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体相变的弹性波促发形核 被引量:8
1
作者 谷臣清 付萍 贾建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91-794,共4页
使用 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 30CrMnSiMoV超高强度钢在奥氏体状态下预应变,而后分三种工艺淬火:预应变结束后不卸载立即喷雾冷却;预应变结束后卸载,并于960℃保温5 min后再喷雾冷却;预应变后... 使用 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 30CrMnSiMoV超高强度钢在奥氏体状态下预应变,而后分三种工艺淬火:预应变结束后不卸载立即喷雾冷却;预应变结束后卸载,并于960℃保温5 min后再喷雾冷却;预应变后不卸载,重新加热至1050℃,并保温5 min;发生再结晶后再喷雾冷却.经对其马氏体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处于释放状态的弹性应变能会促发马氏体相变均匀形核;而塑性应变对马氏体的生长有限制作用,可间接影响马氏体的相变形核,两者的恰当配合,可显著细化马氏体,使其板条平均宽度接近纳米量级水平(平均宽度为 120 n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马氏体相变的软模弹性波动形核机制,可解释所获得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相变 相变形核 预应变淬火 波动形核 马氏体钢
下载PDF
Cr12MoV钢的隐晶马氏体及其强韧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谷臣清 赵志宏 +1 位作者 王京秋 李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89年第6期21-25,共5页
文章对Cr12MoV 钢的隐晶码氏体及其强韧化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Cr12MoV 钢的淬火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随淬火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异。950℃及其以下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可获得单一的板条状位错融隐晶马氏体;而经950~1100℃... 文章对Cr12MoV 钢的隐晶码氏体及其强韧化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Cr12MoV 钢的淬火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随淬火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异。950℃及其以下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可获得单一的板条状位错融隐晶马氏体;而经950~1100℃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则获得了由针(片)状孪晶马氏体与板条状位错马氏体构成的混合隐晶马氏体组织,并且孪晶马氏体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增多。经机械性能试验发现,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对钢的强韧性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使Cr12MoV 钢得到最有效的强韧化效果,不仅要均匀化和细化钢中的碳化物,而且要控制钢中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钢 隐晶马氏体 强韧化
下载PDF
铝合金熔体原位氧化构筑模糊界面复相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谷臣清 张钱城 赵敬忠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9,共6页
 采用K2CO3浸渗碳粉、石墨覆盖合金熔体液面,预设多孔陶瓷体输通空气,实现了铝合金熔体由表面向其内部推进的原位自氧化反应。反应生成物致密,周边宏观表面平整,生长体前沿无高低不平的胞状堆积现象。经显微组织观察、微区波谱成分分析...  采用K2CO3浸渗碳粉、石墨覆盖合金熔体液面,预设多孔陶瓷体输通空气,实现了铝合金熔体由表面向其内部推进的原位自氧化反应。反应生成物致密,周边宏观表面平整,生长体前沿无高低不平的胞状堆积现象。经显微组织观察、微区波谱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发现:反应生成物是以柱状晶团形式生长,而柱状晶则由微米级的块、粒状氧化物构成。氧化物的组成以Al2O3为主,含少量SiO2,在两相及块、粒之间成分呈连续过渡变化,无明显清晰的分界,且有以Al2O3包覆SiO2生长的倾向,并表现出很强的定向性。铝合金金属相则主要分布于柱状晶团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氧化生长 复合材料 模糊界面 原位反应生长 包覆
下载PDF
新型航空发动机轴承钢M50NiL微氮渗碳淬硬层的断裂韧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谷臣清 楼秉哲 +1 位作者 井晓天 沈福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2-56,共5页
采用三点弯曲、单边V型缺口试样,沿缺口渗碳,测试渗碳淬硬层断裂韧性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碳、氮含量和冷处理及回火温度对M50NiL钢渗层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层中附加渗入微量氮对二次硬化和断裂韧性的提高都有利。
