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在肺气肿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豆亚伟 王宏涛 +4 位作者 朱建飞 戴云 罗向晖 陈耀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86-1388,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肺减容手术患者99例,术前2周开始即给予极化液(含胰岛素液)治疗。术中取肺减容切除肺组织,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p38丝裂原活化... 目的:研究胰岛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肺减容手术患者99例,术前2周开始即给予极化液(含胰岛素液)治疗。术中取肺减容切除肺组织,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较其对照组增加(P<0.05)。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P38-MAPK表达与其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NF-κB表达较其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在COPD患者的肺组织中激活PI3/Akt信号转导途径并激活其下游的转录因子NF-κB抑制多种刺激所诱发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胰岛素 细胞凋亡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NF-ΚB
下载PDF
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豆亚伟 易定华 +3 位作者 崔勤 顾春虎 张海峰 马超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ECC下心脏手术患者按年龄(≥18岁为成人,<18岁为儿童)和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分为4组:成人常规治疗组(ART,n=8),成人胰岛素治疗...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ECC下心脏手术患者按年龄(≥18岁为成人,<18岁为儿童)和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分为4组:成人常规治疗组(ART,n=8),成人胰岛素治疗组(AIT,n=8),儿童常规治疗组(CRT,n=8),儿童胰岛素治疗组(CIT,n=8)。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ECC开始后、ECC结束即刻及ECC结束4 h、12 h、24 h、48 h测定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ECC前和ECC后在右心耳切口缘取心肌,Western blot测定InsRβ、pP38-MAPK、pERK、pJNK、GLUT-4表达。ECC后24 h、48 h、72h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与ART组和CRT组相比,AIT组和CIT组在ECC术后的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增加(P<0.05),同时InsR表达、pP38-MAPK表达及GLUT-4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对心肌有明显的正性变力作用。年龄增长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ERK和pP38的活化受抑制是ECC后心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ECC刺激及胰岛素对心肌JNK的活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胰岛素治疗 心功能 MAPK GLUT
下载PDF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豆亚伟 崔勤 +2 位作者 马超 赵荣 郑霄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儿童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20例CPB下心脏手术儿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n=1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组,n=10)。IT组患儿术中血糖控制在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儿童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20例CPB下心脏手术儿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n=1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组,n=10)。IT组患儿术中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700~1800mg/L),术后控制在4.4—8.3mmol/L(700~1500mg/L);RT组患者血糖变化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CPB开始后及CPB结束0,4,12,24和48h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浆胰岛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建立CPB前和CPB结束时在右心耳切口缘取心肌,Western blot测定心肌胰岛素受体(InsR)、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结果两组胰岛素水平在CPB开始后上升,于CPB结束时达高峰,随后下降;IT组胰岛素水平从CPB后显著高于RT组(P〈0.05,P〈0.01)。两组TNF-α和IL-1β、IL-6水平在CPB开始后上升,CPB后3h达高峰,随后下降;IT组TNF-α和IL-1β、IL-6水平从CPB后开始显著低于RT组(P〈0.05,P〈0.01)。两组IL—10水平在CPB结束时上升,于CPB 12h达高峰,随后下降;两组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后两组InsR表达与CPB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CPB后InsR表达较RT显著增加(P〈0.05)。两组CPB后NF—κBp65表达与未干预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CPB后两组间NF—κBp65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上调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减弱TNF-α和IL-1β、IL-6的表达,起到调节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强化胰岛素治疗 炎症介质 胰岛素受体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1
4
作者 豆亚伟 吕珊珊 +4 位作者 戴云 罗向晖 朱建飞 王宏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TGFβ1和MAP1S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TGFβ1和MAP1S蛋白的相互关系;MTT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 目的探讨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TGFβ1和MAP1S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TGFβ1和MAP1S蛋白的相互关系;MTT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MAP1S后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成瘤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TGFβ1和MAP1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TGFβ1和MAP1S结合为共同体;沉默MAP1S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调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结论 TGFβ1和MAP1S在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沉默MAP1S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TGFβ1可以靶向MAP1S蛋白通过NER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MAP1S 肺癌 Transwll NER
下载PDF
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腺癌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豆亚伟 陈耀华 +2 位作者 王宏涛 吕珊珊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1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肺腺癌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8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GFR-TKI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肺腺癌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8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GFR-TKI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比较治疗后疾病控制与疾病进展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FR-TKI治疗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GFR-TKI治疗后4周,完全缓解4例(2.53%),部分缓解36例(22.78%),疾病稳定69例(43.67%),疾病进展49例(31.01%),客观缓解率为25.32%(40/158),疾病控制率为68.99%(109/158)。治疗后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疾病控制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均明显低于疾病进展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8例患者均未失访,预后良好107例,预后不良51例。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情况、CEA水平、TTF-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Ⅳ期、肿瘤转移、CEA水平≥3.4 ng/ml、TTF-1水平≥13.6μg/L均是EGFR-TKI治疗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A、TTF-1与肺腺癌患者EGFR-TK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腺癌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TK-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豆亚伟 +4 位作者 吕珊珊 王宏涛 朱建飞 戴云 罗向晖 《癌症进展》 2017年第9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检测患者放... 目的探讨检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检测患者放化疗前后的血清TK-1水平,分析TK-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放化疗后不同TK-1水平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后,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平均TK-1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较放化疗前降低(P﹤0.05);放化疗前,患者的TK-1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放化疗后,TK-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35.14%,低于TK-1阴性患者5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P﹥0.05);TK-1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短于TK-1阴性患者的20个月(Z=3.981,P﹤0.05)。