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铁路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均衡优化
1
作者 鲍学英 肖岚月 +2 位作者 万炳彤 李亚娟 贺振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6-1155,共10页
为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提升山区铁路的节材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NSGA-Ⅱ的关键节材要素双目标均衡优化方法。首先,以断面超挖、喷射混凝土类型选择、围岩变形预留、桩基扩孔、桩头超封5个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为决策变量,以CO_(2)减排量... 为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提升山区铁路的节材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NSGA-Ⅱ的关键节材要素双目标均衡优化方法。首先,以断面超挖、喷射混凝土类型选择、围岩变形预留、桩基扩孔、桩头超封5个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为决策变量,以CO_(2)减排量最大、建造成本增加值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山区铁路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均衡优化模型;其次,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出Pareto均衡解集;再次,耦合主客观元素组合的综合赋权法与TOPSIS法对Pareto均衡解集进行科学决策,得到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关键节材要素最佳组合,并分析决策者偏好对最佳组合的影响;最后,以某山区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系统地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最佳组合能实现CO_(2)减排12.622万t,对应建造成本增加了24.833万元,优化效率达到50.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桥隧工程 关键节材要素 均衡优化 NSGA-Ⅱ算法
下载PDF
山区铁路工程“路基-环境”绿色关键要素识别研究
2
作者 鲍学英 沈杜华 +3 位作者 郭海东 李亚娟 贺振霞 万炳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7-795,共9页
为推动山区铁路路基工程与环境之间绿色优质协调发展,提出一种铁路“路基-环境”耦合关系分析及关键要素确定方法。首先,构建“路基-环境”交互影响网络,引入木桶理论构建绿色要素集;然后,运用系统耦合模型,测算系统耦合协调度并评估组... 为推动山区铁路路基工程与环境之间绿色优质协调发展,提出一种铁路“路基-环境”耦合关系分析及关键要素确定方法。首先,构建“路基-环境”交互影响网络,引入木桶理论构建绿色要素集;然后,运用系统耦合模型,测算系统耦合协调度并评估组合状态,分析铁路路基与环境的绿色协调状况;最后,借助复杂网络理论,以要素为节点,要素间影响强度为连边,形成协同、影响、扩散多层复杂关联网络,采取spearman和二维云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多层网络要素耦合强度,并结合节点删除法确定铁路“路基-环境”的关键要素集。以某铁路路基为例进行研究,得出铁路路基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之间的结论,因此应对路基边坡植被防护、路堑开挖尺寸、路堤填筑尺寸、路基边坡工程防护4个关键要素加以重点管理,以实现铁路路基工程绿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路基工程 木桶模型 系统耦合 复杂网络 关键要素
原文传递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节约用地的关键要素识别
3
作者 郑文彧 鲍学英 +1 位作者 贺振霞 李亚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分析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土地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提取铁路工程节约用地要素及土地资源占用要素,构建要素指标体系.构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节约用地的关键要素识别模型,建立双层复杂网络,运用熵权法计算要素自身属性的重要度.采用模糊集理... 分析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土地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提取铁路工程节约用地要素及土地资源占用要素,构建要素指标体系.构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节约用地的关键要素识别模型,建立双层复杂网络,运用熵权法计算要素自身属性的重要度.采用模糊集理论确定节点连接强度和层间连接系数,通过复杂网络模型确定要素的综合重要度.结合实际案例得到某标段节约用地的关键要素为线路走向、既有道路利用、既有廊道利用、隧道出渣、隧道占比、桥梁占比、施工便道合理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土地利用 资源节约 关键要素 双层复杂网络
原文传递
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学英 贺振霞 +1 位作者 班新林 许见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为提高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水平及管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工序能力指数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梳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结合质量链理论,采用DSM方法建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图,计算质量链网络图中各工序质量控制... 为提高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水平及管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工序能力指数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梳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结合质量链理论,采用DSM方法建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图,计算质量链网络图中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基本过程能力指数、基于主成分的多元工序能力指数、综合多工序能力指数(CMPCI),定量判定施工单位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从5M1E切入,采用因果分析法定性分析影响技术接口关键工序质量链的关键因素;以某段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为例进行分析,技术接口的CMPCI为1.118,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为Ⅲ级,处于一般水平,基本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影响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应将其作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技术接口 工序质量 工序能力指数
下载PDF
基于质量链的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数字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振霞 胡所亭 +3 位作者 班新林 鲍学英 王琳 许见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2-2543,共12页
为解决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工种交叉而产生的技术接口管理问题,提高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全要素、集成化技术接口管理,基于质量链理论,从工序质量、协同质量、组织质量3个维度出发,讨论... 为解决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工种交叉而产生的技术接口管理问题,提高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全要素、集成化技术接口管理,基于质量链理论,从工序质量、协同质量、组织质量3个维度出发,讨论各质量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各维度质量的方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验证等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论和方法工具进行探讨,构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体系。再结合协同工作原理,以构建的技术接口体系为基础,以质量流、价值流、信息流为导向,构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数字化管理平台。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将实时动态地对技术接口进行集成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高速铁路整个建设过程的效率与效益,为高速铁路复杂的技术接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技术接口 质量链 数字化
下载PDF
基于直觉模糊TOPSIS耦合法的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振霞 鲍学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探究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相关规范以及参考文献,在考虑地下水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首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式和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构建了隧道... 为探究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相关规范以及参考文献,在考虑地下水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首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式和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构建了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直觉模糊熵(IFE)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了改进的直觉模糊集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耦合模型来计算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的等级。最后根据某工程实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文献中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地下水负效应 直觉模糊集 TOPSIS法 耦合
下载PDF
铁路工程多系统技术接口复合网络信息质量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贺振霞 鲍学英 +1 位作者 胡所亭 班新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130,共13页
为提高铁路工程各系统参建方之间技术接口信息质量传递效果,提出一种多系统技术接口复合网络信息质量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首先,结合复杂网络理论,运用IDEF0v、DSM法建立铁路工程多系统技术接口复合网络。然后,依据技术接口复合网络的拓... 为提高铁路工程各系统参建方之间技术接口信息质量传递效果,提出一种多系统技术接口复合网络信息质量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首先,结合复杂网络理论,运用IDEF0v、DSM法建立铁路工程多系统技术接口复合网络。然后,依据技术接口复合网络的拓扑特点和信息质量特征,构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复合网络信息质量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整体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分析,探寻影响接口复合网络信息质量传递的关键子系统及其影响因素。最后,以拉林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经分析得到技术接口信息质量耦合度为0.9037(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为0.6550(初级耦合协调),即铁路工程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较强,技术接口信息质量传递效果一般,原因是QD、SD技术接口信息质量耦合协调度较低,应作为技术接口信息质量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技术接口 复合网络 耦合协调度 信息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PSO优化SVR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振霞 鲍学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2,共7页
为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提高水质评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引入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中重要的影响参数惩罚因子c和核参数σ,以改善整个模型性能。以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使用SVR模... 为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提高水质评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引入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中重要的影响参数惩罚因子c和核参数σ,以改善整个模型性能。以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使用SVR模型、BPSO-SVR模型以及IPSO-SVR模型分别对样本进行训练,运用训练后的模型对大沽河2014年平水期12个监测井的水质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将三者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与文献中模糊综合优化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IPSO-SVR模型的评价结果拟合精度更高,运行效率更快且结果更稳定。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将大沽河同年相同监测井丰水期的水质实测数据放入已训练好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