关键词 断裂韧性 渗碳 轴承钢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中小型水轮机用低铬镍耐磨蚀钢N90 被引量:1
5
作者 谷臣清 赵康 +2 位作者 亢颖 徐阿敏 沈福三 《水利电力机械》 1997年第2期29-30,38,共3页
开发了一种适于中小水轮机用的低铬镍、高强度的耐磨蚀钢。钢的力学性能高于传统的水轮机用0Cr13Ni4Mo不锈钢,耐气蚀与磨蚀性能高于目前中小水轮机所用碳钢的1倍以上。经氮化处理,钢的耐气蚀性能可以与0Cr13Ni4M... 开发了一种适于中小水轮机用的低铬镍、高强度的耐磨蚀钢。钢的力学性能高于传统的水轮机用0Cr13Ni4Mo不锈钢,耐气蚀与磨蚀性能高于目前中小水轮机所用碳钢的1倍以上。经氮化处理,钢的耐气蚀性能可以与0Cr13Ni4Mo不锈钢媲美,耐磨蚀性能与0Cr13Ni4Mo和碳钢比较约提高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耐磨蚀钢 中小型 低铬镍合金
下载PDF
板条马氏体晶宽纳米化及其力学行为
6
作者 谷臣清 陈文革 付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对低碳低合金 30CrNiSiMoV钢采用奥氏体预应变淬火 ,可使板条马氏体板条晶宽细化至1 0 0nm ,板束尺寸达到 0 8μm以下 ,且板束方向多向化。对具备这种亚纳米结构马氏体组织的钢力学性能测试 ,发现其强度远超出了同类钢的常规极限水平 ... 对低碳低合金 30CrNiSiMoV钢采用奥氏体预应变淬火 ,可使板条马氏体板条晶宽细化至1 0 0nm ,板束尺寸达到 0 8μm以下 ,且板束方向多向化。对具备这种亚纳米结构马氏体组织的钢力学性能测试 ,发现其强度远超出了同类钢的常规极限水平 ,其抗拉强度σb 超过 1 80 0MPa,提高约 2 0 % ;屈服强度可达 1 70 0MPa以上 ,提高近 2 5 % ,伸长率δ≥ 1 0 %~ 1 2 % ,夏氏冲击韧度αk≥ 40~ 45kJ cm2 ,断口形貌由准解理型转变为准解理和韧窝的复杂准解理型 ,且韧窝的大小与亚纳米马氏体板条束宽度一致。研究取得了超常的强、韧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组织 预应变淬火 低碳低合金钢 强韧化
下载PDF
高碳高铬模具钢的开裂与强韧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谷臣清 罗启文 卢正欣 《陕西机械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93-101,126-127,共9页
本文以Cr12MoV钢为例研究了高碳高铬模具钢的静弯断裂和含裂纹体条件下的开裂行为;探索了钢的强化和韧化机理。研究发现,此类钢裂纹的萌生一般起始于粗大碳化物的解理,而完成于解理裂纹向钢基体中的延伸。粗大碳化物的解理开裂发生于钢... 本文以Cr12MoV钢为例研究了高碳高铬模具钢的静弯断裂和含裂纹体条件下的开裂行为;探索了钢的强化和韧化机理。研究发现,此类钢裂纹的萌生一般起始于粗大碳化物的解理,而完成于解理裂纹向钢基体中的延伸。粗大碳化物的解理开裂发生于钢的弹性应变极限状态。基体塑性对其无明显影响,但是却强烈影响碳化物解理开裂后裂纹向钢基体中的延伸。钢中裂纹的扩展属于复杂准解理类型,它不仅与钢基体的塑性程度有关,而且还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大小和间距以及裂纹面附近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有关。研究认为,此类钢的强化受控于裂纹萌生的阻力,而钢的韧化则取决于裂纹的扩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强韧化 碳化物 开裂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元素莱氏体抗磨蚀铸钢
8
作者 谷臣清 陈文革 +1 位作者 赵康 沈福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37,54,共4页
发展了一种抗磨蚀多元系莱氏体铸钢ZG93L,经淬火、回火后,抗拉强度近550MPa,硬度为60HRC以上,其抗磨蚀性比0Cr13Ni4Mo钢高1.5倍,是一种适于制造水轮机顶益及护板用的耐磨蚀新钢种。
关键词 气蚀 水轮机 莱氏体铸钢 抗磨蚀
下载PDF
掺杂VO_2相变薄膜的电阻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时清 赵康 +2 位作者 谷臣清 马红萍 方吉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7-640,共4页
以V2 O5和MoO3粉为原料 ,采用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掺Mo6 + 的VO2 相变薄膜。对掺杂薄膜的物相组成、价态、相结构的XPS和XRD分析及电阻突变量级和电阻突变温度的测试 ,结果发现 :所制备的掺杂薄膜其主要成分是VO2 ,所掺入的MoO3与VO2... 以V2 O5和MoO3粉为原料 ,采用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掺Mo6 + 的VO2 相变薄膜。对掺杂薄膜的物相组成、价态、相结构的XPS和XRD分析及电阻突变量级和电阻突变温度的测试 ,结果发现 :所制备的掺杂薄膜其主要成分是VO2 ,所掺入的MoO3与VO2 完全互溶 ,但其中MoO3的价态未发生改变。