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鉴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贺伟峰 吴军 +6 位作者 罗高兴 易绍萱 黄赤兵 陈希炜 郑峻松 马兵 雷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后的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结果 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 12~ 14d后完全成熟 ,99 3 6%培养纯化后DC表达大鼠特异性表面标志OX62 ;典型的成熟大鼠DC形态上类似于小鼠和人类的DC ,表型为MHCⅡ + + ,OX62 + + ,FcγR(CD3 2 ) + / -,CD80 + / -,CD86+ + ,体外功能分析显示该DC能够强烈刺激MLR并有效递呈可溶性抗原OVA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增殖。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DC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分离 纯化 树突状细胞 异种移植 免疫耐受 培养粘附法 免疫磁株分离法 细胞移植 形态学 功能学
下载PDF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贺伟峰 吴军 +5 位作者 易绍萱 罗高兴 陈希炜 郑峻松 马兵 雷晓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89-691,共3页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TLA4Ig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免疫耐受 实验研究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下载PDF
人CTLA4Ig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贺伟峰 吴军 +5 位作者 易绍萱 罗高兴 陈希炜 郑峻松 马兵 雷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 构建并鉴定人CTLA4I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双基因共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IRES序列与CTLA4Ig和EGFP基因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 ,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TLA4Ig IRES2 EGFP转染PA31 7细胞 ,在G41 8... 目的 构建并鉴定人CTLA4I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双基因共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IRES序列与CTLA4Ig和EGFP基因构建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 ,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TLA4Ig IRES2 EGFP转染PA31 7细胞 ,在G41 8选择压力下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筛选得到高效共表达CTLA4Ig和EGFP并能产生高滴度重组逆转录病毒的PA31 7细胞克隆 ,MTT法测定CTLA4Ig生物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出含IRES序列的CTLA4Ig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 ,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CTLA4Ig生物学活性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CTLA4IG基因 EGFP基因 IRES2 逆转录病毒 双基因共表达 基因重组 脂质体法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以Bacmid-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CTLA4胞外区蛋白的研究
4
作者 贺伟峰 易绍萱 +1 位作者 陈希炜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99-1901,共3页
目的 在Bacmid-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人CTLA4。方法采用PCR技术,自pUC19-CTLA4Ig质粒中获取人CTLA4胞外区cDNA,将其克隆入pFastBacl质粒中,经DNA自动测序仪进行DNA序列鉴定,并进一步将其转座入Bacmid中,在昆虫细胞HzAM1中进行表... 目的 在Bacmid-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人CTLA4。方法采用PCR技术,自pUC19-CTLA4Ig质粒中获取人CTLA4胞外区cDNA,将其克隆入pFastBacl质粒中,经DNA自动测序仪进行DNA序列鉴定,并进一步将其转座入Bacmid中,在昆虫细胞HzAM1中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表达出完全糖基化的人CTLA4胞外区重组蛋白。结论 人CTLA4胞外区cDNA在Bacmid-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 杆状病毒 Hz细胞 BACMID
下载PDF
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4 位作者 易绍萱 方玉华 罗高兴 贺伟峰 陈渝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82-683,共2页
目的 构建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 方法 将CTLA4IgcDNA插入腺病毒表达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产生重组腺病毒 ;采用dot ELISA和PCR法筛选并获得CTLA4Ig阳性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目的 构建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 方法 将CTLA4IgcDNA插入腺病毒表达质粒 ;将重组质粒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产生重组腺病毒 ;采用dot ELISA和PCR法筛选并获得CTLA4Ig阳性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同源重组后 ,以dot ELISA法筛选到 2个 2 93细胞的CTLA4Ig蛋白阳性表达空斑 ,PCR证实为含CTLA4Ig基因和腺病毒基因的重组体AdvCTLA4Ig。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CTLA4Ig基因重组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vCTLA4I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阻断剂 CTLA4IG 基因重组 器官移植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免疫耐受
下载PDF
改良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嘉瑜 张艮甫 +3 位作者 黄赤兵 张寅生 贺伟峰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术式简单、初学者易于掌握、成功率高的大鼠肾脏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原位肾脏移植术式 ,动脉采用Fabre方法吻合 ,静脉吻合使用带支架管的供肾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吻合 ,输尿管吻合采用输尿管 -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 ,对... 目的 建立一种术式简单、初学者易于掌握、成功率高的大鼠肾脏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原位肾脏移植术式 ,动脉采用Fabre方法吻合 ,静脉吻合使用带支架管的供肾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吻合 ,输尿管吻合采用输尿管 -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 ,对侧肾脏切除采用术中留置结扎线 ,术后 3d结扎的方法。结果 采用新方法建立的大鼠肾脏移植模型 ,手术时间较经典术式明显缩短 ,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新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使该移植模型比较稳定 ,成功率较高 ,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肾移植 动物模型 静脉吻合 带支架管 膀胱瓣
下载PDF
