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非球微透镜对儿童青少年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
1
作者 赖伟霞 曾进 +3 位作者 贾亦悦 吕惠玲 张雨艺 吴西西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2-05-1/31在我院就诊的7-12岁低度近视患者100例。根据配镜意愿分为两组:配戴单光眼镜组50例、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50例,均取右眼参数分析。比较两组戴镜后6mo,1a... 目的:探讨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2-05-1/31在我院就诊的7-12岁低度近视患者100例。根据配镜意愿分为两组:配戴单光眼镜组50例、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50例,均取右眼参数分析。比较两组戴镜后6mo,1a近视增长量(绝对值)、眼轴(AL)增长量、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率、AL负增长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戴镜6 mo,1 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近视度数增长量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AL增长量小于配戴单光眼镜组(均P<0.001);戴镜6 mo AL负增长率明显高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0.001);两组患者进入中度近视率无差异(P=0.62);但戴镜1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进入中度近视率明显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0.001),两组间AL负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对比配戴单光眼镜组患者,配戴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患者6 mo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88.2%,AL增长控制率为90.0%,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66.7%;戴镜1 a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75.6%,AL增长控制率为69.2%,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88.9%。结论:对于7-12岁的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高非微透镜在控制近视效果上远优于单光眼镜,是低度近视防控的优质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非球微透镜 低度近视 近视防控 眼轴 等效球镜
下载PDF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完整性及不同方向偏位对近视青少年眼轴增长的影响
2
作者 赖伟霞 梁皓 +3 位作者 贾亦悦 张雨艺 黎海平 吴西西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离焦环完整性及偏位对近视青少年眼轴增(AL)长快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佩戴OK镜的8~18岁儿童青少年110例(210只眼),按离焦环完整与否分成离焦环完整组、离焦环不完整组,对比两组基线参... 目的探讨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离焦环完整性及偏位对近视青少年眼轴增(AL)长快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佩戴OK镜的8~18岁儿童青少年110例(210只眼),按离焦环完整与否分成离焦环完整组、离焦环不完整组,对比两组基线参数(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及1年AL增长量的差异。按不同水平偏位方向分为颞侧组、鼻侧组、居中组,对比三组1年后AL增长量的差异。按照不同垂直偏位方向分为下方组、上方组、居中组,对比三组1年后AL增长量的差异。结果(1)离焦环完整与否组的对比:离焦环完整组(187只眼)与离焦环不完整组(23只眼),基线参数及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K镜偏位量与1年AL增长量的相关性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16,P<0.05);(3)不同水平方向偏位对比:颞侧组(155只眼)、鼻侧组(10只眼)、居中组(22只眼)三组间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垂直方向偏位对比:上方组(27只眼)较下方组(93只眼)、居中组(67只眼)1年AL增长量较高(均P<0.05),下方组、居中组1年AL增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佩戴OK镜,离焦环不那么完整、轻度水平偏位对OK镜的近视防控效果影响不大,在垂直方向上应尽量避免上方偏位,更利于防控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离焦环 偏位方向 眼轴 近视防控
下载PDF
低强度红光在低龄高度近视儿童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赖伟霞 贾亦悦 +2 位作者 张雨艺 黎海平 吴西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27-730,共4页
目的评估低强度红光(LLRL)在低龄高度近视儿童中的疗效。方法招募年龄≤10岁的高度近视儿童50例,最终40例(右眼)纳入研究。根据LLRL、足矫单光眼镜(SVS)干预及弱视情况分为LLRL弱视组(15例)、LLRL非弱视组(11例)、SVS弱视组(9例)、SVS... 目的评估低强度红光(LLRL)在低龄高度近视儿童中的疗效。方法招募年龄≤10岁的高度近视儿童50例,最终40例(右眼)纳入研究。根据LLRL、足矫单光眼镜(SVS)干预及弱视情况分为LLRL弱视组(15例)、LLRL非弱视组(11例)、SVS弱视组(9例)、SVS非弱视组(5例)。干预前(基线)以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入组儿童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R)、眼轴长度(AL)、SER增长量、AL增长量检测。分别比较两弱视组间、两非弱视组间各时间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两弱视组间和两非弱视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线BCVA、基线SER、基线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LRL弱视组患者BCVA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大于SVS弱视组,SER增长量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SVS弱视组,AL增长量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低于SVS弱视组(均为P<0.05),而两弱视组患者间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ER、AL以及干预后1个月SER增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LRL非弱视组患者SER增长量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大于SVS非弱视组(均为P<0.05),AL增长量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低于SVS非弱视组(均为P<0.05),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弱视组患者间BCVA、SER、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LRL在低龄高度近视儿童中有一定短期疗效,既能治疗弱视的同时也能很好防控近视,可作为低龄高度近视儿童治疗的一个优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红光 低龄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等效球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