掺杂薄膜随MoO3含量的增加其电阻突变温度明显下降 ,然而电阻突变量级也随之降低 ,当MoO3的质量分数为 5 %时 ,薄膜电阻突变温度降至 3 0℃左右 ,电阻突变量级仍可保持 2个数量级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VO2 相变薄膜 电阻突变特性 研究 氧化钒 无机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Ta对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亮 谷臣清 张国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用金相显微镜、定量金相、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及 X 射线衍射(XRD)研究了 0%,4%,6%Ta(质量分数) 3 种成分的低 Cr 高 W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铸态及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a 是强 MC 碳化物形成元素,它形成 MC 碳化物的倾... 用金相显微镜、定量金相、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及 X 射线衍射(XRD)研究了 0%,4%,6%Ta(质量分数) 3 种成分的低 Cr 高 W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铸态及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a 是强 MC 碳化物形成元素,它形成 MC 碳化物的倾向低于 Nb、高于 Ti,当合金中 Ta 的原子百分含量超过 Nb 3 倍时,Ta 在 MC 碳化物中的原子百分含量超过 Nb。Ta 是强γ′形成元素,它促进共晶γ′的形成,在合金成分中以等量原子百分含量的 Ta 代替 Al 不会改变合金的共晶γ′数量。在高 W 铸造高温合金中 M6C 是比 MC 更加稳定的碳化物,Ta 的加入不能抑制 1 100℃,500 h 长时热暴露后 MC 完全转变为粒状或片状 M6C。MC 分解时释放的碳还促使α(W,Mo)+C→M6C 反应。对 Ni-1.5Cr-10Co-16W-2Mo-5Al-1Ti-1Nb 基础成分合金,其最佳的含 Ta 量为 4% (质量分数),而且含碳量应低于 0.07%(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MC碳化物 M6C碳化物 σ(W Mo)相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化学法制备Al_2O_3包覆TiH_2颗粒发泡剂 被引量:26
11
作者 方吉祥 赵康 谷臣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05-1209,共5页
利用非均匀成核法 ,以 pH缓冲溶液作沉淀剂 ,研究了Al2 O3 包覆TiH2 粉末的包裹技术。结果表明 ,Al3 + 浓度对包覆层显微结构有影响 ,当Al3 + 浓度为 0 .0 5mol/L ,pH值为 4.5时 ,可以获得好的氧化铝前驱体包覆TiH2 颗粒 ,经 35 0℃煅... 利用非均匀成核法 ,以 pH缓冲溶液作沉淀剂 ,研究了Al2 O3 包覆TiH2 粉末的包裹技术。结果表明 ,Al3 + 浓度对包覆层显微结构有影响 ,当Al3 + 浓度为 0 .0 5mol/L ,pH值为 4.5时 ,可以获得好的氧化铝前驱体包覆TiH2 颗粒 ,经 35 0℃煅烧可得到均匀、致密的Al2 O3 /TiH2 包覆颗粒。当包覆层厚大于 1.42 μm时 ,Al2 O3 /TiH2 包覆颗粒释放氢气过程被显著地延迟 ,这种延迟效应对泡沫铝制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采用Al2 O3 /TiH2包覆粉体作为发泡剂 ,成功制备出多孔泡沫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成核法 Al2O3/TiH2 包裹粉 释氢性能 泡沫铝
下载PDF
掺杂VO_2薄膜的相变机理和光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时清 赵康 +2 位作者 马红萍 谷臣清 姜中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2-477,共6页
本文采用V2 O5粉和MoO3 粉为原料 ,通过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掺Mo6+ 的VO2 薄膜。实验采用XRD和XPS等研究手段 ,对掺杂薄膜的物相组成、价态、相变温度、电阻突变量级和相变前后的光透过率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 :所制备的掺杂薄膜其主... 本文采用V2 O5粉和MoO3 粉为原料 ,通过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掺Mo6+ 的VO2 薄膜。实验采用XRD和XPS等研究手段 ,对掺杂薄膜的物相组成、价态、相变温度、电阻突变量级和相变前后的光透过率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 :所制备的掺杂薄膜其主要成份是VO2 ,掺入的MoO3 结构未发生改变 ,掺杂薄膜随MoO3 含量的增加其相变温度明显下降 ,但其电阻突变量级和光透过率的突变量亦随之降低 ,其中 ,电阻突变量级的下降趋势更显著 ,不过只要MoO3 掺杂量不高于 5 %时 ,掺杂薄膜的电阻突变仍可保持 2个量级以上 ,而且红外光透过率的突变量仍保持较高。分析认为 ,薄膜中掺入的MoO3 与VO2 可以互溶 ,从而可作为施主组元降低VO2 能带结构中的禁带宽度 ,改变其光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VO2薄膜 相变机理 光电特性 研究 无机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及Ta的合金化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亮 谷臣清 +2 位作者 于保正 佘力 唐定中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对A l,Ta含量分别是6wt%A l,0wt%Ta;5wt%A l,4wt%Ta和6wt%A l,4wt%Ta三炉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静态空气下1100℃/2m in^100h等温氧化试验,并对剥落氧化皮和合金试片表面氧化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对氧化后的试片表面及横切面进... 