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1
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29 位作者 郭庆银 贺锋 蔡煜琦 钟军 刘武生 邱林飞 刘持恒 纪宏伟 郭建 林锦荣 李西得 田明明 黄志新 衣龙升 王君贤 刘鑫扬 李伟涛 张云龙 何升 张字龙 郭强 欧光习 贾立城 何中波 吴玉 邢作昌 王文全 刘军港 韩美芝 骆效能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砂岩型铀矿 红杂色含矿建造 成矿预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特拉敖包矿产地铀矿石物质组成特征
2
作者 张字龙 贺锋 +7 位作者 李子颖 刘鑫扬 李华明 王龙辉 刘持恒 李西得 张艳 罗腾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是近期新发现的铀矿找矿“新层位”,文章对特拉敖包矿产地下白垩统环河组赋矿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及拓展区域找矿空间提供较全面、详实的基础地质信息。通...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是近期新发现的铀矿找矿“新层位”,文章对特拉敖包矿产地下白垩统环河组赋矿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及拓展区域找矿空间提供较全面、详实的基础地质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对不同颜色赋矿岩石中的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等物质成分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定,发现不同颜色赋矿砂岩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有机质主要为少量炭屑和流动态有机质,但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黏土矿物在各色矿石中种类多样且差异明显。认为特拉敖包矿产地及周边地区沉积环境为非典型、高含砂率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铀成矿过程具有多种成矿流体来源,成矿过程复杂,灰绿色砂岩至少经历过还原→氧化→再还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成分 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环河组 特拉敖包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化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3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武正乾 刘坤鹏 毛宁 李孟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41-56,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但在钻孔岩心中,铀矿化砂岩中往往富含浸染状的有机质,这类有机质的性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铀矿化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的原生沉积炭屑有机质十分稀少,有机质主要为充填于砂岩微孔隙中、具有流动特征、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有机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延7”段烃源岩。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而主要与“可溶性”流动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区白垩系铀成矿特征具有“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状有机质 风成砂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古构造指示的构造-沉积过程及砂岩型铀成矿意义
4
作者 刘持恒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李西得 刘坤鹏 李元昊 张字龙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文章利用钻孔分层数据和地震剖面解释成果,采用了单一岩性逐步回剥的算法进行地层去压实校正,参考了前人的剥蚀量数据,从而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特征。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图显示,在该时期下白垩统中并不存在现今的天环坳陷结构,华池环河组的顶面古构造特征与下部层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现象表明,华池环河组和罗汉洞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二级层序界面,其转变的动力背景可能源自六盘山裂谷盆地的初始裂陷和相应的岩浆侵位作用。天环坳陷结构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晚侏罗世末的挤压改造,在中新世晚期再次经历了叠加改造并最终定型。研究区的古构造条件及其演化过程指示了该区域存在“渗出”铀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构造 砂岩型铀矿 构造演化 层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5
作者 王婷婷 邱林飞 +4 位作者 贺锋 武正乾 刘坤鹏 毛宁 李孟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57-7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典型盆地之一,近年在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发现了新的铀矿化,铀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有机质及其与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 鄂尔多斯盆地是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典型盆地之一,近年在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发现了新的铀矿化,铀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目前对有机质及其与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选取典型样品展开了有机岩相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明确了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来源,探讨其与铀成矿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充填在碎屑颗粒的微裂隙及粒间孔隙的黑色“流动状”、“浸染状”有机质(沥青)中。②系统的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成熟度不高,甾烷成熟度参数未达到平衡值;生烃母质为混合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正构烷烃表现出一定的轻碳优势,甾烷类化合物中C27甾烷略具优势;形成于还原性、低盐度的湖相环境中,Pr/Ph远小于1,C31~C35升藿烷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伽马蜡烷指数不高;有机质一定程度受到了生物降解的影响。③进一步与盆地各套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发现,中生界长7段烃源岩与镇原地区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很可能来自长7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
6
