薛敏 高贵田 +4 位作者 赵金梅 张思远 耿鹏飞 谷留杰 孙翔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差异,评价不同品种猕猴桃游离氨基酸的综合质量。方法: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猕猴桃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进行游离氨基酸综合评价。结果:10个品种猕猴...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的差异,评价不同品种猕猴桃游离氨基酸的综合质量。方法: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猕猴桃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进行游离氨基酸综合评价。结果:10个品种猕猴桃果实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金桃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多,含量为22.739g/kg,海沃德(新)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少,含量为14.443g/kg;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游离氨基酸质量表明金桃、徐香、金香的品质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比较不同品种猕猴桃中游离氨基酸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三叶木通与猫儿屎种子脂肪酸和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3 位作者 严勃 赵金梅 谷留杰 刘继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木通科药材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其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成分和含... 目的:分析两种木通科药材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其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成分和含量;自动化凯氏定氮仪测定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酸解处理后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三叶木通种子中油脂的含量为53.6%,多为饱和脂肪酸;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9.9%。猫儿屎种子中油脂的含量为28.14%,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59.75%)和9-油酸(14.81%)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12%,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仅占18.44%;饼粕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7.5%。两种种子中氨基酸成分含量与成人氨基酸模式相似。结论:三叶木通和猫儿屎的种子具有开发为药用植物油或其他保健药品食品的巨大潜力,综合开发前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猫儿屎 脂肪酸 氨基酸 GC-MS
原文传递
气体二氧化氯在果蔬杀菌保鲜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耿鹏飞 高贵田 +2 位作者 薛敏 赵金梅 谷留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7-391,共5页
二氧化氯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性能优良、安全无公害的杀菌消毒剂和食品保鲜剂。国内关于二氧化氯在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多局限于液体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气体二氧化氯较液体二氧化氯有许多优势,在果蔬杀... 二氧化氯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性能优良、安全无公害的杀菌消毒剂和食品保鲜剂。国内关于二氧化氯在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多局限于液体二氧化氯,气体二氧化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气体二氧化氯较液体二氧化氯有许多优势,在果蔬杀菌保鲜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二氧化氯的杀菌保鲜机理及气体二氧化氯的特性与优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体二氧化氯在果蔬杀菌保鲜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二氧化氯 果蔬 杀菌保鲜
原文传递
α-桐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3 位作者 赵金梅 谷留杰 马文娟 薛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2-56,共5页
α-桐酸是共轭十八碳三烯酸的一种异构体,是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桐油和苦瓜籽油中。α-桐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癌(细胞毒性)、抗致癌(抑制癌症形成)和改变脂代谢等效应。对α-桐酸的化学结构、制备、表... α-桐酸是共轭十八碳三烯酸的一种异构体,是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桐油和苦瓜籽油中。α-桐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癌(细胞毒性)、抗致癌(抑制癌症形成)和改变脂代谢等效应。对α-桐酸的化学结构、制备、表征、吸收代谢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α-桐酸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桐酸 吸收代谢 药理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陕西省主产区主栽品种猕猴桃果实中Cu、Zn、Mn、Pb、Cd含量检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金梅 段爱莉 +3 位作者 高贵田 王西锐 孙翔宇 谷留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09-311,348,共4页
目的:采集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基地的10个主产区中的4个品种猕猴桃果实,对其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Mn、Zn、Pb、Cd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10个产区4个品种的猕猴桃... 目的:采集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基地的10个主产区中的4个品种猕猴桃果实,对其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Mn、Zn、Pb、Cd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10个产区4个品种的猕猴桃果实中Cu、Mn、Zn的检出率均为100%,Pb检出率为13.64%,Cd未检出,在所有检出样品中仅Zn超标,其余均低于国家水果污染物限量标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中5种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2号产区部分样品以及部分秦美猕猴桃Zn超标较为严重,Zn的污染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金属元素 Zn超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