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张衡 陈丽 费世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87-90,10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行MHD治疗血液透析患者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60.8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5例,其他病因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行MHD治疗血液透析患者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60.8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5例,其他病因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HDF组28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18例。HF-HD组每周行3次HF-HD治疗,HDF组每周行2次HF-HD治疗和1次H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及治疗12个月后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等。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及治疗12个月后身体质量指数、骨骼肌、上臂围度、上臂肌肉围度、内脏脂肪面积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HDF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HF-HD组[(39.06±3.02)g/L vs(36.84±3.21)g/L],CRP低于HF-HD组[(4.44±5.34)mg/L vs(8.78±8.60)mg/L]。治疗12个月后HDF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HF-HD组CRP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4±3.69)g/L vs(39.06±3.02)g/L、(5.76±6.61)mg/L vs(8.78±8.60)mg/L。P<0.05]。治疗12个月后HDF组上臂肌肉围度显著高于HF-HD组[(24.07±1.94)cm vs(22.38±1.60)cm],HF-HD组骨骼肌及上臂肌肉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5.07±4.77)kg vs(21.74±3.29)kg、(23.81±1.53)cm vs(22.38±1.60)cm。P<0.05]。结论与单纯行HF-HD治疗相比,MHD患者增加每周1次HDF治疗,可保持肌肉质量及内脏脂肪量,减少与尿毒症和透析相关的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更大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高通量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身体成分
原文传递
2018年度武汉地区血液透析临床质控数据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费世枝 陈靖 +2 位作者 李红兵 吴爱纯 熊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2018年度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质控数据,了解MHD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从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系统(下称质控系统)下载武汉地区2018年度44个血液透析单位的MH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各质量核心数据(KPI),比较201... 目的分析2018年度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质控数据,了解MHD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从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系统(下称质控系统)下载武汉地区2018年度44个血液透析单位的MH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各质量核心数据(KPI),比较2018年与2017年的KPI,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血管通路情况等,KPI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浆白蛋白(ALB)。结果44个血液透析单位2018年度共有MHD患者4011例,其中男性2413例,女性1598例;年龄16~92岁,平均年龄59.55岁(标准差13.48岁);老年患者占54%。透析龄3个月~30年,透析龄中位数2.8年。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74.89%。KPI与2017年相比,检查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iPTH和Ca的达标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66、23.696、4.573;P<0.01或P<0.05);ALB达标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5);而P达标率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平均值的比较,Hb和Ca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5、-2.247,P<0.01或P<0.05);ALB和P水平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0、1.885,P>0.05);iPTH水平较2017年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意义(t=-3.640,P<0.01)。结论武汉地区老年MHD患者较多,血管通路指标有待改善,KPI较2017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iPTH的控制应引起各血液透析单位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费世枝 李红兵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管路血液凝集和安全性的影响,寻求一种更简便、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伴有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 目的探讨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管路血液凝集和安全性的影响,寻求一种更简便、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伴有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期等高危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52.43±13.03)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吸附法,此方法透析过程中不用生理盐水冲洗。每例患者进行3次无肝素治疗,对照组共完成117例次,试验组完成120例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出血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观察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各进行无肝素透析3次,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未见切口和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对照组2例消化道出血量增加,试验组1例消化道出血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Hb、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透析器0级凝血49例次,1级凝血46例次,2级凝血22例次。试验组0级凝血78例次,1级凝血35例次,2级凝血7例次。试验组凝血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839,P<0.01)。结论两种无肝素操作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式无肝素吸附法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透析的总超滤量,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节约医疗成本,是一种更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肝素 方法 血液透析 应用比较
原文传递
密闭式空气回血在组合型人工肾灌流器卸载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费世枝 李红兵 张衡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中血液灌流器卸载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方法对39例共234例次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密闭法,117例次)与传统空气回血法(传统法,117例次)卸载灌流器的操作方法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密闭法...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中血液灌流器卸载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方法对39例共234例次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密闭法,117例次)与传统空气回血法(传统法,117例次)卸载灌流器的操作方法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密闭法热原反应发生率为0.85%,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4.27%,卸载所需时间为(2.17±0.03)min,传统法分别为11.11%、19.66%、(4.36±0.07)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密闭式空气回血法操作安全、简便,可降低热原反应发生率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安全性,且可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组合型人工肾 血液灌流器 密闭式空气回血 卸载方法
下载PDF