对A l,Ta含量分别是6wt%A l,0wt%Ta;5wt%A l,4wt%Ta和6wt%A l,4wt%Ta三炉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静态空气下1100℃/2m in^100h等温氧化试验,并对剥落氧化皮和合金试片表面氧化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对氧化后的试片表面及横切面进行光学金相、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低Cr高W镍基高温合金的早期氧化主要表现为富难熔元素相MC,M6C碳化物和α(W,Mo)相的优先选择性氧化。6wt%A l,0wt%Ta合金和6wt%A l,4wt%Ta的合金经1100℃/100h氧化后的最终主要氧化产物均包含N iO,N iA l2O4和N iWO4,此外合金中还分别存在少量的N iNb2O6和N i(Ta,Nb)2O6。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分段抛物线规律。A l量相同的情况下,Ta的加入通过增加共晶γ’量和减缓自由态硫对抗氧化的有害作用从而减少合金的氧化增重和延缓氧化皮剥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能力。6wt%A l,0wt%Ta的合金与5wt%A l,4wt%Ta的合金具有相当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仅从高温抗氧化性能考虑,可以考虑以A l代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高温合金 氧化 碳化物 显微组织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W-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文革 沈宏芳 +1 位作者 丁秉均 谷臣清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的不同成分的W Cu合金在196℃保温48h条件下进行深冷处理。采用X 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长时间深冷处理的现象与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铜颗粒在钨基体上弥散析出,出现了短而粗的类马氏体组织。析... 对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的不同成分的W Cu合金在196℃保温48h条件下进行深冷处理。采用X 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长时间深冷处理的现象与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铜颗粒在钨基体上弥散析出,出现了短而粗的类马氏体组织。析出的细小弥散的铜颗粒阻碍晶粒粗化和位错移动,铜颗粒部分填充到材料微孔内,同时深冷处理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使材料内的部分缺陷得到弥合(如空位、微孔等),从而使不同成分的W Cu合金的硬度提高,密度增大,电导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合金 深冷处理 类马氏体转变 组织与性能
下载PDF
钛/不锈钢爆炸焊接接头退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方吉祥 赵康 +1 位作者 刘继峰 谷臣清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23,共5页
通过拉伸试验、组织分析、断口形貌分析以及焊缝显微硬度的测定 ,研究了钛 不锈钢爆炸焊接接头强度及退火工艺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钛 不锈钢爆炸焊接界面结合强度高于纯钛 ;退火温度低于 4 0 0℃ ,焊接接头的强度不降低 ... 通过拉伸试验、组织分析、断口形貌分析以及焊缝显微硬度的测定 ,研究了钛 不锈钢爆炸焊接接头强度及退火工艺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钛 不锈钢爆炸焊接界面结合强度高于纯钛 ;退火温度低于 4 0 0℃ ,焊接接头的强度不降低 ,缺口强度约为 5 30MPa ;退火温度为 5 0 0℃时 ,焊接接头的强度显著降低 ,缺口强度小于 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钛/不锈钢 退火工艺 拉伸强度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VO_2薄膜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康 魏建锋 +1 位作者 孙军 谷臣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采用V2O5熔体淬水制成胶体,并浸涂于不同的基片上,分别用于电阻检测和组织结构分析。经过真空加热分解V2O5凝胶薄膜,得到了具有相变特性的VO2薄膜。在真空热处理温度为500℃ ,时间为34h, 真空气压为2Pa,得... 采用V2O5熔体淬水制成胶体,并浸涂于不同的基片上,分别用于电阻检测和组织结构分析。经过真空加热分解V2O5凝胶薄膜,得到了具有相变特性的VO2薄膜。在真空热处理温度为500℃ ,时间为34h, 真空气压为2Pa,得到的VO2相变薄膜电阻突变量级达3.4,相变温度在67℃左右。另外,TEM组织观察表明,VO2薄膜为多晶组织,VO2薄膜晶粒尺寸对电阻突变量级影响较大。晶粒尺寸增加,电阻突变量级增大。VO2晶界对相变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特性 组织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钒薄膜
