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豆猛 王庆超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5期90-96,共7页
地质灾害潜在的危险性会严重威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以矿山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形态分析了大型露天矿山的地质构造,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环境的复杂特征,... 地质灾害潜在的危险性会严重威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以矿山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形态分析了大型露天矿山的地质构造,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环境的复杂特征,确定了评估区的范围。结果表明,大型露天矿山库岸边坡稳定性分别为尾矿库左岸和尾矿库右(南)岸的稳定性较差,尾矿库右(东)岸的稳定性好,尾矿库右岸形成一段高1~3 m、长1500 m的切坡,由于切坡的崩塌规模和高度都比较小,对大型露天矿山的库岸边坡稳定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坝基和左坝肩的稳定性较好,右坝肩由于受到强烈的岩石风化,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 评估范围
下载PDF
黄河湿地地质特征分析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研究
2
作者 豆猛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为了降低黄河湿地重金属污染,针对黄河湿地地质特征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展开研究。以黄河中部的湿地作为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概况与湿地地质特征;采集研究区域土壤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As含量进行分析,研究重金属Cu、Zn、A... 为了降低黄河湿地重金属污染,针对黄河湿地地质特征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展开研究。以黄河中部的湿地作为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概况与湿地地质特征;采集研究区域土壤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As含量进行分析,研究重金属Cu、Zn、As在该湿地生态功能区域内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土层和对于30~50 cm深度土层的重金属含量均值都比背景值高,且平均含量排序为Zn>Cu>As, 5个功能区中,深度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重金属Cu在三门峡库区的平均含量最高,约为背景值的2.5倍和2.12倍,深度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重金属Zn在三门峡库区和宁夏平原区的平均含量最高,大约为背景值的2.35倍和2.59倍,深度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重金属As在黄河源区和宁夏平原区的平均含量最高,大约为背景值的5.55倍和5.91倍。并以上述分析结果为依据,针对黄河湿地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与微生物修复3种生态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湿地 生态修复 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 修复措施
下载PDF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BRM1分子表达及作用分析
3
作者 高洋 卫田 +5 位作者 张星哲 豆猛 郑秉暄 牛泽家馨 郑瑾 田普训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PBRM1分子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组肾脏组织(每组5例),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STA组)、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采用... 目的探讨PBRM1分子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组肾脏组织(每组5例),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STA组)、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多溴蛋白1(polybromo 1,PBRM1)在3组中的蛋白表达。结合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分析PBRM1在肾脏IRI后的表达,探讨其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Pbrm1分子在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TA组相比,IRI组的PBRM1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经GSE180420数据库分析显示,与Control相比,IRI组PBRM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SEA结果提示PBRM1可促进Th17细胞的功能。体外实验证实,与Th0细胞相比,Pbrm1基因的转录水平在Th17细胞中显著升高。结论移植肾IRI后PBRM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BRM1分子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的功能,从而加重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多溴蛋白1 TH17细胞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卫田 邓格 +7 位作者 豆猛 郑秉暄 石玉婷 郭映聪 丁晨光 丁小明 薛武军 田普训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10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原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抗感染策略及临床...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患者10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原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抗感染策略及临床转归。结果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常以混合感染为主,主要病原体为耶氏肺孢子菌26例(23.9%)、巨细胞病毒22例(20.2%)、支原体15例(13.8%)、肺炎克雷伯菌13例(11.9%)。经综合治疗97例(89.0%)患者痊愈出院,12例(11.0%)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目前诊断基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病原体以耶氏肺孢子菌与巨细胞病毒为主,对高危患者应动态监测,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性足疗程治疗。临床上间质性肺炎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吸氧、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减轻炎症因子,并及时完善病原学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检查、由经验性转为针对性有效抗感染,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有效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间质性肺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太要断裂东段覆盖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推断解释 被引量:7
5
作者 田庆水 王孟霞 +3 位作者 郑燕 倪云鹏 豆猛 常勤慧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通过对小秦岭北麓黄土覆盖区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二维地震等物探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太要断裂东段的深部特征和分布形态。研究认为:太要断裂东段沿小秦岭北麓近东西... 通过对小秦岭北麓黄土覆盖区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二维地震等物探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总结了太要断裂东段的深部特征和分布形态。研究认为:太要断裂东段沿小秦岭北麓近东西向呈波状展布,断裂具有分枝复合现象,主断层处在盆地内黄土覆盖区;断裂为高角度正断层,倾角为65°~80°,总断距在3000m左右;断裂错断了中、新生界和太华群内的韧性剪切带,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太要断裂主要发育期始于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后,晚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发育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要断裂 覆盖区 地球物理特征 小秦岭
下载PDF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穆龙套型金矿床的异同性
6