2018年度武汉地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调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费世枝 熊飞 +1 位作者 李红兵 吴爱纯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51-556,共6页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18年度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度武汉地区44个血液透析单位2 166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老年组,另外纳入1 844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非老年...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18年度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的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度武汉地区44个血液透析单位2 166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老年组,另外纳入1 844例年龄<60岁的MHD患者作为非老年组,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HD患者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并对老年组MHD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透析龄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布情况进行分层比较。结果武汉市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分布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占比69.11%,移植物内瘘占比0.6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占比26.36%,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占比3.83%。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中AVF和TCC占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老年MHD患者中,男性和女性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中AVF和TCC占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VF的比例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TCC的比例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AVF的比例与患者透析龄呈正相关(P<0.01),TCC的比例与患者透析龄呈负相关(P<0.01);而移植物内瘘和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比例在不同性别、年龄、透析龄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不太理想,离我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推荐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血管通路手术水平相对较弱,应努力提高血管通路的手术水平,组建高水平、多学科合作的血管通路团队,来改善武汉地区老年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老年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移植物内瘘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费世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例MG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2岁。进行DFPP治疗76次,平均4.2次,观察治疗前后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ARS-MG)和MG日常生活量表(MG-ADL)评分...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例MG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2岁。进行DFPP治疗76次,平均4.2次,观察治疗前后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ARS-MG)和MG日常生活量表(MG-ADL)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标本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进行监测。结果痊愈6例,显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3.3%。DFPP治疗前后ARS-MG绝对评分[(18.72±5.13)分vs(9.56±4.08)分]、MG-ADL评分[(9.61±1.65)分vs(4.61±1.38)分]和AchRAb水平[(297.55±89.10)pmol/L vs(177.38±59.72)p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FPP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AchRAb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血液净化 肌肉功能评价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原文传递
品管圈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费世枝 李红兵 +3 位作者 吴爱纯 张衡 王晓 牛煜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液体控制的达标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因素,针对其中3大要因(护士宣教不到位、透析不充分、家庭环境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液体控制的达标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因素,针对其中3大要因(护士宣教不到位、透析不充分、家庭环境影响)制定对策计划并实施。结果:品管圈循环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DWG/干体重及IDWG/干体重>5%的人数分别为(4.71±1.18)%,16和(6.13±2.0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90.3%和63.6%。结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因素涉及多方面,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分析影响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原因和指导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控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维持性血液透析 液体控制 健康教育
下载PDF
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费世枝 《鄂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戴明环)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对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带教(实验组)的20名随机样本和20名通过传统方法带教(对照组)的随机样本的带教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92.75±2.79)分,技能... 目的:探讨PDCA循环(戴明环)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对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带教(实验组)的20名随机样本和20名通过传统方法带教(对照组)的随机样本的带教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92.75±2.79)分,技能操作成绩为(94.10±2.90)分,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为(93.3±2.23)%,新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6.40±1.82)%,对照组分别为(80.90±6.46)分、(84.90±6.46)分、(86.15±4.49)%、(91.3±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1)。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透析室专科护士带教使带教程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可激发新护士学习兴趣,对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双向提高,提高带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血液透析 专科护士 带教
下载PDF
5E康复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费世枝 明钰 《鄂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136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52.43±13.03)岁。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136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52.43±13.0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E康复干预;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中8个维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76.51±7.38分、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43.03±7.40分、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59.90±7.69分、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57.67±7.49分、活力(vitality,VT)60.76±7.94分、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65.32±8.82分、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57.83±6.54分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72.08±7.15分,试验组分别为PF 81.04±9.06分、RP 51.62±9.33分、BP 66.87±8.42分、GH 65.23±8.76分、VT 67.88±8.36分、SF 71.07±9.16分、RE 65.84±7.36分、MH 81.90±7.52分,两组比较,8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5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可以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模式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微博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费世枝 《鄂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博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创建健康教育微博,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发布,和同行讨论,分享行业新进展、新观点以及同患者朋友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解答问题,并对微博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微博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创建健康教育微博,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发布,和同行讨论,分享行业新进展、新观点以及同患者朋友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解答问题,并对微博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微博运行一年余,稳定粉丝800余人,发布微博460余条,平均阅读量在3000左右,帮助解答私信问题500余次。结论:微博用于健康教育可行,有很大的用户需求,是一个高效沟通和分享的平台,同时可以实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步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应用初探
下载PDF