作者 罗腾 张字龙 +1 位作者 贺锋 张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为了探讨下白垩统环河组砂岩的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主要通过镜下鉴定和岩矿测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含有少量黄铁矿和炭屑等暗... 为了探讨下白垩统环河组砂岩的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主要通过镜下鉴定和岩矿测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含有少量黄铁矿和炭屑等暗色物质。颗粒磨圆呈次棱角状,分选较差,具有近源沉积的特征。砂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具有SiO2含量较高(平均为71.69%),Al2O3含量中等(平均为12.39%),其他元素含量较低的特点。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为60.92,化学风化指数(CIW)平均为68.47,表明源区源岩经历了中等强度的风化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研究区环河组砂岩富集Ba、Th、La和U等元素,亏损Nb、Zr、Ho和Er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反映研究区环河组砂岩Eu显示负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平均为10.23,La/Yb平均为16.27,LaN/YbN平均为11.65。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的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主要物源区为长英质火成物源区。综合研究认为:伊和乌素地区环河组砂岩母岩物源区主要来自狼山和乌拉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环河组 伊和乌素地区
下载PDF
伽马-伽马测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识别岩性的研究
7
作者 王伟 武正乾 +7 位作者 贺锋 刘坤鹏 王晓鹏 李磊 喻腾 毛宁 张良 李西得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43-350,共8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突破,由于研究区白垩系特殊的沉积环境,环河组的泥岩和粉砂岩中广泛发育石膏类不导电矿物,导致常规测井曲线难以准确解释岩性。为了准确区分非渗透(泥岩、粉砂岩)和渗透砂岩,经过测量...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突破,由于研究区白垩系特殊的沉积环境,环河组的泥岩和粉砂岩中广泛发育石膏类不导电矿物,导致常规测井曲线难以准确解释岩性。为了准确区分非渗透(泥岩、粉砂岩)和渗透砂岩,经过测量研究区岩石物性参数,发现泥岩、粉砂岩类岩石密度大于砂岩密度,伽马—伽马测井广泛应用在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中,用来计算地层密度,长、短源距测井参数为其中间测量参数,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阐明了伽马-伽马测井原理,结合自然伽马与长、短源距拟合关系,优选了抗干扰强的短源距测井曲线,提出了自然伽马曲线消除长、短源距消除放射性矿层影响的校正方法。经钻孔岩性和测井曲线验证,伽马-伽马测井的短源距曲线可以较好地解释研究区白垩系岩性,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伽马测井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系 识别岩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带特征及铀成矿模式
8
作者 武正乾 王晓鹏 +4 位作者 贺锋 刘凯鹏 张良 李磊 王奇辉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铀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与古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宏观-微观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对店头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总结了古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成矿阶段铀...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铀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与古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宏观-微观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对店头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总结了古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成矿阶段铀的迁移、富集沉淀规律,进而探讨了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带自南东向北西发育,依次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还原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垂向上,铀矿化产于灰绿色与灰色砂岩过渡界面。结合含矿层构造-埋藏演化,建立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模式,认为后续铀矿勘查应重点聚焦主河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尤其是两者的叠合部位更有利于厚大矿体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直罗组 店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特拉敖包矿产地铀成矿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贺锋 李子颖 +6 位作者 刘鑫扬 张字龙 王龙辉 刘持恒 张艳 邱林飞 韩美芝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59-874,共16页
文章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铀成矿环境和特拉敖包矿产地铀成矿特征,开展了砂岩致色原因和灰绿色砂体成因分析,对下白垩统砂岩型铀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西北部环河组铀矿体位于巨厚层辫状河砂体内部,发育由... 文章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铀成矿环境和特拉敖包矿产地铀成矿特征,开展了砂岩致色原因和灰绿色砂体成因分析,对下白垩统砂岩型铀成矿机理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西北部环河组铀矿体位于巨厚层辫状河砂体内部,发育由成岩作用形成的致密-疏松-致密的砂岩结构。下白垩统红色砂岩铀本底值非常低,灰绿色和褐灰色砂体存在后期铀富集。特拉敖包矿产地铀矿体主要呈多层板状、透镜状发育于灰绿色砂体中。铀矿物主要以铀石为主,铀矿物叠加富集与铁的氧化物共存。Fe^(3+)和Fe^(2+)的相对含量是砂岩致色的主要因素,后期渗出流体还原改造是灰绿色砂岩主要成因。西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可划分为沉积期、渗出-渗入成矿和渗出保矿三个阶段,铀矿物与铁的氧化物共存是深部富铀还原性流体与含氧含铀水相对强弱变化、渗入-渗出交汇面上升和下降、不同蚀变带相互叠加的结果,是特拉敖包铀矿产地多层板状、透镜状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成矿机理 下白垩统环河组 灰绿色砂岩 特拉敖包矿产地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SiC多孔陶瓷物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邓承继 贺锋 +3 位作者 梁一鸣 李季 高超 慕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 为制备同时具有高气孔率和高强度的硅结合SiC多孔陶瓷,以α-SiC粉、单质Si粉及TiO_(2)粉为主要原料,在氩气气氛下经1400℃保温3 h制备SiC多孔陶瓷,探究TiO_(2)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8%)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孔径分布及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O_(2)添加量的增加,单质Si的衍射峰逐渐消失,材料中检测到Ti_(3)O_(5)及TiSi_(2)物相,伴随着新相的生成,SiC颗粒间结合更加紧密,其显气孔率及平均孔径减小,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TiO_(2)添加量为8%(w)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及平均孔径分别为33.6%、29.6 MPa和0.2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SiC陶瓷 TiO_(2) 孔径分布 物相组成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矿化特征及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9 位作者 衣龙升 贺锋 武正乾 刘政国 邱林飞 李西得 刘坤鹏 刘持恒 郭健 王君贤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04-918,共15页