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峻松 吴军 +4 位作者 马兵 罗高兴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62-764,共3页
目的 探索重组腺病毒载体 (Recombinantadenovirus ,rAdv)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 ,转染猪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以猪表皮细胞匀浆液为刺激原 ,观察DC递呈猪... 目的 探索重组腺病毒载体 (Recombinantadenovirus ,rAdv)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 ,转染猪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以猪表皮细胞匀浆液为刺激原 ,观察DC递呈猪表皮抗原刺激人T细胞增殖、活化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同时 ,以CTLA4Ig rAdv转染小鼠DC细胞 ,观察该DC膜表面分子CD40、CD80表达。结果 CTLA4Ig转染DC能显著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P <0 .0 1)和T细胞肌醇磷脂信号系统转导活性 ,IL 2分泌亦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转染CTLA4Ig的小鼠DC膜表面分子CD80表达降低 (P <0 .0 5 )。结论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能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异种移植 免疫耐受 信号转导 皮肤移植
下载PDF
CD4^+CD25^+T_(reg)细胞调节T细胞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峻松 吴军 +5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解志杰 彭双发 代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Treg细胞表达介导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并设置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和分隔培养实验模型,分析Treg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形成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各机制的主次要关系。方法对比分析Treg细胞与效... 目的 通过检测Treg细胞表达介导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并设置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和分隔培养实验模型,分析Treg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形成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各机制的主次要关系。方法对比分析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膜分子CTLAA4、CD28表达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分泌水平;以TransWell Milli-cell-PCF分隔培养槽分隔培养Treg细胞与不同淋巴细胞组成的反应体系,采用向共培养及分隔培养体系加入与不加入IL-10、TGF-β1抗体的阻断方法,检测Treg细胞对不同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结果 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效应性T细胞,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分别达到(380±36.3)pg/ml和(790±56.8)pg/ml,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与效应性T细胞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刺激分子CTLA4、CD28在Treg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Treg细胞以表达CTLA4为主。Treg细胞对共培养体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分隔培养,通过分泌IL-10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亦明显强于通过TGF-β1。结论细胞接触机制是Treg细胞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而细胞因子机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接触机制
下载PDF
反义p38α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军 黄跃生 +5 位作者 黄晓元 范鹏举 贺伟峰 张小容 蒋建新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097-2101,共5页
目的 探讨反义p3 8α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 建立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培养心肌细胞模型 ,分对照组、缺氧复合烧伤血清组 (非转染组 )和反义p3 8α基因转染组 (转染组 )。烧伤血清采自 40 %TBSAⅢ... 目的 探讨反义p3 8α基因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处理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 建立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培养心肌细胞模型 ,分对照组、缺氧复合烧伤血清组 (非转染组 )和反义p3 8α基因转染组 (转染组 )。烧伤血清采自 40 %TBSAⅢ度烧伤Wistar大鼠 ;采用含 1%O2 的混合气体造成缺氧模型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反义p3 8α基因重组体 ;用免疫印迹法和RT 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相点p3 8α激酶蛋白及TNFα、IL 1βmRNA表达变化 ,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成功构建反义p3 8α基因重组体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迅速、持续激活心肌细胞p3 8α激酶 ,心肌细胞TNFα、IL 1β表达增多 ;反义p3 8α基因显著抑制p3 8α激酶过度活化 (P <0 0 1) ,下调TNFα、IL 1β表达 (P <0 0 1)。 结论 p3 8α激酶途径介导了缺氧和烧伤血清所致心肌细胞损伤 ,抑制p3 8α激酶的持续活化能有效下调炎性因子TNFα、IL 1β表达 ,减轻该条件下心肌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p38α基因 心肌细胞 缺氧 烧伤血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顺宗 吴军 +6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马兵 罗高兴 丁华野 Peter M.Larsen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355个克隆,经过测序和验证,最终确认8个克隆基因。结论获得的8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与P311的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P311 增生性瘢痕 纤维化
下载PDF
CTLA4Ig基因表达对鼠皮肤移植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世昕 吴军 +5 位作者 卞修武 易绍萱 罗高兴 贺伟峰 黄赤兵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CTLA4Ig腺病毒后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和对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 ,以及该载体应用的安全性 ,为该基因治疗方法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供体SD大鼠皮肤移植前 1周 ,用腺病毒作载体将CTLA4I...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CTLA4Ig腺病毒后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和对同种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 ,以及该载体应用的安全性 ,为该基因治疗方法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供体SD大鼠皮肤移植前 1周 ,用腺病毒作载体将CTLA4Ig导入Wistar大鼠体内 ,用蛋白质斑点印迹实验检测血清中CTLA4Ig的表达 ,用腺病毒荧光抗体检测腺病毒在脏器的分布。同时还观测了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及移植物生存时间。结果 CTLA4Ig腺病毒在肝、脾、心、肺、肾均有明显分布 ,但实质细胞均未见严重损伤性改变。CTLA4Ig基因能在血清中的表达高峰时间一般在 7d左右 ,移植皮肤的生存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从静脉注射导入的CTLA4Ig基因能在大鼠体内表达并对同种移植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CTLA4IG 皮肤移植 大鼠