作者 王庆超 张道阔 +4 位作者 豆猛 周蕾蕾 陈静 徐勇 杨国强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是一个低品位、规模大,并具有细脉-微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受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石矿物组成有金属硫化物石英、长石,少量方解石、黏土矿.金以晶隙金为主,成矿溶液主要来...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是一个低品位、规模大,并具有细脉-微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受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矿石矿物组成有金属硫化物石英、长石,少量方解石、黏土矿.金以晶隙金为主,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活动,成矿温度平均在286℃,成矿物质来源既有赋矿地层的提供,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岩石、矿化形成、矿物组合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特征 穆龙套型 朱拉扎嘎 内蒙古
下载PDF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田庆水 夏媛媛 豆猛 《工程与建设》 2019年第2期251-252,共2页
为研究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本文首先对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的分类及基桩常见质量缺陷进行阐述,介绍桩身完整性分类标准,并结合工程实践,采用低应变对基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基桩完整性较好,低应变检测技术应用效果... 为研究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本文首先对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的分类及基桩常见质量缺陷进行阐述,介绍桩身完整性分类标准,并结合工程实践,采用低应变对基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基桩完整性较好,低应变检测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低应变 时域曲线 检测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浸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格 豆猛 +8 位作者 宫惠琳 郑秉暄 石玉婷 卫田 丁晨光 郑瑾 丁小明 薛武军 田普训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表达和科学意义。方法利用CIBERSORT算法对GEO数据集GSE36059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进行分析。选取三组肾脏穿刺组织,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表达和科学意义。方法利用CIBERSORT算法对GEO数据集GSE36059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进行分析。选取三组肾脏穿刺组织,分为正常肾脏组(Control组)、移植肾肾功能稳定组(Stable组)、ABMR组。组织经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1、CD68、CD86、CD206的染色程度及阳性部位。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巨噬细胞及其亚型的浸润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GSE36059分析显示,与Stable组相比,ABMR组浸润的M0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table组相比,ABMR组的移植肾内浸润的总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分布在微血管周围(肾小球内和间质毛细血管)。对ABMR组中浸润的巨噬细胞进一步分型表明,以M1型巨噬细胞为主,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不显著。肾小球内总巨噬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移植肾功能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和0.823)。结论肾移植受者发生ABMR时,M1型巨噬细胞显著浸润,且主要浸润在移植肾组织内的微血管周围。我们推测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可以招募趋化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ABM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河南秦岭东部韧性剪切带对金矿成矿及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苏永江 张道阔 +3 位作者 豆猛 李甜甜 马丹 罗玉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4期395-399,共5页
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韧性剪切带的特征、金矿的产出特征等方面研究,发现本区绝大部分金矿体赋存于脆-韧性和脆性剪切带中.剪切带不仅是金运移的通道和储存场所,而且与金的活化、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剪切带控制着石英脉或蚀变带的分... 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韧性剪切带的特征、金矿的产出特征等方面研究,发现本区绝大部分金矿体赋存于脆-韧性和脆性剪切带中.剪切带不仅是金运移的通道和储存场所,而且与金的活化、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剪切带控制着石英脉或蚀变带的分布,从而控制着该区金矿床(点)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东部 韧性剪切带 成矿特征 金矿分布 河南省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0
作者 张星哲 郑秉暄 +8 位作者 邓格 豆猛 石玉婷 卫田 郭映聪 韩锋 赵艳龙 丁晨光 田普训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MDSC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采取背部双侧切口,切除左肾。假手术组小鼠暴露右肾50 min后缝合,IRI组...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MDSC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采取背部双侧切口,切除左肾。假手术组小鼠暴露右肾50 min后缝合,IRI组夹闭右侧肾蒂50 min后开放灌注,IRI+MDSC组于开放灌注1 h内经尾静脉输注使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MDSC。恢复灌注后24h,留取小鼠血液及肾脏和脾脏组织标本,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细胞活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与IRI组相比,IRI+MDSC组小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IRI组[(29.6±3.1)和(34.1±1.4)mmol/L,(105±13)和(176±20)μmol/L,P均<0.05]。IRI+MDS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程度、范围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IRI组减轻,Paller评分优于IRI组[(55.0±3.0)和(40.6±6.7)分,P<0.05]。IRI+MDSC组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IRI组(P均<0.05),TNF-α分别为(452±55)和(605±73)pg/mL,IFN-γ分别为(405±101)和(576±76)pg/mL,IL-6分别为(459±37)和(863±20)pg/mL;而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高于IRI组,分别为(1519±244)和(926±66)pg/mL。同时,IRI+MDSC组小鼠脾脏中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IRI组,分别为(15.6±1.3)%和(20.2±1.4)%、(31.8±1.8)%和(4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体外诱导MDSC可通过抑制IRI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炎症反应 小鼠
原文传递
遥感技术在地貌与岩土体特征识别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纪尧 豆猛 吴少菁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7年第3期83-90,共8页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 遥感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通过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地面验证分别对工作区内的地貌、岩土体、地质灾害点进行识别和解译,采用解译出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分类特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解译标志 地貌 岩土体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活体肾移植供者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对供者长期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豆猛 郑秉暄 +7 位作者 韩锋 丁晨光 潘晓鸣 丁小明 项和立 任莉 薛武军 田普训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供者左、右肾GFR,根据供者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供者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供者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供者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供者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供者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供者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供者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供者,留存肾GFR影响供者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供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供者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小球滤过率 供者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不同免疫诱导方案治疗后TCR高可变区监测结果差异分析