文章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研究,识别并划分了砂岩型铀矿矿石类型,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灰色砂岩型铀矿、灰黑色有机质砂岩型铀矿、红色砂岩型铀矿、黄色砂岩型铀矿4种矿石类型,总结了... 文章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研究,识别并划分了砂岩型铀矿矿石类型,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灰色砂岩型铀矿、灰黑色有机质砂岩型铀矿、红色砂岩型铀矿、黄色砂岩型铀矿4种矿石类型,总结了砂岩型铀矿矿化特征。铀矿化具有垂向分带性,自下而上划分为灰色砂岩铀矿化带、黄色砂岩铀矿化带、红色砂岩铀矿化带、灰黑色有机质斑团铀矿化带、灰黑色有机质脉体铀矿化带5个铀矿化带,总结了不同铀矿化带的铀矿化蚀变矿物组合、铀矿物组合、相关元素含量特征,从深部到浅部还原成矿作用由强到弱,铀主要富集在下部灰色砂岩铀矿化带,有机质(碳质)主要富集在上部灰黑色有机质斑团、脉体铀矿化带。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不同矿石类型铀矿化特征相似,均为深部有机成矿流体渗出还原、富集成矿的产物,具有渗出成因铀矿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垂向分带性 有机成矿流体 渗出成因 白垩系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志丹群铀矿石物质组成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字龙 贺锋 +6 位作者 李子颖 刘鑫扬 武正乾 刘坤鹏 刘持恒 李西得 张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92-903,共12页
文章重在全面、客观、详实地描述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赋矿砂岩结构、构造和砂岩中的物质组成及分布特征,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提供基础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 文章重在全面、客观、详实地描述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和洛河组赋矿砂岩结构、构造和砂岩中的物质组成及分布特征,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提供基础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颜色赋矿岩石中的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等物质成分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定,发现不同颜色赋矿砂岩中物质组成各有差异,矿石中可见多种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见少量黏土矿物和有机质。认为赋矿砂岩主要为近源水系沉积物,铀成矿过程具有多种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既有渗入成矿作用,也有深部渗出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成分 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夏季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 褚一凡 +5 位作者 谭启洋 陈金梅 杨玲丽 周巧红 吴振斌 贺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其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塘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物含量较高,其有机质、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5.81%±2.16%、2.46%±1.02%、(6.48±2.35)mg/g和(1.89±0.80)mg/g。3种形态的无机氮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沉积物TP受到洗涤废水的影响较大,清淤和活化显著减轻了沉积物TN和TOC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水塘占比分别为95.65%和4.35%,其平均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严重。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18水塘污染最重,而P6水塘污染最轻。综合污染指数与主成分分析总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表明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通过分析鄱阳湖西侧农村水塘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拟为农村水塘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塘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综合污染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翠 张字龙 +1 位作者 贺锋 张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赋矿砂体岩石学及铀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揭示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有利地球化学条件,对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铀矿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彬县地区和店头地区直罗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沉积物源相近、沉积环境相似,且均经历了较强的成岩压实作用和后生蚀变作用,只是彬县地区在直罗组沉积时比店头地区离盆缘(物源)更近,成岩压实作用相对弱些,因而表现出相对氧化、后生蚀变更强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直罗组砂岩中显著富集U和Y,其中矿化砂岩显著富集Y;直罗组砂岩中U与Pb、Y、V和W等微量元素相关性较好,且矿化砂岩中相对富集U、Pb、Y、V和W,铀矿化与Pb、Y、V和W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地球化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浅析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实践
15
作者 贺锋 赵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3期0178-0181,共4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关键应用和实际操作,通过对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应用的必要性、各种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压缩机在煤化工生产实践中的运行与维护、压缩机在煤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系统研究了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关键应用和实际操作,通过对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应用的必要性、各种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压缩机在煤化工生产实践中的运行与维护、压缩机在煤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增强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压缩机在煤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为煤化工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煤化工工艺 应用
下载PDF
