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1
作者 黄郑 周永强 +6 位作者 贺子潇 黎明 杨滔 王肃 李强 赵颖 尹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目的层Ⅱ—Ⅵ油层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屑含量较高,为近源沉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于不同岩性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发育于细砂岩中,其次为粉砂岩,而含砾砂岩中裂缝通常不发育。目的层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及直立缝,其占比可达87.8%,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分别占比7.3%及4.9%。目的层致密储层裂缝发育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性、沉积微相及局部构造,厚度较薄、粒度较细的单砂体或复合砂体部位裂缝通常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前缘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及其外缘远砂坝砂体部位,而席状砂及前缘三角洲微相中裂缝不发育。此外,裂缝还发育于构造转折端,且主要发育于正向构造的顶部及翼部。目的层裂缝主要沿着WE向、NE向分布,其次为NW向;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拗陷期(喜马拉雅晚期)。裂缝是导致致密油储层水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加强裂缝发育程度、扩展规模及方向的动、静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 核桃园组 古近系 安棚东南区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渗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明 廖晶 +5 位作者 王肃 贺子潇 王惠卫 王俊 何辉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98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前期的注水开发中存在明显的渗吸现象,对油田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渗吸作用特征以及通过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认识不清。选取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前期的注水开发中存在明显的渗吸现象,对油田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渗吸作用特征以及通过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认识不清。选取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长3)储层样品,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各类渗吸等实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不同介质类型以及不同含油饱和度下的渗吸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溶蚀孔、粒间孔以及晶间孔三类孔隙比较发育,不同孔隙类型为主储层对应的孔喉结构特征差异较大,溶蚀孔、晶间孔为主的储层其孔喉结构逐渐变差。直接渗吸实验表明,裂缝型储层渗吸驱油效率均高于基质型储层,平均渗吸驱油效率分别为34.8%和23.2%;残余油下渗吸作用可以提高储层驱油效率,但幅度有限(5.3%~6.7%)。储层物性、介质类型、孔喉结构、渗吸时机等是影响渗吸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储层物性越高、孔喉结构越好、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时,储层渗吸作用相对较弱,渗吸驱油效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储集空间 孔喉结构 渗吸作用 渭北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动静态地质力学方法约束的致密油砂岩地应力综合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帅 刘翰林 +5 位作者 何建华 王瑞飞 李香雪 黄郑 周永强 贺子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5-1296,共12页
地应力是地下岩石重要的地质力学属性,对其大小及方向的准确评估对于致密油储层增产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致密油砂岩储层为例,系统开展了岩石力学、差应变、水力压裂及微地震监测约束下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 地应力是地下岩石重要的地质力学属性,对其大小及方向的准确评估对于致密油储层增产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致密油砂岩储层为例,系统开展了岩石力学、差应变、水力压裂及微地震监测约束下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方向主应力均为埋深的函数。压裂为张性破裂且受水平最小主应力的直接影响,因此,破裂压力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破裂压力与水平最大主应力之间无直接联系,主要受岩石强度影响,能反映泊松比性质,因此,具有高破裂压力岩石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可能相对偏低。基于井壁崩落法、钻井诱导缝法、震源机制分析及微地震监测确定了目的层现今地应力方向为NE45°~NE60°。天然裂缝的存在会导致局部人工缝扩展方向发生偏转,压裂缝的扩展主要受天然缝的分布及开启性影响;进而,水力缝缝高与半缝长呈负相关性,即天然裂缝开启性对控制水力缝缝高有一定影响。成果可以为强非均质性致密油储层压裂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致密砂岩 地应力 岩石力学属性 测井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