结论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TK-1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步放化疗后血清TK-1水平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监测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局部复发 同步放化疗 胸苷激酶-1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豆亚伟 +4 位作者 戴云 朱建飞 罗向晖 王宏涛 李曙东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非小细胞癌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非小细胞癌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0.67%)高于对照组(38.67%),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水平、CA125水平、Cyfra21-1水平、NSE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将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单孔法、两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熙元 豆亚伟 +2 位作者 朱建飞 王宏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单孔法、两孔法以及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孔组52例、两孔组46例与三孔组60例),分别采用单孔、两孔及三孔法行VATS;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目的:研究单孔法、两孔法以及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孔组52例、两孔组46例与三孔组60例),分别采用单孔、两孔及三孔法行VATS;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24、48、72h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孔法术后胸管引流总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24、48、72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低于三孔法(P<0.05);单孔法上述指标显著低于两孔法(P<0.05)及三孔法(P<0.05)。结论:与传统的三孔法VATS治疗肺大疱相比,两孔法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单孔法在两孔法的基础上减少了一个辅助操作孔,更加符合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的三孔法及两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外科学 胸腔镜检查/方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不同术式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豆亚伟 +4 位作者 李曙东 朱建飞 戴云 罗向晖 王宏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90-91,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等,食管癌发生率逐年上升。食管癌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应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1]。从目前已有的腹腔镜联合手术来看,有经右胸-腹部两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等,食管癌发生率逐年上升。食管癌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应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1]。从目前已有的腹腔镜联合手术来看,有经右胸-腹部两切口(Ivor-Lewis)、经颈部-右胸-上腹部三切口(Mc Keown)及经食管裂孔(THE)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 联合手术 Ivor-Lewis术式 Mc Keown术式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绿原酸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豆亚伟 +3 位作者 王宏涛 朱建飞 戴云罗 向晖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间接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绿...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间接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绿原酸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EGFR-TPK)、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氨肽酶N(aminopeptidase,APN)活性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绿原酸在24 h、48 h和72 h时均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趋势;绿原酸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100μg/ml质量浓度的绿原酸作用下使细胞内活性氧(ROS)百分率达到了(42.32±3.3)%,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绿原酸对APN、EGFR-TPK和MMP-2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12±0.78)、(29.43±2.76)和(1.54±0.13)μg/ml,显示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结论绿原酸可以抑制A549的增殖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增多及APN、EGFR-TPK和MMP-2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人肺癌A549 凋亡 活性氧组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氨肽酶N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生存情况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向晖 +6 位作者 豆亚伟 戴云 陈耀华 朱建飞 王宏涛 李曙东 杨慧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7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观察Ⅳ期肺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的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再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 目的观察Ⅳ期肺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的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再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给予20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紫杉醇脂质体组患者远期疗效高于培美曲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Ⅳ期肺腺癌患者时,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卡铂 Ⅳ期肺腺癌 疗效
下载PDF
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向晖 戴云 +4 位作者 豆亚伟 朱建飞 李曙东 王宏涛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连续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53例采用培美曲赛单药维持治疗患者,24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治疗,21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 目的:观察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连续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53例采用培美曲赛单药维持治疗患者,24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治疗,21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达到ORR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其它患者换药治疗,同时记录维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个周期维持治疗后培美曲赛组、多西他赛组、吉西他滨组ORR率分别为24.53%、8.33%、0.0%(P〈0.05)。培美曲赛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8.7±1.3)月,明显长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美曲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Ⅰ-Ⅱ级、Ⅲ-Ⅳ的发生率分别50.94%和11.32%,略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在其它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轻,完成治疗比例高,无进展生存期长,是提高预后的较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赛 维持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耀华 豆亚伟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2391-2396,共6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基于Notch信号通路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Gal-3组、LY450139组、Gal-3+LY450139组。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Gal-3组转染Gal-...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基于Notch信号通路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Gal-3组、LY450139组、Gal-3+LY450139组。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Gal-3组转染Gal-3过表达质粒,LY450139组给予终浓度为20 nmol/L的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LY450139处理,Gal-3+LY450139组给予转染Gal-3过表达质粒和终浓度为20 nmol/L的LY450139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组A549细胞Gal-3和Notch受体1(NOTCH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4组A549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A549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法检测4组A549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al-3组细胞的Gal-3和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增殖活力、侵袭能力、IL-6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LY450139组细胞的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增殖活力、侵袭能力、IL-6和TGF-β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al-3+LY450139组细胞的NOTCH1蛋白水平、增殖活力、侵袭能力、IL-6和TGF-β1 mRNA水平低于Gal-3组,但高于LY450139组,而凋亡率高于Gal-3组,但低于LY450139组(均P<0.05)。