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治疗脊髓损伤后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贺世集 高枫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姜黄素属于天然多酚化合物,提取于中药姜黄,目前在脊髓损伤(SCI)修复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姜黄素的主要作用有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减少患者脂质过氧化、胶质瘢痕形成、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局部神经氧自由基释放以及改善患者脊髓... 姜黄素属于天然多酚化合物,提取于中药姜黄,目前在脊髓损伤(SCI)修复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姜黄素的主要作用有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减少患者脂质过氧化、胶质瘢痕形成、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局部神经氧自由基释放以及改善患者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等作用。姜黄素在治疗SCI过程中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ERS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AMPK/UCP 2信号通路等。现对姜黄素修复SCI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姜黄素 神经炎症 信号通路 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贾托 贺世集 祁学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6期1012-1013,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以80例下肢骨折为对象,术后根据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DVT(n=23)和非DVT组(n=57)。检查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其与DVT之间的关系。结果DVT组与非DVT组活化部分...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以80例下肢骨折为对象,术后根据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DVT(n=23)和非DVT组(n=57)。检查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其与DVT之间的关系。结果DVT组与非DVT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VT组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146)、TAT(OR=11.062)与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发生DVT密切相关(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DVT的形成与D-D、TAT密切相关,临床上密切监测二者水平有诊断意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 凝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利伐沙班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贾托 贺世集 祁学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4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DV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80例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DVT的发生。...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DV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80例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DVT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下降趋势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升高,研究组上升趋势明显(P<0.05)。研究组下肢DVT、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40)、2.50%(1/40),低于对照组[17.50%(7/40)、20.00%(8/40),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用于腰椎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治疗的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功能 腰椎手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贺世集 高枫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方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HS组(60例)、PF-LCP组(60例)和PFNA组(60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方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HS组(60例)、PF-LCP组(60例)和PFNA组(60例)。比较3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PFNA组的手术疗效优良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DHS组和PF-LCP组(P<0.05),且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DHS组和PF-LCP组(P<0.05)。PFNA组术后1 d、7 d和出院时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DHS组和PF-LCP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和PF-LCP组(P<0.05)。结论与DHS和PF-LCP术式相比,PFNA可以更好地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加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科手术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托 贺世集 祁学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5期835-836,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及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以80例骨科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n=18)和非DVT组(n=62)。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与下肢DVT的...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及其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以80例骨科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n=18)和非DVT组(n=62)。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与下肢DVT的关系。结果DVT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DVT组,两组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aPTT、PT、Fbg、D-D诊断下肢DVT的AUC分别为0.886(95%CI:0.796~0.946)、0.854(95%CI:0.758~0.923)、0.825(95%CI:0.724~0.901)、0.856(95%CI:0.759~0.924)。结论创伤骨科患者aPTT、PT水平降低,D-D、Fbg水平升高,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对下肢DV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凝血指标 纤溶活性指标
下载PDF
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胫骨骨折中96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贺世集 刘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6期33-34,共2页
目的:对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胫骨干骨折中的固定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对46例股骨干骨折、50例胫骨干骨折在磁力导航下完成近远端锁钉的固定总结分析。结果:均完成髓内钉的近... 目的:对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胫骨干骨折中的固定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对46例股骨干骨折、50例胫骨干骨折在磁力导航下完成近远端锁钉的固定总结分析。结果:均完成髓内钉的近远端锁钉,一次钻孔、锁钉成功率达100%,随访12个月。拍片示术后3周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0周,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对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胫骨干骨折中的固定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导航 股骨干胫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下载PDF
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52例分析
7