13
作者 韩锋 豆猛 +6 位作者 郑秉暄 王宇祥 丁晨光 丁小明 薛武军 郑瑾 田普训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711,共5页
目的观察总结不同诱导方案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受体(TCR)高可变区监测结果的差异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非干预性纵向观察,根据术后早期使用免疫诱导抗体不同,将1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分为巴利昔单抗组(BLX组,4例)、抗人类... 目的观察总结不同诱导方案对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受体(TCR)高可变区监测结果的差异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非干预性纵向观察,根据术后早期使用免疫诱导抗体不同,将1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分为巴利昔单抗组(BLX组,4例)、抗人类胸腺免疫球蛋白组(rATG组,4例)和甲泼尼龙组(MP组,4例),建立免疫组库分析术前第3 d(服药前)和术后1周、2周、1个月外周血TCR-CDR3克隆多样性、克隆频率、克隆变化模式等差异,并通过与免疫相关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各组结果差异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结果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均存活;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按照受者免疫状态调整用药剂量,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rATG组出现2例轻度感染;TCR-CDR3克隆多样性、克隆频率、克隆变化模式及部分免疫标志物指标等在各组间及组内均发生改变,其中rATG组改变最明显。结论受者外周血TCR-CDR3表达谱在不同免疫诱导方案应用后出现不同的表达特点,与免疫状态的改变显示出一定相关,在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可能成为一种对感染或排斥有预测价值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T淋巴细胞受体 基因 免疫
原文传递
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秉暄 豆猛 +7 位作者 石玉婷 李杨 丁晨光 项和立 丁小明 郑瑾 薛武军 田普训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老年供肾 急性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免疫风险分层评估标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玉婷 豆猛 +7 位作者 田普训 郑秉暄 邓格 丁晨光 郑瑾 丁小明 薛武军 甘宝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43-748,共6页
目的:分析尸体供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术前危险因素并建立AR风险分层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尸体供肾移植且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1382例受者资料,根... 目的:分析尸体供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术前危险因素并建立AR风险分层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尸体供肾移植且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1382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AR组,115例)与非急性排斥反应组(非AR组,1267例)。对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AR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回归系数建立评分标准。根据受者评分结果将其分为低危组(907例)、中危组(450例)及高危组(25例),并分析比较不同评分组受者AR发生情况。结果:1382例受者中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115例,总体AR发生率为8.32%(115/138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供者年龄、供受者年龄差≥25岁、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供肾冷缺血时间≥12 h、供受者HLA错配数≥3、扩大标准供者(expanded criteria donor,ECD)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供受者年龄差≥25岁(OR=1.84,95%CI:1.19~2.83,P=0.006)、冷缺血时间≥12 h(OR=2.09,95%CI:1.33~3.22,P<0.001)、HLA错配数≥3(OR=2.25,95%CI:1.49~3.39,P<0.001)、PRA+DSA阳性(OR=2.10,95%CI:1.18~3.58,P=0.008)、ECD(OR=2.26,95%CI:1.47~3.51,P<0.001)五个变量,根据其回归系数计算评分,建立了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的总分为36分的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的三分位数将受者分为低、中、高危组,三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4.3%、14.7%和40.0%,中危组及高危组AR发生率高于低危组(均P<0.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免疫风险分层评估能够有效地区分术后AR风险大小;针对免疫风险分层为中、高危的肾移植受者应在术前诱导和维持期适当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强度和剂量,并动态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核心基因及免疫微环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董博清 豆猛 +6 位作者 张静 冯新顺 郑瑾 李潇 丁小明 薛武军 李杨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201-209,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核心基因及其与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性。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BKVAN相关数据集GSE75693和GSE72925,BK病毒(BKV)血症相关数据集GSE47199...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核心基因及其与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性。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BKVAN相关数据集GSE75693和GSE72925,BK病毒(BKV)血症相关数据集GSE47199。合并GSE75693和GSE72925后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BP)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基因。使用CIBERSORT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然后计算差异的免疫细胞和核心基因的相关性。最后,在GSE47199数据集筛选BKV血症和BKVAN共同的核心基因,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鉴定共同的核心基因分别在BKVAN和BKV血症中的生物过程。所有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均基于R语言(4.0.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合并数据中共筛选出175个上调及70个下调DEGs。在PPI网络中,通过5种方法交集得到9个核心基因,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细胞活化与功能相关的进程;在KEGG分析中,核心基因主要富集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浸润分析表明PTPRC、CCL5、TYROBP、CXCL10、CD2和CXCL9与BKVAN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CD2是BKVAN和BKV血症的共同核心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BKVAN的核心基因,其中PTPRC、CCL5、TYROBP、CXCL10、CD2和CXCL9与BKVAN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CD2是BKVAN和BKV血症的共同核心基因,这些标志物为肾移植术后BKVAN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BK病毒血症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