介绍一种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贴壁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世枝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4年第1期164-164,共1页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病人常用的血管通路,在透析过程中,由于导管位置放置不佳或病人个体差异、体位的不同时常会出现导管贴壁情况.导管贴壁时可出现血液引不出,血流中断,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效果,且机器报警易引起护士和病人的紧张...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病人常用的血管通路,在透析过程中,由于导管位置放置不佳或病人个体差异、体位的不同时常会出现导管贴壁情况.导管贴壁时可出现血液引不出,血流中断,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效果,且机器报警易引起护士和病人的紧张情绪.此时临床上一般采用转动导管或者用注射器回抽导管使其通畅.而转动导管易引起病人疼痛,用注射器回抽需全程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还会使导管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感染的机会且操作复杂.我科通过实践总结出一种简单、安全解决导管贴壁的方法,经过多次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贴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贴壁 处理方法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爱纯 费世枝 《中国康复》 2019年第7期364-367,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透析期间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透析前或透析期间接受30min的认知行为治疗。治...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透析期间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透析前或透析期间接受30min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指标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MIS评分明显降低,ALB、Hb指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下载PDF
血液透析室男护士的优势分析与管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衡 费世枝 陈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1期118-119,共2页
血液净化的发展造就和培养了一批专业队伍,我国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约1.3万人[1]。伴随社会的进步,护理行业的不断发展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近年来,男护士在护理团队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尤其体现在ICU、手术... 血液净化的发展造就和培养了一批专业队伍,我国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约1.3万人[1]。伴随社会的进步,护理行业的不断发展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近年来,男护士在护理团队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尤其体现在ICU、手术室及血液透析室等。血液透析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特殊的群体,这就决定了血液透析护士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 男护士 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衡 李红兵 +1 位作者 吴爱纯 费世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8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对我中心2015年7~12月8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长期导管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施PDCA循环,制定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统计2016年1~6...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对我中心2015年7~12月8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长期导管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施PDCA循环,制定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统计2016年1~6月导管感染发生率,并与活动前进行比较。结果:开展6个月QCC活动后,长期导管感染率由15.73%下降至5.49%。结论:QCC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低温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世枝 陈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血液净化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8.08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予常温透析(37℃)、低温透析(35.5℃)各144次共288例次。...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血液净化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8.08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予常温透析(37℃)、低温透析(35.5℃)各144次共288例次。观察发生低血压的次数、透析结束时血容量下降(△BV)、在线Kt/V值及透析前后患者体温(B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常温透析144例次发生低血压82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6.94%;低温透析144例次发生低血压4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31.94%。低温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X^2=18.225,P<0.01)。常温透析、低温透析的在线Kt/V值分别为1.40±0.07、1.41±0.07,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P> 0.05)。低温透析结束时△BV小于常温透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低温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时BT和HR均低于常温透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59,7.45;P<0.01)。低温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时SBP、DBP、MAP均高于常温透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246、-4.998、-4.382,P<0.01)。结论低温透析能够有效地降低IDH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是一种可有效预防IDH的透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温透析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原文传递
正反交替连接预防长期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衡 陈丽 +2 位作者 李红兵 吴爱纯 费世枝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透析治疗时维持固定的连接顺序连接导管与血路管;观察组透析治疗交替使用导管动静脉端做血流出路。观察随访12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Kt/V值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反交替连接的方法对预防Palindrome导管并发症效果良好,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升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Palindrome导管 导管感染 血栓形成
下载PDF
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衡 唐雅文 +1 位作者 陈丽 费世枝 《全科护理》 2014年第32期3003-3004,共2页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Fogarty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Fogarty导...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Fogarty导管对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病人行取栓术,并给予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7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病人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Fogarty导管 血液透析 血栓
下载PDF
武汉市血液透析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闵永龙 费世枝 +4 位作者 何达 陈芳 程力 张燕敏 熊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8期562-56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武汉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流行病学情况,为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2015~2018年登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武汉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流行病学情况,为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2015~2018年登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①MHD患者年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22.668,P<0.001),死亡患者的透析龄呈延长趋势(χ^2=18.950,P<0.001);②透析1年内死亡患者比例呈降低趋势(χ^2=20.069,P<0.001)。③死亡患者原发病以糖尿病占比最高(26.4%),其次为高血压(25.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2.1%);④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25.3%)、脑血管事件(15.8%)、感染(5.9%)、消化道出血(3.6%)。⑤中年组(45~59岁)动静脉内瘘组(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占比偏高,老年组(≥75岁)AVF占比最低(χ^2=45.927,P<0.001)。⑥通路为AVF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0(65,20)月,明显长于非AVF19(38,9)月,且2组患者生存曲线存在明显差异(χ^2=104.818,P<0.001)。结论武汉市MHD患者年度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患者透析龄呈延长趋势,原发病以糖尿病为主,死亡原因以心血管事件为首,通路为AVF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