作者 刘涛 贺世集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5期1102-1103,共2页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52例,其中碎骨块4块者16例,碎骨块≥5块者2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失者21例。随访期间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6~18个月随访,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再骨折的发...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52例,其中碎骨块4块者16例,碎骨块≥5块者24例,合并其他部位损失者21例。随访期间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6~18个月随访,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再骨折的发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优良率84.6%。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可达满意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环 髌骨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内侧和外侧上髁作为术中关节线测定标志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贺世集 贾托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和外侧上髁作为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测定标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具尸体标本(90膝)作为研究对象,以内侧和外侧上髁测量作为关节线测定经皮髁的宽度(TEW)。解剖膝关节后,测定远端内侧关节距离(DMAD)、后内侧关节距离(PM... 目的探讨内侧和外侧上髁作为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测定标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具尸体标本(90膝)作为研究对象,以内侧和外侧上髁测量作为关节线测定经皮髁的宽度(TEW)。解剖膝关节后,测定远端内侧关节距离(DMAD)、后内侧关节距离(PMAD)、远端外侧关节距离(DLAD)和后外侧关节距离(PLAD),分析TEW的可靠性以及TEW与DMAD、DLAD、PMAD和PLAD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关节距离与TEW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TEW、DMAD、DLAD、PMAD、PLAD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次测量和2名检测员检测的TEW、DMAD、DLAD、PMAD、PLAD数据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01)。DMAD、DLAD、PMAD、PLAD与TEW比值分别为0. 35、0. 28、0. 34和0. 29,TEW与DMAD、DLAD、PMAD和PLA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 743、0. 607、0. 678、0. 529,均P <0. 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W、DMAD、性别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内侧和外侧上髁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测定标志,是一种简便、可复制且可靠的技术,能够指导术者进行准确的解剖关节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线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贺世集 党亚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的不同分为无支撑螺钉组(A组,n=25).1枚支撑螺钉... [目的]探讨内侧柱不同支撑螺钉数量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的不同分为无支撑螺钉组(A组,n=25).1枚支撑螺钉组(B组,n=19).2枚支撑螺钉组(C组,n=17),3枚支撑螺钉组(D组,n=15)。随访12个月,比较四组患者抗剪切力刚度、抗压刚度、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内翻角.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的抗剪切力刚度及抗压刚度最大,均优于A组、B组及C组,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D组肱骨头丢失值、内翻角依次减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逐渐增加,D组Constant评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0%(10/25).42.10%(8/19).17.64%(3/17).13.34%(2/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705,P=0.127)。[结论]选择2枚或3枚螺钉内侧柱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达到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中使用3枚支撑螺钉临床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及稳定性评估
10
作者 冯吉庆 祁学强 +2 位作者 曹华佗 贺世集 谢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996-4000,共5页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IFF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X线、螺旋CT扫描,分析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典型影像表现;以...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IFF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X线、螺旋CT扫描,分析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典型影像表现;以术中诊断的Evans-Jensen分型为"金标准",评估CT三维重建对IFF分型、稳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02例IFF患者中,Evans-Jensen分型为Ⅰ型17例、Ⅱ型48例、Ⅲ型27例、Ⅳ型6例、Ⅴ型4例。术前CT三维重建诊断IFF分型的准确率为94.12%(Kappa值=0.864),明显高于术前X线片诊断IFF分型的准确率(84.31%、Kappa值=0.72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T三维重建对冠状位骨折、外侧壁不完整及骨折端不稳定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Evans-Jensen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术中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同时可准确呈现IFF骨折的详细解剖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X线 螺旋CT三维重建 Evans-Jensen分型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苗强 靳延利 +3 位作者 贺统 张强 贺世集 刘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7-12手术治疗的1 351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不同部位下肢骨折DVT的...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7-12手术治疗的1 351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不同部位下肢骨折DVT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术前313例(23.2%)发现下肢DVT,术后592例(43.8%)发现下肢DVT;髋部骨折、股骨干及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DVT发生率较高,而胫腓骨骨折、踝关节周围骨折相对较低。术后患侧下肢、双侧下肢DVT发生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健侧肢体近端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健侧肢体远端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尽管住院期间积极预防下肢DVT,但其DVT发生率仍较高;下肢近端骨折DVT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股骨干及远端骨折明显),而下肢远端骨折DVT发生率较低;术后健侧肢体远端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住院期间需预防双侧肢体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DHS、CLS、PFNA、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云 武作鹏 +2 位作者 郝宏伟 贺世集 王建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进行DHS、加压中空螺钉(CLS)、PFNA、LCP。结果 DHS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易发生主钉退出,股骨头处切割、内翻畸形。LCP操作较DHS固定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进行DHS、加压中空螺钉(CLS)、PFNA、LCP。结果 DHS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易发生主钉退出,股骨头处切割、内翻畸形。LCP操作较DHS固定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退钉、髋内翻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小,全身并发症相对少,CLS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其他手术组、但强度弱。结论而使用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DHS及CLS组较适合于A1型骨折;LCP较适合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A2、A3型骨折。微创下行LCP钢板固定手术是更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粗隆间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加压中空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锁定加压钢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