煤化工工艺中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分析
16
作者 贺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3期0152-0155,共4页
本文通过对煤化工工艺中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先研究了当前煤化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明确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通过分析不同减排技术的效果,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减排策略,包括二氧化碳存储... 本文通过对煤化工工艺中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先研究了当前煤化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明确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通过分析不同减排技术的效果,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减排策略,包括二氧化碳存储技术、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二氧化碳的分离和输送技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因素,制定全面的减排政策和标准,以实现煤化工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工艺 二氧化碳 减排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转换及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持恒 贺锋 +8 位作者 李子颖 吴玉 李西得 武正乾 王晓鹏 刘坤鹏 张字龙 邱林飞 李元昊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75-891,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构造叠加作用和盆山结构的变化。因此准确厘定和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一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构造叠加作用和盆山结构的变化。因此准确厘定和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期次、变形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是理解东亚地区多板块汇聚的一把关键钥匙,同时也有助于认识盆地内部沉积矿产的关键控矿要素。文章通过解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以来的盆-山结构、构造-地层特征、变形和断层的演化序列,结合前人的盆山隆升史和区域动力背景研究成果,系统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的盆山演化过程和相应的构造-沉积响应。研究认为早白垩世末—古近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夷平阶段,与盆缘具有不同的隆升过程,直至30 Ma以来盆地内部才发生强烈的垂直隆升剥露事件。盆地西南部大量切穿下白垩统的走滑断层为中新世-更新世早期北西向左旋走滑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走滑断层组合,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过程中贯入到相对刚性盆地内部的弱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矿 断层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烃源岩分布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君贤 李子颖 +5 位作者 贺锋 刘持恒 邱林飞 林锦荣 衣龙升 韩美芝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33-94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其成因与深部油气和富铀烃源岩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优越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总结了盆地南部烃源岩分布特征、含铀性和富铀机理,探讨了铀成矿期与深部富铀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其成因与深部油气和富铀烃源岩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优越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总结了盆地南部烃源岩分布特征、含铀性和富铀机理,探讨了铀成矿期与深部富铀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三叠系延长组湖相烃源岩具有整体较高的铀含量,其中长7段烃源岩铀含量最高,平均值达32.8×10^(-6),具有较高的深部铀源潜力;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的煤系烃源岩铀含量次之,二叠系山西组和泥盆纪本溪组铀含量较高,层段内平均含量分别为8.0×10^(-6)和11.9×10^(-6);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铀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值均小于3.0×10^(-6)。古水体环境是控制烃源岩铀元素丰度的重要因素,古氧相指示因子U_(EF)-Mo_(EF)交会图显示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水体多呈缺氧—还原环境,因而具有整体较高的铀含量。盆地南部铀主成矿年龄与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一致,且最大成矿年龄与烃源岩低熟阶段压实作用孔隙水排出阶段相近,表明盆地深部烃源岩成因流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深部富铀页岩具有一定的铀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烃源岩 深部铀源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15
19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2 位作者 陶菁 成水平 付贵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 ,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772 2 ,p <0 0 2 5 ) .沿水流方向 ,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9776 ,p <0 0 0 1) ,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硝化菌 反硝化菌
下载PDF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被引量:34
20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6 位作者 付贵萍 陈辉蓉 成水平 熊丽 邱东茹 金建明 李玉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研究了在间歇式进水条件下 ,复合构建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 ,阐述了温度、溶氧、pH等理化因子变化的原因。实验初期 ,系统尚处于不稳定时期 ,对N的去除不够理想。随着系统运转逐步步入稳定状态 ,对KN、NH+ 4 N、NO-2 N有明显的去除... 研究了在间歇式进水条件下 ,复合构建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 ,阐述了温度、溶氧、pH等理化因子变化的原因。实验初期 ,系统尚处于不稳定时期 ,对N的去除不够理想。随着系统运转逐步步入稳定状态 ,对KN、NH+ 4 N、NO-2 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5 0 %、6 6 %和 71%。硝化 -反硝化作用是氨氮去除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看 ,有植物系统中硝态氮的出水含量较对照系统高 ,说明间歇式进水以及植物的存在都有利于硝化作用的发生。实验发现 ,复合构建湿地在冬季仍能较好地改善水质 ,是一种有效的水链管理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构建湿地 间歇式进水 硝化作用 除氮 水质 水生态系统恢复 初期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