下载PDF
用负载供体抗原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2 位作者 张艮甫 陈希炜 贺伟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06-1908,共3页
目的 研究负载供体抗原的致耐受性受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BN、Lewis大鼠为肾移植供、受体;受体骨髓源性DC负载供体淋巴细胞抗原并与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共孵育;将上述DC于肾移植前24 h经股静脉... 目的 研究负载供体抗原的致耐受性受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BN、Lewis大鼠为肾移植供、受体;受体骨髓源性DC负载供体淋巴细胞抗原并与共刺激阻断剂CTLA4Ig共孵育;将上述DC于肾移植前24 h经股静脉注入受体(治疗组),未注射DC的受体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术后第20天,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及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结果移植肾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54.6±9.5)d vs(8.3±0.8)d,P<0.01]。术后第20天,治疗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0.17±0.04)vs(0.74±0.06),P<0.01],而受体对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0.72±0.04)vs(0.69±0.07),P>0.05]。结论 负载供体抗原的致耐受性受体DC可以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负载 肾移植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细胞因子及胸腺微环境影响T_(reg)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峻松 吴军 +4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解志杰 彭双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系添加细胞因子和在体细胞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探索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的Treg细胞的有效体内外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作为诱导剂,分析二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系添加细胞因子和在体细胞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探索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的Treg细胞的有效体内外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作为诱导剂,分析二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以二因子胸腺注射的方法,分析在成年鼠体内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可能性。结果 150 ng/mlIL-10浓度能够明显诱导Treg细胞增殖,经48、96、144 h诱导后,其增殖比例分别达到10%、18%和20%,而TGF-β1的使用浓度需达到300ng/ml;IL-10胸腺注射后同样可提高Treg细胞的比例[第7天(5.50±1.38)%,P<0.05;第10天(6.65±2.54)%,P<0.01];TGF-β1诱导后第5天的比例为(5.19±1.69)%,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培养体系添加诱导因子增殖的方法是扩增低比例低增殖活性Treg细胞的首选方法,IL-10体内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效能均强于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胸腺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TLA-4Ig基因在人源性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世昕 吴军 +7 位作者 罗高兴 易绍萱 贺伟峰 黄赤兵 周立新 李彦 张宁 陈希炜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了解CTLA 4Ig重组腺病毒在不同人细胞中的转染能力及表达效率 ,为其器官转染研究及其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所构建的CTLA 4Ig腺病毒感染培养的HeLa细胞、人成纤维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TLA 4Ig的表达情... 目的 了解CTLA 4Ig重组腺病毒在不同人细胞中的转染能力及表达效率 ,为其器官转染研究及其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所构建的CTLA 4Ig腺病毒感染培养的HeLa细胞、人成纤维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TLA 4Ig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重组腺病毒共培养 6h使HeLa细胞获得转染 ,12h开始表达 ,36h表达达高峰 ;人成纤维细胞 8h获得转染 ,2 4h开始表达 ,6 0h后达高峰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4h获得转染 ,12h开始表达 ,36h后达高峰。结论 CTLA 4Ig重组腺病毒能高效转染HeLa细胞、人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CTLA-4Ig基因 重组腺病毒介导 转染能力 表达效率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双向电泳-质谱法寻找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蛋白 被引量:8
15
作者 柏干苹 周丽娜 +5 位作者 贺伟峰 罗高兴 陈烯伟 易绍萱 方勇飞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寻找RA疾病相关蛋白,以阐明RA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 目的建立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寻找RA疾病相关蛋白,以阐明RA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获得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92和563,匹配率分别为89%和87%,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4,选取15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7个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结论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阐明RA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浆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下载PDF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雄飞 贺伟峰 +9 位作者 罗高兴 甘成军 黄正根 袁顺宗 王小娟 彭旭 程文广 谭江琳 胡婕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严格筛选的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液标本中,寻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标志物。方法在pH值为4~7范围,采用Sypro-Ruby染色,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不同时间点(-3,-2,-1,7,14,21d)的... 目的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严格筛选的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液标本中,寻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标志物。