下载PDF
二氧化钒超细粉末制备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时清 赵康 +2 位作者 魏建锋 魏劲松 谷臣清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0-363,共4页
对二氧化钒超细粉末的各种制备方法、应用及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超细粉末 二氧化钒 制备技术
下载PDF
一种低Cr高W型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亮 谷臣清 +1 位作者 曾强 侯淑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一种具有第一代单晶合金高温强度水平,其成分为Ni 1.5Cr 10Co 16W 2Mo 6Al 1Ti 1Nb 0.1C 0.02B 0.1Zr的普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长时组织稳定性。对试验合金铸态及850℃/3000h,950℃/1000h,1100℃/50~500h热暴露后的... 研究了一种具有第一代单晶合金高温强度水平,其成分为Ni 1.5Cr 10Co 16W 2Mo 6Al 1Ti 1Nb 0.1C 0.02B 0.1Zr的普通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长时组织稳定性。对试验合金铸态及850℃/3000h,950℃/1000h,1100℃/50~500h热暴露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金相、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部位的截面尺寸不同直接影响合金铸态组织中相的尺寸及含量,其中大截面尺寸部位共晶γ′的含量少而尺寸大;截面尺寸对MC碳化物含量影响不大,但其尺寸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本试验用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稳定性,在850~1100℃长时热暴露均无有害的TCP相析出,其碳化物反应是MC的缓慢分解和M6C沿晶界、枝晶间和共晶γ'周围析出,在1100℃/500h热暴露以后,仍然保留原始铸态组织中约50%的MC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镍基高温合金 显微组织 稳定性 CR W 含量
下载PDF
Ru对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凝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亮 谷臣清 郑运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采用等温凝固实验与差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无Ru和含 3.0 %(质量分数 )Ru的两种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到两种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组织、凝固顺序图和凝固特性曲线。结果显示 :Ru的加入对低Cr高W铸... 采用等温凝固实验与差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无Ru和含 3.0 %(质量分数 )Ru的两种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到两种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组织、凝固顺序图和凝固特性曲线。结果显示 :Ru的加入对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液相线温度无明显影响 ,但对初生MC碳化物以及γ+γ′共晶的析出温度有明显作用。Ru是一个偏析倾向很弱的元素 ,且不改变其他合金元素的偏析特性。加Ru可以起稳定γ的作用 ,能有效抑制大块初生M6C碳化物的形成。显示了Ru对低Cr高W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稳定性的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RU 差热分析 等温凝固
下载PDF
VO_2纳米粉末的无机溶胶-凝胶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时清 赵康 谷臣清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采用V2 O5粉末为原料 ,应用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VO2 纳米粉末 ,通过对制备过程及相关产物的DSC ,TGA ,XRD和TEM的测试分析 ,揭示出本方法中V2 O5向VO2 的物相转变过程 ,发现V2 O5凝胶粉末在真空条件下于35 0℃开始分解 ,达 110 0℃时还... 采用V2 O5粉末为原料 ,应用无机溶胶 凝胶法制备VO2 纳米粉末 ,通过对制备过程及相关产物的DSC ,TGA ,XRD和TEM的测试分析 ,揭示出本方法中V2 O5向VO2 的物相转变过程 ,发现V2 O5凝胶粉末在真空条件下于35 0℃开始分解 ,达 110 0℃时还原成VO2 ,其颗粒粒径介于 5 0~ 7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VO2粉 纳米粉末 无机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