结论Gal-3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增强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免疫相关因子IL-6和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半乳糖凝集素3 NOTCH信号通路 Notch受体1 免疫相关因子 生物学行为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胸骨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建飞 +4 位作者 戴云 罗向晖 刘宗智 王宏涛 豆亚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5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例胸骨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肺部并发症、局部感染、皮瓣...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胸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5例胸骨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肺部并发症、局部感染、皮瓣坏死、假体松动、反常呼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本研究5例患者中,行胸骨全切除术患者1例,胸骨次全切术4例。术后评估呼吸运动、胸廓外形和肺功能均正常,1例患者发生肺部炎症,抗炎治疗后治愈,未发生局部感染、皮瓣坏死、假体松动、反常呼吸等并发症。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胸廓外形良好,髂骨及内固定位置固定。1例患者术后26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后胸部CT提示髂骨与双侧锁骨及肋骨成骨完整。结论对于胸骨柄肿瘤的患者而言,自体髂骨植骨联合Y型钛板内固定胸骨重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柄肿瘤 胸壁重建 自体髂骨植骨 Y型钛板
下载PDF
陕西地区女性肺腺癌手术患者106例临床预后因素调查分析
15
作者 戴云 曹燕飞 +5 位作者 豆亚伟 罗向辉 李曙东 王宏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女性肺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06例完全切除的女性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病理分期、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的总数、N1阳性数、N2淋巴结的总数、N2阳性数、N2站数、...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女性肺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06例完全切除的女性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方式、肿瘤最大直径、术后病理分期、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的总数、N1阳性数、N2淋巴结的总数、N2阳性数、N2站数、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等临床指标对总生存率(OS)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病理分期、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的总数、N2淋巴结的总数、N2阳性数、N2站数、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2淋巴结的总数和复发转移为OS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可完全切除的女性肺腺癌患者,手术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至少清扫7枚以上N2淋巴结,同时术后给予必要的辅助治疗并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复发转移。清扫N2淋巴结的总数>7枚是预后的良好因素,复发转移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学 肺肿瘤 病因学 预后 女性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罗向晖 +3 位作者 豆亚伟 戴云 陈耀华 杨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86-387,390,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人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肺部实性病灶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人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肺部实性病灶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比较肿瘤标记物三联、四联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9.985~46.924,P<0.01)。对小细胞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CEA、CYFRA21-1、NSE、CA125等肿瘤标记物的三联、四联检测结果显示,四联检测的阳性率较高,达到85.71%。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 癌胚抗原 角蛋白质类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家林 +5 位作者 陈耀华 豆亚伟 戴云 罗向晖 王宏涛 朱建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Clause法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前空腹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4.0 g/L诊断为高纤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Clause法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前空腹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4.0 g/L诊断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分析采用Log-rank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合计3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116例(占31.7%),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5岁,病理T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是高纤维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相较于血清纤维蛋白原<4.0 g/L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4.0 g/L患者拥有更差的预后,无病生存期(中位值,26.43月对比43.83月,P=0.002)和总生存期(中位值,30.77月对比54.53月,P=0.001)更短。多因素分析结果证明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的术后复发(RR:1.44,P=0.006)及总生存(RR:1.49,P=0.004)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术前高血清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预后较差,提示血清蛋白原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预测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外科手术 纤维蛋白原 预后 病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珊珊 豆亚伟 +2 位作者 陈耀华 王宏涛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6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NSCLC患者和17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并分析其与N...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NSCLC患者和17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EA、AFP、HE4检测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153例NSCLC患者中,生存112例,死亡41例,病死率为26.80%。预后死亡NSCLC患者的血清CEA、AFP、HE4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广泛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肿瘤直径≥2 cm、CEA水平升高、AFP水平升高、HE4水平升高均为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EA+AFP+HE4检测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为0.917(95%CI:0.871~0.964),此时的灵敏度为0.954、特异度为0.969,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及CEA+HE4检测。结论NSCLC患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均较高,三者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均有关,三项指标水平升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曙东 豆亚伟 +3 位作者 王宏涛 曹燕飞 戴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在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结果:本组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5年生存率为95%(19/20)。结论:对Ⅰ~ⅡA期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在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结果:本组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5年生存率为95%(19/20)。结论:对Ⅰ~ⅡA期周围型肺癌应用全胸腔镜手术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胸腔镜检查/方法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漂浮导管对心脏泵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珊珊 豆亚伟 +6 位作者 赵荣 贺清 闫晓丽 田磊 郑云 张平 冯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漂浮导管对心脏泵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脏泵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ABP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联合漂浮导管治疗。...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漂浮导管对心脏泵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脏泵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ABP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联合漂浮导管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联合漂浮导管可有效改善心脏泵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漂浮导管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