方法在pH值为4~7范围,采用Sypro-Ruby染色,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不同时间点(-3,-2,-1,7,14,21d)的患者尿液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进行比较,挑选了30个有上调或者下调趋势的蛋白点。将这些蛋白点进行切胶、胰酶消化后用MALDI-TOF-MS/MS分析。结果得到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肾移植术后尿蛋白2-DE图谱。30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16个蛋白点,对应13种蛋白质。根据蛋白功能查询结果,发现了3个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别是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lpha-1-antichymotrypsin,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tumor rejection antigen gp96)和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尿液2-D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和锌-α2糖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二维电泳 质谱
原文传递
S100A4,A10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柏干苹 周丽娜 +7 位作者 贺伟峰 罗高兴 陈烯伟 陈光兴 胡晓红 石东文 方勇飞 吴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差异蛋白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质;应用双向电泳凝胶分析软件(PDQuest 7.3...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差异蛋白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质;应用双向电泳凝胶分析软件(PDQuest 7.3.1)对2-DE凝胶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并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验证表达差异蛋白质.结果:正常人及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2-DE凝胶图谱上分别平均显示896和992个点.有64个蛋白质点表达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选取9个在RA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钙结合蛋白S100A4和S100A10两个蛋白质.经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验证这两个蛋白在RA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上调,与上述结果一致,并且发现S100A4在RA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发生了变化.结论:结合蛋白S100A4和S100A10可能参与RA的发病.S100A4在细胞中的表达易位可能与RA滑膜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类风湿关节炎 S100A4基因 S100A10基因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差异蛋白质谱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柏干苹 周丽娜 +7 位作者 贺伟峰 罗高兴 陈烯伟 陈光兴 胡晓红 石东文 方勇飞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分析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分析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etrophoresis,2-DE)分离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比较两种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并用Western blot验证部分表达差异蛋白质。结果①采用窄范围的pH4~7IPG胶条进行2-DE分析,正常人及RA患者滑膜细胞蛋白胶图上分别平均显示852、837个点。有49个蛋白点在正常、RA滑膜细胞问有2倍以上的显著性量变。②分别在胶图上共选取40个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23个在RA患者滑膜细胞中表达上调蛋白质。Western blot验证Enolase α、Annexin I、CathepsinD、SOD2、Peroxiredoxin2在RA滑膜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结论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表达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儒鹏 周丽娜 +4 位作者 吴军 贺伟峰 易绍萱 陈希伟 张小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 构建人分泌型IL 2与免疫毒素LuffinP1的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将IL 2 LuffinP1的重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 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 目的 构建人分泌型IL 2与免疫毒素LuffinP1的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将IL 2 LuffinP1的重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 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mi(DE3 ) 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 重组免疫毒素hIL 2 LuffinP1。结果 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ET2 0b(+ ) hIL 2 LuffinP1,获得纯化的重组免疫毒素,并经Westernblot鉴定正确。结论 hIL 2 LuffinP1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它在抗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Luttin P1 WESTERN BLOT
下载PDF
Foxp3体外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对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维胜 张银甫 +2 位作者 黄赤兵 肖亚 贺伟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研究Foxp3基因转染的受体na ve CD4+CD25-T淋巴细胞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将Foxp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CD4+CD25-T细胞于术前1d经尾静脉输入受体体内。实验分为3组:A组:Foxp3组,术前输入转染PLXSN-mFOXP3-IR... 目的研究Foxp3基因转染的受体na ve CD4+CD25-T淋巴细胞对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将Foxp3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CD4+CD25-T细胞于术前1d经尾静脉输入受体体内。实验分为3组:A组:Foxp3组,术前输入转染PLXSN-mFOXP3-IRES2-EGFP的受体CD4+CD25-T细胞;B组:调节性T细胞组,术前输入受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C组:空白对照组术前没有加任何干扰措施。术后第3天、第7天各组随机取2只小鼠,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余小鼠每日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4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分别为:A组(56.7±13.5)d(n=15),B组(59.1±11.5)d(n=15),C组(14.0±4.4)d(n=15)。A、B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A、B组移植物排斥反应轻于C组。结论转染Foxp3基因的小鼠na ve CD4+CD25-T细胞,可以明显延长小鼠异位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其能力与自然发生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心脏移植 基因治疗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